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 考試科目名稱:人格心理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一)客觀題部分 60% (二)主觀題部分 40% 4)題型結構 a: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24 分 b: 簡答題,6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36 分 c: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人格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2、理解人格結構、人格動力、人格發展、人格測量、人格障礙與治療等人 格心理學研究主題的不同理論取向。 3、能運用人格心理學理論與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問題。 考試內容: 一、人格心理學概述 (一)人格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 人格的定義;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心理學的理論任務及應用任務。 (二)人格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古代人格心理學思想;西方人格心理學思想發展;人格心理學的建立; 科學人格心理學的發展。 (三)人格心理學理論 人格的前科學理論;人格的科學理論;人格理論的基本問題;人格理論的評 價標準。 (四)人格心理學方法 人格心理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臨床研究;相關研究;實驗研究。 二、古典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思想來源 哲學思想來源;自然科學背景;臨床醫學背景。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與人格動力理論 早期的人格結構觀(無意識、前意識、意識);后期的人格結構觀(本我、 自我、超我);人格動力及其表現(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以及沖突、焦慮和防 御機制)。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性、里比多、動欲區;性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歐底帕斯情結和愛莉克拉情 結;停滯、倒退和人格特征。 (四)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與評價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聯想、夢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理論體系的評價。 三、新精神分析 (一)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自卑感、追求優越與社會興趣;生活風格的概念、類型以及理解生活風格的 途徑;出生順序效應;創造性自我。 (二)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學 自我同一性;人格發展八階段。 (三)霍妮的神經癥人格理論 神經癥人格的動力根源(基本罪惡、基本敵意、基本焦慮的概念);神經癥 人格類型;神經癥自我理論。 (四)弗洛姆的社會精神分析理論 孤獨感、逃避自由與積極自由;性格取向及其類型;社會性格。 (五)新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與應用 新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兒童依戀與成人依戀;焦慮及應對。 四、特質論 (一)奧爾波特的特質論 奧爾波特的特質概念;奧爾波特關于人格特質的兩種研究方法;奧爾波特的 首要特質、核心特質和次要特質的概念;機能自主的概念;“統我”或“自我認 同感”的概念;關于健康人格的觀點。 (二)卡特爾的特質因素論 卡特爾關于特質的因素分析方法;卡特爾關于特質的分類體系;卡特爾關于 人格發展的三種學習。 (三)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研究與應用 人格五因素模型的由來;人格五因素模型的基本維度;人格五因素模型的測 量;人格五因素模型的跨文化研究;人格五因素模型的應用。 (四)特質論的測量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問卷(MMPI;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 五、生物學論 (一)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論 榮格的人格結構理論;集體潛意識的主要原型;榮格的人格動力論;榮格的 人格發展論;榮格的心理類型學。 (二)艾森克的人格生物學理論 艾森克的 PEN 人格模型;艾森克關于人格三個基本維度的生物學基礎;艾 森克人格問卷(EPQ)。 (三)行為遺傳學 行為遺傳學的研究方法;感覺尋求傾向及其遺傳學基礎;抑制性氣質及其遺 傳學基;EAS 氣質模型及其遺傳學基礎 (四)進化心理學 進化心理學的基本觀點;擇偶行為的進化論基礎;社交焦慮的進化論基礎 (五)人格的腦神經科學研究 腦的變化與人格改變;人格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方法;人格特質的神經生物學 基礎 六、行為學習論 (一)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論 操作性條件反射與人類行為的學習;強化及其原理;行為的塑造和矯正 (二)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應論 學習的四個要素;恐懼、移置作用的行為學習;沖突的類型;挫折攻擊假說; 童年時代的四個關鍵訓練與人格的關系。 (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 觀察學習的定義;觀察學習的過程; 行為習得與行為表現的區別;直接強 化、替代強化與自我強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作用與來源。 (四)行為測量與行為治療 人格的行為評定;情境測驗;主要的行為療法 七、交互作用論 (一)文化與人格交互作用 人格的文化決定論;林頓和卡丁納的文化與人格相互作用論;沙利文的人際 關系論 (二)需要與壓力的交互作用 默里人格理論的基本概念(需要和壓力);默里的心因性需要理論;主題統 覺測驗(TAT) (三)個人與情境的交互作用 貝利關于生態文化與行為的理論模式;個人與情境交互作用的三種方式 八、人本論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與自我實現論 需要層次;需要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匱乏性需要、成長性需要等概念);自 我實現的概念;自我實現者的特征(存在性認知、高峰體驗等概念);自我實現 的條件(約拿情結等概念)。 (二)羅杰斯的自我理論 現象學與自我概念;自我實現傾向與積極看待;機能完善者的特征與形成; 個人中心療法。 (三)羅洛·梅的存在分析論 存在及存在的三個世界;羅洛·梅關于人格概念的理解。 九、認知論 (一)威特金的場獨立-場依存認知方式論 場獨立-場依存認知方式的概念;場獨立-場依存認知方式的測量方法;場獨 立-場依存認知方式的特點與作用;心理分化理論。 (二)凱利的個人構念理論 構念的概念;構念的測量方法;構念的 CPC 循環;固定角色療法。 (三)羅特的行為預期理論 羅特關于行為預期的基本概念(行為潛能、預期、強化效價、心理情境); 類化預期與特殊預期;控制點的概念與測量。 十、積極心理學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特征與研究層面。 (二)積極情感 積極情感的拓展-構建理論;主觀幸福感的概念、測量及影響因素;解釋幸 福感的理論模式。 (三)積極特質 積極人格特質的歷史探討;積極心理學關于美德與性格優點的分類體系。 三、主要參考書 鄭 雪主編:《人格心理學》,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7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