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 考試科目名稱:比較教育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比較教育學 100 分 4)題型結構 論述題:4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80 分 案例分析題: 1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一、考核要求 1.了解比較教育學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了解比較教育學的學科特點, 了解世界主要國家教育的制度; 2.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國家教育的基本狀況和特點; 3.了解世界各國教育的動態變化,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世界教育的發 展與改革; 4.把握世界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 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比較教育學的基本理論 一、比較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二、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主要涉及比較教育的研究分類。比較教育研究包括區域研究和比較研究兩大 類型。區域研究是基礎,比較研究是區域研究的深化。 三、比較教育的歷史發展 從 1817 年朱利安提出“比較教育”這個概念開始,國外或者說世界比較教 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中國比較教育從 19 世紀 40 年代開始至今也大致經歷了三 個發展階段。 四、比較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就比較教育學的學科特性一直有各種不同的看法,總體來講分為兩大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比較教育是一門學科,另一種觀點認為比較教育只是一個研究領域 或一種教育研究方法。 五、比較教育的重要思想 (一)朱利安的比較教育思想 朱利安是比較教育學的創始人,第一次提出“比較教育”這個概念,他在 1817 年發表的《比較教育的研究計劃和初步意見》是比較教育學的開山之作。 (二)薩德勒的比較教育思想 薩德勒是比較教育發展中承上啟下的人物,是比較教育發展中“因素分析時 代”的先驅。 (三)康德爾的比較教育思想 其 1933 年出版的《比較教育》是第一部較為完整、系統闡釋比較教育理論 和方法的著作。 (四)漢斯的比較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 國別教育 一、日本教育 (一)日本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二戰前日本教育的演進與二戰后日本教育的變革 (二)日本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六三三”學制。 東西方教育的融合以及系統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導。 (三)日本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偏重學歷、學校教育過于整齊劃一。改革的趨勢是實行“寬松教育”,處理 好教育的統一要求與個性化之間的關系。 二、法國教育 (一)法國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重點掌握二戰后的“郎之萬—瓦隆計劃”、1968 年的《高等教育法》。 (二)法國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五三四”學制。 出色的學前教育,重視對中小學生的升學就業指導。 作為精英型高等教育機構的“大學?!钡奶厣?,以及與作為大眾型高等教育 機構——綜合大學之間相互貫通,從而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充滿彈性活力的多 樣化的學習機會。 (三)法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三、德國教育 (一)德國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二)德國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上,在從聯邦角度講屬于分權體制,因為教育的立法權在 各個州;但從州一級的角度上,又屬于集權制,因為地方學區的權力有限。 學生分流早,小學四年畢業后就根據學生的資質分流到不同類型的中學,主 要包括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完全中學。不同類型中學學習年限不一樣,學習的 內容也各有側重,學生去向也不一樣。 出色的職業教育和嚴格的師范教育。 (三)德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四、英國教育 (一)英國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二戰前英國教育的演變:1833 年國家對宗教團體與慈善機構開辦的學校進 行補助;1870 年《初等教育法》;1902 年《巴爾福法》。 二戰后教育的發展:《1944 年教育法》,中等教育三軌制的確立與中等教 育綜合化改革,《羅賓斯報告》與高等教育大發展,高等教育雙軌制的確立與終 結,《1988 年教育改革法》。 (二)英國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教育行政制度的特點。 學校教育制度的特色。 (三)英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政府加強對教育事業的干預與控制,如實施《國家統一課程》;倡導在教育 領域引入市場機制,通過競爭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 五、美國教育 (一)美國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二戰前美國教育的演進:教育的移植時期;教育的改造時期;教育的創新時 期。二戰后教育的發展。 美國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 (二)美國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地方分權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學校教育制度;美國教育的特點 (三)美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第三部分 專題研究 一、幼兒教育或學前教育 (一)幼兒教育的歷史發展 初創時期;確立階段;進一步發展階段 (二)幼兒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義務教育 (一)義務教育的歷史發展 現代義務教育制度的確立;20 世紀前半期的義務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的義務教育。 (二)義務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義務教育的發展趨勢 三、職業技術教育 (一)職業技術教育的歷史發展 (二)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四、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歷史發展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 五、師范教育 (一)師范教育的歷史發展 (二)師范教育的基本經驗 (三)師范教育的發展趨勢 六、教育管理體制 (一)教育行政體制 教育行政體制的類型及其代表國;教育行政體制的發展趨勢 (二)教育行政的內容 主要掌握“教育財政”部分 (三)學校管理體制 普通中小學的學校管理體制;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學校管理體制的發展趨 勢 七、世界教育發展趨勢 (一)新技術革命對教育的影響 (二)世界教育面臨的問題 (三)未來教育展望 考試要求: 此考試科目重在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結合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實 踐進行深入思考與比較的能力,故要求考生在識記、領會的基礎上對各部分內容 進行宏觀把握。 三、主要參考書 王承緒、顧明遠主編. 比較教育(第三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