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加試科目] 考試科目名稱:數字電子技術 一、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數字電子技術 100% 4)題型結構 A、填空題、選擇題: 1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B、簡答題、論述題: 2 題,每題 5 分,共 10 分 C、計算題、分析題(含畫波形、證明題): 6 題,每題 10 分,共 6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數字電子技術 考試目標: 1.考察考生對于數字電子技術中重要概念、基本理論、基本電路功能、基本 元器件的理解和掌握。 2.考察考生對于組合邏輯電路、簡單時序邏輯電路的主要分析方法與設計方 法的掌握以及基本運用情況。 3.進一步考察考生融會貫通、熟練運用所學上述知識和方法,對綜合性問題 或相對復雜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數制和碼制 1.各種數制的表示及相互轉換 二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等任意進制數的一般表達式; 2.二進制數的表示、計算及其換算 無符號二進制數的算術運算、原碼、反碼和補碼等形式 3.常用編碼原理和表示方式 BCD 碼、ASCII 碼等編碼;0~9 所對應 ASCII 碼值 二、門電路 1.最基本的邏輯門電路 與、或、非門的邏輯功能、邏輯符號、真值表 2.常用的邏輯門電路; 與非、或非、同或、異或等門電路的邏輯功能、邏輯符號、真值表 3.典型 CMOS 邏輯門電路 與、或、非、與非、或非等 CMOS 門電路的電路構成、工作原理及靜態、動 態特性 4.典型 TTL 邏輯門電路 與、或、非、與非、或非等 TTL 門電路的電路構成、工作原理及靜態、動態 特性 5.其他類型門電路 集電極開路門(OC 門)、三態門的特點、邏輯符號和應用;線與的概念及 應用 6.TTL 電路與 CMOS 電路的接口 三、邏輯代數基礎 1.基本邏輯運算和常用復合邏輯運算 基本邏輯:與、或、非;常用復合邏輯:與非、或非、同或、異或等 2.邏輯代數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 變量與常量運算規則,交換律、結合律、分配率,重疊律、互補律、還原律、 吸收律等公式 3.邏輯代數的基本定理 代入定理、反演定理、對偶定理 4.邏輯表達式的等價變換 運用上述公式、定理進行邏輯表達式的等價變化;邏輯函數的最小項表示法 5.邏輯函數的各種表示方法 邏輯表達式、真值表、邏輯電路圖、卡諾圖、波形圖等不同表示方法;各種 表示方法之間的相互轉換 6.邏輯函數的化簡 運用公式法化簡;運用卡諾圖法化簡 四、組合邏輯電路分析和設計 1.組合邏輯電路的概念和特點 2.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 掌握進行組合邏輯電路分析的一般步驟;掌握進行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一般 步驟 3.各種常用的組合邏輯電路 編碼器(8-3 編碼器、4-2 編碼器、優先編碼器、)、譯碼器(3-8 譯碼器、 2-4 譯碼器、二-十進制譯碼器、顯示譯碼器、LED 數碼管)、數據選擇 器(四選一、八選一)、數據分配器、數值比較器、加法器(半加器、全加 器、兩者相互轉換、多位加法器)等結構、功能和應用; 用譯碼器或數據選擇器等實現組合邏輯函數的方法; 常用集成組合邏輯電路(74xx138、74xx42、74xx48、74xx153、74xx151、 74xx183 等)的功能、使用方法及其應用 五、觸發器 1.觸發器的不同觸發條件 電平觸發,脈沖觸發,邊沿觸發 2.各種不同功能的觸發器 RS 觸發器、JK 觸發器、D 觸發器、T 和 T′觸發器; 各種觸發器的邏輯功能、特性表、邏輯符號、特性方程、狀態轉換圖; 各種觸發器之間邏輯功能的轉換方法,并能夠畫出觸發器電路的時序波形圖 3.觸發器的電路結構、工作原理及工作特點 基本 RS 觸發器、同步結構、主從結構、維持阻塞結構 六、時序邏輯電路 1.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分類 同步時序電路;異步時序電路 2.常用的時序邏輯電路 各種寄存器(并行、移位寄存器)的分類、工作原理、電路特點、邏輯功能; 同步二進制加法計數器、同步十進制加法計數器,異步二進制加/減法計數器、 異步十進制加法的工作原理、電路特點和邏輯功能的分析方法; 掌握常用集成時序電路 74xx194、74xx160、74xx290 功能表、使用方法及功 能擴展; 3.用集成計數器組成任意進制計數器的方法 反饋置 0 法;置數法 三、參考書目 [1] 閻石.《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