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16年貴州師范大學824社會心理學考研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區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海考區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貴州師范大學 2016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初 試)
(科目:824 社會心理學)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學位入學考試社會心理學科目考試內容包括社
會心理學總論、社會化、個體社會心理學、群體社會心理學、應用社會心理學,要
求考生系統掌握本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
方法分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3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多項選擇題: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
簡答題: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綜合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四)試卷樣題
1、單選題
( )是最早研究歸因理論的學者,他非常關心現象的因果關系。
A.維納 B.E.瓊斯 C.凱利 D.海德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理解和掌握。海德是最早研
究歸因理論的學者。故本題選 D。
2、多選題
社會心理學的三大直接理論來源。
A.德國的民族心理學 B.法國的群眾心理學
C.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D.美國的大眾心理學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社會心理學最初形態的掌握。故本題選 ABC。
3、簡答題
簡述服從與從眾、眾從的關系。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社會心理學相符行為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此題是
2
以個比較基礎的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對社會心理學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記憶。服從與
從眾、眾從之間既有共同點,又相互區別。(1)它們都屬于個人在群體中的相符行
為,在群體行為中有時可能交織在一起,難以截然分開。(2)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服
從是被迫的,即對行政命令、群體規范或權威意志的服從,是無條件的,不管是理
解還是不理解,都是服從。從眾或眾從不是對群體規范的服從,而是對社會輿論或
群體壓力的隨從。從眾或眾從也可能是一種違反心愿的服從,但它不是執行群體的
明文規定或權威人物的命令,而是為了消除群眾壓力,求的心理上的平衡。
4、綜合題
闡述態度的功能。
【答案要點】
(1)態度的認知功能;(2)態度的情緒功能:(3)態度的動機功能。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態度理解和掌握情況。
三、考查范圍
一、社會心理學的性質、對象和任務
(一)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邊緣學科
2、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的關系
傳統的觀點;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條主干;社會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是心
理學的兩大支柱。
3、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的關系
社會學家對社會心理學的貢獻;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在理論與方法論上彼此相
通;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有共同的研究課題,但各有側重。
4、社會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關系
5、社會心理學與文化人類學的關系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社會心理學的定義及其分析
西方社會心理學界定義;我國學者的定義。
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借鑒《心理學家的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
(三)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與分類
1、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
個體水平的研究;群體水平的研究;大眾水平的研究
2、社會心理學的分類
以實驗研究為基礎的實驗社會心理學;應用社會心理學;比較社會心理學。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
(一)社會心理學的專門方法論與原則
1、社會心理學方法論原則
心理學方法論原則;社會學方法論原則;比較文化的方法論原則。
2、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倫理學原則
研究必須無損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研究結果中涉及被研究者個人的資料必
須保密;謹慎選擇研究策略。
(一)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
1、實驗研究法:實驗室實驗;自然實驗;模擬實驗。
2、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現場觀察
3、檔案研究法
4、心理測驗法
5、相關研究法
(三)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進程
1、充分重視研究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
2、慎重選擇研究課題
3、詳細制定研究計劃
設定控制條件;確定研究對象的范圍與人數;確定研究步驟;明確收集材料的
指標。
(四)撰寫研究報告
1、撰寫研究報告的方法
題目;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與分析;結論建議;參考文獻。
2、撰寫要點
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應著重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討論與分析客觀實

三、社會心理學的歷史與展望
(一)社會心理學的早期孕育
(二)社會心理學的初創
1、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標志;2、社會心理學的三大直接理論來源:德國的民族
心理學;法國的群眾心理學;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三)現代社會心理學的確立
1、社會心理學的早期實驗與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創立
2、實驗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四)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1、美國社會心理學
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哲學基礎;采用現代最新技術;心理學化的研究傾向;
忽略普遍理論的研究。
4
2、歐洲社會心理學
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重視理論研究。
3、中國社會心理學
中國大陸的社會心理學;中國臺灣的社會心理學;中國香港的社會心理學。
(五)社會心理學發展的新趨勢
1、對實證主義的反叛,后現代社會心理學的興起
2、對學科霸權的反叛,本土社會心理學的興起
四、社會化
(一)社會化概述
1、社會化的定義及其分析
社會化的定義;社會化定義的分析。
2、社會化的內容
基本社會生活技能社會化;行為規范社會化;社會角色社會化;政治社會化;
民族社會化。
3、社會化的類型
早期社會化;預期社會化;發展社會化;反向社會化;再社會化。
4、社會化的特點:貫穿終生;雙向互動;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一。
(二)影響社會化的因素
1、遺傳素質
2、社會文化
3、家庭:家庭背景;家庭結構;家庭氛圍;教養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4、學校:教育內容和教科書;教師;教學組織。
5、同輩群體
6、大眾傳媒
(三)社會化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論。
2、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3、社會學習里理論
4、哈里斯的群體社會化理論
五、自我意識
(一)自我意識概述
1、自我意識的定義
5
2、自我意識的結構
3、自我意識的功能:自我意識的組織功能;自我意識的管理功能。
(二)自我意識的特征
1、自我意識的獨特性
自我意識的文化差異;自我意識的個體差異。
2、自我意識的矛盾性
主我與客我之間的矛盾;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矛盾。
(三)自我意識的心理成分
1、自我認知:自我認知的積極偏向及其意義;自我認知的形成途徑
2、自我體驗:自尊;控制感和無助感;成功感與失敗感;自豪感與羞恥感;
內疚。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內涵與外延;自我控制的功能;自我控制的機制;
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影響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
(四)自我意識的相關理論
1、奧爾波特的自我發展理論
生理的自我;社會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2、米德的符號互動論的自我觀點
3、利西娜的自我意識交往發生觀
4、格根的社會建構論的自我觀點
六、性別角色差異心理
(一)性別角色概述
1、性別角色的定義及其分析
2、性別角色的特點
功能分化與定型;文化制約性;相對穩定性;多樣性。
(二)性別角色差異的研究
1、以生理性別為重要被試變量的研究
能力方面的差異;人格方面的差異;社會行為。
2、男性化、女性化及雙性化研究
作為連續變量的兩性特征;作為獨立維度的兩性特征。
(二) 性別角色的獲得與分化
1、性別角色獲得的生物學因素
遺傳基因;性激素;大腦。
2、性別角色分化的社會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家庭;學校;大眾傳媒
(四)性別角色的相關理論
6
1、精神分析理論的兩性觀
弗洛伊德的尚男抑女論;埃里克森的內部空間觀。
2、社會學習理論
3、認知發展理論的兩性觀
科爾伯格的認知發展理論;性別圖式理論。
4、社會學理論
5、社會認知理論
6、其他性別角色發展理論
社會結構假說;群體社會化理論。
七、社會認知
(一)社會認知概述
1、社會認知的定義及其分析
社會認知的定義;社會認知是信息加工的過程。
2、對他人情緒、情感的認知
對他人情緒、情感認知的線索——非言語信息;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習
得的;情緒的認知與判斷受主觀因素所制約;非言信息是判別情緒-情感狀態的依
據之一。
3、對他人性格的認知
4、對人際關系的認知
(二)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
1、印象的形成
第一印象;個人好惡的評價;信息本身對印象形成的影響。
2、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涵義;印象管理的策略。
(三)社會認知的偏見
1、偏見的特征
個人偏見;社會偏見
(四)社會認知的歸因理論
1、歸因的定義及其分析
2、歸因理論
海德的理論;維納的理論;凱利的理論。
3、歸因偏差
觀察者與行為者的歸因是不一致的;涉及個人利益與否導致歸因不一致;歸因
過程中的擬人化錯誤。
4、歸因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7
(五)內隱社會認知
1、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
傳統的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基于反應時的內隱聯想測驗。
2、內隱社會認知研究的主要領域
內隱刻板印象研究;內隱自尊研究;內隱社會態度的研究;內隱攻擊性的研究。
八、社會態度
(一)社會態度概述
1、態度的定義及其分析
態度的定義;態度決定于價值。
2、態度的功能
態度的認知功能;態度的情緒功能;態度的動機功能;高成就者的態度典范。
3、態度與行為的關系
早期態度與行為關系的研究;態度與行為關系的分析。
(二)社會態度的結構
1、社會態度的多層次結構模型
社會定勢諸層次;各個層次的社會定勢對個體的調節作用;知情意三因素在社
會定勢的最高層次中的地位。
2、雙重態度模型
雙重態度模型的基本觀點;雙重態度的類型。
(三)社會態度的形成與轉變
1、社會態度的形成過程
順從(服從)階段;同化階段;內化階段
2、社會態度轉變的策略:通過宣傳說服改變態度;通過行為改變態度;通過
群體規范改變態度。
3、影響社會態度轉變的因素: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心理抗拒理論。
4、社會態度形成與轉變的理論:態度的強化理論;態度的認知理論。
(四)社會態度的測定
1、自我評定法:總加量表法;社會距離量表;語義量表。
2、投射法:主題統覺測驗;造句測驗。
3、行為反應測量:距離測量;生理反應法。
九、社會動機
(一)社會動機概述
1、社會動機:定義;特性與功能
2、動機與活動效率
3、動機由需要所激發:個體有生理需要也有心理需要;需要缺乏而激發動機
8
4、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界定;外部動機與內部動機
的關系;影響內部動機的因素
(二)親和動機
1、親和動機的解釋
2、親和動機的研究
(三)成就動機
1、成就動機概述:定義;成就動機的個別差異。
2、高成就動機者的共同特征
3、成就動機與社會經濟發展
4、成就動機的培養:獨立性的早期教育有利于成就動機的培養;自我要求是
成就動機培養的前提。
(四)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
1、馬斯洛理論的基本思想
2、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五種基本需要;需要時有層次的;人的行為由優勢
需要決定;五種基本需要是人類的共性。
3、馬斯洛論自我實現者的個體特性
4、簡短地評價:馬斯洛理論有其基本合理的一面;馬斯洛理論的局限性。
(三)挫折
1、挫折: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于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
能得到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
2、挫折產生的原因:外部原因;內部原因。
3、挫折反應的個別差異
4、挫折后的行為表現:積極的心理自我防衛形式;消極的心理自我防衛形式;
妥協的心理自我防衛形式。
(一) 相符行為
(一)從眾
1、從眾概述:從眾定義及其分析;從眾與順從;反從眾與獨立。
2、從眾行為的影響方式:群體規范影響;信息影響。
3、有關從眾現象的實驗研究:謝里夫的研究;阿希的研究;重復阿希的研究。
4、影響從眾行為的因素:群體因素;個體因素。
5、群體中其他成員的行為對個人從眾的影響
“反從眾者”的作用;群體成員態度改變對個人從眾的影響;群體行為與個人
行為的差距。
6、研究從眾行為的意義
(二)眾從
9
1、眾從概述:眾從定義以及研究的開端;有關眾從現象的實驗研究。
2、眾從行為產生的條件:少數派成員內部的特征;多數派成員內部的關系。
3.研究眾從行為的意義
(三)服從
1、服從的概述
服從的定義及其分析;群體規范的服從研究;有關不服從的情況;服從與從眾、
眾從的關系。
2、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
實驗的基本過程;米爾格拉姆對服從問題的進一步研究;簡述米爾格拉姆實驗。
3、研究服從行為的意義
(四)順從
1、順從的概述:順從定義及其分析;順從行為與其他相符行為之比較。
2、順從的策略
3、影響順從的因素
十一、人際交往
(一)人際交往概述
1、人際交往的定義及其分析
人際交往的定義;人際交往的特點;人際交往的心理功能。
2、人際交往的條件
交往雙方運用的符號系統必須是雙方共同理解的;交往中的信息傳遞盡量少受
外界干擾;信息接受者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3、人際交往的形式
正式交往與非正式交往;單向交往與雙向交往;直接交往與間接交往;口頭交
往與書面交往。
(二)人際交往的過程
1、人際交往的起點——動機分析
自我呈現論;社會交換論;社會實在論
2、人際交往過程的分析
信息溝通的要素及模式;信息轉換過程;人際交往相互作用的分析。
(三)人際交往的工具
1、人際交往的言語符號系統
口頭語言;書面語言。
2、人際交往的非語言符號系統
視-動符號系統;時-空符號系統;目光接觸系統;輔助言語系統。
(四)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10
1、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干擾
2、接受者的過濾作用
交往雙方文化、社會、心理上的差異
(五)人際關系
1、人際關系概述;2、人際吸引人際關系的測定
十二、利他與侵犯
(一)利他行為
1、利他行為概述;2、利他行為理論;3、影響利他行為的因素;4、緊急情況
下的冷漠行為
(二)侵犯行為
1、侵犯行為概述;2、侵犯行為的理論;3、影響侵犯行為的因素;4、侵犯行
為的控制
十三、群體心理
(一)群體行為的分類
1、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2、大型群體與小型群體
3、其他的劃分
(二)群體規范
1、群體規范的定義及其分析;2、群體規范的形成;3、群體規范的壓力;
4、群體規范的作用
(三)群體的凝聚力
1、凝聚力的定義及其分析;2、群體凝聚力產生的條件;3、凝聚力的作用
(四)群體對個體的影響
1、社會主助長作用與社會惰化作用
2、群體活動人數對個體活動效率的影響
3、群體討論與決議對個體的影響
(五)領導心理
1、領導的概述;2、領導的功能;3、領導方式;4、領導人的品質
十四、大眾心理的連鎖反應
(一) 流行
1、流行的概述;2、流行的社會因素;3、流行的心理因素
(二) 暗示
1、暗示的概述;2、暗示的方式;3、影響暗示效果的因素;4、暗示的意義
(三)輿論
1、輿論的概述;2、輿論的形成;3、輿論的作用;4、輿論的研究
(四)流言
11
1、流言的概述;2、流言產生與傳播的主客觀因素;3、流言傳播的影響
十五、應用社會心理學概述
(一)應用社會心理學產生的動因
1、外因——社會科技文化背景;2、內因——社會心理學內部的直接動力
(二)應用社會心理學產生的原型啟發
1、應用社會心理學必須研究改善生活質量的問題
2、在應用社會心理學中,知識構成的目的在于預測
3、在應用社會心理學中,知識運用和干預需主動思考和精心策劃
4、應用社會心理學的三個基本元素須通過中介環節融為一個有序系統
5、應用社會心理學的三個基本元素同負反饋回路相聯系
(三)應用社會心理學產生的過程
1、應用社會心理學產生的雙循環機制;2、應用社會心理學產生的途徑
(四)應用社會心理學的特點
1、系統性;2、獨特性;3、應用性;4、時空性
(五)應用社會心理學的結構與分類
1、應用社會心理學的三維結構
2、顯態應用社會心理學的分類
3、潛態應用社會心理學的顯性化
十六、主要社會心理學應用學科
(一)管理心理學
1、管理心理學概述
2、管理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
(二)犯罪心理學
1、犯罪心理學概述
(三)咨詢心理學
1、咨詢心理學概述
2、心理咨詢的內容、形式及范圍
(四)健康心理學
1、健康心理學概述
2、健康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五)社區心理衛生
1、社區心理學概述
2、社區心理衛生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