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診斷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常見癥狀 約 40 分 體格檢查 約 30 分 輔助檢查 約 20 分 實驗室檢查 約 10 分 4)題型結構 a: 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30 分, b: 名詞解釋,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c:簡答題,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二、考試內容及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掌握常見癥狀的臨床表現,了解癥狀分析對疾病診斷的重要作用;認 識常見癥狀,掌握其原因、發病機理及臨床意義。掌握以下癥狀出現的原因、 發生機理及臨床表現 2.掌握問診的主要方法及內容 3.掌握體格檢查的手法及意義 4.了解常用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的臨床意義 第一篇 緒 論 了解內容:一、診斷學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二、診斷學的主要內容:常見癥狀、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檢 查、心電圖檢查、超聲波檢查,病歷編寫與診斷思維方法 第二篇 常 見 癥狀 掌握常見癥狀的臨床表現,了解癥狀分析對疾病診斷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 癥狀,掌握其原因、發病機理及臨床意義。掌握以下癥狀出現的原因、發生機理 及臨床表現: 發熱、頭痛、胸痛、腹痛、心悸、呼吸困難、咳 嗽、咯痰與咯血、水腫、腹瀉、黃疸、消化道出血、意識障礙。 第三篇 問 診 掌握問診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一)問診的重要意義 (二)問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問診的內容 1.一般項目 2.主訴 3.現病史 4.既往史、個人史、婚姻及生育史、月經史、家族史 5.各系統的問診要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 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及代謝障礙疾病。 第四篇 體格檢查 基本檢查方法及一般狀態檢查 一、掌握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的基本檢查方法。 二、熟悉一般狀態檢查內容。主要典型體征的臨床意義。 三、了解正確系統體格檢查的重要意義。 [內容] 一、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的檢查方法 二、性別、年齡與疾病的關系。 三、體溫(測量體溫的方法,正常范圍及變異,以及引起差錯的原因)呼吸 (見肺部檢 查)、脈搏及血壓(見血管檢查),并綜合分析上述四項內容的 臨床意義。 四、發育及營養的判斷方法,常見的意識障礙,精神狀態不同疾病的面容及 表情、姿勢、體位(自動體位、被動體位、強迫體位)與疾病的關系。 五、皮膚的彈性、顏色、皮疹、出血點、瘀斑、蜘蛛痣、水腫等的辯認及臨 床意義。 六、淋巴結的檢查方法、分布及其變化的臨床意義。 頭、頸部檢查 熟悉頭部、頸部的檢查順序與方法,并了解正常和異常體征的臨床意義。 [內容] 一、頭顱外部一般檢查 二、眼、耳、鼻檢查 三、口腔檢查:唇、口腔粘膜、牙及牙齦、扁桃體、咽和腭、舌等的檢查及 臨床意義。 四、頸部檢查:頸部活動情況及外形檢查,甲狀腺及氣管位置檢查,頸部靜 脈怒張及靜脈或動脈搏動的臨床意義。 胸廓、肺部檢查 一、掌握望診、觸診、叩診、聽診四種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應用。通 過同學間的相互檢查,獲得較為準確的檢查結果。 二、熟悉肺部異常體征,并分析其臨床意義。 [內容] 一、胸部的體表標志。 (一)骨骼標志; (二)垂直線標志; (三)自然陷窩和解剖區域; (四)肺和胸膜的界限。 二、胸壁、胸廓與乳房 (一)胸壁; (二)正常及病態的胸廓; (三)乳房的視診、觸診、常見病變。 三、肺和胸膜 (一)視診: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律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 (二)觸診:胸廓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的檢查方法。 (三)叩診:叩診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項,間接與直接叩診法。 叩診音的種類:清音、過清音、鼓音、濁音及實音。 肺界、肺下界移動度的叩診法及其臨床意義。胸部的正常、 異常叩診音。 (四)聽診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種類(肺泡呼吸音、氣管呼吸音、支氣管呼吸音、 支氣管肺泡呼吸音)、特點及分布。 2、異常呼吸音及臨床意義。 3、羅音:羅音的發生機理、分類、特點和臨床意義。 濕羅音(水泡音):粗、中、細水泡音,捻發音。 干羅音:哨笛音、鼾音。 4、語音共振:語音共振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5、胸膜磨擦音的發生機理、特點及臨床意義。 (五)呼吸系統常見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大葉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胸腔積液、氣胸等。 心、血管檢查 一、掌握心界方法。 二、掌握第一與第二心音產生的機理、鑒別要點,了解其增強、減弱 的臨床意義。 三、熟悉心臟雜音的產生機理及臨床意義,正確掌握其叩診要點,并 能辨別收縮期及舒張期雜音。 四、熟悉常見心律失常的特點(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及心 房顫動)。 五、掌握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并了解其改變的臨床意義。 六、熟悉脈搏檢查方法與血管體征。 [內容] 一、心臟: (一)望診 1.心前區外形 2.心尖搏動:正常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度、范圍及其改變的臨床意義。 3.心前區及其他部位的搏動的臨床意義。 (二)觸診 1.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度、范圍、節律及其改變的臨床意義。 2、心前區震顫的原因、部位、時間(收縮期、舒張期及連續性)及其 臨床意義。 (三)叩診 1.心臟叩診方法。 2.正常心臟濁音界及心臟濁音界改變的原因、特點及臨床意義。 3、心界各部的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對心濁音界的影響。 (四)聽診 1.各瓣膜聽診區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產生機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鑒別方法。 3.心率與心律。 4.心音的變化: (1)第一心音的強度、性質、改變的原因及臨床意義。 (2)主動脈瓣區及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減弱或分裂的原因及臨 床意義。 5.心臟雜音 (1)心臟雜音產生機理。 (2)分析雜音的注意點: 部位、性質、雜音的時期(收縮期、舒張期 及連續性)、強度(收縮期雜音的分級)及傳導方向。 6.心包磨擦音的產生原因、特點、臨床意義及其與胸膜摩擦音的區別。 二、血管: (一)動脈搏動、脈率及脈律。 (二)脈搏的強弱、大小、血管緊張與動脈壁的情況。 (三)水沖脈及奇脈。 (四)、毛細血管搏動征。 (五)、血管雜音及射槍音。 (六)動脈血壓的測量方法及臨床意義。 三、循環系統常見病變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心功能不全、慢性風濕性心瓣 膜病等。 腹部檢查 一、掌握腹部檢查方法(重點為肝、脾觸診)、了解體表劃線、分區與 腹腔內臟的對應關系。 二、熟悉腹部常見體征及其臨床意義。 [內容] 一、腹部的體表標志及分區。 二、腹部檢查: (一)望診: 1、腹部外形 2、呼吸運動 3、腹壁靜脈曲張 4、蠕動波 5. 皮膚及其他 (二)觸診; 1.觸診方法; 2.觸診內容:腹壁緊張性、腹部壓痛、壓痛點及反跳痛、腫塊,肝、膽、 脾、腎 (三)叩診: 1.肝脾叩診及腎區叩擊痛; 2.移動性濁音及波動感。 (四)聽診: 1.腸鳴音;2.振水音;3.血管雜音。 三、腹部常見的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化性潰瘍、門靜脈高壓癥、腹膜炎 生殖器、肛門直腸、脊柱與四肢檢查 了解肛門、直腸檢查的重要性,熟悉脊柱、四肢的檢查方法及病理改變的 臨床意義。 [內容] 一、生殖器、肛門和直腸檢查(提供聲像教材自學)。 二、脊柱:正常曲度、畸形、壓痛和叩擊痛,運動功能障礙。 三、四肢:肢體的位置與形態異常、運動障礙、關節病變、下肢靜脈 曲張。 神經系統檢查 一、了解神經系統檢查的內容及方法(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的檢查) 二、掌握神經反射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內容] 一、簡要講授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植物神經功能檢查的臨床意義。 檢查方法由學生自學參考。 二、重點講授神經反射的檢查方法及病理反射的臨床意義。 (一)淺反射:腹壁反射、提睪反射。 (二)深反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骨骨膜反射、膝反射 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1.錐體束征: (1)柘反射(Babinski 征)及其臨床意義相同的奧本海姆(Oppenheim) 征、戈本登(Gordon)征。 (2)霍夫曼(Hoffmann)征。 (3)陣攣:踝攣及臏陣攣。 2.腦膜刺激征: (1)頸項強直。 (2)克尼格(Kernig)征。 (3)布魯辛斯基(Brudzinski)征。 第五篇 實驗診斷 血液常規檢查 一、掌握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參考 值及其增減變化的臨床意義。了解上述各項檢驗的檢驗方法。 二、熟悉貧血的形態學分類,以及紅細胞比積、紅細胞各項平均指數的參考 值及臨床意義。 三、熟悉網織紅細胞計數及紅細胞沉降率測定,掌握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內容] 一、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 (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測定的方法及參考值。 (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理變化,以及病理性增多或減少的臨床意義(以 減少為重點)。 (三)紅細胞形態病理性改變(紅細胞大小、形態及嗜血性的改變)、以及 出現核殘余物及有核紅細胞的臨床意義。 二、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 (一)簡述各類白細胞的細胞動力學。 (二)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的參考值及生理變化。 (三)各類白細胞增多與減少的臨床意義。 (四)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的臨床意義。 (五)白細胞常見的病理形態及其臨床意義。 (六)類白血病反應的概念及臨床意義。 三、紅細胞比積測定、紅細胞平均指數計算的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四、貧血的形態學分類:大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 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 五、網織紅細胞計數:染色原理、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六、簡介溶血性貧血實驗室檢查原則。 七、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一)紅細胞沉降率測定的原理和方法,影響紅細胞沉降率的因素。 (二)紅細胞沉降率的參考值及沉降率增快的臨床意義。 糞便與尿液常規檢查 一、掌握尿液檢驗方法及臨床意義。 二、熟悉糞便檢驗法及異常變化的臨床意義。 二、熟悉糞便隱血試驗的方法及臨床意義。 [內容] 一、尿液檢驗 (一)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 (二)尿液檢查的內容和研究意義: 1 一般性狀:尿量、外觀、氣味、酸堿反應、比重。 2 化學檢查:蛋白質、糖、酮體。 3 顯微鏡檢查: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和結晶體。 二、糞便檢驗一、標本的采集。 (一)糞便標本的收集與保存 (二)糞便檢驗方法及臨床意義。 1 一般性狀檢查:顏色、性狀、氣味及肉眼所見。 2 顯微鏡檢查:細胞、寄生蟲卵、原蟲、脂肪滴及食物殘渣等。 3 隱血試驗:方法及臨床意義。 腎功能檢查 熟悉常用腎功能試驗的方法與其臨床意義。 [內容] 一、腎功能試驗 (一)常用的腎功能試驗及其臨床意義: 1 內生肌酐清除率測定。 2 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測定。 3 濃縮稀釋試驗。 4 尿滲量測定。 5 滲透溶質清除率測定。 6 自由水清除率測定。 肝功能檢查 一、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血清總蛋白測定,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血清蛋 白電泳,甲種胎兒蛋白。 二、膽紅素代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定量測定,尿膽紅素及尿膽原檢查。 三、血清酶學檢查:血清轉氨酶、堿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轉移酶、單胺氧 化酶等測定。 四、病毒性肝炎標志物檢查。 五、肝功能試驗的選用原則。 血糖及其代謝產物檢查 掌握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方法及意義,了解血清 C 肽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一、空腹血糖的測定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方法及意義 三、血清胰島素檢測和胰島素釋放試驗 四、血清 C 肽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心肌酶和肌鈣蛋白檢測 掌握心肌酶學的常用判定指標 一、 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測定 二、 乳酸脫氫酶和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的測定 三、 心肌肌鈣蛋白 T 和 I 的測定。 四、 肌紅蛋白的測定 血清電解質測定 掌握血清電解質中各項指標的正常范圍及高值、低值的意義 一、 血鉀、血鈉、血鈣、血清鎂、血氯的測定 血脂和脂蛋白檢測 掌握血清脂質臨床意義 一、 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測定 二、血清脂蛋白檢測 血栓與止血障礙檢查 一、熟悉引起止血與凝血障礙的常見原因。 二、掌握止血與凝血障礙常用檢驗法的檢驗原理和臨床意義。 三、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選用原則及實驗室診斷步驟。 [內容] 一、簡要復習正常止血與凝血機制。 二、常用的止血與凝血障礙的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出血時間、凝血時 間、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的檢驗原理、參考值及臨床 意義。 三、簡介抗凝物質、纖維蛋白溶解的實驗室檢查原理、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四、出血性疾病的實驗室檢查選用原則及診斷步驟。 體腔液檢查 一、掌握腦脊液檢查的臨床意義。熟悉常見的腦及腦膜疾病的腦脊液特點。 二、掌握漿膜腔積液的臨床意義,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要點。 三、了解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的適應癥、檢驗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四、了解精液及前列腺液檢驗的適應癥、檢驗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內容] 一、腦脊液檢驗 (一)腦脊液檢查的適應癥及標本采集。 (二)檢驗內容: 1 一般性狀檢查:顏色、透明度、凝固物。 2 化學檢查:蛋白定性及定量、糖定量、氯化物定量。 3 顯微鏡檢查:細胞計數及分類。 4 細胞菌學檢查。 5 常見腦及腦膜疾病的腦脊液特點。 二、漿膜腔積液檢查 (一)檢驗內容: 1 一般性狀檢查:量、顏色、透明度、凝固度、比重等。 2 化學檢查:粘蛋白定性試驗、蛋白定量。 3 顯微鏡檢查:細胞計數、細胞分類、腫瘤細胞檢查。 (二) 漏出液與滲出液的鑒別要點及常見滲出液的特點。 三、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 (一)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的適應癥及標本的采集。 (二)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內容: 1 一般性狀檢查:十二指腸液 A、B、C 膽汁的量、顏色、透明度、性狀等。 2 顯微鏡檢查:細胞、粘液、結晶、寄生蟲及蟲卵等。 3 細菌學檢查。 四、精液及前列腺液檢查 (一)精液及前列腺液檢查的適應癥,標本的采集及送檢。 (二)精液檢驗內容: 1 一般性狀檢查:量、顏色、透明度、粘稠度和液化時間、酸堿度。 2 顯微鏡檢查:精子計數、精子活動率和活動力、精子形態及精液的細胞 學檢查。 (三)前列腺液檢驗內容: 1 一般性狀檢查:顏色、透明度、性狀。 2 顯微鏡檢查:卵磷脂小體、血細胞及上皮細胞、前列腺顆粒細胞淀粉樣 體、精子、滴蟲、腫瘤細胞等。 第六篇 輔助檢查 心電圖 一、熟悉心電圖慨念及心電圖檢查的臨床意義。 二、了解心電產生的原理及常用導聯。 三、熟悉心電圖坐標及測定方法。 四、掌握心電圖各波、段、間期的名稱;代表意義;正常值及其臨床意義。 五、熟悉心電軸、鐘向轉位及其臨床意義。 六、熟悉心率的計算方法。 七、熟悉各種常見異常心電圖的特征。掌握常見異常心電圖診斷標準。 八、掌握心電圖的正確操作。 [內容] 一、心電圖的基礎知識,包括心電圖慨念、發生原理、常用導聯、心電圖 測量方法及心電圖的臨床意義。 二、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與正常值。 三、心電軸、鐘向轉位、心率的慨念及其臨床意義。 四、幾種常見心電圖的特征及診斷要點∶ (一)心房、心室肥大。 (二)心肌梗塞。 (三)常見心律失常∶ 1. 正常竇性心律及竇性心律失常; 2. 期前收縮; 3. 異位性心動過速; 4. 撲動與顫動; 5. 心臟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房內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束支 傳導阻滯; 6. 預激綜合征; 7. 逸搏和逸搏心律。 肺功能檢查 主要掌握血氣分析的適應癥及臨床指導意義 內容:1.動脈氧分壓、動脈血 CO2 分壓的測定,標準碳酸氫鹽、實際碳 酸氫鹽的測定。緩沖堿、剩余堿和陰離子間隙的測定 2.酸堿平衡失調的判斷 第七篇 病歷書寫和臨床思維方法的考查 參考文獻:第八版《診斷學》五年制教材 人民衛生出版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寫作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師范大學政治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