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科學學位加試科目 考試科目名稱:新媒體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分值大體分布為: 緒論至第七章 約 40 分 第八章至第十六章 約 60 分 4)題型結構 簡答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分析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新聞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2、能運用新聞學的基本理論來分析新聞的歷史現象和現實問題。 考試內容: 一、新聞學以及新聞學和新聞工作 新聞學的中心議題,新聞學的內容。新聞學與新聞工作的關系。世界各國 新聞學主導性理論:自由主義報刊理論,社會責任論,發展新聞學,黨報理論。 2 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 二、新聞活動 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新聞活動是人類求生存圖發展的需要: 原始社會的新聞活動,奴隸社會的新聞活動,封建社會的新聞活動。新聞活動 的渠道:親身傳播,大眾傳播,群體傳播。 三、新聞 新聞的基本特點。兩種新聞定義。新聞本源、新聞要素。新聞類別:以新 聞內容來分類,以新聞發生地來分類,以新聞的時間性來分類,以新聞與讀者 關系來分類。 四、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 新聞與信息:信息的定義,可分為廣義信息、一般信息和狹義信息三大類; 信息的特點,具有共享性或稱使用不滅性,擴縮性、組合性,信息運用的多角 度性,相對性;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新聞與宣傳:宣傳和新聞的區別在于 出發點不同,歸宿點不同,傳播的方式不同,傳播的要求不同;決定宣傳效益 的因素。新聞與輿論:輿論的定義和特點,輿論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公開性,公 共性,急迫性,廣泛性,評價性;輿論的社會功能,輿論對社會的控制作用主 要表現在對國家政權、政府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對于公眾行為的鼓舞或約束兩 個方面;新聞媒介與輿論導向。 五、新聞事業的產生 中國古代社會的新聞傳播工具。西方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報 紙、廣播、電視的產生:報紙:以刊登新聞為主的定期連續向大眾發行的印刷 品;廣播(廣播電臺):以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為媒介的大眾傳播工 具;電視:以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遞聲音和圖像為媒介的大眾傳播工具。近 代漢字報紙產生的特殊性。 六、新聞事業的發展及其基本規律 政治、經濟體制決定新聞體制。生產力水平決定新聞事業的發展水平。傳 播工具的物理性能決定傳播工具的特點。受眾的多元需要促使媒體多樣化。反 映現實生活的需要決定新聞體裁的多樣化。新聞教育適應新聞事業而產生、發 展。 3 七、新聞媒介的性質 新聞媒介的共性、特性與個性。新聞媒介的雙重屬性:確定新聞媒介的雙 重屬性,“事業性質,企業管理”,極大地解放了新聞媒介的生產力,給新聞 媒介帶來許多積極的變化。新聞媒介產品的商品性。新聞事業的階級性。中國 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和特點。 八、新聞事業的功能與效果 新聞事業的一般功能有五種:溝通情況,提供信息;進行宣傳,整合社會; 實施輿論監督;傳播知識,提供娛樂;作為企業,贏得利潤。新聞媒介的正效 應與負效應:新聞媒介把整個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但新聞失實、信息污染干 擾誤導受眾;新聞媒介連接了世界,卻淡漠了人際關系;新聞媒介豐富了知識, 卻降低了思考能力;新聞媒介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卻誘發了個人無限的欲望; 新聞媒介促進了人類的文明,卻污染了社會空氣。新聞媒介的功能定位。新聞 媒介的傳播效果。我國新聞事業的作用和任務:“黨和人民的喉舌”這一特性, 決定了我國的新聞事業有著特殊的作用和任務。 九、大眾傳媒與社會 大眾傳媒與社會系統:媒介生態環境對媒介發展的意義;媒介系統在社會 系統中的作用:開發和利用社會信息資源;實現社會系統總目標;實現個人的 社會化;促進社會整合。大眾傳媒與政治:在現代民主政治中,新聞媒介已成 為重要的中介機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維護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參與政治決 策;塑造政治文化;進行輿論監督。大眾傳媒與經濟:現代經濟對大眾傳媒的 決定性影響;大眾傳媒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大眾媒介與文化:主流媒體呵護主 流價值觀;大眾傳媒是大眾文化的最佳載體;大眾傳媒對于文化的消極影響。 大眾傳媒與國際關系:塑造國家形象;影響對外政策;影響吸引外資;影響對 外貿易。 十、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 新聞自由的涵義。新聞自由是偉大的口號:新聞自由和司法獨立是現代化 國家的兩大基本標志;新聞自由的目的是確保信息的自由流動;認為“新聞自 由是資產階級的”說法不是誤解就是偏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把新聞自由還給 人民,社會主義理應實行比資本主義更寬廣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屬于人民。 新聞法規。 4 十一、新聞媒介的運行體制與管理模式 世界新聞媒介的三大運行機制:以美國為代表的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完全商 業化運行機制;以西歐各國為代表的公私并舉的雙軌制運作體制;以中國為代 表的完全國有的有限商業運作體制。媒介集團化。廣播電視頻道專業化。新聞 媒介的內部管理和運行:新聞媒介的決策、領導和監督機構;中國新聞媒介的 決策、領導和監督機構;新聞媒介的業務運行機構;中國新聞媒介的業務機構。 新聞媒介的經營:報刊發行;節目播出;廣告業務;視聽費收入;多種經營; 媒介經營的基本概念——規模經濟。 十二、新聞媒介的受眾 受眾是誰。受眾是新聞媒介的積極參與者。受眾的特點:新聞媒介受眾的 特征;當代中國受眾的群體信息需求變化:在急劇的社會變動和開放的社會聯 系面前,受眾表現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變之心表現得尤為強烈;市場 經濟條件下決策主體增加,帶來受眾對硬性的決策參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 眾群體分化趨勢明顯,新增群體涌現,造成受眾信息需求的多元與分化。受眾 的細分。新聞媒介的受眾定位:在核心受眾確立過程中,主要考慮四個方面的 要素:受眾區域定位,受眾職業和身份定位,受眾的年齡定位,受眾的文化教 育程度定位。受眾的權利:知情權,表達權,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十三、中國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 新聞真實性:新聞真實性的含義和要求;堅持新聞真實性的極端重要性; 為維持新聞真實性不懈地努力;堅持唯物論,維護真實性。新聞指導性:新聞 指導性的含義;新聞指導性的具體表現;新聞指導性要建立在新聞特點之上; 不同歷史時期,新聞指導性有不同操作要求;糾正新聞指導性的不恰當做法。 新聞事業的群眾性:新聞事業依賴群眾的需要而存在;滿足群眾需要是社會主 義新聞的天職;我國新聞工作路線——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新聞事業的戰斗 性:運用新聞媒介開展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我國新聞媒介開展輿論監督的性 質、特點: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基本原則;堅持戰斗性,減少殺傷力。新聞事 業的黨性原則:黨性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精髓;堅持黨性原則的極 端重要性;黨性原則的具體表現;堅持黨性原則和發揮新聞工作者的積極性、 創造性、主動性是一致的。 十四、新聞選擇 新聞學是一門選擇事實的藝術。新聞選擇的標準:新聞定義,新聞價值, 5 宣傳價值,新聞法規。新聞選擇的具體運用。 十五、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理念、職業道德和修養 新聞專業理念。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中國新聞事業對新聞工作者的基 本要求 十六、中國的新聞改革 25 年的三次跨越。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中國新聞媒介的走勢:制度架構 ——從人治走向法治;競爭格局——從相對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競爭;媒體運作 ——從傳者為中心走向受者為中心;受眾興趣——從雅俗共賞走向雅俗分賞; 新聞理念——從新聞學走向大眾傳播學。 十七、新技術與新媒體 新媒介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互聯網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網絡 新聞:“第四媒體”的誕生及特性;網絡新聞報道形態。 三、主要參考書 李良榮著:《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年第 2 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