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名稱:區域經濟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區域經濟學基礎知識 約 80 分 區域經濟分析方法 約 20 分 4、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 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簡 答 題: 4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論述題: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二、考試目標、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 2、掌握區域經濟學理論,并能用理論解釋區域經濟現實問題; 3、掌握區域分析方法,能用定量模型分析區域經濟問題 考試內容: 一、區域經濟學基礎知識 (一)區域經濟學概論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區域的含義和區域的劃分標準、區域經濟中的行為主體及 其各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 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區域經濟學研究的若干主要問題、區域經濟理論的主要內 容。 (二)企業區位選擇理論 區位分析的基本原理:新古典學派(其基本假設和主要觀點、對新古典學派的批評); 行為科學學派(其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內容、啟迪式過程、對行為科學派的批評);結 構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 區位選擇因素:潛在的重要區位因素、區位因素的重要性、區位因素的差別、區位 因素的歷史發展過程。 新古典區位理論:運輸費用的作用、運輸費用緊小的區位、區域壟斷的形成及其穩 定性。 (三)區位模式和區位結構理論 分散和集中的區位模式、中心地理論(市場區邊界、最佳市場區的形成、中心地體 系、中心地結構的變化、廖什的解釋、局限性)、勃溫特對區位結構理論的整合。 聚集效應的經濟學分析:內部效應、外部效應、局部化效應和城市化效應、外部效 應與帕累托效率、最佳城市規模。 (四)區域產業結構理論 產業定義的基礎(貝恩的觀點:需求的可替代性)、產業的分類、產業集中度的測 度方法和指標、區域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庫茲涅茨關于產業 結構變動的觀點、霍夫曼的工業化階段理論、赤松要的“雁行原理”、區域產業結構演 變的誘因和機制。 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理論、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導產業選擇基準、主導產業的選擇 方法、區位商的計算。 區域經濟基礎理論、凱恩斯的經濟基礎模型、輸出基礎模型、基礎部門和非基礎部 門、乘數效應、基礎部門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及乘數估算方法。 區域產業結構的投入產出分析、區域投入產出模型。 (五)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 區域間的貨物和要素流動、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區域經濟增 長的分析框架、輸出基礎理論及其主要缺陷。 新古典區域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模型、通過要素流動實現均衡增長、通過區際貿易 實現均衡增長。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極化理論:其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部門發展的極化、區域發展 的極化、正反饋效應、推動性單位、因果累積循環過程、擴散效應和回流效應。 極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增長極和增長中心、中心—外圍模型、倒 U 模型(從極化 走向均衡)。 新增長與區域創新理論:新增長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基本模型、創新的定義和創新過 程、技術范式和技術路徑、工業和技術的生命周期、區域創新環境、新產業區理論、柔 性生產和專業化。 (六)區域分工和要素流動理論 區域分工的性質和特征、區域專業化生產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區域分工的經濟性 和外部性、區域分工的影響因素。 區域分工理論的發展和演變:絕對成本優勢、比較成本優勢、要素稟賦理論、里昂 惕夫之謎、斯托爾帕—薩繆爾森推論、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比較優勢陷阱。 新貿易理論:產業內貿易、新貿易理論的基本觀點、規模經濟、技術外溢、新貿易 理論與比較優勢理論之比較。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鉆石模型(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支撐產業,企業戰略、 結構與競爭)、企業集群。 區域要素流動理論:勞動力要素的流動、遷移模型、資本要素的流動及影響因素、 技術要素的流動、技術進步的類型、技術擴散。 (七)產業梯度推移與區域經濟格局演變理論 產業轉移和技術傳播的基礎: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產品特點(了 解即可)、區域生命周期理論。 梯度理論:梯度理論的主要觀點、影響區域梯度轉移快慢和傳播強度的三種力量(極 化效應、擴散效應和回流效應)、對梯度理論的爭論、反梯度理論。 區域技術傳播理論:新古典區域技術傳播理論、累積因果理論、技術差距理論、等 級傳播理論、新經濟地理的傳播理論。 區域空間組織理論:累積增長和時空收縮、空間一體化理論、點軸開發和網絡開發 理論。 (八)產業布局理論 在經濟學中引入空間概念的意義、影響產業布局的各種因素、研究產業布局的方法、 產業布局均衡的確定。 研究產業布局的早期理論: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中心地區理論、經濟區 位理論、產業聯合體理論、霍特林模型、圓環城市模型、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將交易成 本引入區位分析、對社會資本的研究)、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大推進理論、增長極理論、 因果累積循環理論。 中心—外圍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建模方法、阿朗索和米爾斯的城市模型(主要內容、 城市規模的確定原則)、公共物品的區域屬性、公共物品對城市形成和產業布局的影響。 二、區域經濟分析方法 (一)區域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 區域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兩大類 1.定量分析法 2.定性分析法 (二)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1.回歸分析法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2.聚類分析法在區域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三、主要參考書 孫久文、葉裕民:《區域經濟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 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