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碩士研究生 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105109] 考試科目名稱:外科學及解剖學 一、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外科學總論 約 40 分 外科學各論 約 110 分 4) 題型結構 選擇題: 3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40 分 二、 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外科學 考試目標: 1、掌握外科學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的理 論知識和技能。 2、形成系統的外科學專業的思維方式,掌握外科學基本操作和手術技術。 3、形成正確的醫學科研方向和方法。 考試內容: 一、外科總論 1.外科領域的分子生物學 (1)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2)分子診斷和生物治療及其臨床應用。 2.無菌術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無菌操作的原則。 3.外科患者體液代謝失調與酸堿平衡失調的概念、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 斷及防治、臨床處理的基本原則。 4.輸血的適應證、注意事項、并發癥的防治,自體輸血及血液制品。 5.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原 則。 6.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概念、病因、臨床表現與防治。 7.疼痛的分類、評估、對生理的影響及治療。術后鎮痛的藥物與方法。 8.圍手術期處理:術前準備、術后處理的目的與內容及術后并發癥的防治。 9.外科患者的營養代謝的概念,腸內、腸外營養的選擇及并發癥的防治。 10.外科感染 (1)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原則。 (2)淺部組織及手部化膿性感染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3)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臨床表現及診治。 (4)有芽孢厭氧菌感染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及防治原則。 (5)外科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則。 11.創傷的概念和分類。創傷的病理、診斷與治療。 12.燒傷的傷情判斷、病理生理、臨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療原則。燒傷并發癥 的臨床表現與診斷、防治要點。 13.腫瘤: (1)腫瘤的分類、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臨床表現、診斷與防治。 (2)常見體表腫瘤的表現特點與診治原則。 14.移植的概念,分類與免疫學基礎。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及其防治。 15.麻醉、重癥監測治療與復蘇 (1)麻醉前準備內容及麻醉前用藥的選擇。 (2)常用麻醉的方法、藥物、操作要點、臨床應用及并發癥的防治。 (3)重癥監測的內容、應用與治療原則。 (4)心、肺、腦復蘇的概念,操作要領和治療。 二、胸部外科疾病 1.肋骨骨折的臨床表現、并發癥和處理原則。 2.各類氣胸、血胸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救治原則。 3.創傷性窒息的臨床表現、診斷和處理原則。 4.肺癌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方法。 5.腐蝕性食管燒傷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與診治原則。 6.食管癌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防治原則。 7.常見原發縱隔腫瘤的種類、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三、普通外科 1.頸部疾病 (1)甲狀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外科治療。 (3)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惡性腫瘤的臨床特點和 診治。 (4)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處理原則。 (5)常見頸部腫塊的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 2.乳房疾病 (1)乳房的檢查方法及乳房腫塊的鑒別診斷。 (2)急性乳腺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及防治原則。 (3)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特點、診斷和處理。 (4)乳房常見的良性腫瘤的臨床特點、診斷要點和處理。 (5)乳腺癌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分期診斷和綜合治療原則。 3.腹外疝 (1)疝的基本概念和臨床類型。 (2)腹股溝區解剖。 (3)腹外疝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要點、外科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4.腹部損傷 (1)腹部損傷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和診治原則。 (2)常見內臟損傷的特征和處理。 5.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和各種腹腔膿腫的病因、病理生理、 診斷、鑒別和治療原則。 6.胃十二指腸疾病 (1)胃十二指腸疾病的外科治療適應證、各種手術方式及其治療潰瘍病的理 論基礎。術后并發癥的診斷與防治。 (2)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合并穿孔、出血、幽門梗阻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原則。 (3)胃良、惡性腫瘤的病理、分期和診治原則。 7.小腸疾病 (1)腸梗阻的分類、病因、病理生理、診斷和治療。 (2)腸炎性疾病的病理、臨床表現和診治原則。 8.闌尾疾?。翰煌愋完@尾炎的病因、病理分型、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 術后并發癥的防治。 9.結、直腸與肛管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及檢查方法。 (2)肛裂、直腸肛管周圍膿腫、肛瘺、痔、腸息肉、直腸脫垂、潰瘍性結腸 炎和慢性便秘的臨床特點和診治原則。 (3)結、直腸癌的病理分型、分期、臨床表現特點、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 10.肝疾病 (1)解剖生理概要。 (2)肝膿腫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3)肝癌的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 11.門靜脈高壓癥的解剖概要、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 則。 12.膽道疾病 (1)膽道系統的應用解剖、生理功能、常用的特殊檢查診斷方法。 (2)膽道感染、膽系結石、膽道蛔蟲癥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防 治原則。常見并發癥和救治原則。 (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特點與手術指征。 (4)膽道腫瘤的診斷和治療。 13.消化道大出血的臨床診斷分析和處理原則。 14.急腹癥的鑒別診斷和臨床分析。 15.胰腺疾病 (1)胰腺炎的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治療原則。 (2)胰腺癌、壺腹周圍癌及胰腺內分泌瘤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 療原則。 16.脾切除的適應證、療效及術后常見并發癥。 17.動脈瘤的病因、病理、臨床特點、診斷要點和治療原則。 18.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1)周圍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 (2)周圍血管損傷、常見周圍動脈和靜脈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檢 查診斷方法和治療原則。 四、泌尿、男生殖系統外科疾病 1.泌尿、男生殖系統外科疾病的主要癥狀、檢查方法、診斷和處理原則。 2.常見泌尿系損傷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3.常見各種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 則。 4.常見泌尿系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5.泌尿系結石的流行病學、病因、病理生理改變、臨床表現、診斷和預防、 治療方法。 6.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和診治原則。 五、骨科 1.骨折脫位 (1)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臨床表現,X 線檢查和早、晚期并發癥。 (3)骨折的愈合過程,影響愈合的因素,臨床愈合標準,以及延遲愈合、不 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及治療原則,骨折復位的標準,各種治療方法及其適應證。 開放性骨折和開放性關節損傷的處理原則。 (5)幾種常見骨折(鎖骨、肱骨外科頸、肱骨髁上、尺橈骨、橈骨下端、股骨 頸、股骨轉子間、髕骨、脛腓骨、踝部以及脊柱和骨盆)的病因、分類、發生機 制、臨床表現、并發癥和治療原則。 (6)關節脫位的定義和命名。肩、肘、橈骨頭、髖和顳下頜關節脫位的發 生機制、分類、臨床表現、并發癥、診斷和治療原則。 2.膝關節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損傷的病因、發生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 關節鏡的進展及使用。 3.手的應用解剖,手外傷的原因、分類、檢查、診斷、現場急救及治療原 則。 4.斷肢(指)再植的定義、分類。離斷肢體的保存運送。再植的適應證、手 術原則和術后處理原則。 5.周圍神經損傷的病因、分類、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常見的上下 肢神經損傷的病因、易受損傷的部位、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和預后。 6.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1)運動系統慢性損傷的病因、分類、臨床特點和治療原則。 (2)常見的運動系統慢損傷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 療原則。 7.腰腿痛及頸肩痛 (1)有關的解剖生理、病因、分類、發病機制、疼痛性質和壓痛點。 (2)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定義、病因、病理及分型、臨床表現、特殊檢查、診 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3)頸椎病的定義、病因、臨床表現和分型、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8.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和關節炎的病因、發病機制、病變發展過程、 臨床表現、臨床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慢性骨髓炎的發病原因、臨床特點、X 線表現和治療原則。 9.骨與關節結核 (1)骨與關節結核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病理過程、臨床表現、影像學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脊柱結核的病理特點、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截癱的 發生和處理。 (3)髖關節和膝關節結核的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0.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 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11.運動系統常見畸形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處理原則。 12.骨腫瘤 (1)骨腫瘤的分類、發病情況、診斷、外科分期和治療概況。 (2)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的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常見的良、惡性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發病情況、臨床表現、影像學特 點、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和預后。骨肉瘤治療的進展概況。 六、神經外科 1、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疝的病因、發病機理、病理、臨床表現與治療。 2、顱腦損傷 頭皮損傷、顱骨損傷、腦損傷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 治療原則。 3、腦積水、顱裂、脊柱裂、狹顱癥、顱底陷入癥等常見畸形的臨床表現、 影像學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4、常見顱內、椎管內腫瘤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 療原則。 5、顱內、椎管內血管性疾病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顱內椎管內動靜脈畸形、頸動脈海綿 竇瘺、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外科治療原則。 七、解剖學 三、 主要參考書 吳在德主編:《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年。 解剖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系統解剖學 約 40 分 局部解剖學 約 60 分 4) 題型結構 選擇題: 3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8 分,共 4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解剖學 考試目標: 4、以進化發展的觀點、 形態與功能 相關的觀點、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來掌 握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位置關系和配布規律。。 5、掌握解剖學基本操作和解剖技術。 6、形成正確的醫學科研方向和方法。 考試內容: 系統解剖學部分 一、緒 論 1、了解人體解剖學的分科。 2、熟悉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和地位,人體器官的組成和系統的劃分。 3、掌握人體解剖的標準姿勢、方位術語及軸和面。 二、運動系統 掌握運動系統的組成。 1、 骨學 (1) 概述 ①了解骨的形態、骨的生長各發育。 ②熟悉骨的化學成分與物理特性。 ③掌握骨的構造、骨膜的作用。 (2)軀干骨 ①了解尾骨、肋的形態結構。 ②熟悉各部椎骨的特點;骶骨的骶管、骶管裂孔、骶骨岬。 ③掌握椎骨的形態;胸骨的分部及胸骨角、軀干骨的名稱。 (3)上肢骨 ①了解骨的組成及名稱。 ②熟悉肩胛骨的兩個面、三個緣和三個角;鎖骨的形態。 ③掌握肱骨的肱骨頭、外科頸、橈神經溝、肱骨滑車,內、外上髁、橈 骨的橈骨粗隆、莖突;尺骨的鷹嘴、尺骨莖突;鎖骨易骨折的部位。 (4)下肢骨 ①了解足骨、腓骨的組成和名稱。 ②熟悉下肢骨的名稱和位置。 ③掌握髖骨的組成;髖 、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結節、恥骨結節;股 骨頭,大、小轉子、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脛骨粗隆。 (5) 顱骨 ①了解顱骨的上面觀;新生兒顱骨的特征 ②熟悉下頜骨的主要形態結構;顱底內外側面及顱的側面的主要結構。 ③掌握眶和骨性鼻腔的主要結構。骨性鼻旁竇。 2、關節學 (1)概述 ①了解關節的類型 ②熟悉關節的輔助結構和滑膜關節的運動形式。 ③掌握關節的基本結構。 (2)軀干骨和顱骨的連結 ①了解顱骨的連結。 ②熟悉胸廓上下口的組成。 ③掌握脊柱的組成、生理性彎曲和主要連結方式;胸廓的組成。 (3)上肢骨的連結 ①了解胸鎖關節、肩鎖關節、關節的名稱和組成。 ②掌握肩、肘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4)下肢骨的連結 ①了解足關節的名稱和組成。 ②熟悉骨盆的組成,小骨盆上下兩口的組成及男女性骨盆的差別。 ③掌握髖關節、膝關節、距小腿關節的組成和運動、膝關節的結構。 3、肌學 (1)概述 ①了解肌的形態,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②熟悉肌的構造,肌的輔助結構。 (2)軀干肌 ①了解盆底肌、背肌、胸肌的位置。 ②熟悉斜方肌、胸大肌、背闊肌、豎脊肌的位置。 ③掌握膈的位置、裂孔和作用;腹肌的組成、層次、名稱,腹直肌和腹 股溝管的組成構造和局部結構。 (3)頭頸肌 ①了解頸肌、頭肌、咀嚼肌的名稱和作用。 ②掌握胸鎖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四肢肌 ①了解手肌、足肌的分群和組成。 ②熟悉肩肌、臂肌前臂肌、髖肌、大腿肌、小腿肌的分群和組成,肘窩、 腕管、股三角、窩的位置和組成。 ③掌握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臀大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 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三、內臟學 1、概論 (1)了解內臟的概念。 (2)熟悉胸部的標志線和腹部的分區。 2、消化系統 掌握消化系統的組成和消化道的劃分。 (1)消化管 ①了解口腔的組成;口唇、頰、腭的結構;大唾液腺組成;咽的結構。 ②熟悉牙的形態和結構;舌的形態和粘膜的構造;腮腺的位置及腮腺管 的開口部位;肛管的結構;胃的毗鄰;牙的排列;直腸的彎曲。 ③掌握腭扁桃體的位置;咽峽的組成,咽的形態、位置、分部及各部的 交通;食管的位置、形態及狹窄的部位;胃的形態、分部,小腸和十二指腸的分 部;大腸的結構特點、分部和位置;闌尾的位置及根部的體表投影;直腸的位置。 (2)消化腺 ①了解肝的分葉和分段。 ②熟悉肝、胰的毗鄰。 ③掌握肝的形態、位置;掌握膽囊的形態、位置,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肝外膽道的組成及膽汁排泄的途徑;掌握胰的位置、形態、胰管的開口。 3、呼吸系統 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和上下呼吸道的劃分。 (1)呼吸道 ①了解外鼻、喉肌、鼻腔的結構。 ②熟悉喉軟骨,鼻旁竇的組成和開口。 ③掌握鼻道、鼻中隔的位置;喉的位置,喉腔的主要結構;氣管的形態、 位置,左右支氣管的區別及意義。 (2)肺 ①了解肺內支氣管和支氣管肺段,縱隔的概念和分區。 ②熟悉胸膜的分部,胸膜和肺的體表投影。 ③掌握肺的形態、位置;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4、泌尿系統 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 (1)腎 ①了解腎段的概念。 ②熟悉腎的構造,腎被膜的分層。 ③掌握腎的形態和位置。 (2)輸尿管道 ①熟悉膀胱三角的概念和特點,女性尿道的位置、特點及開口的部位。 ②掌握輸尿管的位置及生理性狹窄的部位,膀胱的位置和形態。 5、生殖系統 (1)男性生殖系統 ①了解睪丸的結構,精囊、陰囊、陰莖的結構。 ②熟悉輸精管的行程及分部,精索的位置和內容。 ③掌握男性生殖系統的組成,睪丸的位置、形態;前列腺的位置;男性 尿道的特點、狹窄、彎曲。 (2)女性生殖系統 ①了解子宮的固定裝置,陰道、女性外生殖器、乳房、會陰的結構。 ②掌握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卵巢的位置和形態,輸卵管的位置和分部, 子宮的位置和分部,陰道和尿道的位置。 6、腹膜 (1)熟悉腹膜與腹盆腔器管的關系,腹膜形成的主要結構。 (2)掌握腹膜、腹膜、腹膜腔的概念。 7、內分泌系統 (1)了解各內分泌器官的形態結構。 (2)掌握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各內分泌器官的位置。 四、脈管學 掌握脈管學的組成。 1、心血管系統 (1)概述 ①了解血管吻合及側支循環。 ②掌握心血管系統的組成,大、小循環的概念的途徑。 (2)心 ①了解心壁的構造,心的體表投影。 ②熟悉心的傳導系統,心的動脈供應及靜脈回流,心包的概念。 ③掌握心的位置和外形,各腔的結構。 (3)肺循環的血管 熟悉肺動脈、肺靜脈的位置。 (4)體循環的血管 ①體循環的動脈 a.了解胸主動脈的起止、位置和走行,鎖骨下動脈的位置、走行,髂總 動脈、髂外、內動脈的位置和起止,胃左動脈、肝總動脈、脾動脈、子宮動脈、 精索內動脈、的起止和分布范圍。 b.熟悉椎動脈的起止和分布范圍,掌淺、深弓的組成及分布,腹主動脈 的分支,足底深弓的組成及分布范圍;熟悉全身重要動脈的體表投影、摸脈點和 止血點。 c.掌握主動脈的起止和分部及主要分支;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頸內動 脈的起止、位置,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圍;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 腹腔干、腸系膜上、下動脈、股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起止和分 布范圍;掌握頸動脈竇、頸動脈小體。 ②體循環的靜脈 a.了解頭頸部靜脈、上、下肢靜脈、盆腔內的靜脈。 b.熟悉靜脈在結構和配布上的特點,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的 位置、收納范圍及匯人。 c.掌握上、下肢淺靜脈、頸外靜脈起止、走行及匯人;上、下腔靜脈系 的組成;掌握肝門靜脈系的組成、位置、收納范圍、主要屬支及側支循環的途徑 及臨床意義。 2、淋巴系統 (1)概述 ①了解淋巴管、淋巴組織、淋巴結 ②掌握淋巴系統組成,胸導管和左淋巴導管的位置、收納范圍及匯人。 (2)局部人體各部的淋巴結 ①了解頭面部、上肢、下肢的淋巴結。 ②熟悉頸部、胸腹壁、胸腹腔臟器的淋巴引流。 (3)脾 掌握脾的形態和位置。 五、感受器 1、眼 (1)眼 掌握眼球壁分部及結構,眼球內容物組成;房水產生及循環途徑晶狀體 的調節作用。 (2)副眼器 ①了解淚器、眼球外肌、眼的靜脈。 ②熟悉眼的動脈供應。 ③掌握上、下眼瞼的結構。 2、耳 掌握前庭蝸器的組成。 (1)外耳 ①了解耳廓、外耳道 ②熟悉鼓膜的位置、結構、形態。 (2)中耳 ①了解鼓室外的結構、聽小骨的名稱。 ②熟悉咽鼓管的開口。 (3)內耳 ①熟悉蝸管的結構及螺旋器的位置。 ②掌握內耳骨、膜 迷路的組成及位置。 六、神經系統 1、概述 (1)了解神經系統的組成、反射及反射弧。 (2)熟悉神經系統的區分。 (3)掌握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2、中樞神經系統 (1)脊髓 ①了解脊髓的內部構造及其功能。 ②熟悉脊髓的內部灰質的分部及白質的重要傳導束。 ③掌握脊的位置、外形,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 (2)腦 ①了解腦干的內部結構,小腦的外形、分葉及內部結構,邊緣系統的概 念及組成。 ②熟悉腦的外形,間腦的分部及主要功能;基底核的組成、位置,大腦 的三種纖維。 ③掌握腦的組成,腦干的組成;大腦的分葉、主要溝裂,重要的神經中 樞;內囊的位置及主要的傳導纖維。 (3)中樞神經的傳導通路 ①了解頭面淺感覺傳導通路,錐體外系傳導通路。 ②掌握本體感覺和精細覺傳導通路,軀體四肢的淺感覺傳導通路,錐體 系傳導通路,視覺傳導通路。 (4)腦和脊骨的被膜 ①熟悉硬腦膜形成的大小傳導通路鐮及硬腦膜竇的結構。 ②掌握腦和脊髓被膜的分層、名稱及硬膜外腔和蛛網膜下腔的位置。 (5)腦脊液及其循環 ①熟悉腦室外的位置及名稱。 ②掌握腦脊液產生的部位及循環途徑。 (6)脊髓和腦的血管 ①了解脊髓的血管,腦的靜脈。 ②掌握大腦的血液供應、大腦動脈環的位置、組成和功能意義,大腦中 動脈的分布范圍。 3、周圍神經系統 掌握周圍神經的組成。 (1)脊神經 ①了解脊神經的組成、纖維的種類。 ②熟悉脊神經的數目和形成的叢。 ③掌握脊神經的位置、組成、各叢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圍。 (2)腦神經 ①了解角膜反射,視、動眼、滑車、展、副、嗅神經的纖維組成及分布 范圍。 ②熟悉面、三叉、迷走、舌咽、舌下神經纖維組成及分布范圍。 ③掌握腦神經的數目、名稱。 (3)內臟神經 ①了解主要的內臟神經叢,內臟感覺的傳人通路和特點,內臟運動神經和軀 體運動神經 的比較。 ②熟悉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比較,幾個主要交感受神經節的位置及 分布范圍。 ③掌握內臟神經的區分、分布;交感神經中樞和 副交感神經中樞的位 置,交感受干的組成和位置;椎旁節和椎前節。 局部解剖學部分 一,頭部 (一)了解頭部重要體表標志:枕外隆凸,乳突,顴弓,眶上孔,眶下孔,頦孔,下 頜角. (二)掌握顱頂軟組織層次及各層解剖學特點及臨床意義. (三)掌握顱頂血管,神經的分布規律,顱內外靜脈交通途徑.顱底內面蝶鞍區 的形態結 構,垂體毗鄰及臨床意義. (四)掌握腮腺咬肌區的位置,結構,毗鄰及其臨床意義. (五)了解面部軟組織間隙 (六)頭部斷層影像解剖 1.掌握經第三腦室上部橫斷層面:基底核,背側丘腦, 內囊三部分,第三腦室. 2. 掌握經內囊后腳及大腦腳冠狀斷層面:基底核,內囊, 側腦室中央部,第三腦室,胼胝體,穹隆,海馬. 3. 掌握腦正中矢狀斷面:胼胝體, 第三,四腦室,小腦延髓池.4. 掌握側腦室,第三,四腦室的位置,形態,分部及其 斷面表現;掌握腳間池,環池,鞍上池的位置及斷層表現.5. 掌握基底動脈,頸內 動脈,大腦前,中,后動脈在橫斷面上的形態和位置. 6.掌握鼻旁竇的位置及毗鄰 (冠狀切面) 二,頸部 (一)了解頸部重要體表標志: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胸鎖乳突肌,第七頸 椎棘突, 鎖骨上大窩. (二)掌握頸部筋膜分層及筋膜間隙的位置與連通情況.了解頸部分區及各區 的主要結構. (三)掌握甲狀腺形態,位置,毗鄰,血供及與神經支配的關系.掌握甲狀旁腺 的位置. 了解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解剖要點. (四)掌握氣管頸段的毗鄰關系及氣管切開術的解剖要點. (五)掌握頸根部的界域;重要結構的位置,毗鄰,特點及臨床意義. (六)了解頸部淋巴分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 (七)掌握第四頸椎橫斷面. 三,胸部 (一)了解胸部的境界和主要標志線. (二)掌握女性乳房的構造,血供,淋巴回流以及與乳癌的關系. (三)掌握胸壁的層次,胸部皮神經分布的節段性和重疊性及其意義. (四)掌握肋間隙結構及神經,血管走行的排列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五)掌握胸膜腔的構成,胸膜頂,胸膜竇以及胸膜的體表投影. (六)掌握肺的形態,分葉分段,肺門與肺根的定義,肺門結構的排列,肺根的 毗鄰 關系. (七)掌握縱隔的概念,境界,位置和分部.掌握上縱隔結構層次及相互毗鄰關 系. (八)掌握后縱隔各結構的起止,行程和重要毗鄰及臨床意義.掌握心包和心 包腔概 念,心包橫竇,斜竇的位置,毗鄰. (九)胸部斷層影像解剖 1. 2. 3. 心臟器官內解剖和切面解剖:掌握心的內 部結構;了解心臟先天畸形形態學. 肺與縱隔:掌握肺段的概念,掌握縱隔的分部 及內容與毗鄰. 掌握經主動脈弓的橫斷層解剖,了解經氣管杈,肺動脈杈的橫斷 層解剖. 四,腹部 (一)了解腹部的境界,分區,體表標志和主要臟器的體表投影. (二)掌握腹前外側壁的層次,結構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三) 掌握腹股溝區的特點及其與腹股溝疝形成的關系.掌握腹股溝斜疝與 直疝的解剖學 鑒別要點. (四)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形成物的名稱,位置,腹膜腔的分 區,重要間 隙及其臨床意義. (五)掌握胃的形態,位置,毗鄰,神經分布及血供.了解胃次全切除術的解剖 基礎. (六)掌握十二指腸的位置,形態結構,分部和毗鄰,十二指腸懸韌帶的位置和 臨床意義. (七)掌握肝的位置,體表投影及毗鄰.掌握肝蒂的組成及重要結構的排列關 系和臨床意 義. (八)掌握格利森系統和肝段概念及其臨床意義.了解肝臟手術,肝移植術的 解剖基礎. (九)掌握肝外膽道的組成,膽總管的分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鄰.了解膽囊,膽囊 管,膽囊 動脈的異常情況,膽囊三角(Calot 三角)在尋找膽囊動脈時的實用意 義. (十)了解脾臟的位置,毗鄰以及副脾的存在情況. (十一)掌握空,回腸動脈分布的特點,以及對腸切除吻合術的意義. (十二)掌握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闌尾的位置,尋找闌尾的方法. (十三)掌握結腸的動脈供應,特別注意結腸中動脈的解剖特點及臨床意義. (十四)掌握門靜脈的組成及其主要屬支,門靜脈系統的特點,門靜脈與腔靜 脈間的吻合 情況,以及在門靜脈高壓癥時的意義.了解門靜脈高壓癥手術的解剖 基礎. (十五)了解腹膜后間隙的位置和界限,主要臟器以及對腹膜外手術的意義. (十六)了解胰腺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鄰,特別是與十二指腸和大血管的 位置關系, 以及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意義. (十七)掌握腎的位置,毗鄰及其臨床意義. (十八)掌握輸尿管的行程,狹窄部位以及與輸尿管結石的關系. (十九)腹部斷層影像解剖 1. 2. 3. 掌握經肝門靜脈合成處的橫斷層解剖及 CT,MRI. 了解經肝門,經十二指腸空腸曲的橫斷層解剖. 了解肝,胰,腎切面解 剖. 五,盆,會陰部 (一)掌握骨盆及會陰的境界,分區與體表標志. (二)掌握盆內臟器的配布與腹膜的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三)了解盆壁和盆底肌的組成與安排,掌握盆膈的概念與組成;盆筋膜的配 布,移行情 況.掌握筋膜間隙的名稱,位置,交通及其臨床意義. (四)掌握膀胱,前列腺的位置,毗鄰. (五)掌握子宮的位置,毗鄰,固定裝置.掌握子宮動脈的行徑與輸尿管的位置 關系. (六)掌握卵巢,輸卵管的位置和子宮闊韌帶的關系.了解卵巢與輸卵管的血 供和淋巴回流. (七)掌握直腸,肛管的形態,結構,位置,毗鄰以及神經,血管,淋巴的配布特 點和引 流規律. (八)掌握肛門外括約肌對肛門直腸環的形成與重要性.分層與盆隔的構成. 掌握坐骨直 腸窩的結構,內容及其臨床意義. (九)掌握尿生殖膈的形成,會陰淺,深袋的組成與男性尿道破裂尿外滲的局 部解剖關系. 了解會陰淺,深袋內結構的層次安排和血管神經的來源,走行與分 布. (十)盆部斷層解剖:經前列腺,子宮頸的橫斷層解剖. 六,下肢 (一)掌握下肢的體表標志和動脈,神經的體表投影. (二)掌握大,小隱靜脈的起始,行程,屬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臨床意 義. (三)掌握通過梨狀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經.掌握髖關節的結構 特點及其臨 床意義. (四)了解陰部外動脈,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的行程及分布.掌握腹股溝淺 淋巴結的 分群,位置,收集范圍及淋巴回流. (五)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組成及內容.掌握股管的組成及其 臨床意義. (六)掌握內收肌管的組成及內容. (七)了解股內側區閉孔動脈和閉孔神經的行程,分支及分布.掌握坐骨神經 在股后區的 行程,分支及支配. (八)掌握月 窩的內容及血管,神經的位置關系,膝關節的結構特征及其臨床 意義. (九)了解小腿后區脛后動脈,腓動脈及脛神經的行程及其臨床意義.了解小 腿前區脛前 動脈和腓深神經的行程.了解小腿外側區的肌群作用及腓淺神經的 行程和支配. (十)掌握踝管的形成及通過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 (十一)掌握足背動脈的行程,分支,足底的血管和神經. 七,上肢 (一)掌握上肢的體表標志和動脈,神經的體表投影. (二)掌握上肢淺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及其臨床 意義. (三)掌握腋腔的構成及內容,腋淋巴結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圍及淋巴回流. (四)掌握肩關節的結構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五)掌握橈神經,肱深動脈的發起,行程和易損傷的部位. (六)掌握肘前區的血管神經配布. (七)掌握前臂前群肌的層次,腕管神經束的經過,正中神經的體表投影. (八)掌握橈,尺骨及骨間膜的形態特征及其臨床意義. (九) 掌握腕部深筋膜形成的韌帶及通過腕橫韌帶淺面及腕管的結構,特別 注意正中神經 的腕橈側及尺側支. (十)掌握手掌的層次,手掌的深筋膜及筋膜鞘的特點. (十一) 掌握掌淺,深弓的構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經,尺神經深,淺支的分 支,分布. (十二)掌握手掌的滑膜囊,間隙的構成與臨床意義. (十三)掌握手指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特點,指腱鞘及伸,屈指肌腱的結構特點 及其臨床意 義. (十四)了解手功能位置的解剖基礎 八,脊柱區 (一) 了解脊柱區的范圍及分區,掌握其重要體表標志. (二) 掌握脊柱區層 次概念,了解其深筋膜解剖特點,掌握腰上,下三角的界域及 臨 床意義 (三) 掌 握椎管的組成及特點,椎管壁的構成,毗鄰及臨床意義 (四) 掌握硬脊膜,蛛網膜, 軟脊膜的解剖特點,硬脊膜外腔,蛛網膜下腔的范圍與內 容及臨床意義. (五) 了解椎內靜脈叢的組成與交通. 四、 主要參考書 柏樹令,應大君 主編:《系統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年。 劉樹偉,李瑞錫 主編:《局部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