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復試科目] 考試科目名稱:地貌學 一、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參考書目部分 80% 科普閱讀部分 20% 注:科普閱讀部分主要是上中國知網、科學網了解地貌學方面的科學研究進展知識。 4)題型結構 a 名詞解釋題: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b 簡答題: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c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左右,共 5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1、基礎知識(緒論) 考試內容 地貌的概念及三要素 地貌形成營力類別及作用 地理循環概念及變異 考試要求 (1)理解地貌是內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產物 (2)內外營力隨時間和地點不同而作用有所差異 (3)掌握影響地貌形成的主要要素有哪些及其作用 (4)掌握“地理循環”及其變異。 2、構造地貌 考試內容 構造地貌的三個級別:海底構造地貌、陸地構造地貌及其分區;大洋中脊及 其形成機制、大陸邊緣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陸地構造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一般 成因;斷層崖與斷層線崖的區別及其形成過程、背斜山與背斜谷的發育過程、單 斜構造區的微地貌與水系形式、火山構造地貌的基本類型。 考試要求 (1)了解構造地貌的三個級別,海底構造地貌、陸地構造地貌及其分區; (2)掌握大洋中脊及其形成機制 (3)大陸邊緣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4)陸地構造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一般成因 (5)熟練掌握并運用斷層崖與斷層線崖的區別及其形成過程 (6)結合實例分析背斜山與背斜谷的發育過程 (7)結合模型分析單斜構造區的微地貌與水系形式 (8)掌握火山構造地貌的基本類型。 3、風化作用與坡地重力地貌 考試內容 風化殼的概念及一般剖面構成 風化作用概念 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表現 形式 化學風化的不同階段 蠕動、崩塌、滑坡等概念及其成因、地貌表現 作為 如何防治災害地貌 考試要求 (1)理解風化殼的概念及一般剖面構成 (2)理解風化作用、物理風化、生物風化、化學風化概念 (3)理解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表現形式 (4)理解化學風化的不同階段差異 (5)理解蠕動、崩塌、滑坡概念 (6)掌握并分析蠕動、崩塌、滑坡等三類重力地貌的成因及其地貌表現 (7)能結合實例分析如何防治災害地貌 4、流水地貌 考試內容 層流、紊流、坡面徑流、線流的概念 洪積扇概念 泥石流概念 河流縱剖面、 均衡剖面概念 河流階地概念 河漫灘概念 河流襲奪概念 掌握河谷橫剖面一般 地貌組合 坡度和坡長與坡面沖刷的關系 溝谷地貌的三段式結構 洪積扇的形成 條件及其沉積特征 泥石流作為災害地貌類型的地貌組合及其形成條件 河流階 地的類型及其形成過程 河漫灘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 分水嶺的遷移與河流襲奪 江心洲的成因,多級階地的形成環境 流水侵蝕地貌的演化。 考試要求 (1)理解層流與紊流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區別 (2)理解坡面徑流概念并掌握其所形成的地貌 (3)理解線流概念及其所形成的溝谷系統 (4)掌握河谷橫剖面一般的地貌組合、河口及其分段 (5)分析坡度和坡長與坡面沖刷的關系 (6)掌握溝谷地貌的三段式結構 (7)掌握洪積扇的形成條件及其沉積特征 (8)泥石流作為災害地貌類型的地貌組合及其形成條件 (9)理解河床縱剖面與均衡剖面 (10)掌握河流階地的類型及其形成過程 (11)河漫灘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 (12)分水嶺的遷移與河流襲奪; (13)結合實例分析江心洲的成因 (14)掌握流水侵蝕地貌的演化規律與過程 5、喀斯特地貌 考試內容 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概念 喀斯特的化學過程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條件 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階段 喀斯特地貌的地帶性 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基本類 型 地表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組合關系 喀斯特洞壁上的沉積物分析對古環境的 指示意義 喀斯特地區河流階地與不同高度層洞穴的對比在研究區域新構造運動 中的意義 考試要求 (1)掌握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作用概念 (2)理解喀斯特作用的化學過程 (3)理解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條件 (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發育階段與地帶性 (4)掌握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基本類型 (5)理解地表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組合關系 (6)分析喀斯特洞壁上的沉積物分析對古環境的指示意義 (7)喀斯特地區河流階地與不同高度層洞穴的對比在研究區域新構造運動 中的意義 6、風成地貌及黃土地貌 考試內容 風蝕作用與風積作用概念 風化殼概念 風蝕地貌概念 黃土概念 黃土地貌 概念 雅丹地貌概念 風蝕地貌的基本類型及成因 風積地貌的基本類型及成因 荒漠的類型及其分布規律 黃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黃土地貌的基本類型 黃土中古 土壤在研究古氣候(地層)學上的指示意義 為何黃土高原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 地 考試要求 (1)理解風蝕作用與風積作用發生的條件 (2)沙丘移動的方式與方向 (3)掌握風蝕地貌的基本類型及成因 (4)掌握風積地貌的基本類型及成因 (5)掌握荒漠的類型及其分布規律 (6)掌握黃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7)掌握黃土地貌的基本類型 (8)分析黃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氣候(地層)學上的指示意義 (9)分析為何黃土高原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7、冰川與冰緣地貌 考試內容 冰川地貌相關概念 成冰作用方式 冰川運動及冰蝕與冰積作用 凍土及其分 布規律 冰川的類型(特別是山岳冰川類型)及其演化 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山 岳冰川地貌的組合規律 古冰川活動證據及在劃分冰期中的作用 冰緣地貌類型。 考試要求 (1)理解雪線概念 (2)理解成冰作用方式、冰川運動 (3)理解冰蝕與冰積作用 (4)理解凍土概念并掌握其分布規律 (5)掌握冰川的類型(特別是山岳冰川類型)及其演化 (6)掌握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山岳冰川地貌的組合規律 (7)掌握古冰川活動證據及在劃分冰期中的作用 (8)掌握冰緣地貌類型 8、海岸地貌 考試內容 海岸地貌基本概念 波浪作用、潮汐與潮流作用 近岸流及其不同型式 海面 變動 海蝕作用 海岸帶的泥沙運動及其堆積作用 海蝕地貌的基本類型 海積地 貌、海岸類型 海面變動的證據及其對全球氣候演變與地區新構造運動關系的研 究意義 縱向或橫向海岸在海運中的利弊分析。 考試要求 (1)理解波浪作用、潮汐與潮流作用、近岸流及其不同型式 (2)理解海面變動概念并分析海面變動不利之處 (3)理解海蝕作用 (4)理解海岸帶的泥沙運動方式及其堆積作用 (5)掌握海蝕地貌的基本類型 (6)掌握海岸帶沉積物的橫向和縱向移動方式與的海積地貌、海岸類型關 系 (7)分析海面變動對全球氣候演變與地區新構造運動關系的研究意義 (8)分析縱向或橫向海岸在海運中的利弊分析 9、科普閱讀部分 考試內容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和科學網(http://www.sciencenet.cn/)兩個 網站有關地貌方面的研究進展。 考試要求 (1)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能夠消化吸收,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并能夠通 過查閱有關資料進行進一步探究 (2)能對有關實例(如具體事例、數據、圖表等素材)進行適度分要并能 正確地運用 (3)運用有關基本原理,對野外實際地貌現象能正確分析和識別 (4)要求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本學科一些研究進展 三、參考書目與網址 嚴欽尚、曾昭璇主編: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第一版 北京大學地理系等編:地貌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 王飛燕等編著: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杜恒儉主編: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地質出版社,1981 年 李維能、方賢銓:地貌學,測繪出版社,1983 倪晉仁、馬藹乃:河流動力地貌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楊景春、李有利編著,地貌學原理,北京大版社,學出 2001 年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科學網,http://www.sciencenet.cn/。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