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887] 考試科目名稱:廣播影視理論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即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視聽語言 約 75 分 影視文化 約 75 分 4) 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6 小題,每小題 5 分, 共 30 分 簡 答 題: 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分析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視聽語言 考試目標: 1、 系統掌握視聽語言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現代視聽語言觀念。 2、 理解影像的構成元素,把握各構成元素之間的有機聯系。 2 3、 運用視聽語言的基本理論和現代藝術理念來分析影視作品和影視現象。 考試內容: 一、 影視創作的基本流程與影像的基本特征 (一) 前期、實拍與后期的基本創作流程 (二) 影像的美學特征與基本功能 二、 場景 (一) 場景的選擇 (二) 不同場景的拍攝要點 三、光的運用 (一)光線的類型 (二)光線的功能 (三)用光的理念 四、色彩的運用 (一)色彩的類型 (二)色彩的功能 (三)處理好色彩間的配合關系 五、構圖與視角 (一)景框與構圖規律 (二)景別的類型與功能 (三)角度與焦距 六、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概念與發展 3 (二)鏡頭組接的依據 (三)蒙太奇的類型 七、長鏡頭 (一)長鏡頭的概念與發展 (二)長鏡頭的功能 (三)長鏡頭拍攝的要點 八、場面調度 (一)場面調度的概念 (二)場面調度的類型 (三)場面調度的功能 九、聲音 (一)聲音的基本構成與類型 (二)人聲語言 (三)音樂與音響 (四)聲畫結合 十、節奏 (一)節奏的概念 (二)節奏的應用 三、主要參考書目 陸紹陽 著:《視聽語言》,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 4 電視文化的觀念 考試目標: 1、理解廣播電視作為特有文化現象的發生機理、傳播規律與審美特征。 2、系統掌握電視文化的形成、電視文化的傳播魅力、電視文化的制約因素、 電視文化與社會化、電視文化與意識形態、電視文化的雅俗之辨等基礎知識與基 本理論,建構對電視文化的完整認知體系。 考試內容: 一、電視文化的形成 (一)“文化”概念的含義 “文化”概念的起源;“文化”概念的內涵分析。 (二)媒介文化概說 傳播之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媒介的發明和發展是人類不斷拓展自身傳 播能力的必然;媒介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傾向。 (三)電視文化概說 電視的誕生和發展;作為大眾文化的電視文化;作為主流文化的電視文化。 二、電視文化的傳播魅力探源 (一)圖像魅力和感性思維 感知圖像的快樂;感性愉悅的奧秘。 (二)流動圖像的敘事與抒情 長鏡頭;敘事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流動畫面的抒情。 (三)聲畫互動的魅力 聲音的魅力;聲畫組合的魔術。 5 三、電視文化的制約因素 (一)電視場的形成 作為社會文化概念的“場”;紀實和美學功能熔鑄的電視場。 (二)電視經營體制對電視文化的影響 國家經營型的電視運營體制;公共機構型的電視運營體制;商業型的電視運 營體制;國營與商業結合的中國電視經營體制。 (三)文化變遷對電視的巨大影響 20 世紀 80 年代的“文人電視”;20 世紀 90 年代的商業電視;21 世紀開始 的電視文化細分化。 四、電視文化和社會化 (一)社會化以及媒介的社會功能 社會化概說;媒介對人的社會化的影響。 (二)電視文化與社會化 電視文化與兒童的社會化;電視文化在青少年亞文化中的表征;電視文化與 成年人的再社會化。 (三)電視文化在社會化中的負面影響 電視對兒童的負面影響;電視對成人的負面影響。 五、電視文化和意識形態 (一)意識形態概說和電視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概念的流變;電視成為一種意識形態。 (二)電視意識形態的運作 電視新聞中的意識形態表達;電視劇與意識形態的表達;電視廣告和消費意 6 識形態。 (三)觀眾與電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互動 電視意識形態的編碼與解碼;電視意識形態解讀的三種方式。 六、電視文化的雅俗之辨 (一)媒介文化的雅與俗 俗文化和雅文化;媒介文化的雅與俗;雅文化對媒介俗文化的批評。 (二)電視文化雅俗觀念的辨析 電視媒介“俗文化”的表達;電視文化庸俗化的觀眾心理基礎;電視文化品 位的理想狀態。 三、主要參考書目 祁林 著:《電視文化的觀念》,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