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878] 考試科目名稱:文學原理與中國現代文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一)文學原理部分 約 75 分,占 50% (二)中國現代文學部分 約 75 分,占 50% 4)題型結構 a: 名詞解釋題,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b: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c: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35 分,共 7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文學原理 考試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學的基本性質,文學的內在構成及表現形式,文學創作的 內在過程及各種創作方法,文學的鑒賞和批評方法,文學的生產和傳播規律以及 文學的發生、發展規律。 2、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文學知識分析、評論各種文學作品、文學現象。 3、能夠把文學和藝術、思想、政治等聯系起來,從各種文化視點考查文學, 以及用文學的相關原理考查文化現象。 考試內容: 一、文學本質論 (一)文學的意識形態性質,文學作為意識形態與政治、法律、宗教等意識 形態的差異。文學審美性的特點。 (二)文學的語言特征。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的特點,與繪畫、音樂、影視等 藝術形式有何區別。 二、文學構成論 (一)理解文學形象的形成和表現形式,掌握意象、典型、意境等概念的內 涵。 (二)理解文學文本的各個層次的構成。把握語言、結構、意象、情節、題 材與主題等各個要素的基本內涵。 三、文學創作論 (一)理解文學創作的基本過程及其心理規律,藝術思維的基本特點。 (二)文學的創作方法(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內 涵及特點;文學風格和流派的有關論述。 四、文學接受論 (一)文學接受理論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期待視野、召喚結構等主要概 念。文學鑒賞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二)文學批評性質和特點、原則與方法、職能與作用。 五、文學生產論 文學生產特點;文學消費的性質與特點;文學傳播的意義與方式;文學與文 化產業的關系。 六、文學發展論 文藝起源的各種學說;文學發展的特殊規律;當代文學的發展趨勢:全球與 地方。 主要參考書 趙炎秋主編:《文學原理》,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中國現代文學 考試目標: 1、系統了解“五四”文學革命以來的文學運動、文學社團、文學流派、文 學思潮和文學創作的基本情況,正確認識中國現代文學的性質、特點及其發展過 程,了解中國現代文學各歷史分期和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 2、能夠以文學史眼光歷史分析和評價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文學現象、文學 運動、文學思潮、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及其主要特征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地位, 科學評價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和經驗教訓; 3、閱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和相關評論、研究資料,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 能夠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鑒賞,做到觀點鮮明,論述充分,思路清晰,語言準 確流暢。 考試內容: 一、第一階段的文學(1917-1927) (一)五四文學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了解文學革命發生的背景與動因,重點介紹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從 文學觀念、內容和語言形式三個方面評價文學革命的性質和意義,介紹文學社團 和思想論爭。 (二)詩體的解放與探索 了解中國現代新詩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及外國詩歌的批判繼承與借鑒的關 系,中國現代新詩的風格流派及其發展歷程,中國現代新詩的“新”的本質特征, 胡適《嘗試集》的意義,劉半農、沈尹默、康白情、劉大白的詩作,泛神論對郭 沫若早期思想的影響及其《女神》的時代精神、獨具一格的浪漫主義特色及其對 新詩發展的貢獻,湖畔四詩人的愛情小唱,冰心和宗白華的小詩,聞一多新格律 詩的理論、實踐及其詩歌的思想和藝術,徐志摩詩歌內容的復雜性及其飄逸、瀟 灑的詩歌風格,象征詩歌的出現及其意義,李金發詩歌思想內容的復雜性及其詩 歌形式的得失。 (三)魯迅 魯迅生平與創作道路(童年生活影響、棄醫從文、個性主義與進化論思想), 《吶喊》《彷徨》創作的背景及其成功的表現,阿 Q 的性格特征、精神勝利法 的根源和典型意義、悲、喜劇因素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故事新編》的基本內容、 “油滑”等藝術特色。 (四)“問題小說”與“鄉土小說” 問題小說、鄉土小說的基本特征,冰心、廬隱的、葉紹鈞、王統照、許地山、 王魯彥、彭家煌、廢名等作家的小說創作。 (五)自我抒情小說 自我抒情小說的基本特征,郁達夫小說的發展過程及其小說的藝術特色、 “零余者”形象的基本特征,創造社其他作家和淺草社作家 (六)個性獨異的散文 美文運動,“五四”時期散文的多樣化與個性化,魯迅的“寫心”之作《野 草》、回憶散文《朝花夕拾》,周作人從叛徒到隱士的思想發展軌跡、散文的藝 術風格,冰心、朱自清、許地山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七)現代戲劇的興趣 從文明戲到愛美劇,胡適的《終身大事》,田漢早期浪漫主義劇作,丁西林 的喜劇。 二、第二階段的文學(1927-1937) (一)新文學運動的政治分化與多元互補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與論爭,左聯的成立、歷史功績及其缺失,自由主 義作家文藝觀及兩大思潮的對立。 (二)左翼小說 “左翼小說”的產生與發展,由“革命小說”到“社會分析小說”,蔣先慈 小說及其對革命小說的意義及缺失,柔石的《二月》及其《為奴隸的母親》,茅 盾早期文學活動、對文學理論的獨特貢獻及其小說建立的“革命現實主義文學范 式”,《蝕》三部曲及其“時代女性”,《子夜》的創作背景、深廣主題、人物 形象尤其民族資本家形象及其藝術成就,《腐蝕》的創作背景、人物形象及其出 色的心理描寫,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對傳統的叛逆、莎菲形象系列及 其對婦女解放問題的探討和貫串始終的個性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沖突,張天翼諷刺 小說的總體風格、人物體系及諷刺的基本手法,艾蕪的《南行記》在左翼小說圈 內另辟了浪漫主義抒情小說一支,葉紫獨特的生活經歷對其代表作《豐收》、《火》 以及《星》,吳組緗小說以三十年代農村破產為母題的創作總傾向及其在藝術上 將戲劇“三一律”引入小說及場面描寫、人物心理刻劃方面的特色,東北作家群 的出現,蕭紅代表作《生死場》、《呼蘭河傳》及其創作特點。 (三)“京派”與“海派”小說 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創作特色,海派小說的基本特點,沈從文的代表作 《邊城》及其“湘西世界”和極富詩意的抒情小說文體,蕭乾的《籬下集》《夢 之谷》等作品,蘆焚的《谷》《里門拾記》等作品中的孤獨者形象和《果園城記》 《離婚》等作品的現實主義轉變,“新感覺派”小說的特點,劉吶鷗、穆時英的 新感覺派小說,施蟄存的心理分析小說 (四)其他作家的小說 巴金的復雜思想及其代表作《家》、《寒夜》的主題、人物形象及其藝術成 就和后期創作風格的轉變,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品《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 其創作特性,李劼人“大河小說”的特點及其《死水微潤》的成就。 (五)體裁多樣的散文 雜文、小品文的長足發展和三十年代報告文學的興起及其成就,魯迅雜文的 意義及其思想和藝術,何其芳散文創作風格的變遷與得失及其《畫夢錄》的藝術 獨創性,麗尼的散文創作,以《論語》為核心的幽默小品與閑適小品,林語堂小 品文的思想和藝術,豐子愷散文的佛教色彩及其藝術追求,夏衍的《包身工》等 報告文學作品。 (六)現代戲劇的豐收 “普羅戲劇”的倡導與興起以及現代話劇的豐收,曹禺的創作道路及其代表 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作所具有的的主題、人物 性格、戲劇沖突和藝術成就,田漢的話劇從《名優之死》到《回春之曲》所發生 的轉變及其劇作的浪漫主義色彩,夏衍、洪深、李健吾的話劇創作 (七)新詩的分流與多元格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特點,后期新月派詩歌,現代派詩歌的出現,“漢園三 詩人”的出現,臧克家對農民苦難的描寫及詩歌的現實主義特色,戴望舒詩歌前 后期思想內容的變化及其藝術特色,卞之琳詩歌的思想和藝術 第三階段的文學(1937-1949) (一)新文學運動的區域分流與歷史選擇 抗戰初期以武漢為中心的國統區文藝運動,國統區的文學運動,上?!肮聧u 時期”與淪陷區的文學活動,解放區的文學運動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的意義 (二)新詩的嬗變與整合 朗誦詩、街頭詩及其詩歌流派的新發展,艾青的創作道路、歷史地位、詩歌 的主題、意象及藝術成就,七月詩派及其詩歌創作風貌,田間的詩歌創作,馮至 的《昨日之歌》、敘事詩及其《十四行集》,《中國新詩》詩人群的出現意義、 創作傾向及其藝術特色,穆旦詩歌的思想和藝術,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阮 章竟的《漳河水》等民歌體詩,袁水柏的政治諷刺詩。 (三)國統區小說 抗戰小說的蜂起,諷刺與暴露小說的繁榮,沙汀小說創作及其《在其香居榮 館里》、《淘金記》等小說的現實主義成就與不足,錢鐘書的《圍城》主題意蘊、 人物形象及其藝術特色,路翎小說的現實批判傾向、流浪漢氣質及主觀戰斗精神 和藝術特色,張愛玲小說的藝術成就,徐訐小說表現的“大眾傳奇”,無名氏的 浪漫言情小說。 (四)解放區小說 解放區小說創作的嶄新面貌及其意義,趙樹理的生活經歷、創作道路及其小 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孫犁小說的主題傾向、抒情特色,丁玲的《太陽照在 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等土改小說 (五)現代戲劇的多元競妍 獨幕劇“好一計鞭子”,“秧歌劇”的興起與繁榮,歷史劇創作的繁榮,郭 沫若、陽翰笙、歐陽予倩等人的歷史劇,丁西林的幽默喜劇,陳白塵的諷刺喜劇, 解放區的戲劇運動,《白毛女》的思想和藝術。 (六)漸次衰歇的散文 梁實秋的散文創作,沈從文的散文創作,報告文學的勃興。 主要參考書 凌宇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年。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上 下冊),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主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