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貴州師范大學 2015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初 試) (科目:820 心理學研究方法)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基礎心理學專業學位入學考試心理學研究方法科目考試內容包括 心理學研究基礎、心理學研究設計、資料的統計分析與 SPSS 應用、研究間的比較 與交流,要求考生系統掌握本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 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3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多項選擇題: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 簡答題: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綜合題:2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40 分 (四)試卷樣題 1、單選題 1879 年,( )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 的誕生。 A. 詹姆斯 B. 斯金納 C. 華生 D. 馮特 【分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心理學的性質的理解和掌握。1879 年,德國心 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的誕生。 故本題選 D。 2、多選題 外部效度是將研究結果推廣到研究外情景的程度,影響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包 括。 A. 實驗條件的人為性 B. 實驗處理的多重性 C. 被試取樣的代表性 D. 測量工具的局限性 2 【分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研究效度類型的理解和掌握。研究效度包括內部 效度和外部效度,其中影響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實驗條件的人為性、實驗處理的多重 性、被試取樣的代表性、測量工具的局限性。故本題選 ABCD。 3、簡答題 簡述心理學的性質。 【分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心理學研究基礎的心理學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情 況。此題是以個比較基礎的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對心理學性質的記憶。心理學的性 質主要包括:(1)心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2)心理學是具有不同 分析單位的學科。(3)心理學既重視內省也重視客觀觀察。 4、綜合題 闡述質的研究設計要素。 【答案要點】 (1)研究目的;(2)研究架構:(3)研究問題:研究問題類型、研究問題 的確定;(4)方法:建立研究關系、取樣、資料收集、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呈現; (5)效度:影響因素、效度的測試。 【分析】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質的研究設計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三、考查范圍 一、心理學與科學 (一)心理學的性質 1、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 2、心理學具有不同分析單位的學科 3、既重視內省也重視客觀觀察 內省法:通過個人報告并記錄自己的意識內容以作為研究資料的方法。 (二)心理學的科學研究 1、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常識;傳統;權威。 2、科學研究的特征:系統性;重復性;證偽性;開放性。 3、研究心理學的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4、心理學研究的倫理 以人為被試的研究:知情同意;保護被試;保障退出自由與保密。 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借鑒《心理學家的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 二、選題與取樣 (一)選題 1、研究課題的來源 3 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實際需要;理論;技術發展的推動。 2、選題的原則 課題可行、清楚、有價值、符合道德。 (二)查閱文獻 1、查閱文獻的意義 2、文獻的來源:圖書、期刊、會議和學位論文、其他。 3、查閱文獻的方法:參考文獻查找法;檢索工具法。 (三)取樣 1、取樣與選題的關系 2、取樣的類型:隨機取樣;非隨機取樣。 三、假設與解釋 (一)范型、解釋與假設 范型:是指看待問題的基本角度或框架。 1、生物學范型與研究 2、心理動力學范型與研究 3、行為論范型與研究 4、認知論范型 5、人本論范型與研究 (二)理論與假設 1、演繹式理論與歸納式理論 2、理論與假設的元素:概念與變量 概念與變量;心理學研究中的主要變量。 3、假設檢驗 假設的涵義;假設的類型;假設檢驗的過程。 (三)解釋 1、解釋的邏輯 2、關系的確定:相關關系;因果關系。 四、測量 (一)測量及其層次 1、什么是測量 測量是一個為確定某個特定分析單位的特定屬性值的過程。 2、測量的層次 定名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比率測量;離散測量與連續測量。 4 (二)測量的效度 1、什么是效度 測量的效度是指測量得到的記分是否反映了欲測的特征及其程度。 2、測量效度 內容效度;準則效度;結構效度。 3、研究效度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三)測量的信度 1、什么是信度 信度是測量的可靠程度,便纖維測量數據和結果的穩定性以及測驗內容的一致 性。 2、兩種信度的評定方法 并行法;重復法。 3、信度和效度的關系 信度為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效度受到信度的制約。 (四)誤差 1、什么是誤差 誤差是對正確的偏離。 2、誤差類型 五、真實驗設計 (一)單因素完全隨機設計 1、實驗組控制組后測設計 2、實驗組控制組前側后側設計 3、所羅門四組設計 (二)多因素完全隨機設計 1、多因素完全隨機設計的基本思路 2、2×2 因素設計:基本模式;數據分析;圖示分析。 3、多因素完全隨機設計的評價 (三)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 1、隨機取組設計的基本原理 2、隨機取組設計的被試分配 3、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的基本模型 4、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的數據分析 (四)多因素隨機區組設計 1、隨機化區組設計的基本模式 5 2、多因素區組設計的數據分析 3、隨機區組設計的評價 六、準實驗設計 (一)單組準實驗設計 1、時間序列設計 2、相等時間樣本設計 (二)多組準實驗設計 1、不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側設計 2、不等組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后側時間序列設計 3、平衡對抗設計 七、非實驗設計(Ⅰ) (一)單組后測設計 基本模式;評價。 (二)單組前測后測設計 基本模式;數據分析方法;評價。 (三)固定組比較設計 基本模式;數據分析;評價。 (四)時候回溯設計 1、相關研究設計 基本模式;數據分析;評價。 2、準則組設計 基本模式;數據分析;評價。 八、非實驗設計(Ⅱ) (一)訪談研究設計 訪談研究是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交談來收集心理特征與行為數據資料的 一種研究方法。 1、訪談研究的含義 2、訪談研究的類型 結構訪談和非結構訪談;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3、訪談研究的設計 訪談目的的確定;訪談問題形式的設計;回答方式的設計;訪談結果的分析。 4、評價 (二)問卷研究設計 1、問卷調查的類型 6 封閉式問卷調查與開放式問卷調查;自填問卷和訪問問卷。 2、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 問卷的標題;指導語;問題與答案;其他資料。 3、調查問卷的設計 問卷調查目的的確定;問題與答案的設計。 4、問卷調查的評價 (三)個案研究設計 1、個案研究的含義 2、描述型個案研究 3、實驗型個案研究 A-B-A 設計;多重基線設計。 4、個案研究的評價 (四)跨文化研究設計 1、跨文化研究的含義 2、跨文化研究的兩種取向 文化普遍性;文化特殊性。 3、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 概念等值性;測量的等值性;心理機能的等值性。 4、跨文化研究的類型 九、質的研究設計 (一)質的研究概述 1、質的研究 2、質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3、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 4、質的研究的應用 (二)質的研究設計要素 1、研究目的 2、觀念架構 3、研究問題 4、方法 5、效度 (三)研究設計的模式與論證 1、研究設計的模式 線形設計模式;互動模式;立體兩維互動模式。 2、質的研究設計論證 7 研究設計與研究設計論證;研究設計論證的撰寫 (四)質的研究表現形式 1、心理傳記 2、人種志 3、行動研究 十、數據的整理和描述統計 (一)資料的量化與錄入 1、資料的量化:編碼;分類。 2、資料的錄入:SPSS (二)資料的初步整理 1、數據的排序和選擇 2、數據的排軼和重編碼 3.數據的其他轉換 4、數據的合并和拆分 5、數據的其他整理方式 (三)數據的描述統計 1、數據分布特征度量 集中趨勢度量;離中趨勢度量;分布趨勢度量。 2、數據地位度量和相關度量 地位量數;相關量數 3、SPSS 進行描述統計的若干途徑 Reports;次數分布表和次數分布圖;相關度量過程 十一、推斷統計原理和 SPSS 應用概述 (一)概率分布及其應用 概率與概率分布;概率分布的應用及 SPSS 操作; (二)抽樣分布和推斷統計原理 抽樣分布概述;推斷統計原理和步驟概述;統計檢驗法的主要類別。 (三)常用統計法檢驗法的 SPSS 應用 1、差異顯著性檢驗的 SPSS 應用 2、方差分析和一般線性模型 十二、研究設計的 SPSS 統計分析 (一)關聯推斷 1、相關分析及其應用 8 2、回歸分析及應用 3、卡方檢驗和列聯表分析 (二)組間比較的統計分析 1、兩組比較 等距型數據的兩組比較法;等級性數據的兩組比較法。 2、多組比較 等距型數據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非參數多組比較 (三)多因素設計方差分析簡介 1、多因素設計的方差/協方差分析 2、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示例 十三、數據化簡技術——因素分析法 (一)因素分析原理概述 因素分析基本原理;因素分析模型及條件;SPSS 因素分析功能選項;例題求解 和結果閱讀 (二)因素分析的步驟 數據適當性考察和因素數確定;求解因素模式;因素的解釋和命名——因子旋 轉。 (三)斜交旋轉和因子值應用 1、因子相關時的旋轉——斜交旋轉法 2、因子值的意義及應用 十四、研究的綜合——元分析 (一) 元分析的一般問題 元分析的涵義;元分析的目的和意義;元分析的局限性與質量的控制。 (二) 元分析的基本過程 十五、研究報告的撰寫與交流 (一)研究報告概述 什么是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的類型;研究報告的寫作風格。 (二)研究報告各要素的寫作 題目;作者姓名和單位;摘要;關鍵詞;前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 謝;參考文獻;附錄。 (三) 報告的交流 1、 期刊發表 研究報告評估的標準;投稿。 2、 會議報告 口頭報告;展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