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貴州師范大學 2013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初 試) (科目:833 化學綜合(無機及有機化學)) 一、 考查總目標 《無機及有機化學》考試內容包括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 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50 分鐘。 (二)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 試卷內容結構 無機化學:75 分 有機化學:75 分 (四) 試卷題型結構 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填空題:每空 2 分,共 24 分 完成方程式:每小題 3 分,共 15 分 簡答題:18 分 合成題:每小題 6 分,共 12 分 結構推斷題:本題共 26 分 計算題:每小題 5 分,共 15 分 三、 考查范圍 《無機化學》 (一)考查目標 1、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學熱力學,近代物質結構,化學平衡以及基礎電化學等基本 原理;并具有對一般無機化學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和計算的能力, 2、熟悉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培養學生運用無機化學原理去掌握有關無 機化學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并能從微觀和宏觀相結合來闡述元素及 其化合物的性質,熟悉離子的分離和鑒定。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 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系 1.掌握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質量、平均原子質量、分子量、 式量等基本概念。 2.了解電子等微觀粒子運動的特殊性;掌握波函數、電子云、原子軌道、電子 層的概念,會看波函數與電子云圖形,重點掌握描述電子運動狀態的四個量子數 的物理意義、取值規律和合理組合。 3. 根據電子排布三原則和鮑林原子軌道近似能級圖,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 律(特殊情況除外),能書寫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和價電子構型,并 根據電子排布式判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關性質。 4.理解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元素周期表的關系,元素的若干性質(原子半徑、 電離能、電子親合勢、電負性)與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的關系。 第二章 分子結構 1.了解路易斯結構式。 2.熟悉鍵能、鍵長、鍵角和鍵的極性等鍵參數的概念,并能用鍵參數解釋分子 的穩定性、極性等性質。 3.掌握價鍵理論及雜化軌道理論,理解雜化對分子性質的影響,能用雜化軌道 理論解釋一般分子和離子的空間構型。 4.理解離域Π 鍵形成的條件和特點,了解等電子體原理。 5.掌握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并能用分子軌道理論解釋第一、二周期簡單 的雙原子分子的形成及穩定性,其中以 O2 分子和 N2 分子的分子軌道能級圖、 分子軌道表示式為重點。 6.掌握電子對互斥理論的基本論點,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預測元素分子和 離子的空間構型。 7.了解分子間力產生的原因和特點,理解分子間力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8.理解氫鍵形成的條件和特點,掌握氫鍵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第三章 晶體結構 1. 了解晶體學基本概念,掌握晶體的特征,建立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參數的 定義以及體心、面心和底心晶胞的概念 2.掌握與離子晶體相關的離子特征、離子鍵、晶格能、離子晶體結構模型。 3.掌握原子晶體和分子晶體基本特征及性質 4.掌握金屬鍵、金屬晶體的堆積模型。 第四章 配合物 1、掌握與配合物的組成有關的概念。 2、熟悉配合物價鍵理論,能用該理論來說明配合物的空間構型、穩定性和 磁性。 3、理解晶體場理論的主要論點,并能用此解釋配合物的一些性質。 第五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1.了解化學熱力學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掌握熱力學中的一些常用術語(體系、 環境、過程、途徑、封閉體系、狀態函數)。掌握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混合氣 體分壓定律。 2.掌握化學熱力學四個最重要的狀態函數—執力學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 及它們的變化的初步概念。 3.學會運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焓、反應熵和反應自由能的計算。 4.初步學會運用吉布斯自由能變化去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 5.理解化學反應等溫式的含義,會用其求算?rG 和 K 平衡。 6.根據吉布斯一亥姆霍茲公式理解?G 與?H 及?S 的關系,并會討論溫度對化學 反應自發性的影響。 第六章 化學平衡 1.了解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理解化學平衡常數意義,Gibbs 自由能與平衡常 數之間關系,掌握平衡常數表達式的寫法、Kc 與 Kp 的關系并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2.掌握濃度、壓力、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掌握平衡移動原理(呂·查德里 原理) 第七章 化學動力學基礎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反應速率的實驗測定。 2.了解反應機理、基元反應、復雜反應、反應級數、反應分子數的概念. 3.掌握濃度、溫度及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4.了解速率方程的實驗測定和阿侖尼烏斯公式的有關計算。 5.理解碰撞理論和過渡態理論,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 第八章 水溶液 1.理解溶解度、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稀溶液的依數性; 3.了解強電解質溶液的相關概念。 第九章 酸堿平衡 1. 掌握布朗斯特酸堿理論,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 PH 的意義,熟悉 PH 與氫 離子濃度的相互換算。 2. 掌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電離平衡常數、電離度及其相關計算,掌握同 離子效應對電離平衡影響,熟練進行一元弱酸、弱堿及二元弱酸的電離平衡的近 似計算。 3. 理解緩沖溶液的概念、組成及作用原理,掌握緩沖溶液 PH 的計算、緩沖溶 液的選擇和配制。 4、了解酸堿指示劑。 第十章 沉淀平衡 1.掌握溶度積的意義、溶度積規則以及相關計算,理解鹽效應、同離子效應。 2.掌握難溶電解質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 第十一章 電化學基礎 1.掌握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熟悉掌握氧化還原反應式配平方法。 2.了解原電池的組成、符號、工作原理、常用電極,理解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 理解標準電極電勢的意義,能運用標準電極電勢來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強弱,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和計算平衡常數。 3.掌握用能斯特方程討論離子濃度、酸度變化時電極電勢的改變和對氧化還原 反應的影響。 4.了解電解和常見化學電源。 第十二章 配位平衡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解離平衡和配離子穩定常數的意義及相關計算。 2.了解影響配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第十四章 鹵素 1、掌握鹵素單質制備方法、結構和性質的關系。 2、掌握氫鹵酸性質的變化規律及鹵化氫的制備方法。 3、掌握鹵素氧化物、含氧酸及其鹽的酸性、穩定性及氧化性的變化規律。 熟悉氯溴碘含氧酸的性質。 4、掌握元素電勢圖并用以判斷鹵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性以及它們之間 地相互轉化關系。 第十五章 氧族元素 1. 了解氧化物的分類; 2. 掌握氧、臭氧、過氧化氫的結構、性質和用途; 3. 掌握硫的成鍵特征及多種氧化態所形成的重要物種的結構、性質、制備和用 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第十六章 氮、磷、砷 1. 掌握氮和磷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制備及應用。 2. 了解砷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 第十七章 碳硅硼 1. 掌握碳、硅、硼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制備和性質; 2. 通過硼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了解硼的缺電子特性; 3. 了解硅酸及硅酸鹽的結構與特性; 4. 認識碳、硅、硼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 第十八章 非金屬元素小結 1、非金屬單質的結構和物理性質、非金屬單質的化學反應。 2、分子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還原性、水溶液酸堿性和無氧酸的強度。 3、最高氧化態氫氧化物的酸堿性、含氧酸及其酸根(含氧酸陰離子)的結構、 含氧酸的強度。 4、非金屬含氧酸鹽的溶解性、水解性、熱穩定性;含氧酸及其鹽的氧化還 原性。 5、第二周期p 區元素的特殊性、第四周期p 區元素的不規則性。 第十九章 金屬通論 1. 要求能從金屬結構的角度認識金屬的共性; 2. 了解金屬冶煉的方法及現狀,掌握埃林漢姆圖的意義及使用方法; 3. 了解合金的基本知識。 第二十章 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元素 1. 掌握堿金屬、堿土金屬單質的性質,了解其結構、制備、存在及用途與性質 的關系; 2. 掌握堿金屬、堿土金屬氧化物的類型及重要氧化物的性質及用途; 3. 了解堿金屬、堿土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性和堿性的變化規律; 4. 掌握堿金屬、堿土金屬重要鹽類的性質及用途,了解鹽類熱穩定性、溶解性 的變化規律。 第二十一章 P 區金屬 1、掌握Al、Sn、Pb 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了解鍺分族、銻和鉍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及變化規律。 3、了解鋁的冶煉原理及方法。 第二十二章 ds 區元素 1. 掌握銅族和鋅族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用途; 2. 掌握銅(+1)、銅(+2);汞(+1)、汞(+2)之間的相互轉化; 3. 掌握ⅠA 和ⅠB;ⅡA 和ⅡB 族元素的性質對比。 第二十三章 d 區金屬(一)第四周期d 區金屬 1. 掌握過渡元素的價電子構型特點及其與元素通性的關; 2. 掌握第四周期 d 區金屬元素氧化態、最高氧化態氧化物及其水合氧化物的酸 堿性、氧化還原穩定性、水合離子以及含氧酸根顏色等變化規律; 3. 掌握第一過渡系元素 Ti、V、Cr、Mn、Fe、Co、Ni 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和 用途。 四、 樣題 無機化學部分樣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 1. 在 1L 水 中 , 溶 有 O.1mol 的 下 列 物 質 的 溶 液 中 , 哪 一 沸 點 最 高 ------------------------ ( ) A.MgSO4 B.Al2(SO4)3 C.CH3COOH D.K2SO4 2. 已知水的 Kf 為 1.855K?kg?mol -1 ,在 298g 水中溶解 25.00g 某未知物,該溶液 在 -3℃ 結 冰 , 則 該 未 知 物 的 分 子 量 應 為 ------------------------------------------------- ( ) A.104 B.208 C.312 D.52 二.填空題(每空 2 分) 1.已知某元素在氪前(Kr的Z=36),當此元素的原子失去3個電子后,在它的角 量子數為2的軌道內電子恰為半滿,該元素處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周期, 第___________族?該元素的元素符號是__________。 2.對于下列反應:2HBr(g)==H2(g) +Br2(g) △H=74.4KJ,達平衡時,若體系被壓 縮一倍,平衡將_______________移動;在溫度,體積不變時加入稀有氣體氬, 平衡將______________移動;若升高溫度時,平衡將______________移動。 三.簡答題 1.有三種試劑:Na2SO4 , Na2SO3 , Na2S2O3 , 其標簽已脫落,設計一簡便方法鑒 別它們。 2.鑒別下列各組物質: (1)NO2 - 和NO3 - (2)PO4 3- 和 P2O7 4- 四.計算題(每小題 5 分) 1.在1L6mol·L-1 NH3水中加入0.01mol固體CuSO4,溶解后加入0.01mol固體NaOH, 銅氨絡離子能否被破壞 (K 穩= 2.09×1013 Ksp = 2.2×10-20 ) 五、《有機化學》 (一)考查目標 1、掌握近代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具備必要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 解有機化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科學新成就。 2、掌握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合成、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相互轉 化規律,運用有機化學原理、方法解決有關有機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問 題。 (二)考核要求 第一章 烷烴 1、了解烷烴的氧化、熱裂、異構化反應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軌道雜化理論; 2、掌握烷烴的命名原則,σ 鍵的結構特點及特性,構象式(紐曼式或透視式) 的寫法,烷烴鹵化反應的自由基反應機理以及各類自由基的相對穩定性。 第二章 單烯烴 1、了解烯烴的來源及其重要用途; 2、理解 SP2 雜化的特點,形成π 鍵的條件以及π 鍵的特性; 3、掌握烯烴的命名法、次序規則的要點及 Z / E 命名法; 4、掌握烯烴的化學性質及應用,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歷程。 第三章 炔烴和二烯烴 1、了解炔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的制法及應用; 2、理解 SP 雜化的特點,共軛效應及其相對強弱; 3、掌握炔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及化學性質。 第四章 脂環烴 1、了解脂環烴的制法,理解環烷烴的結構穩定性及張力學說; 2、掌握脂環烴的命名方法,小環烷烴的性質,環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環己烷 的構象。 第五章 對映異構 1、理解對映異構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 Fischer 投影式的書寫方法,掌握構型的 R、S 標記法,掌握判斷分子手 性的方法。 第六章 芳烴 1、了解萘的性質和應用; 2、理解苯的結構,休克爾規則,親電取代反應機理; 3、掌握芳香烴的命名,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學性質,取代基的定位規律,芳香性 的判斷。 第七章 鹵代烴 1、理解鹵代烴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影響親核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因素; 2、掌握鹵代烴的重要反應及其應用,親核取代反應及其反應歷程,消除反應及 其反應歷程。 第八章 醇、酚、醚 1、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制備方法及用途; 2、理解醇、酚的結構特點與化學性質的差異; 3、掌握醇、酚、醚的化學性質,消除反應歷程(E1 和 E2)。 第九章 醛和酮 1、掌握醛和酮的制法; 2、理解羰基的結構及其性質的關系; 3、掌握醛和酮的化學性質,親核加成反應歷程及反應活性。 第十章 羧酸 1、掌握羧酸的制備方法,羧酸的結構及溶劑等對酸性的影響; 2、理解羧酸的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二元羧酸、取代酸的特性反應; 3、掌握羧酸的結構和羧酸的化學性質,誘導效應及共軛效應對取代羧酸酸性的 影響。 第十一章 羧酸衍生物 1、了解油脂、蠟的組成及油脂的性質,合成表明活性劑的類型及去污原理; 2、理解酯的水解反應歷程; 3、掌握酰鹵、酸酐、酯和酰胺的化學性質及相互之間的轉化關系; 4、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第十二章 含氮有機化合物 1、了解季銨鹽、季銨堿的性質和應用,偶氮染料; 2、理解硝基對苯環鄰對位取代基性質的影響,影響胺的堿性強弱的因素; 3、掌握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和性質; 4、掌握胺的分類、命名和制法,胺的性質及胺的堿性強弱次序,區別伯、仲、 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護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重氮鹽的反應及偶聯反應在有機 合成上的應用; 5、掌握片吶醇重排、瓦格涅爾-麥爾外因重排、貝克曼重排和霍夫曼重排等幾種 重要的親核重排反應。 第十三章 周環反應 1、理解周環反應的基本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和前線軌道理論; 2、掌握電環化反應、環加成反應、σ -鍵遷移反應的反應條件和方式的選擇, Cope 重排和 Claisen 重排,能根據具體條件完成指定的周環反應。 第十四章 雜環化合物 1、了解生物堿的有關知識,認識核酸組成中的重要堿基,葉綠素、血紅素等化 合物; 2、掌握各類常見雜環化合物的結構和命名,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吲哚、 喹啉的化學性質。 六、樣題 有機化學部分樣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 1、下列帶電離子中最穩定的是( ) A. B. C. D.(C2H5)3C+ CH3CH2CH2 + (CH3CH2)2CH+ CH3 + 二.填空題(每空 2 分 1、、正丁基苯氧化成酸的產物是(用結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三、完成下列方程式(每小題 3 分) 1、 四、用簡單并有明顯現象的化學方法鑒別下列各組化合物(本題 6 分) 鄰甲苯胺 , N-甲基苯胺 ,苯甲酸和鄰羥基苯甲酸 五、合成題(每小題 6 分,共 12 分) 1、由甲苯和不超過四個碳的有機原料及無機試劑合成 CH2CN NO2 (CH3)3C 六、結構推斷題(本題共 26 分) 1、化合物(A)有一個手性 C 原子與 Br2/CCl4 反應生成三溴化合物(B)具有三 個手性 C 原子,(A)與 C2H5ONa/C2H5OH 共熱生成化合物(C),(C)無手性 C 原子,(C)與丙烯醛(CH2=CH—CHO)共熱生成分子式為 C7H10O 的環狀化合 物(D)。試推測(A)~(D)的結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3年貴州師范大學832力學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3年貴州師范大學834自然地理學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