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 《經濟地理學》 大綱 此《經濟地理學》考試大綱適用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理學專業(公共管理學院)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課科目二的筆試考試。重點測試考生對經濟地理學基本概念、基礎 理論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 對基本理論有較深入的理解,對產業布局與區域發展的影響因素及一般規律有系統的認識, 能較好地掌握區域分析方法及關鍵技術,具備綜合分析經濟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學科概況及理論進展 內容: 1.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學科體系及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2.經濟地理學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3. 經濟地理學基礎理論及研究進展 要求: 1.了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任務。 2.理解經濟地理學的學科屬性、特性、與相鄰學科的關系。 3.了解國內外經濟地理學的發展過程與階段特征。 4. 了解經濟地理學基礎理論的產生背景與研究進展。 (二)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 內容: 1.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 海洋資源、自然風景旅游資源、以及生態環境條件等 2.社會經濟條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資源、市場條件、區位、交通、民族、文化、歷史 發展基礎、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條件等 3.技術條件:包括科技進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等 4.政策與制度環境:包括投資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國際政治經濟 環境等 5.經濟活動區位影響因素的綜合評價 要求: 1. 理解各影響因素的概念及分類,各因素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2.能夠結合地區發展的實際,辯證分析各影響因素的相互關系及作用強度的變化。 3.能夠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評價。 (三)產業結構演變規律與產業布局 內容: 1.產業結構及其演變 產業分類方法;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及基本理論 2.主要產業部門的基本格局 (1)農業發展與布局的影響因素;農業區位理論;農業生產的地域分工與農業區劃; 中國農業發展與布局的基本特點 (2)工業布局的條件與制約因素;工業區位理論;工業地域結構與類型;中國工業發 展歷程與空間格局 (3)商業中心布局的條件和制約因素,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條件、布局特點 要求: 1.掌握產業分類的基本方法;了解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熟悉產業結構演變理論 的基本內涵。 2.掌握評價產業結構合理性的基本原則;初步掌握確定區域支柱(主導)產業的基本 方法。 3.了解農業發展與布局的影響因素;理解農業區位理論的基本概念與內涵;了解農業的 基本類型與原則;熟悉中國農業發展與布局的基本特點。 4.了解工業布局的影響因素;掌握工業區位理論的基本內涵與理論要點;理解工業地域 結構及類型的形成機制;熟悉中國工業發展與布局的基本特點。 5.了解和掌握產業布局的基礎理論,并了解現代服務業的分類與內涵;了解現代服務業 的布局特征及影響因素。 (四)多部門企業區位及其跨國公司的發展 內容: 1.多部門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動力及其空間軌跡 2.多部門企業的演變趨勢 3.跨國公司成長和發展的動因 4.跨國公司發展演變趨勢 要求: 1. 了解多部門企業成長的動因和和方式 2. 了解多部門企業成長的空間軌跡及其影響因素 3. 了解跨國公司成長的根本原因,了解跨國公司在選擇東道國時主要考慮的因素 4. 了解跨國公司的發展軌跡和發展特點,了解跨國公司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五)區域發展及空間結構 內容: 1.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理論內涵 2.區域空間結構的形成機制、基本模式、演變規律 3.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的基本理論 4.城市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城鄉相互作用關系 要求: 1. 理解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理解區域增長理論的基本內涵。 2. 熟悉區域空間結構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內涵;掌握區域空間結構形成與發展的機制; 掌握區域空間結構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內涵;理解區域空間結構演進的過程與機理。 3. 理解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理論的內涵;理解區域差異形成的機制;初步把握區域分工 與合作的原則及實現途徑。 4. 了解城市化概念、城市職能與分類情況;理解城市地域結構理論的內涵;了解城鄉關 系、城市與區域發展的相互作用關系;了解中國城市化過程及城市體系的特征。 (六)經濟區劃與區域發展規劃 內容: 1.經濟區與經濟區劃 2.區域規劃 3.區域發展戰略 要求: 1.理解經濟區和經濟區劃的含義;了解經濟區劃類型;理解經濟區劃理論及其主要原 則。 2.了解區域規劃的由來和發展;理解區域規劃的目的和意義;掌握區域規劃的內容與 方法。 3.了解區域發展戰略的類型和主要特征;理解區域發展戰略的目的、方針和重點。 (七)經濟活動全球化及其區域影響 內容: 1.經濟全球化的背景與發展過程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 3.經濟全球化的特點及其地理意義 4.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要求: 1. 理解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內涵、產生背景及影響因素。 2. 理解全球化對地區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 3. 把握全球化發展的總體趨勢;了解全球化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 (八)分析方法與技術手段 內容: 1.區域及部門定量分析方法 2.定性分析及數據獲取方法 3.空間數據分析及可視化方法 要求: 1. 熟悉經濟地理學的思想方法。對形態描述、地理比較、要素分析、綜合分析和系統 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較深理解。 2. 掌握經濟地理學分析的傳統技術方法。能較好地運用實地考察、統計圖表、經濟地 圖及技術經濟論證等方法。 3. 掌握經濟地理學分析的現代技術方法。對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及其在經濟地理中的 運用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二、主要參考書 1.李小建等編著. 經濟地理學(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面向 21 世紀課 程教材)。 2.楊萬鐘主編. 經濟地理學導論.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修訂第四版(華東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合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