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附件 5 201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沉積巖石學 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沉積巖石學考試涵蓋沉積巖的形成過程、沉積巖的分類和各主要類型沉積巖的主 要特征、沉積相的相標志、各種沉積相的主要特征、沉積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的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 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沉積巖和沉積相的理論問題和 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基本概念 30 分 基本原理 65 分 巖石特征與成因 40 分 沉積相分析 15 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30 分 填空題或判斷題 15 分 簡答題 30 分 問答題(包括畫圖) 60 分 綜合應用題 15 分 三、考查范圍 (一)緒 論 1、沉積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沉積巖石學的基本概念 3、沉積巖石學的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 考核重點:沉積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沉積巖的形成與演化 1、沉積物的來源 2、沉積物的搬運和沉積作用 碎屑物質在流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及其所經歷的變化、溶解物質在流水中的搬 運和沉積作用、沉積分異作用、正常沉積作用與事件沉積作用 3、沉積后作用 4、沉積巖的分類 考核重點:母巖的風化作用、碎屑物質在流水中的搬運和沉積作用、沉積分異作 用 (三)沉積巖的構造與顏色 1、物理成因的構造 流動成因的構造(如層理、波痕)、侵蝕成因的構造、準同生變形構造、暴露成 因的構造 2、化學成因的構造 結晶構造、壓溶構造、結核 3、生物成因的構造 生物遺跡構造、生物擾動構造、生物生長構造、植物根痕 4、沉積巖的顏色 考核重點:常見沉積構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指相意義 (四)陸源碎屑巖 1、碎屑的物質成分 碎屑物質(礦物碎屑、巖石碎屑)、化學沉淀物質,碎屑巖的化學成分 2、碎屑巖的結構 碎屑巖的結構組分(碎屑顆粒、雜基、化學膠結物、孔隙)的概念及各結構組分 的特點;碎屑巖的膠結類型、顆粒支撐性質;碎屑巖的結構成熟度概念及地質意義 3、礫巖和角礫巖 礫巖的一般特征,礫巖的分類,礫巖主要成因類型的特點,礫巖研究方法和意義 4、砂巖及粉砂巖 砂巖的一般特征,砂巖的分類,各類砂巖(石英砂巖、長石砂巖、巖屑砂巖、雜 砂巖)的特點及其形成環境,粉砂巖的一般特征及粉砂巖的成因 5、粘土巖 粘土巖的一般特征,粘土巖的分類及其主要類型的特點,粘土沉積物的沉積后變 化及其與油氣關系 6、碎屑沉積物的沉積后作用 碎屑沉積物的沉積后作用的主要類型及其特征,碎屑巖成巖階段劃分及其識別標 志 考核重點:碎屑巖的成分與結構、砂巖分類 (五)火山碎屑巖 1、火山碎屑巖的概念及巖石的一般特征 2、火山碎屑巖的分類及各主要巖石類型的特征 3、火山碎屑巖的成因類型及其識別標志 考核重點:基本概念 (六)碳酸鹽巖 1、碳酸鹽巖的物質成分和結構組分特點 2、石灰巖 石灰巖的成分分類、石灰巖的結構分類,石灰巖的主要類型及其特征 3、白云巖 白云巖巖石學,主要的白云巖化作用機理,白云巖的成因分類 4、碳酸鹽沉積物的沉積后作用 碳酸鹽沉積物的沉積后作用的主要類型及其特征,碳酸鹽沉積物的沉積后作用的 主要環境及其特征,碳酸鹽巖成巖階段劃分及其識別標志 考核重點:碳酸鹽巖的主要結構組分、石灰巖的分類、白云巖的生成機理 (七)其他沉積巖 1、硅巖 2、蒸發巖(鹽巖) 3、鐵沉積巖、錳沉積巖、鋁沉積巖、磷沉積巖 4、煤、油頁巖 考核重點:基本概念 (八)碎屑巖沉積相 1、沉積相的概念及分類 沉積相,巖相,沉積環境,相標志,相序遞變規律,相模式,沉積體系 2、山麓-洪積相 沖積扇的形成條件,沖積扇的沉積類型,沖積扇相的亞相劃分,沖積扇的鑒別標 志 3、河流相 河流的分類,不同類型河流的特征及其沉積特征,曲流河的沉積模式及亞相、微 相劃分,古代河流沉積的鑒別標志 4、湖泊相 湖泊的分類,陸源碎屑湖泊沉積的相模式、鑒別標志、主要砂體類型及其與油氣 的關系 5、三角洲相 三角洲的形成條件與形成過程,三角洲的基本特征,三角洲的分類,不同類型三 角洲的基本特征,三角洲的沉積模式和垂向沉積層序,三角洲相的鑒別標志,三角洲 與油氣的關系 6、海相組 海洋的水動力狀況,海相組的劃分,海相組沉積的一般特征,海相自生礦物,砂 質高能濱岸相的亞相劃分及特征,潟湖、潮坪的環境特征及其沉積特征,淺海陸棚相 的一般特點及亞相劃分,淺海風暴巖的沉積特征,半深海相及深海相的主要沉積類型 7、重力流沉積及沉積相 沉積物重力流的分類,濁流沉積和碎屑流沉積的基本特征,鮑馬序列的構成及其 成因解釋,重力流沉積模式 考核重點:沉積相的基本概念,曲流河沉積的基本特征,陸源碎屑湖泊沉積的相 模式,三角洲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鑒別標志,砂質高能濱岸相的基本特征,陸源碎屑潮 坪沉積的基本特征,淺海風暴巖的沉積特征 (九)碳酸鹽巖沉積相 1、碳酸鹽沉積環境的基本特點 陸表海與陸緣海的基本特征,清水沉積作用 2、碳酸鹽沉積的主要相模式 國內外典型的相模式,如歐文(Irwin,1965)的陸表海清水沉積作用模式、拉波特 和楊等的潮汐作用相帶模式、威爾遜的綜合模式、塔克的模式等 3、礁與礁相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礁的特征,礁的分類,礁的生長發育規律 考核重點:碳酸鹽沉積環境的基本特點及其典型相模式的基本特征 (十)巖相古地理研究 1、相標志 2、巖相古地理分析的基本原理 3、沉積盆地巖相古地理條件的分析 物源區的分析,古動力條件分析、水體深度及古地形分析、古氣候條件分析、水 介質特理化學條件分析 考核重點:各種相標志的指相意義 參考書目: 1.《沉積巖與沉積相》,何幼斌、王文廣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 2.《沉積巖石學》,朱筱敏主編 ,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