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339《農業知識綜合一》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一》側重于植物生產類綜合知識的考查。考試內 容應主要涵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等課程。要求考生認識生命活動、 生長環境的基本規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 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植物學 75 分 植物生理學 75 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30 分 簡答題 70 分 綜合題 50 份 三、考查范圍 (一)植物學 1、緒論 ①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②植物學的研究內容及分科 ③植物的多樣性。 2、植物細胞 ①植物細胞的顯微和超微結構 ②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③細胞壁的組成和變化 ④細胞周期的概念 ⑤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和主要的變化 3、植物組織 ①組織的概念 ②組織的類型及特點 ③維管組織、維管束、維管系統的概念 4、種子植物營養器官的形態及解剖構造 ①種子的解剖構造、種子的類型及種子萌發條件、過程和幼苗出 土類型。種子休眠類型及機理。 ②根的伸長生長和初生構造;側根的形成和根的次生生長及次生 構造;根瘤和菌根及意義。 ③芽的類型及分枝形式;莖尖的構造與發育;;莖的初生生長與初 生構造;莖的次生生長與次生構造;裸子植物與單子葉植物莖的結構 特點;木材三切面的結構特征;根莖過渡區的變化。 ④葉的發生與生長;葉的解剖構造特點 (雙子葉、單子葉及裸子 植物葉的特征 );葉的形態構造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葉的壽命及落葉 原因、變化等。 ⑤植物營養器官的變態(變態的概念和變態的種類 ) ⑥ 種子植物的營養繁殖: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概念、營養繁殖的 概念及營養繁殖的形式、解剖學基礎。 5、種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花的結構和花芽分化的基本概念;雌蕊 和雄蕊的發育過程(大、小孢子的產生和雌、雄配子體的發生、發育 過程);植物的開花與傳粉、;被子植物雙受精的概念和意義;種子和 果實的形成 (胚、胚乳的發育);單倍體、多倍體植物。 ②種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大、小孢子葉球的產生和發育;雌、雄 配子體的發生、發育過程;傳粉與受精;胚、胚乳的發育及種子的形 成。(注意與被子植物的區別 ) 6、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①各大類群間的區別要點 (進化的觀點 ) ②對每一類群中的主要種類間的區別要抓主要特點,如藻類中藍 藻、綠藻、褐藻等的區別;菌類中細菌、真菌 (藻狀菌綱、子囊菌 綱、擔子菌綱、半知菌綱、)的主要區別和代表植物。 ③不同類型地衣的結構特點和經濟意義 ④苔蘚植物 (苔類、蘚類結構特點、生活史及在進化中的地位。) ⑤蕨類植物:結合結構特點和生活史了解其在進化中的地位。 ⑥種子植物:從進化的觀點比較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兩類群間的 區別和聯系(從形態解剖構造及生殖等方面比較)。 7、被子植物分類基礎 ①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形態術語、基礎知識:莖的生長習性;單、 復葉的區別及復葉類型;雌、雄蕊類型、子房位置、胎座類型;花序 類型、果實類型和花程式、花圖式;植物檢索表的編制和使用。 ②被子植物主要分類系統及重要區別點: 恩格勒系統、哈欽松系 統、塔赫他間系統、克朗奎斯特系統。 (前兩個系統是主要的 ) ③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見的科的識別要點;薔薇科、豆科、菊 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亞科之間的區別;特點相近科的區別。(含重要 科、屬的拉丁學名) (二)植物生理學 1、植物的水分生理 ①物對水分的需要 ②植物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③蒸騰作用 2、植物的礦質營養 ①礦質營養的生理功能 ②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③植物對礦物質的同化 ④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3、光合作用 ①光合作用的機制 ②光合電子傳遞,光合磷酸化 ③光合碳代謝 ④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⑤物質運輸 4、呼吸作用 ①呼吸作用的概念、意義和主要歷程 ②呼吸作用的途徑 ③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5、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①植物生長的細胞學基礎細胞分裂、擴大與分化 ②植物組織培養 ③控制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的信息系統 ④環境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6、植物激素 ①植物激素及主要類型 ②主要植物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7、植物的運動 ①植物運動的概念及類型 ②膨壓運動 ③趨性運動 8、光控發育和光敏色素 ①光形態建成 ②光敏色素 ③隱花色素和紫外光 B-區受體 ④植物生長的光調節 9、植物的生殖、成熟和衰老 ①周期性現象和植物的開花誘導 ②植物的受精機理光 ③成熟 ④衰老 10、植物抗逆生理 ①植物的抗寒性 ②植物對干旱的抗性 ③植物抗熱性 ④植物抗澇 ⑤植物抗鹽性 ⑥植物的抗病性 ⑦植物對不良環境的交叉適應 參考書目: 1.《植物生理學》(第六版),潘瑞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植物學》,金銀根,科學出版社,2006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