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新聞傳播學碩士考試大綱(0503) 《618 新聞傳播史論》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考查學生對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史的基本概念、理論以及重要的人物、 媒體和事件的掌握程度和綜合素養。要求考生能系統地識記新聞理論、傳播理論、 中外新聞傳播史的主要內容,關注新聞傳播實踐的理論探索,具備結合媒體前沿 實踐辨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階段所學的“新聞學概論”、“傳播學理論”、“中外新聞 傳播史”等基本內容。 三、參考書目 1.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五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年;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年; 3.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年; 4. 鄭超然、程曼麗,《外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年; 5. 李良榮,《網絡與新媒體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四、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 試卷總分數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 試卷結構:新聞傳播理論知識(40%);新聞傳播歷史知識(40%); 史 論綜合應用(20%) 五、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6 分,共 5 題,30 分) (二)簡答(每小題 15 分,共 4 題,60 分) (三)論述(每小題 30 分,共 2 題,60 分) 《618 新聞傳播史論》試題范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6 分,共 5 題,30 分) 1.數字鴻溝 2.風險社會 3.黃色新聞 4.《大公報》 5.媒介環境學 二、簡答題(每小題 15 分,共 4 題,60 分) 1.簡述社會責任論的主要觀點。 2.簡述李普曼的“擬態環境”理論。 3.如何理解“公關第一,廣告第二”? 4.簡述“文化研究”學派的主要理論觀點。 三、論述題(每小題 30 分,共 2 題,60 分) 1.如何評價“使用與滿足”研究? 2. 如何理解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專業主義? 新聞傳播學碩士考試大綱(0503) 《861 新聞傳播業務》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考查學生對新聞傳播業務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要 求考生能系統地識記本科階段所學新聞傳播業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關注新 聞傳播業務的前沿實踐,掌握新聞傳播業務的實操技能。 二、考試范圍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階段所學的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 廣播電視、廣告策劃和新媒體傳播等基本內容。 三、參考書目 1. 歐陽霞、張晨編著,《新聞采訪與寫作》,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年; 2. 蔡雯,《新聞編輯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年; 3. 丁法章,《當代新聞評論教程》(第五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年; 4. 石長順,《電視專題專欄——當代電視實務教程》(修訂版),復旦大學出 版社,2013 年; 5. 張翔,《廣告策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6. 謝新洲,《媒介經營與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7. 祝玉華,《網絡傳播實務》,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四、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 試卷總分數及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 試卷結構:新聞業務(45%);傳播業務(35%);綜合運用(20%) 五、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5 分,共 4 題,20 分) (二)簡答(每小題 10 分,共 3 題,30 分) (三)論述(每小題 25 分,共 2 題,50 分) (四)綜合題(每小題 50 分,共 1 題,50 分) 《861 新聞傳播業務》試題范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 5 分,共 4 題,20 分) 1. 兩級傳播 2.“一分鐘搭橋” 3.深度訪談 4.電視節目欄目化 二、簡答題(每小題 10 分,共 3 題,30 分) 1.簡述采訪時筆記記錄的內容。 2.簡述世界紀錄片發展史上的四種主要的創作模式。 3.簡述影響廣告效果測定的因素。 三、論述題(每小題 25 分,共 2 題,50 分) 1.論述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公眾傳播。 2.結合央視 2015 年 9 月 3 日抗戰 90 周年大閱兵活動的直播,論述新媒體時 代如何做好重大事件電視現場直播。 四、綜合題(每小題 50 分,共 1 題,50 分) 2015 年 3 月 5 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 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 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 際市場?!?“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今 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 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 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互聯網+”戰略行動計劃的提出,對傳統媒 體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機遇。 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發展方向的認識。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