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8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801 微觀經濟學 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微觀經濟學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一般均 衡和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政策。消費者行為理論分析單個消費者如 何進行最優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效用;生產者理論分析單個生產者 如何決策以實現產出最大;產品市場理論分析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的 生產以獲取最大的利潤;要素市場理論分析消費者如何供給要素以實 現效用最大化。一般均衡理論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時決定 及對一般均衡的評價(福利經濟學);微觀經濟政策分析市場機制不 能調節的領域。微觀經濟學是經濟類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 較系統的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 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理論 45 分 市場理論 35 分 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 25 分 市場失靈理論(微觀經濟政策) 45 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如:單項選擇題 10 分(10 小題,每小題 1 分) 名詞解釋 10 分(5 小題,每小題 2 分) 問答題 100 分(5 小題,每小題 25 分) 論述題 30 分 三、考查范圍 (一)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理論 1、基數效用理論,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2、序數效用理論,偏好的公理及其假設,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 的定義及其性質,邊際替代率及其遞減法則 3、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剩余 4、不同商品的價格消費曲線和需求曲線 5、不同商品的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 6、總效應、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7、企業的組織形式及其優劣 8、總產量曲線的特征 9、勞動平均產量和資本平均產量曲線的推倒和性質 10、生產三階段的劃分及其效率問題 11、等產量曲線的定義及其性質 12、等成本線的定義及其性質 13、短期和長期的定義及其利潤極大化的均衡條件 14、規模報酬的三種形式 15、會計成本、機會成本和經濟成本的定義及其聯系與區別 16、各種短期成本、長期成本曲線的形狀與特征 17、成本極小化的條件 (二)市場理論 1、掌握需求、需求量、供給、供給量、均衡價格、均衡產量的定義 2、掌握需求定理、供給定理、供求定理的基本內容 3、掌握需求、供給的形成及影響因素;均衡價格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4、了解需求、供給與其影響因素關系的三種表示方法:表格法、圖 示法和代數法 5、從個別需求、個別供給推導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 6、了解如何運用均衡價格理論來解釋和預測價格變動方向 7、了解政府制定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對經濟的影響。 8、掌握農產品市場的蛛網模型及其結論,初步了解經濟學的動態分 析方法 9、彈性的一般定義 10、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計算公式,點彈性和弧彈性的區別 11、需求價格彈性的 5 種分類及其與總收益的關系 12、需求收入彈性的含義、計算公式及其商品分類法 13、供給價格彈性的含義、計算公式及其 5 種情形 14、市場結構及其四種類型 15、完全競爭的基本假設 16、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 17、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 18、短期企業供給曲線和產業供給曲線 19、完全競爭企業、產業的長期均衡 20、完全壟斷的假設條件及其成因;需求曲線、收益曲線 21、完全壟斷企業實現短期利潤極大化的均衡 22、完全壟斷企業實現長期利潤極大化的均衡 23、壟斷者價格歧視策略 24、政府對壟斷企業的規制及其結果 25、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與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26、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27、寡頭市場的特征;古諾模型,斯威齊模型 28、寡頭廠商的供給曲線 29、不同市場的經濟效率的比較 (三)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 1、一般均衡的概念,均衡存在的條件 2、福利經濟學形成和發展過程 3、帕累托標準,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最優狀態 4、生產均衡、交換均衡和總體均衡的實現條件 5、社會福利函數 6、效率與公平 (四)微觀經濟政策 1、市場發揮作用的條件 2、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3、壟斷,尋租理論,對壟斷的公共管制 4、外部效應及其產生的邊際社會成本、邊際私人成本的差異;解決 外部性問題的思路 5、公共產品與市場失靈,公共資源與“公地悲劇”,公共選擇理論 6、信息、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不完全信息下商品價格與質量的關 系,保險市場的“敗德”行為和道德風險,勞動市場的不完全信息行 為,信息不完全和激勵機制(委托——代理問題),信譽與信息調控。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