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8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農業知識綜合 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植物學、農業生態學、土壤 學等課程。要求考生認識生命活動、生長環境的基本規律,理解和掌 握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 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植物學 50 分 農業生態學 50 分 土壤學 50 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如:單項選擇題 30 分(15 小題,每小題 2 分) 名詞解釋 40 分(10 小題,每小題 4 分) 綜合應用題 80 分 三、考查范圍 (一)植物學 1.種子與細胞、組織的形態與功能。 ①細胞的概念、植物細胞的分裂。 ②植物組織的類型、形態及功能。 ③種子的結構與類型;種子的萌發與幼苗的類型。 2.根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①根尖的分區及結構。 ②雙子葉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結構、側根的發生過程、根的變態。 3. 莖和芽的類型。 ①枝條的形態。 ②莖和芽的類型和莖分枝方式。 ③莖尖的分區、莖的初生結構、莖的變態類型。 ④年輪的概念,年輪的形成與環境關系。 4.葉的形態、結構、功能。 ①葉的外部形態、類型。 ②葉的功能、解剖結構 ③葉的變態。 5.花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①花的概念。 ②花的形態。 ③花的類型。 ④雌雄蕊的結構。 ⑤開花。 ⑥傳粉與受精。 6.各種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①藻類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②菌類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③地衣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④苔蘚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⑤蕨類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⑥裸子植物特征與代表植物。 ⑦被子植物最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 7. 被子植物重要分科。 ①木蘭科、毛茛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②???、石竹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③錦葵科、葫蘆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④十字花科、薔薇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⑤豆科、大戟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⑥蕓香科、傘形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⑦茄科、旋花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⑧唇形科、菊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⑨茜草科、澤瀉科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⑩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等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 (二)農業生態學 1.生態學與農業生態學的含義、研究內容和特點。 2. 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區別。 在生物構成、環境條件、結構組成與功能、穩定機制、開放程度、生 產力、能流特征、養分循環特點及系統服從規律、運行目標等方面的 主要區別。 3. 農業生態系統生態因子的作用與特征 ①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因子的生態作用與特征。 ②環境因子與生物間的關系及遵循定律。 ③生物生態適應性的表征。 ④生態位理論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應用。 4. 農業生態系統能量傳遞途徑與轉化的實質。 ①農業生態系統能量轉化的基本定律。 ②人工輔助能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③農業生態系統能量分析與調控途徑。 5.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①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類型。 ②溫室效應的利弊。 ③農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效率及其平衡途徑。 ④農業生態系統中養分循環、平衡和物質循環中造成的環境問題與防 治對策。 6. 生物種群的特征與種群調控。 ①掌握生物種群的特征、增長類型及特點。 ②生物種群數量變化原因及調節方式。 ③生物種群進化過程中的生態策略選擇。 ④掌握種群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7. 生物群落理論及其應用。 ①生物群落結構理論及其農業應用 ②生態位理論與應用 ③群落演替與頂極群落理論的應用 8.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 ①農業生態系統的自然調控機制以及人工調控途徑。 ②農業生態系統的系統分析和綜合診斷方法的應用。 ③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因子遵循原理及健康評估的方法。 9. 中國農業資源的特點與利用。 ①農業資源的類型、特性與利用原則 ②我國農業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狀況及其特點 ③中國的生態問題 ④中國主要生態問題的防治 10. 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 ①生態農業與持續農業的興起原因。 ②中國生態農業與國外生態農業在原理與技術上的比較 ③生態恢復與重建的主要目標和關鍵技術 (三)土壤學 1.土壤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①“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②土壤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 ③土壤科學的發展簡史以及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2. 土壤的組成以分布。 ①土壤礦物質的礦物組成和化學組成 ②粘土礦物的類型的性質 ③我國粘土礦物的分布規律。 3.土壤有機質的組成、性質。 ①土壤中有機質的來源 ②腐殖質的化學組成和分子結構 ③土壤腐殖質的性質 ④土壤有機質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有機殘體的分解過程及影響因素 ⑤土壤有機質的管理措施 4.土壤生物特征與分布。 ①土壤生物多樣性 ②影響土壤生物活性的環境因素 ③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發生和分布 5.土壤的組成與改良 ①土壤三相組成 ②土壤質地的基本概念 ③不同質地土壤的肥力特點和利用改良措施、團粒結構的形成機理 ④土壤孔性特征。 6.土壤水的類型及運動 ①土壤水的類型劃分 ②土壤水分含量的測定方法 ③土壤水能態 ④土壤水分運動過程。 7.土壤空氣的組成與運動 ①土壤空氣的組成特點與大氣的差異以及產生的原因 ②土壤空氣運動的方式 ②-1 土壤空氣運動的主要機制 ②-2 影響土壤空氣運動的因素。 8.土壤的形成因素與發育 ①土壤的形成因素和過程 ②土壤發育的概念。 9.土壤膠體的結構類型與理論 ①土壤膠體表面結構和類型 ②土壤膠體的雙電層理論及其應用、離子吸附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10.土壤酸堿性 ①土壤酸、堿性的形成過程 ②土壤酸堿度的指標、土壤氧化還原反應過程、土壤緩沖性的機理 ③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與生物環境的關系。 11.土壤養分循環與平衡 ①土壤養分循環過程 ②土壤養分平衡及有效性。 12.土壤分類 ①土壤分類的基本概念 ②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分類原則 ③美國土壤系統分類與中國系統分類差異 ④土壤調查及其應用。 13.土壤理學性質與土壤耕性 ①土壤的力學性質及其影響因素 ②土壤耕性的含義 ③土壤力學性質和宜耕期的關系 ④輪作和培肥對改良耕層結構的意義。 14.土壤污染 ①土壤污染的概念 ②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③土壤組成和性質對污染物毒性的影響 ④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 15.土壤退化 ①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類 ②土壤退化的主要類型用其防治 ③土壤質量的評價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