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藝術碩士 《藝術原理》考試大綱 注意:本大綱為參考性考試大綱,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一、考試目的 《藝術原理》涵蓋藝術本質、藝術創造、藝術作品、藝術的種類、藝術接受 的基本理論,要求藝術教育碩士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正確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觀察 和分析藝術現象、藝術思潮、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觀點和方法為指導,以藝術現象為研究對象,科學地闡明藝術基本規律,用所學 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 二、考查內容 第一章 藝術本質論 第一節 藝術的起源 一、模仿發生說 二、游戲發生說 三、巫術發生說 四、表現發生說 五、勞動發生說 第二節 藝術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 一、 藝術是上層建筑中的意識形態 二、藝術和其他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 (一)藝術和政治的關系 (二)藝術和道德的關系 (三)藝術和宗教的關系 (四)藝術和哲學的關系 三、藝術的作用 (一)藝術的認識作用 (二)藝術的教育作用 (三)藝術的審美愉悅作用 第三節 藝術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意識形態 一、藝術反映的內容。 二、藝術反映的特點 (一)形象性 (二)情感性 (三)審美性 第四節 藝術發展的不平衡規律 一、藝術發展的不平衡表現 二、藝術發展不平衡的原因 第五節 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一、藝術的繼承性 二、藝術的創新性 第二章 藝術創作論 第一節 藝術是創造之物 一 、 藝術美是藝術創造的結晶 二、 藝術家是藝術美的創造者 第二節 藝術美的創造過程 一、藝術積累 二、藝術構思 三、藝術表現 第三節 藝術創造的心理機制 一、藝術創作的心理機制 (一)藝術直覺 (二)藝術靈感 (三)藝術想象 二、藝術思維及其特點 (一)形象思維 (二)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第四節 藝術創作的 風格與流派 一、藝術風格 (一)風格的界定 (二)藝術風格的形成 (三)藝術風格的特點 (四)藝術風格的形態 二、藝術流派 (一)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二)藝術流派形成的原因 (三)藝術流派的重要類別 第三章 藝術作品論 第一節 藝術作品的構成 一、內容與形式統一 (一)藝術作品的內容 (二)藝術作品的形式 (三)藝術作品的內容形式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二、感性與理性統一 三、再現與表現統一 (一)再現 (二)表現 (三)再現與表現的關系 第二節 藝術作品的層次 一、藝術語言 二、藝術形象 三、藝術意蘊 第三節 藝術典型與意境 一、典型 二、意境 第四章 藝術種類論 第一節 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 一、以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為依據,即從審美客體形象的角度,可以將藝術 劃分為空間藝術、時間藝術、時空藝術三種。 二、以藝術作品的感知方式為依據 三、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態為依據 四、以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為依據 五、以上分類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 第二節 造型藝術的特征 一、造型藝術、 二、造型藝術的特點 (一)在形象的存在方式上,具有空間上的真實性 (二)在形象的展示方式上,具有虛擬的運動性 (三)在形象的感知方式上,具有情感體驗的蘊涵性 三、繪畫藝術美的特征 (一)應物象形的平面性、靜態性 (二)空間關系的幻覺性、多重性 (三)形象刻畫的具體性、豐富性 四、雕塑藝術美的特征 (一)物質性、技藝性、立體性統一 (二)單純性的造型與象征性觀念統一 五、攝影藝術美的特征 (一)特定的表現時空 (二)詩情畫意的表達 (三)光影結合的構圖與布局 第三節 綜合藝術的特征 一、綜合藝術的特征 (一)綜合性 (二)情境性。 (三)表演性 (四)創造性 二、戲劇戲曲藝術美的特征 (一)綜合多樣是戲劇的表征 (二)演員的表演是戲劇的基礎 (三)表現矛盾沖突是戲劇的核心 (四)假定性的時空、情境與動作是戲劇表演的約定 三、影視藝術美的特征 第四節 語言藝術的特征 一、語言藝術的特征 二、詩歌和戲劇文學 (一) 詩歌是一種語言凝練長于抒情的文學體裁 (二) 戲劇文學是供戲劇舞臺演出用的文學劇本 第五章 藝術鑒賞論 第一節 藝術鑒賞 一、藝術鑒賞的性質 二、藝術鑒賞的特點 三、藝術鑒賞的過程 (一)藝術鑒賞的產生 (二)藝術鑒賞的發展 (三)藝術鑒賞的高潮 四、藝術鑒賞者的修養及其培養途徑 第二節 藝術批評 一、藝術批評的性質 二、藝術批評的方法 (一)道德批評 (二)社會歷史批評 (三)心理學批評 (四)美學歷史批評 三、藝術批評的特點 四、藝術批評家的素養 藝術碩士 《中外戲劇史》考試大綱 注意:本大綱為參考性考試大綱,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一、考試目標: 中外戲劇史考試涵蓋中國古代戲曲、現當代話劇、外國戲劇等課程,要求考 生系統掌握中外戲劇史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 二、考查內容: I 中國古代戲曲 (一)元代部分 1.關漢卿的悲劇、喜劇創作及其特征 2.王實甫的《西廂記》 3.白樸與馬致遠的劇作 4.高明與他的《琵琶記》。 5.南戲 6.雜劇的體制特征 (二)明代部分 1. 朱有燉與明前期的雜劇創作 2. 徐渭的雜劇創作 3. 傳奇的淵源與體制 4. 四大聲腔 5. 明中葉三大傳奇 6. 吳江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7. 臨川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8. 沈湯之爭 9. 湯顯祖及其四夢 (三)清代部分 1. 蘇州派與清初戲曲 2. 李漁的風情劇 3. 洪升及其劇作《長生殿》 4. 孔尚任及其劇作《桃花扇》 5、 蔣士銓等劇作家及其劇作 6、 京劇的代表劇目及其成就 II 中國現當代話劇 (一)早期話劇與二十年代戲劇 1.二十年代戲劇發展概況 2.春柳社 3.文明戲 4.南開新劇社 5.五四時期對戲曲的批判 6.易卜生與"五四"時期社會問題劇 7."愛美劇"運動 8.國劇運動 9.丁西林的戲劇創作 10.田漢的戲劇創作 11.南國社 12.郭沫若的戲劇創作 (二)三十年代戲劇 1.三十年代戲劇發展概況 2.“左翼”戲劇運動 3.國防戲劇 4.洪深的戲劇創作 5.李健吾的戲劇創作 6.夏衍的戲劇創作 7.曹禺的戲劇創作 (三)四十年代戲劇 1.四十年代戲劇發展概況 2.抗戰戲劇 3.歷史劇創作 4.郭沫若的史劇創作 5.陳白塵的戲劇創作 6.吳祖光的戲劇創作 7.田漢的戲劇創作 8.夏衍的戲劇創作 9.曹禺的戲劇創作 (四)五六十年代戲劇 1.革命樣板戲 2.社會主義教育劇 3.老舍的戲劇創作 4.田漢的戲劇創作 (五)70 年代末、80 年代戲劇 1.70 年代末社會問題劇創作 2.80 年代戲劇發展概況 3.戲劇探索運動 (1)戲劇觀的革新 (2)戲劇創作與舞臺實踐 (六)90 年代后戲劇發展 1.林兆華的實驗戲劇 2.孟京輝的實驗戲劇 III 外國戲劇部分 (一)古希臘羅馬戲劇 1.古希臘悲劇和喜劇 (三大悲劇家、喜劇家) 2.古希臘戲劇理論(亞里斯多德的《詩學》) 3.古羅馬悲劇與喜劇 4.古羅馬的古典戲劇理論 (二)文藝復興戲劇 1.莎士比亞 2.文藝復興時代的戲劇理論 (四)古典主義戲劇 1.古典主義悲劇家 2.莫里哀 3.新古典主義戲劇理論 (五)啟蒙運動時期的戲劇 1.浪漫主義戲劇 2.現實主義戲劇 3.現實主義戲劇理論先驅:狄德羅和萊辛 (六)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戲劇 1.易卜生 2.蕭伯納 3.契訶夫 4.經典現實主義戲劇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五)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戲劇 1.象征主義戲劇 2.表現主義戲劇 3.存在主義戲劇 4.荒誕派戲劇 5.新寫實戲劇 6.布萊希特敘事劇 7.阿爾托的殘酷戲劇 8.格洛托夫斯基的質樸戲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