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441“出版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I、考查目標 “出版專業基礎”測試考生從事出版碩士專業學位學習所必須具備的出版專業基礎知識,包 括出版信息檢索、出版理論、出版實務、出版史等。滿分 150 分。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不允許使用計算器等設備。 三、試卷內容 本考試采取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測試方法。 具體內容及分值如下: 1、出版信息檢索。建議分值:40 分。 印刷型工具書的排檢方法;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的特點、類型、功用;常用字典、詞典、 百科全書的使用方法;書目、索引、文摘的特點、類型及其功用;常用書目、索引、文摘的使用 方法;年鑒、手冊、名錄的特點、類型及其功用;常見年鑒、手冊、名錄的使用方法;表譜與圖 錄的特點、類型與功用;常用表譜與圖錄的使用方法;計算機信息檢索的特點與及基本方法;網 絡信息檢索的種類及常用搜索引擎。 2、出版理論知識。建議分值:40 分。 出版與出版學的概念、出版學的學科構成,出版工作的前提條件及一般過程;出版工作者的 文化追求及職業道德;編輯工作的特點及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編輯人員的幾本素質;編輯與讀 者、作者的關系;出版物的概念、屬性與種類;出版業的構成;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的類別及其職 責。 3、出版實務知識。建議分值:40 分。 書刊形態的知識;書刊結構的知識;書刊版面類型和版面結構知識;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構 成;實施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據;我國對設立出版物生產單位的規定;我國對出版物內容的管理; 我國對出版物質量的規定;我國對書號、刊號、版號管理的規定;重大選題備案制度;我國著作 權法所保護作品的范圍;著作權的權利種類及保護期;著作權的許可使用;著作權的限制;出版 單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 編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選題策劃與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書刊整體設計;校對。 印刷要素及各類印刷的特點;書刊印刷用紙的種類和用紙量計算方法;書刊印制常用的其他 材料;書刊印前制作的工作內容、程序和要求;書刊印刷質量及裝訂質量。 出版物發行及在出版工作的地位、特點;出版物發行的基本內容和一般過程;出版物購銷形 式;出版物發行折扣;出版物發行方式與渠道;出版物促銷;網上書店。 2 選題報告、審稿意見、送審報告的寫作特點和要求;編輯工作書信的寫作特點與要求;主要 書刊輔文的寫作特點與要求;出版物宣傳文字的特點與要求。 4、中國出版史知識。建議分值:30 分。 印刷術發明前的文字及其載體;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及對文化的促進作用;古代刻書;古代 圖書流通;西方近代印刷術的傳入及對中國出版業的影響;近現代著名出版機構;近現代著名出 版活動;近現代著名出版人物;近現代著名出版物;中國近現代出版業對當代出版的啟迪。 四、題型結構 題型采用選擇、簡答、綜合題等形式。各部分所占分值如下: 單項選擇題:20 題,每題 2 分,共計 40 分, 簡答題:4~6 題,每題 10~15 分,共計 60 分, 綜合題:2~3 題,每題 15~25 分,共計 50 分。 III、參考教材 考生可參考《出版專業基礎(初級)》(2007 年版)(中國編輯學會、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 試辦公室編,崇文書局,2007)第一~四章;《出版專業實務(初級)》(2007 年版)(中國編輯學會、 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編,崇文書局,2007)第一~六章;《出版專業基礎(中級)》(2007 年版)(中國編輯學會、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第三章。 IV、試卷示例 出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出版專業基礎”試卷 (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從 4 個備選答案中選出 1 個最合適的答案。(每題 2 分,共 40 分) 1、目前世界上收錄漢語詞匯最多的工具書是_____。 A、《漢語大字典》B、《辭源》C、《漢語大詞典》D、《辭海》 2、_____可以查到當代出版的《史記》的版本情況。 A、《中國叢書綜錄》 B、《藝文志二十種綜合引得》 C、《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D、《中國國家書目》 3、_____能夠查到一些漢字的形體演變資料。 A、《漢語大詞典》B、《辭源》C、《辭海》D、《漢語大字典》 4、_____可以查找到“2008 年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具體數字。 A、《中國統計年鑒》(2009)B、《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 C、《經濟詞典》D、《經濟研究》(2009) 5、_____屬于類書。 A、《永樂大典》B、《漢語大詞典》C、《十三經》D、《四庫全書》 6、_____能了解“開封”地名的古今變化情況。 A、《全國報刊索引》B、《現代漢語詞典》C、《新華字典》D、《中國歷史地名詞典》 7、構成出版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除了復制和發行外,還有一個是_____。 3 A、作者 B、編輯 C、管理 D、網絡 8、關于編輯工作在出版工作中地位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 A、編輯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質量的主要保證 B、編輯工作是制訂和實現出版計劃的核心 C、編輯工作在宣傳發行工作中處于中心地位 D、 編輯工作是貫徹出版方針的關鍵 9、下列關于編輯和讀者之間關系的表述,錯誤的是_____。 A、 讀者是編輯的上帝 B、編輯負有引導讀者的責任 C、讀者是編輯工作的檢驗者和促進者 D、 編輯要滿足讀者的一切需求 10、下列出版物類型中,屬于電子出版物的是_____。 A、錄音帶 B、激光視盤 C、激光唱盤 D、只讀光盤 11、出版物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于它具有_____。 A、精神產品屬性 B、 物質產品屬性 C、 藝術性 D、 商品性 12、書刊版心的主要組成成分不包括_____。 A、文字 B、圖表 C、天頭和地腳 D、間空和線條 13、廣義的封面不包括_____。 A、內封 B、書脊 C、面封 D、底封 14、圖書編校質量"合格"的標準線下限是_____。 A、 差錯率未超過 0.5/ 10000B、 差錯率未超過 1 / 10000 C、 差錯率未超過 5/10000D、 差錯率未超過 1/ 1000 15. 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_____。 A、未公開發表的作品 B、作者死亡己超過 50 年的作品 C、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16、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保護期一般為_____。 A、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 50 年 B、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 40 年 C、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 30 年 D、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 20 年 17、根據《出版管理條例>>,下列表述中錯誤的是_____。 A、有一般商品進口權的外貿企業均可從事出版物進口 B、出版單位不得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出售本單位的名稱、書號、刊號 C、出版單位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新聞出版總署免費送 交樣本 D、出版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 18、商務印書館成立的時間是_____。 A、1949 年 B、1897 年 C、1896 年 D、1900 年 19、最早提出“出版學”這一名詞的人是_____。 A、鄭振鐸 B、張元濟 C、王云五 D、楊家駱 20、國際標準刊號的標志符是_____。 4 A、ISBNB、ISBDC、ISSND、ISRC (二)簡答題(每題 10 分,共 60 分) 1、根據《出版管理條例》,我國出版物上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一個完整的書刊版面由哪些成分有機結合構成的? 3、選題策劃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4、出版物的種類有哪些? 5、印刷型工具書的排檢方法有哪些? 6、出版物發行在出版工作中有何地位? (三)綜合題(共 50 分) 1、某同學擬以“劉鶚與《老殘游記》”作為擬寫論文的選題。但對有關情況了解不夠,請你 利用有關信息檢索知識,幫助他解決下列問題。(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 (1)如何查找到有關劉鶚的生平與《老殘游記》的簡介? (2)如何查找到 2005 年以后出版的有關研究劉鶚與《老殘游記》的著作? (3)如何查找到 2005 年以后發表的有關研究劉鶚與《老殘游記》的期刊論文? (4)如何查找到 2005 年以后國內有關研究劉鶚與《老殘游記》的學位論文? (5)劉鶚出生于 1857 年。如何查找到這一年國內外發生的大事? 2、2014 年,我國的南京將舉辦“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奧會)。請根據這一情況,擬一份 選題報告。(15 分) 3、閱讀下列短文,改正短文中的錯誤。(15 分) 中華書局出版社簡史 中華書局出版社是中國現代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1910 年在北京創立,創辦人為張元濟。1949 年前曾出版過《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辭源》、《飲冰室合集》等重要書籍,盧梭《社會 契約論》、達爾文《物種原始》等重要譯著,以及《東方雜志》等幾十種雜志,在學術界頗有盛望。 尤其是民國 17 年(1927 年),著名學者舒新成加盟中華書局,擔任《辭源》主編。民國 19 年 (1929 年)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全力主編《辭源》,使《辭源》成為中華書局出版的 重要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 1954 年,中華書局實行公私合營,總公司遷至上海,后遷回北京。 1958 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中華書局被指定為該小組的辦事機構,成為整理出 版中國古代和近代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圖書及相關的學術著作、通俗讀物的專業出版社, 承擔國家級古籍整理的基本項目。組織整理、出版的“二十四”點讀本及《青史稿》點讀本,被 公認為新中國最偉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