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 農 業 經 濟 學 》 考 試 大 綱 一、 農業 農村 農民 (一)農業 1、農業的內涵與外延 2、農業的特征:(1)農業的本質特征(2)農業的一般特征 3、農業的地位和作用:(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2)農業在我國的重要作用 (二)農村 1、農村的界定及特征:(1)農村的界定(2)現階段我國農村的特征 2、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形成與發展:(1)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理論基礎 (2)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及其影響(3)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 (三)農民 1、農民的內涵 2、農民問題及其演化:(1)農民問題的界定(2)工業化與農民問題(3)我國的農民問題 3、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民問題(1)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問題的實質(2)市場經濟條件下農 民合法權益的保護 二、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 (一)農業的發展階段 1、原始農業 2、傳統農業(1)古代農業(2)近代農業 3、現代農業 (二)現代農業的特點 1、農業運行市場化 2、資源配置日趨合理化 3、農業發展可持續化 4、組織管理逐步科學化 (三)農業現代化 1、農業現代化的內涵 2、農業現代化的內容(1)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2)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3)農業勞動 者的現代化(4)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 3、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和指標體系(1)農業現代化的目標(2)農業現代化的指標體系 4、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1)國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2)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 三、農業自然資源:土地和水資源 (一)農業土地資源的作用與特點 1、農業土地資源及其作用 2、農業土地資源的特點 (二)農業集約經營 1、農業集約經營的內涵和類型 2、我國農業集約經營的意義 3、農業集約經營中的土地報酬變化趨勢 4、我國農業集約經營的實現途徑 (三)農業規模經營 1、規模經營與規模經濟 2、規模經營的優點 3、農業規模經營的條件 4、我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途徑 (四)地價與地租 1、土地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2、土地的價格 3、地租: (1)絕對地租(2)級差地租 (五)農業水資源 1、水資源與農業發展 2、農業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中的問題(2)農業水資源合理利用的實 現途徑 四、農業勞動力資源 (一)農業中的人力資本 1、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1)人力資本的概念(2)人力資本的形成(3)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 2、農業中人力資本的作用 (二)農業勞動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1、農業勞動及其特點 2、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內涵 3、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意義 4、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途徑 (三)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1、農業剩余勞動力及其表現形式 2、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1)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理論(2)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途徑 (3)提高農業剩余勞動力就業率的措施 五、農業科學技術 (一)農業科技進步概述 1、農業科學技術體系 2、農業技術的經濟類型 3、農業科技進步的內涵 4、農業科技進步的特點 5、農業發展史上的兩次科技革命 6、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業發展的關系 (二)農業技術創新 1、經濟學說史上的技術創新 2、農業技術創新的國際經驗 3、農業技術創新假說 4、農業科學研究體系 5、農業技術創新中的制度安排 6、中國農業技術創新的方向與道路 (三)農業技術擴散與推廣 1、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 2、農業技術擴散 3、農業技術推廣: (1)農業技術推廣的內涵與職能(2)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3)中國 的農業技術推廣 (四)農業教育 1、農業教育在農業科技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2、農業教育體系 3、我國農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六、農產品市場供求 (一)農產品需求 1、農產品需求原理 (1)農產品需求的內涵 (2)農產品需求原理 2、影響農產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3、農產品需求彈性 (1)農產品需求價格彈性 (2)農產品需求收入彈性 (3)農產品需求的交叉彈性 4、農產品需求彈性的影響因素 (二)農產品供給 1、農產品供給的內涵 2、農產品供給原理 (1)農產品供給函數 (2)農產品供給與價格的關系 (3)農產品供給曲線 (4)農產品供給定理 3、農產品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4、農產品供給的特殊性 5、影響農產品供給的因素 6、農產品供給彈性 (1)農產品供給彈性的概念 (2)農產品供給彈性特點 (3)農產品供給彈性的種類 7、影響農產品供給彈性的因素 (三)農產品供求均衡 1、農產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2、農產品供求均衡的蛛網理論 七、農產品市場與貿易 (一)農產品市場 1、產品市場及其要素 2、產品批發市場:(1)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 (2)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作用 (3)我國農 產品批發市場的類型 3、農產品期貨市場:(1)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作用 (2)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 4、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1)市場中介組織的功能 (2)市場中介組織的形式 (二)農產品流通 1、農產品流通的意義 2、農產品流通的特點 3、農產品流通渠道 4、農產品流通環節 5、農產品購銷的基本原則和策略:(1)采購策略 (2)銷售策略 (三)WTO 與農產品國際貿易 1、WTO 的基本原則 2、WTO 農業協議 3、加入 WTO 后中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環境 (1)加入 WTO 后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的改善 (2)加入 WTO 后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面臨的不利因素 4、WTO 框架下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八、農產品價格 (一)農產品價格的形成 1、農產品價格形成的基礎 2、農產品價格的形成過程 3、農產品價格的特征 4、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 (二)農產品差價和比價 1、農產品差價的種類及其形成的理論基礎 2、農產品比價及其變動規律 (1)農產品比價的分類 (2)農產品比價的計算 (3)農產品比價的變動規律 (三)工農產品比價和剪刀差 1、工農產品比價 (1)工農產品比價的內涵 (2)工農產品比價的類型 2、工農產品交換的“剪刀差” (1)“剪刀差”的內涵及其成因 (2)“剪刀差”的表現形式 (3)“剪刀差”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4)“剪刀差”的變化趨勢 九、農村消費市場 (一)農村消費市場概述 1、消費 2、消費市場 (1)消費市場的概念(2)消費市場的類型(3)消費市場的一般特點 3、農村消費市場 (1)農村消費市場的內涵(2)農村消費市場的功能(3)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特點 (二)農民的消費 1、農民的消費水平 (1)消費水平的概念(2)影響農民消費水平的經濟因素(3)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的途徑 2、農民的消費結構 (1)農民消費結構的定義(2)農民消費結構的分類(3)恩格爾定律(4)農民消費結構 的一般變化趨勢 (三)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 1、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意義 2、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策略 十、農業生產專業化與社會化 (一)農業生產專業化 1、農業生產專業化的類型 2、農業生產專業化是現代農業的分工形式 3、農業生產專業化的條件 4、我國農業生產專業化的實施 (二)農業社會化 1、農業社會化的特征 2、農業社會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3、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組織體系(2)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功能(3)農業社會化服務體 系建設 十一、農村產業結構 (一)農村產業結構的內涵及劃分(二)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 (三)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1、農村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 2、合理的農村產業結構的特征 3、我國農村產業結構 的合理化 十二、現代農業的微觀組織 (一)現代農業中的產權結構 1、產權與產權結構:(1)產權(2)產權結構 2、現代農業產權結構的基本特征 (二)現代農業中的家庭經營 1、家庭經營:現代農業經營的微觀基礎 (1)現代農業中家庭經營的客觀必然性(2)現代農業中農戶經營的特點 2、我國現階段的農戶家庭經營 (三)農業中的合作經濟 1、農業合作經濟的類型 2、合作經濟的基本原則 3、農業合作經濟的功能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 1、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的經營方式 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特點 3、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4、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 5、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實施 十三、現代農業的宏觀調控 (一)現代農業中的政府職能 1、現代農業中的政府職能 2、市場失靈與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3、政府失靈與宏觀調控的科學性 (二)農業宏觀調控的目標和內容 1、農業宏觀調控的目標 2、農業宏觀調控的內容 3、農業宏觀調控的一般原則 (三)農業宏觀調控手段及其運用 1、經濟杠桿的運用 (1)經濟杠桿的特點和功能 (2)農業宏觀調控中的幾種主要經濟杠桿 2、法律手段的運用 3、行政手段的運用 十四、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背景 1、可持續發展:一種新的發展觀 2、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提出 (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 1、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技術措施 3、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模式 (三)中國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1、中國可持續農業的戰略目標和模式 2、中國可持續農業的戰略措施 (1)人口戰略(2)資源戰略(3)環境戰略(4)科技戰略 十五、農村區域發展 (一)農村區域發展的基本理論 1、均衡與非均衡發展理論 2、增長極與點軸理論 (二)中國三大區域的農村經濟發展 1、三大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差距效應 2、三大區域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選擇 (1)東部地區(2)中部地區(3)西部地區 (三)縣域經濟發展 1、縣域經濟及其基本特征 (1)縣域經濟的概念(2)縣域經濟的基本特征 2、縣域經濟的主要功能 (1)縣域經濟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前沿陣地 (2)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區域基礎和基本支柱 (3)縣域經濟是實現農村城市化、現代化的主戰場和橋頭堡 (4)縣域經濟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與前提 (5)縣域經濟是城鄉體制改革的匯合點和突破口 3、新時期縣域經濟發展途徑 (1)著力培育縣域經濟競爭力(2)產業創新: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3)觀念創新:樹立適應市場競爭的新理念(4)措施創新:實現“四大突破” (四)貧困地區的開發與發展 1、貧困的類型與標準 (1)貧困的類型(2)貧困的估量(3)衡量貧困的標準 2、貧困地區的經濟特征及致貧機理 (1)貧困地區的經濟特征(2)致貧機理 3、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發展 參考教材:《現代農業經濟學》,王雅鵬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年 7 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