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遙感導論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 遙感導論 一、緒論 考試內容 遙感的基本概念,類型,特點及發展歷史。 考試要求 1、理解遙感的基本概念,了解遙感系統的構成部分。 2、掌握遙感的類型及遙感的特點。 3、了解遙感的發展歷史,熟悉我國遙感事業主要成就。 二、電磁輻射與地物光譜特征 考試內容 電磁波與電磁波譜的基本概念,電磁輻射的度量,太陽輻射相關概念,大氣對輻射的影響, 地球的輻射與地物波譜。 考試要求 1、了解電磁波與電磁波譜的概念,掌握電磁輻射的度量方式,理解黑體輻射的概念與規律。 2、理解太陽常數的概念,掌握太陽輻射的特性。 3、掌握大氣層次與成分,理解大氣對輻射的吸收作用。 4、掌握大氣散射的原理及散射現象的實質,理解大氣散射包含的主要類型。 5、掌握大氣窗口的概念,及大氣窗口的光譜段。 6、掌握太陽輻射與地表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物反射波普特征,及不同地物反射波譜的規律。 7、理解地物反射波普測量理論與測量方法。 三、遙感成像原理與遙感圖像特征 考試內容 遙感成像平臺,攝影成像與掃描成像,微波遙感與成像,遙感圖像基本特征。 考試要求 1、理解遙感平臺的類型與特點。 2、理解攝影機的類型與特點,掌握攝影像片的幾何特征。 3、理解掃描成像的概念及成像方式。 4、理解微波遙感的特點與分類。 5、掌握遙感圖像特征的內容,理解遙感圖像特征的表現參數。 四、遙感圖像處理 考試內容 光學原理與光學處理方法,輻射校正與幾何校正原理與方法,數字圖像增強方法,多源 信息復合的概念與優點。 考試要求 1、掌握亮度對比與顏色對比的概念,理解顏色的性質與顏色立體模型。 2、掌握加色法與減色法的原理,了解光學增強處理方法。 3、掌握輻射畸變的原因與輻射校正方法。 4、掌握遙感影像變形的原因,幾何校正的步驟及控制點選取的原則。 5、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主要方法。 6、理解多源信息復合的概念與信息復合的優點。 五、遙感圖像目視解譯與制圖 考試內容 遙感圖像目視解譯原理,遙感圖像解譯標志與判讀方法,遙感影像圖制作方法。 考試要求 1、理解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的目的,掌握目標地物識別特征。 2、了解遙感圖像的認知過程。 3、掌握遙感攝影像片的種類、特點與解譯標志,及遙感攝影像片的判讀方法。 4、了解當前世界主流遙感掃描影像的類型,主要性能參數、特點與用途(截止到考試時 間為止)。 5、掌握遙感掃描影像的特征與解譯方法。 6、了解微波影像的特點與應用領域,掌握微波影像的解譯標志及判讀方法。 7、掌握目視解譯概念與方法,及目視解譯步驟。 8、掌握遙感影像地圖的概念與主要特征,了解遙感制圖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六、遙感數字圖像計算機解譯 考試內容 遙感數字圖像的性質與特點,遙感圖像分類原理與過程,及多種特征抽取方法,遙感圖 像解譯專家系統的組成、機理與發展趨勢。 考試要求 1、掌握遙感數字圖像的特點與表示方法,及航空像片數字化的過程。 2、掌握遙感數字圖像分類原理與基本過程。 3、掌握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的常用方法。 4、了解遙感圖像特征抽取方法。 5、了解計算機解譯的主要技術發展趨勢。 七、遙感應用 考試內容 地質遙感、水體遙感、植被遙感、土壤遙感及高光譜遙感的任務與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地質遙感的任務,巖性與地質構造的識別方法,及構造運動的分析方法。 2、掌握水體遙感的任務,水體的光譜特征,理解水體界限與水體懸浮物質的確定方法, 及水溫、水體污染和水深的探測方法。 3、掌握植被遙感的目的,植物的光譜特征,理解不同植被類型的區分方法。 4、掌握大面積農作物遙感估產的內容與方法,了解遙感植被解譯的應用領域。 5、掌握土壤遙感的任務,土壤的光譜特征,土壤類型的確定方法。 6、理解高光譜遙感的概念及與傳統遙感手段的區別,掌握高光譜在植被、地質等研究中 的應用領域及主要技術方法。 八、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綜合應用 考試內容 理解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遙感技術在 3S 技術中的作用, 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綜合應用實例。 考試要求 1、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概念與基本功能。 2、掌握全球定位系統的概念與基本原理,了解我國可利用的定位系統種類。 3、掌握全球定位系統在 3S 技術中的作用。 4、掌握遙感數據在 3S 技術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5、能列舉 3S 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與應用現狀。 6、能就某一個特定的應用目的,綜合應用 3S 技術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案。 [參考教材] [1] 《遙感導論》,梅安新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07 月。 [2] 《遙感原理與應用(第三版)》,孫家抦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年 06 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