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入學《發展經濟學》考試大綱 (代碼:3399) 1、發展經濟學導論 發展經濟學的廣義論與狹義論;發展中國家及其特征;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任務與特點;發展經 濟學的理論起源,發展經濟學在西方興起的社會歷史背景;發展經濟學的演進;發展經濟學的主要理 論流派,農業國工業化理論,結構主義發展理論,新古典主義發展理論,新制度主義發展理論;發展 經濟學的新發展;新型發展經濟學的建立;發展經濟學的性質與研究方法。 2、發展的目標與度量 經濟增長與增長的階段性,經濟起飛,經濟發展;以人為本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國民收入核 算體系,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標體系,物質生活質量指數,人類發展指數;公平發展含義;絕對貧困, 貧困人群的經濟特征;收入的功能分配與規模分配,收入分配差別及其度量,基尼系數,洛倫茲曲線; 庫茲涅茨倒 U 型假說及其檢驗,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關系,貧困加權指數, 減少貧困和收入不均的政策選擇。 3、經濟增長的理論與經驗模式 了解并理解幾種現代經濟增長模型;現代經濟增長的性質、特征;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性質 與特征,經濟落后對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影響,后發優勢論;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及特征,自然 方面的限制因素,社會方面的限制因素;經濟發展的發動因素及其作用,中國經濟增長的限制因素與 發動因素。 4、制度與經濟發展 制度的定義及構成;制度的功能;交易費用,集體行動,制度的需求分析,制度的供給分析; 制度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制度變遷的原因;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誘導性制度變遷與強制性制度 變遷;產權制度;意識形態;市場制度;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制度問題。 5、市場與政府的作用 對發展計劃和市場作用的認識;國家政府及其關系,政府作用的有效性,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 系;政府職能,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經濟職能,政府作用的經驗教訓;政府行為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政 府失效及其問題,尋租的實質;發展中國家的尋租及其治理;提升政府能力的戰略與途徑。 6、資源與環境 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自然資源的耗竭,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環境與經濟發展的 關系,環境退化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可持續發展觀:背景、概念和內涵、“代內公平”和“代 際公平”,可持續發展實現途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社會建設。 7、資本形成 資本形成的涵義、作用,資本形成的理論:“貧困惡性循環論”、“低水平均衡陷進論”、“大推 進論”、“循環累積因果關系論”;資本形成的來源及影響因素;發展中國家儲蓄率高的原因;資本形 成的方式,政府財政融資,通貨膨脹與資本形成,企業積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發 展中國家的二元金融市場。 8、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的含義、作用,人力資本形成的途徑;人口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爭論:悲觀與樂觀、因 果及利弊關系;人口轉型理論、發達與發展中國家人口轉型所處階段及特征;中國人口基本狀況、中 國人口總量對人均經濟總量和人均福利水平的影響;人口紅利說、影響中國實現人口紅利最大化的主 要因素;人口政策;營養、健康與人力資本的形成;教育的作用,發展中國家教育的現狀;個人的教 育決策,國家的教育決策,教育投資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教育深化,知識失業,智力外流;人力資 本形成的戰略選擇。 9、 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的含義與類型;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內生技術進步,外生技術進步,實證 側度方法,索羅余值法,因素分解法;技術創新的定義與誘因,國家創新體系;技術擴散的溢出效應; 技術轉移的方式與作用;技術引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選擇。 10、對外貿易 貿易與發展的關系;南北部平等貿易模型,剩余的出路貿易理論,貿易條件理論;新貿易理論 對發展中國家的適用性;出口鼓勵,進口替代,保護性出口促進戰略;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經貿 發展的影響。 11、外資利用 雙缺口模型;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的條件;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的經驗教訓;對外直接投資的 動機,類型及其影響,在發展中國家的現狀;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經驗教訓、策略。 12、產業結構的變動 工業化的含義和基本特征,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現代化及其與工業化的關系;產業及產業 結構,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配第-克拉克定律”;結構轉換與總量增長的關系; 產業結構演變的動因、形態與機制;基礎設施的定義、特點及作用;平衡增長理論,不平衡增長理論; 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的理論分析;基礎設施投資中存在的問題,投資體制,投資的成本收益分析;基礎 設施的經營與管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產業結構轉化的作用,第三產業發展的阻礙因素與途徑;知識 經濟的興起。 13、傳統農業的改造與轉型 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貢獻,產品貢獻,要素貢獻, 市場貢 獻,外匯貢獻;傳統農業的特征,農業發展階段論;改造傳統農業的理論,舒爾茨、張培剛、梅勒的 理論及異同;傳統農業轉型的內容,農業生產目的的轉變,誘導因素、土地制度與生產方向的轉變, 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型,技術變革的方向、綠色革命,生產結構的改變,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改 變,規模經營、專業化和社會化;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表現形式,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方式,農業剩 余勞動力的轉移效應,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14、 城市化與鄉城人口流動 城市化的動因與機制;人口流動模型:劉易斯模型(Lewis Model),拉尼斯——費模型(Ranis-fei Model),喬根森模型(Jorgenson Model),托達羅模型(Todaro Model);發展中國家城市化實踐與問題; 中國城市化問題。 15、區域經濟發展 區位理論與區域發展思想:農業區位輪論、工業區位論、城市區位論,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基 本區位因素;發展極理論;地理上的二元經濟理論;回波效應與擴散效應;核心——外圍理論;產業 集群與新產業區理論;新經濟地理對區域問題的解釋;多元經濟論;發展中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16、發展中國家(含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問題與政策(參見有關報刊雜志文章)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經驗與教訓;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教訓;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 展面臨的問題,未來中國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與政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