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4 頁 2018 年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 文學院 招生專業: 中國語言文學 科目名稱: 漢語基礎(文學院)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 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現代漢語部分(75 分),古代漢語部分(75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現代漢語部分: 1.名詞解釋(20 分),共 4-5 道; 2.普通話聲韻母與國際音標(10 分),共 5 道; 3.層次分析法(含多義短語分析,12 分),共 2 道; 4.簡答題(共 18 分),共 3 道; 5.分析論述題(15 分)。 古代漢語部分: 1.名詞解釋(共 12 分),共 3-4 道; 2.解釋句中劃線的詞(20 分),共 10 道; 3.簡答題(共 18 分),共 3 道; 4.給一段古文加上標點并翻譯成現代漢語(共 25 分)。 第 2 頁,共 4 頁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 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現代漢語部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現代漢語概述:什么是現代漢語、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現代漢語方言、現代漢語 的特點、漢語的地位。 第二節 漢語的規范化和推廣普通話:國家重視語言文字工作、現代漢語規范化、推廣普 通話。 第二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概說:語音的性質(物理屬性、生理屬性、社會屬性)、語音單位、記音符 號。 第二節 輔音與聲母:輔音的發音、聲母的發音。 第三節 元音與韻母:元音的發音、韻母的發音、韻母的結構。 第四節 聲調:什么是聲調、調類和調值、普通話的聲調。 第五節 音節:音節的結構、拼音、音節的拼寫規則。 第六節 音變:變調、輕聲、兒化、語氣詞“啊”的音變。 第七節 音位:音位簡說、普通話音位。 第四章 詞匯 第一節 詞匯和詞的結構:詞匯、幾種詞匯單位(語素、詞、固定短語、縮略語)、詞的 結構(類別、定義及特點)。 第二節 詞義的性質和構成:什么是詞義、詞義的性質、詞義的分類、詞義的理解和詞的 運用。 第三節 義項和義素:義項(定義、分類、單義詞和多義詞、同音詞)、義素(義素的定 義及分析方法)。 第四節 語義場:語義場(定義、層次、分類及特點)、同義義場和同義詞、反義義場和 反義詞。 第 3 頁,共 4 頁 第五節 詞義和語境的關系:語境對解釋詞義的作用、語境對詞義的影響。 第六節 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 第七節 熟語: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 第八節 詞匯的發展變化和詞匯的規范化:詞匯的發展變化、詞匯的規范化。 第五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概說:語法的定義、性質,語法單位和句法成分。 第二節 詞類(上):劃分詞類的依據,各類實詞的意義、種類、語法特征,一些實詞的 意義和用法,一些容易混淆的詞類的區別。 第三節 詞類(下):各類虛詞的定義、分類、語法特點,一些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辨析, 詞類小結。 第四節 短語:短語的定義、結構類別和功能類別、多義短語、多層短語的層次分析、詞 和短語的區分。 第五節 句法成分:主語謂語、動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中心語、獨立語(每類句 法成分的定義、分類及特點),補語和賓語的區分。 第六節 單句:句型的分類及其特點,幾種常用句式,變式句,四大句類及其特點,單句 分類小結,語法分析。 第七節 檢查、修改語病的方法和原則:常見的句法失誤,病句的檢查方法和修改的原則。 第八節 復句:復句與單句的區別,多重復句的分析,緊縮句,復句常見的錯誤。 第九節 句群:句群中句與句的語義關系和句群分析方法,了解句群與復句的異同。 第十節 標點符號:掌握各種表達符號的作用和種類,正確使用各類標點符號。 第六章 修辭 修辭概說;詞語的錘煉;句式的選擇;常用辭格的定義、特點及表達作用;辭格的綜合 運用;語體的定義、分類及特點。 古代漢語部分 1.文選 《左傳》10 篇,《戰國策》6 篇,《論語》18 篇,《禮記》7 篇。《孟子》10 篇,《墨子》1 篇,《老子》1 篇,《莊子》9 篇,《荀子》1 篇,《呂氏春秋》1 篇,《韓非子》1 篇,《詩經》 25 篇,《楚辭》6 篇。(以上文選均見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第一、二冊)教材) 2.常用詞 常用詞(一)(二)(三)(四)(五)(六)(七),共 452 個詞的意義和用法。 3.通論 第 4 頁,共 4 頁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通論(三):單音詞,復音 詞,同義詞;通論(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通論(五):漢字的構造;通論(六):古今字, 異體字,繁簡字;通論(七):判斷句,也字;通論(八):敘述句,矣字,焉字;通論(九): 否定句,否定詞;通論(十):疑問句,疑問詞;通論(十一):詞類的活用;通論(十二): 代詞;通論(十三):連詞、介詞;通論(十四):句首句中語氣詞,詞頭詞尾;通論(十五): 《詩經》的用韻;通論(十六):雙聲疊韻和古音通假;通論(十七):古書的注解(上);通 論(十八):古書的注解(下)。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中華書局;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 社。以最新版本為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