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18年湖南師范大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專業基礎綜合考研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763 ] 考試科目名稱:專業基礎綜合
一、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1.病理學 30%
2.人體解剖學 20%
3.微生物學 25%
4、生物化學 25%
(四)題型結構
1.單項選擇題:8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80 分;
2.名詞解釋: 20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100 分;
3.簡答題:12 小題,共 12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病理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緒論
(1)掌握人體病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2)了解常用的病理學技術
2
第一章 細胞與組織的適應與損傷
1.細胞和組織的適應
(1)掌握萎縮、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掌握萎縮、化生的常見類型
(3)了解肥大、增生的類型
2.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1)掌握常見的可逆性損傷(變性):細胞水腫、脂肪變、玻璃樣變的概
念及
病變特點,了解其發生機制
(2)掌握不可逆性損傷(壞死)的基本病變、壞死的類型及特點、壞死的
結局
(3)掌握細胞凋亡的概念、形態特點,了解其意義
第二章 損傷的修復
1.再生
(1)掌握不同類型組織的再生能力
(2)了解各種組織的再生過程
2.纖維性修復
(1)掌握肉芽組織的概念、組成及形態,掌握肉芽組織的功能結局
(2)了解瘢痕組織的形態及作用
(3)了解皮膚創傷愈合的基本過程,皮膚創傷愈合的類型
(4)了解骨折愈合的基本過程
(5)了解創傷愈合的影響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1.充血和淤血
(1)了解充血的常見類型、病變及后果
(2)掌握淤血的原因、病變及后果,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變特點
(3)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條件、血栓的類型及形態、對機體的影響,
了解血栓的結局
(4)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子運行的途徑、血栓栓塞對機體的影響,了解脂

栓塞、氣體栓塞、羊水栓塞等栓塞類型
(5)掌握梗死的概念、梗死的病變及貧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的病變特點、
發生條件
第四章 炎癥
3
1.炎癥概述
(1)掌握炎癥的概念、基本病變、局部表現及全身反應
2.急性炎癥
(1)了解急性炎癥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細胞滲出

過程及發生機制
(2)掌握炎癥介質的概念,了解常見炎癥介質的作用
(3)熟練掌握急性炎癥的類型及病理變化
3.慢性炎癥
(1)掌握慢性炎癥的類型及病變
第五章 腫瘤
1.腫瘤的概念
(1)掌握腫瘤的概念、腫瘤性增生與非腫瘤性增生的區別
2.腫瘤的形態
(1)了解腫瘤的大體形態,掌握腫瘤的組織結構
3.腫瘤的分化與異型性
(1)熟練掌握腫瘤分化程度、異型性的概念
(2)掌握良、惡性腫瘤異型性的表現及區別
(3)了解間變的概念
4.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1)熟練掌握腫瘤命名的一般原則,了解腫瘤的特殊命名
(2)了解腫瘤的分類
5.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1)掌握腫瘤的生長方式,了解腫瘤生長動力學、腫瘤血管生成
6.腫瘤的分級和分期
(1)了解腫瘤的分級和分期
7.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1)了解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8.良、惡性腫瘤的區別
(1)掌握良、惡性腫瘤的區別
9.癌前病變、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掌握癌前病變、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2)了解臨床上常見的癌前病變
10.腫瘤發生的分子基礎、環境致瘤因素、遺傳與腫瘤、腫瘤免疫
(1)了解常見環境致瘤因素
(2)了解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腫瘤抗原及機體抗腫瘤免疫的機制
4
第六章 心血管系統
1.動脈粥樣硬化
(1)了解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
(2)掌握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1)熟練掌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特點
(2)掌握心絞痛的臨床表現、發生原因,了解發生機制
(3)熟練掌握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病變特點,了解其合并癥
3.高血壓
(1)了解高血壓病因及發病機制
4.風濕病
(1)了解風濕病病因及發病機制
(2)掌握風濕病基本病理變化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
1.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癥性疾病
(1)掌握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病因、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系及結局
(2)掌握病毒性肺炎的病變特點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掌握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系
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系
第八章 消化系統疾病
1.胃炎
(1)了解慢性胃炎的類型及病變特點
2.消化性潰瘍
(1)熟練掌握消化性潰瘍的病理變化、臨床病理及并發癥
3.病毒性肝炎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變化、臨床病理類型的病變特點及臨床病
理聯系
(2)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變
第十一章 泌尿系統疾病
1.腎小球腎炎
(1)了解腎小球腎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2)了解腎小球腎炎的臨床類型、病理類型
5
(3)了解腎病綜合癥,了解其相關的腎炎類型的病變
2.腎小管-間質性腎炎
(1)掌握急、慢性腎盂腎炎的病因、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系
(2)了解藥物引起的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病變
第十二章 生殖系統和乳腺疾病
1.子宮頸疾病
(1)了解慢性子宮頸炎的病變
(2)掌握子宮頸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的病變
(3)掌握子宮頸癌的病理變化、擴散及臨床病理
2.子宮體疾病
(1)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增生癥的病變
(2)了解子宮體癌、子宮平滑肌腫瘤的病變
3.滋養層細胞疾病
(1)掌握葡萄胎、侵襲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的病理變化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1.甲狀腺疾病
(1)掌握彌漫性非毒性甲狀腺腫、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的病理變化
(2)了解甲狀腺炎的病理變化
第十四章 神經系統疾病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1)掌握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因、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系
(2)掌握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因、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系
二、參考書目
李玉林主編,病理學 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人體解剖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緒 論
考試內容: 人體的標準姿勢、軸、面和方位術語
考試要求:
(1)掌握人體的標準姿勢、軸、面和方位術語
(2)了解人體器官的變異和異常
6
(二)運動系統
1. 骨學
考試內容
骨的形態、構造, 新生兒顱的特征及生后變化, 掌顱底內、外面觀、前面觀、
側面觀的重要形態結構, 鼻旁竇的名稱、位置、開口,椎骨的一般形態和各部椎
骨的特征, 胸骨的基本形態結構,胸骨角的特征和意義, 肩胛骨、肱骨、橈骨、
尺骨的形態、位置及主要結構, 髖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態和各部的主
要結構,
考試要求
(1)掌握運動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2)掌握骨的形態、構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學成份和物理性質。
(3)掌握顱的組成和功能 。
(4)掌握新生兒顱的特征及生后變化。
(5)掌握顱底內、外面觀、前面觀、側面觀的重要形態結構。
(6)掌握鼻旁竇的名稱、位置、開口。
(7)掌握軀干骨的組成(椎骨、肋骨、胸骨)。
(8)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9)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態結構,胸骨角的特征和意義。
(10)掌握肋骨一般形態、結構,掌握軀干骨重要的骨性標志
(11)掌握上肢骨的組成與排列。
(12)掌握各肩帶骨的形態、位置、主要結構,掌握肱骨、橈骨、尺骨的形
態、位置及主要結構。
(13)掌握下肢骨的組成及排列。
(14)掌握髖骨的位置、形態和各部的主要結構。
(15)掌握股骨的位置、形態、主要結構。了解髕骨的位置、脛骨和腓骨的
位置形態,掌握其主要結構。
2.關節學
考試內容
滑膜關節的基本結構和輔助結構,滑膜關節運動形式, 椎間盤的形態結構、
功能及其臨床意義,黃韌帶的位置和功能,脊柱整體觀的形態與機能特點,胸廓
的組成、形態和功能, 顳下頜關節的形態、結構及其運動, 肩、肘、橈腕關節
的組成、形態、結構、運動和功能特點, 骨盆的構成、形態、結構、性差及大、
小骨盆分界線, 髖、膝、踝關節的組成、形態、結構及其運動。
考試要求
(1)了解關節學的定義及分類:纖維連結、軟骨和骨連結、滑膜關節(關
節)。
(2)掌握滑膜關節的基本結構、輔助結構和關節運動形式,了解滑膜關節分
7
類。
(3)掌握椎骨的連結概況(椎體間、椎弓間的連結)。
(4)掌握椎間盤的形態結構、功能及其臨床意義,黃韌帶的位置和功能。
(5)掌握脊柱的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體觀的形態與機能的特點,了解脊
柱的運動。
(6)了解顱骨的連結形式,掌握顳下頜關節的形態、結構及其運動。
(7)了解上肢帶骨連結的形式,結構和功能特點。
(8)掌握肩關節的組成、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
(9)掌握肘關節的組成、形態結構和運動。
(10)掌握橈尺關節的組成及運動形式、功能意義。
(11)掌握橈腕關節形態、結構和運動。
(12)了解骶髂關節的形態結構
(13)了解恥骨聯合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意義
(14)掌握骨盆的構成、形態、結構及大、小骨盆分界線
(15)掌握髖關節、膝關節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進一步了解下肢機能—穩固
性的形態基礎及其臨床意義
3. 肌 學
考試內容
骨骼肌的形態、構造與起止點,肌群配布與關節運動軸的關系,咀嚼肌的名
稱、位置和功能,胸鎖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前鋸肌、
肋間肌、豎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側壁肌群的層次,膈肌的位置、形態結構
及運動,斜角肌間隙的構成及通過的結構,腹直肌鞘的概念,三角肌的起止、位
置和作用,髖肌的分群,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梨狀肌的標志
作用。 大腿前、后、內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考試要求
(1)了解肌的種類。掌握骨骼肌的形態、構造與起止點。掌握肌群配布與關
節運動軸的關系,了解肌的命名原則,掌握肌的輔助裝置。
(2)掌握頭肌的組成
(3)掌握面肌的名稱、分布特點、作用。
(4)掌握各咀嚼肌的名稱、位置和功能。
(5)了解頸肌的分組。
(6)掌握胸鎖乳突肌的起止、作用。
(7)了解軀干肌的分布
(8)掌握斜方肌、背闊肌、胸大肌、前鋸肌、肋間肌、豎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腹前外側壁肌群的層次;膈肌的位置、形態結構及運動。
(9)掌握斜角肌間隙的構成及通過的結構。
(10)掌握腹直肌鞘的概念。
(11)根據上肢的功能特點,了解上肢肌的分群、分層和排列情況。
8
(12)掌握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了解其它肩肌的作用。
(13)掌握上臂肌的分群、層次及功能。
(14)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分層、排列和作用。
(15)了解手肌的分群,掌握手中間群各肌的名稱、位置和作用,了解手肌
內、外側群的作用。
(16)根據下肢的功能特點,了解下肢肌的分群、分層和排列概況。
(17)掌握髖肌的分群、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梨狀肌的
標志作用。
(18)掌握大腿前、后、內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19)掌握小腿前、外、后三群肌的位置和功能。
(三)內臟學
1. 總 論
考試內容
內臟的概念
考試要求
(1)掌握內臟的概念
(2)了解內臟的一般形態構造
(3)了解胸腹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
2.消化系統
考試內容
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組成,咽峽的組成,牙的形態、構
造和牙式,頦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形態和腺管的開口部位,
咽的形態、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結構,食管的
分部,生理狹窄的部位及其臨床意義,胃的形態、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點,
十二指腸形態、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腸大乳頭的位置,十二指腸懸肌的位置及意
義,大腸的分部及解剖特點,腸的分部及特點,盲腸和闌尾的位置,闌尾根部的
體表投影,回盲瓣的構成及意義,直腸的位置、形態,肛管粘膜的特點,齒狀線
的意義,肛門內、外括約肌的位置和作用, 肝的形態、位置、分葉,肝的體表
投影,肝段概念,膽囊的形態、位置、機能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輸膽管道的組
成,膽總管與胰管的匯合和開口部位,膽汁的排出徑路,胰的形態、位置、分部 和
功能。
考試要求
(1)掌握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組成,掌握大消化
腺與小消化腺的組成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
(3)了解唇、頰和腭的形態,掌握咽峽的組成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態和構造
9
(5)掌握舌的形態和粘膜,頦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6)掌握口腔腺(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態和腺管的開口部

(7)掌握咽的形態、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
要結構及其功能,了解咽淋巴環的位置
(8)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狹窄的部位及其臨床意義
(9)掌握胃的形態、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點。
(10)了解小腸的分部及特點。
(112)掌握十二指腸形態、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腸大乳頭的位置,十二指
腸懸肌的位置及意義。
(12)掌握空腸、回腸的位置,了解空、回腸的區別。
(13)掌握大腸的分部及解剖特點。
(14)掌握結腸的分部及特點。
(15)掌握盲腸和闌尾的位置、及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掌握回盲瓣的構成
及意義。
(16)掌握直腸的形態、位置和彎曲。
(17)掌握肛管粘膜的特點、齒狀線的意義,肛門內、外括約肌的位置和作
用。
(18)掌握肝的形態、位置、分葉,了解肝的體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19)掌握膽囊的形態、位置、機能及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20)掌握輸膽管道的組成、膽總管與胰管的匯合和開口部位,掌握膽汁的
排出徑路
(21)掌握胰的形態、位置和分部
3. 呼吸系統
考試內容
鼻腔的分部,鼻腔外側壁的結構,鼻旁竇的位置、開口、各竇的形態特點及
其臨床意義,喉的位置,喉的軟骨及其連結,,掌握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結構,
氣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氣管的特點,肺的形態、位置和分葉,肺段支氣管和支
氣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竇,縱隔的概念,
縱隔的區分。
考試要求
(1)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了解鼻的分部,掌握鼻腔的分部,鼻腔外側壁的結構
(3)掌握鼻旁竇的位置、開口、各竇的形態特點并了解其臨床意義
(4)掌握喉的位置,喉的軟骨及其連結,了解喉肌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喉腔
的分部,喉粘膜的結構
(5)掌握氣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氣管的特點
(6)掌握肺的形態、位置和分葉
10
(7)掌握肺段支氣管和支氣管肺段的概念
(8)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竇,了解胸膜和肺的體
表投影
(9)掌握縱隔的概念和分部,了解其內容
4. 泌尿系統
考試內容
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腎的形態、位置及構造與功能,腎的被膜,腎段概
念,輸尿管的分部,輸尿管的狹窄部位及其臨床意義,膀胱的形態和位置,掌握
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女性尿道的特點及開口位置。
考試要求
(1)掌握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2)掌握腎的形態、位置及腎的構造與功能,腎的被膜,了解腎段概念
(3)掌握輸尿管的分部,輸尿管的狹窄部位及其臨床意義
(4)掌握膀胱的形態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
(5)掌握女性尿道的特點及開口位置。
5.男性生殖系統
考試內容
睪丸的形態、構造、位置及功能,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開口,
前列腺的位置、形態、分葉,組成及位置, 陰莖的形態結構,海綿體的構造和
陰莖皮膚的特點及其臨床意義,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態、結構特點、三
個狹窄、三個擴大和兩個彎曲的臨床意義。
考試要求
(1)掌握睪丸和附睪的位置、形態、構造及功能。
(2)掌握輸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開口。
(4)了解精囊腺的形態、位置及機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態、分葉、位置。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開口。
(7)掌握陰囊的形態結構。
(8)掌握精索的概念、組成及位置。
(9)掌握陰莖的形態結構,了解海綿體的構造和陰莖皮膚的特點及其臨床
意義。
(10)牚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態、結構特點、三個狹窄、三個擴大
和兩個彎曲的臨床意義。
6. 女性生殖系統
考試內容
卵巢的位置及固定裝置,輸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態結構及臨床意義,
子宮的形態、位置、分部和固定裝置,陰道的位置,陰道穹的構成及意義,乳房的
構造及其臨床意義。
11
考試要求
(1) 掌握卵巢的形態、位置及固定裝置。
(2) 掌握輸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態結構及臨床意義。
(3) 牚握子宮的形態、位置、分部和固定裝置。
(4) 掌握陰道的位置,陰道穹的構成及意義。
(5) 掌握乳房的形態和位置、構造及其臨床意義。
7. 腹 膜
考試內容
腹膜與器官的關系,腹膜形成的各種結構(網膜、系膜、韌帶、陷凹)。
考試要求
(1) 掌握腹膜、腹膜壁層和臟層、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機能。
(2) 掌握腹膜與器官的關系。
(3) 了解腹膜形成的各種結構(網膜、系膜、韌帶、陷凹)。
(4) 了解腹膜形成的的分區和間隙。
(四) 脈管學
1. 心血管系統
考試內容
脈管系的組成,體循環和肺循環的概念及途徑,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右
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主要形態結構,房間隔與室間隔的形態結構,
心間隔缺損的臨床意義,心臟傳導系統的構成和機能, 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
行徑,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點,動脈韌帶,主動脈的起
止、行程及分部, 主動脈弓的分支, 左、右頸總動脈的起始和行程,頸內動脈
竇、頸動脈球位置與功能概念, 頸外動脈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 鎖骨下動脈、
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掌淺弓、掌深
弓的組成分支及掌淺弓體表投影, 胸主動脈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間后動脈
的行程及分布特點,腹主動脈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分支與分布, 髂總動脈的起
止和行程,
髂內動脈的主要分支,子宮動脈與輸尿管走行關系的臨床意義,髂外動脈、股動
脈、月國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的起止、行程和分布,靜脈系的
組成及靜脈的結構特點,
上腔靜脈的組成、起止、行程,頭臂靜脈的組成、行程,頸靜脈角,頸外淺靜脈
的位置及臨床意義,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的行程及臨床意義,奇靜脈
起止與收集范圍,下腔靜脈組成行程及主要屬支,小隱靜脈、大隱靜脈及其屬支
和臨床意義,肝門靜脈的組成、行程、分布及屬支,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的
吻合及臨床意義。
考試要求
(1)掌握脈管系的組成、機能意義以及與其他器官系統的相互關系。
12
(2)掌握體循環和肺循環的概念及途徑。
(3)掌握吻合管、側付支和側付循環、動靜脈吻合、微循環的概念。
(4)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的主要形態結構,房間隔與室間隔的形態結構。了解心間隔缺損的臨床意義。
(5)掌握心纖維支架的概念、組成與功能。
(6)了解心壁構造。
(7)掌握心臟傳導系統的構成和機能。
(8)掌握左、右冠狀動脈的起始,行徑,重要分支及其分布。了解心大、
中、小靜脈的行徑、冠狀竇的位置與開口。
(9)掌握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點。
(10)了解動脈在整個人體中的分布規律。器官內血管的配布規律,動脈的
血管滋養管和神經。
(11)掌握肺動脈、左右肺動脈的行程,動脈韌帶的位置,了解其未閉鎖的
臨床意義。
(12)掌握主動脈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13)掌握升主動脈的分支(左右冠狀動脈)。
(14)掌握主動脈弓的分支(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左鎖骨下動脈)。
(15)掌握左、頸總動脈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頸內動脈竇、頸動脈球位置
與功能概念。
(16)掌握頸外動脈的行程及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
上頜動脈、腦膜中動脈的行程、分布。了解枕動脈、耳后動脈、咽升動脈的分布。
(17)掌握頸內動脈在頸部的行程。
(18)掌握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起止、行程,
主要分支分布。掌淺弓、掌深弓的組成分支及掌淺弓體表投影。
(19)掌握胸主動脈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間后動脈行程、分支及分布。
了解支氣管動脈、食管動脈的分布。
(20)掌握腹主動脈的起止、行程及分支。
(21)了解膈下動脈、腰動脈。
(22)掌握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23)掌握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睪丸動脈或卵巢動脈。
(24)掌握髂總動脈的起止和行程。
(25)掌握髂內動脈的主要分支,子宮動脈與輸尿管走行關系的臨床意義。
(26)掌握髂外動脈、股動脈、月國 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
的起止、行程和分布。了解足底內外側動脈、足底弓、腓動脈。
(27)掌握靜脈系的組成及靜脈的結構特點。了解特殊靜脈概念(硬腦膜竇、
板障靜脈等),靜脈的機能和臨床意義。
(28)掌握肺靜脈的起止及功能特點。
(29)掌握上腔靜脈的組成、起止、行程,頭臂靜脈的組成、行程。頸靜脈
13
角的構成及意義。
(30)掌握頸內靜脈的起止、行程、屬支。
(31)掌握鎖骨下靜脈的起止,行程,頸外淺靜脈的位置及臨床意義。
(32)掌握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的行程及臨床意義。
(33)掌握奇靜脈起止,了解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起止。
(34)掌握下腔靜脈組成、髂總靜脈、髂內靜脈、髂外靜脈的起止、行程及
主要屬支。
(35)掌握下肢的淺靜脈、足背靜脈弓、小隱靜脈、大隱靜脈及其屬支和臨
床意義。了解下肢的深靜脈。
(36)掌握肝門靜脈的組成、行程、分布及屬支,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
的吻合及臨床意義。
2. 淋巴系統
考試內容
淋巴系的構成及配布特點,胸導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圍,局部淋巴結的概
念,頭頸部主要淋巴結群的分布部位,腋窩淋巴結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圍及其臨床
意義,鎖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圍, 肺門和氣管支氣管周圍的淋巴結的分布和收
集范圍,臨床意義,支氣管縱隔干的收集范圍,腰淋巴結、腹腔淋巴結、腸系膜
上淋巴結、腸系膜下淋巴結的分布、收集范圍,髂內、髂外淋巴結的分布、收集
范圍,腹股溝淺、深淋巴結的分布及收集范圍,乳腺、子宮、胃、肝、直腸等器
官的淋巴回流。
考試要求
(1)掌握淋巴系的構成及配布特點。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淋巴側支循環
的概念。
(2)掌握胸導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圍。右淋巴導管的組成和收集范圍。
(3)掌握局部淋巴結的概念。
(4)了解頭頸部主要淋巴結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結的輸入和輸出。頸
淋巴干的名稱及收集范圍。
(5)掌握鎖骨下淋巴結、腋窩淋巴結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圍及其臨床意義。
鎖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圍。
(6)了解胸壁和胸腔的各主要淋巴結群,如縱隔的淋巴結,肺門和氣管支
氣管周圍的淋巴結的分布和收集范圍,臨床意義。支氣管縱隔干的收集范圍。
(7)掌握腰淋巴結、腹腔淋巴結、腸系膜上淋巴結、腸系膜下淋巴結的分
布、收集范圍。腰淋巴干和腸淋巴干。
(8)掌握髂內、髂外淋巴結的分布、收集范圍。
(9)掌握腹股溝淺深淋巴結的分布及收集范圍。了解月國 淋巴結的分布及其
收集范圍。
(10)了解乳腺、子宮、胃、肝、直腸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11)掌握脾的形態、位置,了解脾的功能。
14
(12)掌握胸腺的形態、位置、功能。
(五) 感覺器
1.視 器
考試內容
感受器與感覺器的概念,眼球的構造及功能,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及
視網膜視部的形態結構與機能,眼球折光裝置的名稱、結構特點及功能,房水的
產生及循環,眼瞼的形態、構造及其臨床意義、結膜的形態結構、淚器的組成及
淚道的形態結構、運動眼球和眼瞼的肌肉名稱及作用, 視網膜中央動脈。
考試要求
(1)掌握感受器與感覺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類。
(2)掌握眼球的構造及功能。
(3)掌握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及視網膜視部的形態結構與機能。
(4)掌握眼球折光裝置的名稱、結構特點及功能。
(5)掌握房水的產生及循環。
(6)掌握眼瞼的形態、構造及其臨床意義。
(7)掌握淚器的組成及淚道的形態結構。
(8)掌握運動眼球和眼瞼的肌肉名稱及作用。
(9)了解眼動脈的發起、走行和分布。
(10)了解視網膜中央動脈的發起、發行、分支和分布
2. 前庭蝸器
考試內容
前庭蝸器的組成及功能,外耳的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新生兒外耳道
的特點,中耳的組成, 鼓室的位置、六個壁及其主要結構和臨床意義,掌握鼓
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態,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兒咽鼓管的特點,內耳
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組成,膜迷路的組成及其與骨迷路的關系,聲波傳導的
途徑。
考試要求
(1)掌握前庭蝸器的組成及功能。
(2)了解外耳的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及新生兒外耳道的特點。
(3)掌握中耳的組成。
(4)掌握鼓室的位置、六個壁及其主要結構和臨床意義。
(5)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態。
(6)了解聽小骨的名稱、位置和連結及運動。
(7)了解運動聽小骨肌的名稱及其作用。
(8)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兒咽鼓管的特點。
(9)了解乳突小房和乳突竇的位置。
(10)了解內耳的位置和分部
15
(11)掌握骨迷路的組成。
(12)掌握膜迷路的組成及其與骨迷路的關系。
(13)了解聲波傳導的途徑。
(六)神經系統
1. 總論
考試內容
掌握神經系統的區分,神經元的基本構成和分類。 白質、髓質、纖維束、
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和神經節的組成概念,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組
成。
考試要求
(1)了解神經系統在機體內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經系統的區分。
(2)掌握神經元的基本構成(胞體、突起──樹突、軸突),了解神經元
的分類。
(3)掌握白質、髓質、纖維束、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和神經節的組
成概念。
(4)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組成。
2.周圍神經系統
考試內容
脊神經的構成、分部和纖維成份,頸叢的組成、位置、淺支的淺出部位,掌
握隔神經的主要行程和分布,臂叢的組成及位置,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的
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在不同部位損傷后的主要表
現,肌皮神經、腋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的分布,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的
分布概況及其皮支的節段性分布,腰叢的組成及位置,股神經的行程、主要分支
及分布,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的分布概況,骶
叢的組成及其位置,坐骨神經的行程、分布和體表投影,脛神經的行程、皮支分
布區、所支配的肌群及損傷后的主要表現,腓總神經的行程、位置,腓淺、腓深
神經皮支分布區、所支配的肌群及不同部位損傷后的不同表現,陰部神經、臀上
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的分布,腦神經的名稱、順序、連腦部位和進出顱
部位,腦神經的纖維成分,與腦神經有關的副交感神經節的名稱與位置, 嗅神
經的功能性質與分布區域,視神經的功能性質和行程,動眼神經的纖維成份、主
要行程和分布及動眼神經損傷后的主要表現,滑車神經的分布,三叉神經的纖維
成分、半月節的位置、三大主支在頭面部的感覺分布區,眼神經的主要分支(額
神經、鼻睫神經、淚腺神經)及分布概況,上頜神經(續為眶下神經)的主干行
程及分布概況,下頜神經的主干行程、主要分支(耳顳神經、舌神經、下牙槽神
經)的分布概況,展神經的行程、分布,面神經的纖維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
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況及損傷后的表現,翼腭節和下頜下節的概念及位置,
16
前庭神經、蝸神經的行程和功能性質,舌咽神經的纖維成份及主要分支(舌支、
頸內動脈竇支)分布概況,耳神經節的概念和位置,迷走神經的纖維成份、主干
行程及分布概況,喉上神經的位置、分布,左、右喉返神經的行程與分布,副神
經主干的行程、分布概況及其損傷后的表現,舌下神經的分布概況及其損傷后的
表現,內臟神經的概念和區分,,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交感神經節的椎旁
節和主要的椎前節(腹腔節、腸系膜上、下節等)的位置,交感神經節前、節后
纖維分布的一般規律,掌握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雙重分布概念及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 各主要內臟神經叢的部位和分布,內臟
感覺神經的形態結構特點和機能概念,牽涉性痛的概念。
考試要求
(1)掌握脊神經的構成、分部和纖維成份,了解其走行分布的規律。
(2)了解頸叢的組成、位置、淺支的淺出部位。掌握隔神經的主要行程和
分布。
(3)掌握臂叢的組成及位置。
(4)掌握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的發起、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了
解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在不同部位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5)掌握肌皮神經、腋神經、胸長神經、胸背神經的分布。
(6)掌握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況及其皮支的節段性分布。
(7)掌握腰叢的組成及位置。
(8)掌握股神經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了解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
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的分布概況。
(9)掌握骶叢的組成及其位置。
(10)掌握坐骨神經的發起、行程和分布,了解其常見變異。
(11)掌握脛神經的行程、皮支分布區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其損傷后的主
要表現。
(12)掌握腓總神經的行程、位置;腓淺、腓深神經皮支分布區及所支配的
肌群;了解不同部位損傷后的不同表現。
(13)掌握陰部神經、臀上神經、臀下神經、股后皮神經的分布。
(14)掌握腦神經的名稱、順序、連腦部位和進出顱部位、腦神經的纖維成
分。
(15)掌握與腦神經有關的副交感神經節的名稱與位置。
(16)了解嗅神經的功能性質與分布區域。
(17)了解視神經的功能性質和行程。
(18)掌握動眼神經的纖維成份、主要行程和分布及了解動眼神經損傷后的
主要表現。了解睫狀節的位置。
(19)掌握滑車神經的分布。
(20)掌握三叉神經的纖維成分、半月節的位置、三大主支在頭面部的感覺
分布區,眼
17
神經的主要分支(額神經、鼻睫神經、淚腺神經)及分布概況, 上頜神經(續
為眶下神經)的主干行程及分布概況, 下頜神經的主干行程、主要分支(耳顳
神經、舌神經、下牙槽神經)運動、感覺纖維的分布概況。
(21)掌握展神經的行程、分布。
(22)掌握面神經的纖維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
概況,了解其損傷后的表現,了解翼腭節和下頜下節的概念及位置。
(23)掌握前庭神經、蝸神經的行程和功能性質。
(24)掌握舌咽神經的纖維成份,主要分支(舌支、頸內動脈竇支)分布概
況,了解耳節的概念和位置。
(25)掌握迷走神經的纖維成份,主干行程及分布概況,喉上神經的位置、
分布,左、右喉返神經的行程與分布, 了解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分布概況。
(26)掌握副神經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況及其損傷后的表現。
(27)掌握舌下神經的分布概況及其損傷后的情況。
(28)了解內臟神經的概念和區分。
(29)掌握內臟運動神經的結構特點。
(30)掌握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
(31)掌握交感干的組成、交感神經節的位置,了解灰交通支與白交通支的
概念。
(32)了解交感神經節前、節后纖維分布的一般規律:
頸部:了解頸上節的位置,節后纖維概況,了解頸中節后纖維分布概
況,掌握頸下節的位置(及星狀神經節的組成)和節后纖維分布概況。
腰部:了解節后纖維分布概況。
胸部:掌握內臟大小神經及其聯系、分布概況。
盆部:了解節后纖維分布概況。
(33)掌握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的部位
(34)掌握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雙重分布概念及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
(35)了解各主要內臟神經叢的部位和分布。
(36)了解內臟感覺神經的形態結構特點和機能概念。
(37)了解牽涉性痛的概念。
3. 中樞神經系統
考試內容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節段的概念,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脊髓橫
切面上灰、白質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稱,脊髓灰質的主要核團及功能,脊髓灰質分
層及 α 、γ 細胞和 Renshaw 細胞的概念,脊髓主要上行纖維束,)的位置和機
能性質,脊髓主要下行纖維束的位置和機能性質,腦各部的區分,腦干的組成,
腦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結構及其與內部結構的關系,第四腦室的位置與聯通,腦干
內部結構特點,重要的腦神經核及其功能概念和纖雂聯系,主要上、下行纖維束
在腦干各部位的位置概況,網狀結構的位置與功能,小腦的位置與分部(蚓部與
18
兩小腦半球),小腦扁桃體的所在部位及其臨床意義,小腦的分葉,小腦三對腳,
小腦中央核的一般聯系情況,了解小腦的機能概念,間腦的位置和分部,,第三
腦室的位置、聯通情況,背側丘腦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側丘腹后核,內、外側
膝狀體的功能,下丘腦的組成結構及其機能, 大腦半球的主要溝裂,腦回等表
面結構及分葉情況,基底核的位置、組成;新、舊紋狀體的概念,胼胝體的位置
與聯系概況,內囊的位置、分部、通過內囊各主要纖維束的局部位置關系及其臨
床意義,側腦室的位置、分部,側腦室脈絡叢的組成及功能,大腦皮質機能定位,
傳導路的基本概念,軀干、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深部感覺傳導路,深
部感覺傳導路損傷后的主要表現,軀干、四肢痛溫覺和粗觸覺傳導路,頭面部痛、
溫度和觸覺傳導通路障礙的特點,視覺傳導路,,瞳孔對光反射徑路,直接和間
接對光反射的結構基礎及不同部位損傷表現,骨骼肌隨意運動上、下兩級神經元
管理的基本情況,皮質核束及其對腦神經運動核控制情況(雙側控制與對側控
制),核上癱與核下癱不同表現的形態學基礎,面神經、舌下神經核下癱的主要
表現,皮質脊髓束, 錐體系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后的不同表現,錐體外系的
概念。 硬膜外隙的聯通與內容及其與硬膜外麻醉的關系,硬腦膜的組成特點、
形成物及它們的機能,重要的硬腦膜靜脈竇的位置、聯通,蛛網膜及蛛網膜下隙
的概況,主要蛛網膜下池(小腦延髓池、終池)的位置及其意義,頸內動脈系統
與椎─基底動脈系統的概念,掌握頸內動脈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況,大腦
動脈環的組成、位置及其機能意義,脊髓的血液供應來源(脊髓前、后動脈與節
段性動脈)和供血概況,腦室系統的組成、位置與聯通概況, 掌握腦脊液的產
生,回流情況,腦脊液的循環途徑
考試要求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2)握脊髓節段的概念。了解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
(3)掌握脊髓橫切面上灰、白質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稱。掌握脊髓灰質的主
要核團及功能。
(4)了解脊髓灰質分層及 α 、γ 細胞和 Renshaw 細胞的概念。
(5)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纖維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腦束)的位置和機能
性質。
(6)掌握脊髓主要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側、前束、紅核脊髓束)的位置
和機能性質,了解前庭脊髓束、頂蓋脊髓束、網狀脊髓束和內側縱束。
(7)了解脊髓的主要功能
(8)掌握腦各部的區分
(9)掌握腦干的組成,腦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結構,并了解其與內部結構的
關系。
(10)掌握第四腦室的位置與聯通。
(11)掌握腦干內部結構的概要情況,掌握重要的腦神經核與其它核團,了
解其功能概念和主要聯系情況,掌握各主要上、下行纖維束在腦干各部位的位置
19
概況。
(12)了解網狀結構的位置,掌握網狀結構的功能。
(13)掌握小腦的位置與分部(蚓部與兩小腦半球);小腦扁桃體的所在部
位及其臨床意義。
(14)了解小腦的分葉、小腦三對腳,小腦中央核的一般聯系情況;了解小
腦的機能概念。
(15)了解間腦的位置和分部,掌握第三腦室的位置、聯通情況。掌握背側
丘腦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側丘腹后核,后丘腦內、外側膝狀體的功能。
(16)了解下丘腦的組成結構,了解其機能概念。
(17)掌握大腦半球的主要溝裂,腦回等表面結構及分葉情況。
(18)掌握基底核的位置、組成;新、舊紋狀體的概念,了解其主要機能。
(19)了解半球白質的總體情況,掌握胼胝體的位置與聯系概況;重點掌握
內囊的位置、分部通過內囊各主要纖維束的局部位置關系及其臨床意義。
(20)掌握側腦室的位置、分部,側腦室脈絡叢的組成及功能。
(21)掌握大腦皮質主要的機能定位中樞:掌握第一軀體運動區、第一軀體
感覺區、視覺、聽覺區的位置,掌握運動性、聽覺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視覺
性語言中樞、內臟活動皮質中樞的部位和功能。了解邊緣系統的概念。
(22)掌握傳導路的基本概念
(23)掌握軀干、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深部感覺傳導路的組成,
各級神經元胞體及纖維束在中樞內的位置,丘系交叉的水平、皮質投射區。掌握
深部感覺傳導路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24)了解非意識性本體感覺傳導的概念及其機能意義。
(25)掌握軀干、四肢痛溫覺和粗觸覺傳導路的組成,各級神經元胞體所在
的部位、纖維走行和越邊的位置、皮質投射區。
(26)掌握頭面部痛、溫度和觸覺傳導通路障礙的特點。
(27)掌握視覺傳導路的組成,纖維部分交叉的情況與在內囊的位置。皮質
投射區。
(28)掌握瞳孔對光反射徑路,了解直接和間接對光反射的結構基礎及不同
部位損傷表現。
(29)了解聽覺傳導路的組成及其特點,纖維行程和投射情況。
(30)掌握骨骼肌隨意運動上、下兩級神經元管理的基本情況。
(31)掌握皮質核束發起及通過內囊的部位,掌握其對腦神經運動核控制情
況(雙側控制與對側控制),掌握核上癱與核下癱不同表現的形態學基礎,著重
了解面神經、舌下神經核下癱的主要表現。
(32)掌握皮質脊髓束的發起及在內囊和腦干名段的位置,錐體交叉,皮質
脊髓側束與皮質脊髓前束的走行終止情況,了解軀干肌雙側支配的概念。
(33)掌握錐體系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后的不同表現。
(34)了解錐體外系的組成、機能概念。了解新紋狀體──蒼白球系、皮
20
質──腦橋──小腦系組成及損傷后的主要表現。
(35)了解硬脊膜的附著,硬膜外腔的聯通與內容物,了解其與硬膜外麻醉
的關系。
(36)掌握硬腦膜的組成特點、形成物及它們的機能;重要的硬腦膜靜脈竇
的位置、聯通。
(37)掌握蛛網膜及蛛網膜下腔的概況,主要蛛網膜下池(小腦延髓池、終
池)的位置,并了解其意義。
(38)了解軟腦膜及軟脊膜的概況。
(39)掌握頸內動脈系統與椎─基底動脈系統的概念。
(40)掌握頸內動脈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況。
(41)掌握大腦動脈環的組成、位置及其機能意義。
(42)了解腦靜脈的結構特點,了解腦淺靜脈系統的主要屬支的收集、回流
概況,了解腦深靜脈系統的收集、回流概況,大腦大靜脈的位置和回流。
(43)了解脊髓的血液供應來源(脊髓前、后動脈與節段性動脈)和供血概
況,脊髓靜脈回流的概念。
(44)掌握腦室系統的組成,位置與聯通概況。
(45)掌握腦脊液的產生,回流情況,重點掌握腦脊液的循環途徑。
(46)了解腦屏障的概念及其結構基礎。
(七) 內分泌系統
考試內容
甲狀腺、甲狀旁腺、胸腺、腎上腺、松果體的形態、位置,甲狀腺、垂體的
分部。
考試要求
(1)了解內分泌腺的定義、結構特點、分類。兼有內分泌功能的其他系統,
內分泌腺的功能概念。
(2)掌握甲狀腺、甲狀旁腺、胸腺、腎上腺、松果體的形態、位置。
(3)掌握甲狀腺、垂體的分部。
(4)了解性腺及胰島。
二、參考書目
柏樹令主編:《系統解剖學》,第 8 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微生物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微生物學導論部分
21
考試內容
微生物的定義、種類和分布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
的發展史 醫學微生物學的定義和發展方向
考試要求
(1)掌握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義、特點、分類.
(2)掌握非細胞型、原核細胞型及真核細胞型三大類微生物的基本特點.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其對人類健
康的影響.
(4)了解微生物學發展過程.
(二)醫學細菌學部分
1、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考試內容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球菌、桿菌、螺形菌 細菌的一般結構—細胞壁、細胞
膜、細胞質、核質 細菌的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考試要求
(1)了解細菌的大小、形態和排列.
(2)掌握細菌的各種結構、化學組成和功能.
(3)掌握細菌形態與結構的檢查法.
(4)了解細菌細胞壁和細菌特殊結構的生物學特性及與醫學的關系.
(5)掌握革蘭染色的步驟、結果及意義.
2、細菌的生理
考試內容
細菌的化學組成與物理性狀 細菌的營養類型(異營菌中的寄生菌) 營養
物質—水、碳、氮、無機鹽、生長因子等 細菌的能量代謝方式—發酵、需氧呼
吸和厭氧呼吸 細菌的代謝產物 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營養、溫度、pH、氣體
環境和滲透性 細菌個體和群體生長繁殖的規律—二分裂無性繁殖和細菌群體
的生長曲線 常用培養基的種類和主要用途 細菌的分類原則以及細菌種、屬、
型、株的概念 細菌的命名法
考試要求
(1)了解細菌的理化性狀、營養和營養類型.
(2)掌握常見的生化反應、生長繁殖的規律和人工培養.
(3)了解細菌的分類和命名.
3、消毒滅菌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考試內容
消毒滅菌的一系列概念—消毒、滅菌、抑菌、防腐、無菌 熱力滅菌法—
干熱、濕熱 輻射滅菌法—紫外線、電離輻射、微波 濾過除菌法 超聲波消毒
法 干燥與低溫抑菌法 化學消毒滅菌法消毒劑的主要種類及消毒劑的應用
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微生物的種類與數量、溫度、酸堿度、有機物
22
考試要求
(1)掌握消毒、滅菌、防腐和無菌的概念.
(2)了解熱力滅菌、紫外線殺菌、濾過除菌各自的應用范圍及注意點.
(3)了解常用化學消毒劑的種類、作用原理、使用對象和影響因素.
4、噬菌體
考試內容
噬菌體的定義 噬菌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化學組成、宿主特異性和抵抗
力 根據噬菌體與宿主菌的相互關系進行噬菌體的分類 毒性噬菌體的復制周
期或溶菌過程 溫和噬菌體的定義、前噬菌體、溶原性細菌、溶原性、溫和噬菌
體的存在形式及溫和噬菌體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噬菌體的應用
考試要求
(1)了解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
(2)了解毒性噬菌體的復制周期.
(3)掌握溫和噬菌體的特性、與宿主的關系.
(4)了解噬菌體在醫學實踐中的意義.
5、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考試內容
細菌的變異現象—形態結構、毒力、耐藥性、菌落的變異 細菌遺傳的物
質基礎—染色體、質粒(質粒特征)、轉位因子(概念、種類) 細菌的變異機
制 細菌遺傳變異研究的實際意義—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測定致癌
物質、基因工程等
考試要求
(1)了解細菌變異現象.
(2)掌握細菌遺傳的物質基礎.
(3)掌握細菌基因的轉移和重組.
(4)了解細菌變異的實際意義.
6、細菌的耐藥性
考試內容
抗菌藥物的種類及其作用機制 細菌的耐藥機制 細菌耐藥性的防治
考試要求
(1)掌握細菌的耐藥機制.
(2)了解常用抗生素的種類、作用機制、引起耐藥的因素.
7、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考試內容
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條件致病菌的含義 正常菌群的含義、分布和
生理學意義 成為條件致病菌的條件 菌群失調、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的含義
醫院獲得性感染的含義 細菌的致病性 細菌的毒力、侵襲力及毒素 宿主的免
疫防御機制 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考試要求
23
(1)了解細菌感染的來源、傳播方式與途徑、環境因素對感染的影響.
(2)掌握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醫院獲得性
感染的含義.
(3)掌握細菌致病性的物質基礎.
(4)了解抗感染免疫的種類及機制.
(5)掌握細菌感染的類型.
8、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考試內容
細菌學檢測標本的采集與送檢 病原菌的檢驗程序 常用于細菌性感染的
血清學診斷種類 人工主動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
考試要求
(1)了解病原菌的檢驗程序、常用血清學試驗的原理.
(2)掌握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原理與主要生物制品.
9、球菌
考試內容
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以及腦膜類奈瑟菌與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學特
性(形態染色、培養特性、抗原構造、抵抗力及分類)、致病性、免疫性、微生
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
考試要求
(1)了解引起人類化膿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種類、形態染色和培養
特性和防治原則.
(2)掌握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腦膜類奈瑟菌以及淋病奈瑟菌
的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
(3)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鑒別要點.
(4)掌握鏈球菌的分型,甲型鏈球菌與肺炎鏈球菌的鑒別要點.
(5)掌握腦膜炎奈瑟菌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10、腸桿菌科
考試內容
腸道桿菌的共性 五種類型的大腸埃希菌致病株 LT、ST 大腸菌群的含義
和意義 志賀菌屬的抗原構造與分類、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病原體分離鑒定的
步驟 沙門菌屬的抗原構造與分類、變異、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
體的分離鑒定 肥達反應 克雷伯菌 變形桿菌
考試要求
(1)了解腸道桿菌的共同特性.
(2)了解大腸菌群指數、大腸埃希菌屬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質.
(3)掌握志賀菌屬與沙門菌屬的致病性.
(4)掌握志賀菌屬與沙門菌屬微生物學檢查步驟.
11、弧菌屬和螺桿菌屬
考試內容
24
弧菌屬的特性 霍亂弧菌的形態結構、培養、抗原構造與分型(區別○-1
群與非○-1 群的意義、古典生物型與 EL Tor 生物型、○139)、抵抗力、致病物
質(霍亂腸毒素作用機制)與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副
溶血弧菌的培養特性(嗜鹽性)、所致疾病和防治 神奈川試驗 幽門螺桿菌的
重要性狀及致病性、診斷與防治
考試要求
(1)了解霍亂弧菌的兩種生物型的主要生物學特性與所致疾病.
(2)了解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所致疾病.
(3)掌握霍亂腸毒素的作用機制.
(4)了解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
12、厭氧性細菌
考試內容
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艱難梭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 洶涌發酵 Nagler 反應 無芽胞厭氧菌感染的特點
考試要求
(1)了解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學特性和防治原則.
(2)掌握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機制.
(3)了解艱難梭菌的致病性.
(4)掌握無芽胞厭氧菌感染的特點.
13、分枝桿菌屬
考試內容
結核桿菌的形態染色(抗酸性)及培養特點、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其實際
意義、變異性(毒力變異和耐藥性變異)、致病物質、傳播途徑及所致疾病(原
發感染與繼發感染)、免疫性(傳染免疫與變態反應的關系)、結核菌素試驗(原
理、判斷與用途)、微生物學檢查(濃縮集菌與直接涂片鏡檢、分離培養)、卡
介苗的接種 麻風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致病性(傳播途徑)與免疫性、微生物
學檢查(涂片染色鏡檢及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的意義)和防治原則 非結核分枝桿
菌的種類和特性
考試要求
(1)掌握結核分支桿菌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免疫性和
特異性防治.
(2)了解非結核分枝桿菌的種類和特性.
(3)了解麻風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傳播途徑及微生物學檢查.
14、動物源性細菌
考試內容
人畜共患病、動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布魯氏菌屬的分類、對動物與人類的致
病性、微生物學檢查的取材、血清學診斷的常用方法和意義、病畜管理及疫苗接
種在預防上的作用 鼠疫桿菌的典型形態與多形性、致病作用、傳染方式及臨床
類型、取材和診斷依據以及預防措施 小腸結腸炎耶氏菌的致病性 炭疽芽胞桿
25
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考試要求
(1)了解人畜共患病、動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2)了解布魯氏菌屬的分類、致病性、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3)掌握鼠疫桿菌的典型形態與多形性、致病作用、傳染方式及臨床類型、
取材和診斷依據以及預防措施.
(4)了解小腸結腸炎耶氏菌的致病性.
(5)掌握炭疽芽胞桿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則.
15、嗜血桿菌、棒狀桿菌、鮑特菌、軍團菌和假單胞菌
考試內容
流感嗜血桿菌形態、培養(衛星現象)、致病性 白喉桿菌的形態染色、排
列特點、培養特性、致病性(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機理)、免疫性(錫克氏試驗的
原理、結果及判斷)、微生物學檢查和特異性防治(類毒素及抗毒素的應用) 嗜
肺軍團菌的形態染色及所致疾病 百日咳鮑特菌的形態、培養、所致疾病、特異
性預防
考試要求
(1)掌握流感嗜血桿菌的培養特性(衛星現象)和致病性.
(2)掌握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機理.
(3)了解流感嗜血桿菌、白喉桿菌的形態染色特點、免疫性、微生物學檢
查和防治原則.
(4)了解嗜肺軍團菌的形態染色及所致疾病.
(5)了解百日咳鮑特菌的形態、培養、所致疾病和特異性預防.
16、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與螺旋體
考試內容
放線菌屬與諾卡菌屬的生物學性狀 衣氏放線菌的條件致病性(放線菌?。?br/>形諾卡菌的致病性(化膿性感染) 支原體的概念、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繁殖
方式、生化反應、抗原構造、種類和所致疾病 支原體與細菌 L 型的區別 肺炎
支原體所致疾病及其微生物學檢查 溶脲脲原體的致病性 立克次體的概念、共
同特點與分類 外斐反應 普氏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的致病性 恙蟲病立克次體
的致病性 貝納柯克斯體(又稱 Q 熱柯克斯體)的致病性 漢賽巴通體的致病性
衣原體的概念、共同特征和發育周期 沙眼衣原體三個生物變種的致病性、傳播
方式、血清型與所致疾病關系及微生物學檢查方法 肺炎衣原體的致病性 螺旋
體的概念、特性和種類 鉤端螺旋體的形態染色、培養特性、抵抗力、抗原構造
與分類、致病物質與所致疾病、免疫性、檢查方法及防治 梅毒螺旋體的形態、
培養特性、所致疾病及傳播方式、免疫性和微生物學檢查法 伯氏疏螺旋體、奮
森疏螺旋體、回歸熱疏螺旋體的致病性
考試要求
(1)了解放線菌與諾卡菌屬的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
(2)了解支原體的生物學地位、形態、培養和繁殖特點及種類.
26
(3)掌握肺炎支原體、溶脲脲原體與人類疾病的關系.
(4)了解立克次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形態和培養特點及傳播媒介.
(5)掌握普氏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恙蟲病立克次體的致病性和檢查方法.
(6)了解衣原體的生物學地位、種類、形態、培養、繁殖特點和微生物學
檢查方法.
(7)掌握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所致的人類疾病及其致病機制.
(8)了解螺旋體的生物學地位和種類.
(9)掌握鉤端螺旋體的致病性、檢查方法及防治原則.
(10)掌握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11)了解伯氏疏螺旋體、奮森疏螺旋體、回歸熱疏螺旋體的致病性.
(三)醫學病毒學部分
1、病毒的基本性狀
考試內容
病毒的形態結構 病毒體 核衣殼及其對稱性 病毒的核酸與蛋白質 病
毒的培養與增殖 病毒培養與增殖的細胞效應 病毒的增殖過程(吸附和穿入、
脫殼、生物合成、組裝成熟和釋放) 病毒的異常增殖(缺陷干擾顆粒和頓挫感
染的概念) 病毒的遺傳變異 病毒的分類
考試要求
(1)了解病毒的生物學地位、分類、命名及遺傳變異.
(2)掌握病毒的結構、組成及其功能.
(3)掌握病毒的培養與增殖.
2、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考試內容
病毒的傳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續
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細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溶細胞型感
染、穩定狀態感染、細胞凋亡、細胞增生與細胞轉化、細胞基因的整合) 病毒
感染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抗病毒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干擾素與 NK 細胞,特異
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的免疫逃避機

考試要求
(1)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病毒感染的類型和宿主的抗病毒感染免疫.
(2)掌握病毒的致病機制.
(3)掌握病毒的垂直傳播和持續性感染.
(4)掌握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的機制.
3、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考試內容
病毒感染標本的采集和送檢(采集時間、標本的處理等) 病毒的分離培養
和鑒定 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指標 病毒感染定量 PFU TCID50 檢測病毒抗
27
原及抗體的方法 檢測病毒核酸的方法 抗病毒治療 病毒感染的預防
考試要求
(1)了解病毒感染的一般檢查程序和血清學診斷方法.
(2)掌握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方法.
(3)掌握病毒分離培養和鑒定的方法以及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指標.
(4)了解病毒感染的藥物防治和免疫防治.
4、呼吸道病毒
考試內容
流感病毒的形態結構、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變異和意義、
培養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則 麻疹病毒的結構和 H、
F 蛋白、致病性、與 SSPE 關系、免疫性和特異性預防 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呼腸病毒的致病性
考試要求
(1)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種類.
(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態結構、分型和變異、致病性、病毒分離和鑒定以
及防治原則.
(3)了解副粘病毒的生物學特性.
(4)掌握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則.
(5)了解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風疹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和
呼腸病毒的致病性.
5、腸道病毒和胃腸炎病毒
考試內容
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性 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原組成、型別、致病性、免疫
性與特異性預防 柯薩奇病毒與??刹《镜姆纸M、分型與致病性 新型腸道病
毒 68、69、70、71 型的致病性 輪狀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形態結構)、致病性
和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腸道腺病毒、杯狀病毒和星狀病毒的生物
學特點和致病性
考試要求
(1)了解腸道病毒的種類和共同特性.
(2)掌握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原組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異性預防.
(3)了解柯薩奇病毒、??刹《竞托滦湍c道病毒的致病性.
(4)掌握輪狀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形態結構)、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
學檢查與防治原則.
(5)了解腸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