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人類學概論 考試代碼:[099] 一、考試要求 略。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人類學要義 第一節 何為人類學? 一、人類學的原初概念 二、culture 和文化是關鍵術語 三、學科標志:田野工作與民族志 四、學科對象:文化的他者與自我 五、通向跨文化比較 第二節 人類學的領域 一、人類學的內涵 二、體質人類學或生物人類學 三、考古人類學 四、語言人類學 五、文化人類學、社會人類學或民族學 六、人類學與社會學 第三節 認識論與方法論主題 一、普同性 二、文化相對性 三、適應 四、整體性 第二章 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 第一節 進化論 一、進化與進化論 二、人類學的進化論 第二節 傳播與社會、文化 一、傳播論 二、社會決定論 三、歷史特殊論 第三節 功能論 2 一、文化功能論 二、結構功能論 三、新功能論 第三章 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續) 第一節 自然、結果與符號 一、新進化論 二、結構主義 三、象征人類學 第二節 結構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理論 一、結構馬克思主義 二、政治經濟學派 三、實踐理論 第三節 后現代主義與人類學的重構 一、后現代主義與人類學 二、反思人類學與實驗民族志 三、理論范式多元化與人類學重構 第四章 人類體質的屬性 第一節 什么是體質人類學 一、體質人類學與生物人類學 二、體質人類學的研究領域 三、體質人類學的研究屬性 第二節 生命起源與人類進化 一、生命起源與進化 二、人類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人體差異與人類文化 一、人體的觀察層次 二、細胞的引申性觀察 三、生物性差異與人類政策實踐 四、生物性差異與人類理解 五、人體節律與社會文化慣習 第五章 考古與博物 第一節 考古學、考古史和考古人類學 一、考古學 二、考古史 三、考古的人類學研究 3 四、中國的考古學研究 第二節 博物的研究 一、博物的概念及其歷史變遷 二、研究內容和方法模式 三、人類學的博物研究 第六章 田野研究的特征 第一節 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一、田野工作確立 二、田野工作的定位與研究取向 第二節 田野研究的類別選擇 一、問題研究 二、過程研究 第三節 研究性質和田野倫理 一、理論預設和假說 二、確定研究性質與對象 三、田野倫理 第七章 田野調查方法 第一節 進入田野工作地點 一、進入田野的方式 二、預料困難 第二節 田野調查方法舉要 一、參與觀察法 二、訪談法 三、抽樣法 四、譜系法 五、個人生活史 第三節 田野資料與整理 一、田野資料 二、資料整理原則 第八章 溝通的意義 第一節 理解語言 一、語言符號 二、語言與言語 三、從結構語言學到結構人類學 四、語境和意義 4 第二節 語言的社會文化關聯 一、語言與社會 二、語言與認知 三、語言與文化 四、雙語 第三節 交際民族志 一、話語分析 二、交際民族志 三、非語言交際 第九章 游獵、游耕與游牧 第一節 游獵 一、古今游獵生計方式 二、文化生態學的解釋 三、文化生存問題 第二節 游耕 一、小型園藝農業 二、游耕 三、游耕是人類最佳生計方式之一 四、中國境內的游耕 第三節 游牧 一、游牧生計方式 二、游牧生態學的解釋 三、牧業和農業的關系 第十章 鄉村與城市 第一節 精耕農業與鄉村人類學 一、精耕農業 二、鄉村人類學 第二節 城市社會 一、世界城市社會 二、中國都市過程及其研究 第十一章 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 第一節 性別與社會性別 一、性別與社會性別 二、性的禁忌與理念 三、社會性別理論要義 5 第二節 婚姻與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及其分類 三、親屬稱謂 四、繼嗣群 五、居處原則 第十二章 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第一節 人性與人格 一、人性及其研究 二、世界觀 三、價值觀 四、人格 第二節 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一、濡化 二、社會化 三、涵化 第三節 文化中斷與文化適應 一、文化中斷 二、文化適應 第十三章 族姓與社會分層 第一節 族群與族姓 一、族群 二、種族 三、族群特質 四、族性的含義 第二節 族群認同與族群關系 一、族群認同的產生 二、族群理論 三、族群關系 第三節 社會分層 一、分層標準 二、社會分層類型 三、社會分層理論 第十四章 政治組織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 政治組織 6 一、政治 二、政治競爭 三、政治組織類型 第二節 社會控制 一、社會規范與控制機制 二、正式的社會控制 三、政治人類學的研究特點 第十五章 宗教與儀式 第一節 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 一、宗教的含義 二、宗教的總體類型 三、人類學的宗教研究 四、超自然存在的類別 五、信仰維系的適應策略 六、宗教中介和宗教師 第二節 儀式與巫術 一、儀式 二、儀式與象征 三、巫術與宗教 第三節 社會中的宗教 一、宗教與生態 二、宗教與科學的關系研究 三、宗教與社會控制 四、宗教與社會變遷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 第一節 人類學與口述 一、作為原始資料的口述 二、作為研究對象的口述傳統 第二節 文化撰寫 一、文化撰寫的三種模式 二、文化撰寫的建設性認識 第三節 影視人類學 一、民族志電影的實踐特點 二、民族志電影的拍攝原則 第四節 藝術解讀 7 一、藝術的文化轉換 二、藝術的形式與內容 三、藝術的意義 第十七章 人類學的應用 第一節 人類學的應用歷程 一、應用人類學的發展 二、人類學的應用范圍 第二節 人類學應用實例 一、阿善提的金凳子 二、維柯斯計劃 三、體制—法醫人類學家生涯 四、國際商業應用 五、墨西哥水庫移民計劃 六、“虎日”民間戒毒實踐 三、試卷結構 考試時間:180 分鐘 試卷分值:150 分 題型結構:a: 名詞解釋(30 分) b: 簡答題(60 分) c: 論述題(60 分) 四、參考書目 《人類學概論》,莊孔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