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東北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微生物學》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生物化工專業和生物學專業碩士生入學初 試專業基礎課??荚噷ο鬄樯茖W與健康學院 2018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 試的準考考生。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二)答題時間:180 分鐘 (三)考試題型及分數 術語解釋 30% 簡答題 40% 綜合論述題 30% (四)參考書目 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第二部分 考查要點 緒論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特點;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了解微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微 生物學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貢獻及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 1 什么是微生物 2 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史 3 微生物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4 微生物五大共性 2 5 微生物學及其分科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態、構造和功能 掌握微生物的類群、原核生物的類群與種類;掌握細菌特殊構造及其實踐意義。 掌握細菌細胞壁的構造、缺壁細菌、革蘭氏染色的機理及典型放線菌的構造、 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氏體的特點;了解細菌、放線菌形態、繁殖及藍細菌 的特點及特化形式; 1 細菌 1.1 細菌的形態構造及其功能 1.2 細菌的繁殖與群體形態 2 放線菌的繁殖與群體形態 2.1 放線菌 2.2 典型放線菌的形態和構造 2.3 放線菌的繁殖與群體形態 3 藍細菌的特點及特化形式 4 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態、構造和功能 掌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霉菌的構造、蕈菌的發育過程;了解真核微 生物的類群及酵母、霉菌的菌落特征; 1 真核微生物概述 2 酵母菌 2.1 酵母菌細胞的形態和構造 2.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2.3 酵母菌的菌落 3 絲狀真菌——霉菌 3.1 霉菌的細胞形態和構造 3 3.2 霉菌的菌落 4 產大型子實體的真菌——蕈菌 4.1 蕈菌的定義與分布 4.2 蕈菌的發育過程 第三章 病毒和亞病毒 掌握亞病毒因子的種類與特征;掌握病毒的繁殖過程、噬菌體污染對發酵工業 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了解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病毒的分類。 1 病毒 1.1 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 1.2 病毒的分類 1.3 4 類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2 亞病毒因子 3 病毒與實踐 第四章 微生物的營養和培養基 掌握微生物的營養類型、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基的種類及其應用。 了解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及其功能; 1 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 2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3 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 4 培養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陳代謝 掌握生物氧化的方式、階段、類型及化能異養微生物生物氧化和產能的方式、 自養微生物生物氧化產生 ATP 和產還原力的方式及代謝調節在發酵工業生產實 踐中的應用;掌握微生物代謝調節的方式,次生代謝物的合成及青霉素抑制細 胞壁合成的機制;了解微生物獨特合成代謝途徑。 4 1 微生物的能量代謝 1.1 化能異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產能 1.2 自養微生物產 ATP 和產還原力 2 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的聯系 2.1 兩用代謝途徑 2.2 代謝物回補順序 3 微生物獨特大學途徑舉例 3.1 自養微生物的 CO2 固定 3.2 生物固氮 3.3 微生物結構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3.4 微生物次生代謝物的合成 4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與發酵生產 4.1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 4.2 代謝調節在發酵工業中的應用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 掌握測定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單細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長曲線及其不同生長 階段的實踐意義;掌握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及 微生物培養的方法;了解微生物的連續培養、高密度培養的方法。 1 測定生長繁殖的方法 2 微生物的生長規律 3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 4 微生物培養法概論 5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育種 掌握微生物誘變育種的原理與方法、不同突變類型的篩選方法、原核生物基因 5 重組及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組的方式;掌握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的原理與方 法;了解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 1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2 基因突變與誘變育種 3 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 3.1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組 3.2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4 基因工程 5 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態 掌握人體正常菌群、微生態平衡、微生態制劑、條件致病菌等相關理論與概 念、大腸菌群、細菌瀝濾。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 的關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及其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 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與菌種資源開發 2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關系 3 微生物的地球化學作用 4 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第九章 傳染與免疫 掌握非特異性免疫的組成及其功能、特異性免疫的原理及相關概念、免疫細胞 及免疫分子的功能。了解決定傳染的三大因素、免疫學方法及其應用。 1 傳染 2 非特異性免疫 2.1 表皮與屏障結構 2.2 吞噬細胞及其吞噬作用 2.3 吞噬細胞及其吞噬作用 6 2.4 正常體液或組織中的抗菌物質 3 特異性免疫 3.1 免疫器官 3.2 免疫細胞及其在細胞免疫中的作用 3.3 免疫應答 3.4 免疫分子及其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 4 免疫學方法及其應用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 掌握微生物分類鑒定方法。了解微生物的通用分類單元、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 位、原核生物分類系統綱要、菌物分類系統綱要; 1 通用分類單元 2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3 各大類微生物的分類系統綱要 4 微生物分類鑒定的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