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大連理工大學 2018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87 科目名稱:數據結構和軟件工程 Ⅰ.考查目標 軟件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為大連理工大學招收軟件工程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 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聯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軟件工程大學本科 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 是高等學校軟件工程優秀本科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大連理工大學擇優 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入學質量。 Ⅱ.考查范圍 軟件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數據結構、軟件工程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要求考 生系統地掌握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 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 試卷內容結構 數據結構 75 分 軟件工程 75 分 (四) 試卷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60 分(數據結構、軟件工程各為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 綜合應用題 90 分(數據結構、軟件工程各為 45 分) Ⅲ.考查內容 數據結構 [考查目標] 1.掌握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基本操作的實現,能夠對算法進行基本的時間復 雜度與空間復雜度的分析。 3.能夠運用數據結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求解,具備采用 C 或 C++語 言設計與實現算法的能力。 一、線性表 (一)線性表的定義 (二)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操作的實現 (三)線性表的鏈序存儲結構及其操作的實現 (四)線性表的應用 二、棧、隊列和數組 (一)棧和隊列的基本概念 (二)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三)棧和隊列基本操作的實現 (四)棧和隊列的應用 (五)數組的定義和順序存儲方式 (六)矩陣的壓縮存儲 三、樹與二叉樹 (一)樹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樹 1.二叉樹的定義及性質 2.二叉樹的順序存儲結構和鏈式存儲結構 3.二叉樹的遍歷 4.線索二叉樹 (三)樹、森林 1.樹的存儲結構 2.樹和二叉樹的轉換,森林與二叉樹的轉換 3.樹和森林的遍歷 (四)哈夫曼(Huffman)樹和哈夫曼編碼 四、圖 (一)圖的基本概念 (二)圖的存儲方式 1.數組(鄰接矩陣)表示法 2.鄰接表 (三)圖的遍歷 1.深度優先搜索 2.廣度優先搜索 (四)圖的基本應用 1.最小生成樹 2.最短路徑 3.拓撲排序 4.關鍵路徑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靜態查找表 1. 順序查找法 2. 折半查找法 (三)動態查找表 1. 二叉排序樹和平衡二叉樹 2. B-樹及其基本操作、B+樹的基本概念 (四)哈希(Hash)表 (五)查找算法的分析及應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簡單選擇排序 (五)希爾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歸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數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種排序算法的比較 (十二)排序算法的應用 軟件工程 [考查目標] 一、軟件工程基本原理 軟件危機的產生以及軟件工程的由來、軟件工程包括的主要內容以及軟件開發的主要方 法及技術等。 1.軟件危機的基本概念及產生原因 2.軟件的分類及發展歷史 3.軟件工程的意義及主要內容 4.軟件開發的主要方法及技術 二、軟件過程 軟件開發過程以及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定義,軟件產品開發的任務框架和規范。軟件開 發過程模型,包括傳統的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噴泉模型等以及敏捷模型中的極 限編程、SCRUM、MSF 等。 1.軟件開發過程及生命周期 2.傳統的過程模型 3.迭代開發等敏捷開發模型 三、軟件開發活動 完整的軟件系統的開發過程,涵蓋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實現及測試等各個 環節采用的方法和技術。 1.軟件需求分析 2.軟件系統概要設計 3.軟件系統詳細設計 4.交互設計 5.設計優化 6.軟件系統的實現與測試 四、軟件開發環境 團隊開發所涉及到的相關管理方法、技術和工具,包括軟件配置管理、項目計劃、質量 管理與過程改進等內容。 1.軟件配置管理 2.項目計劃與跟蹤 3.工作量估算 4.質量管理 復習資料: 《數據結構(c 語言版)》,嚴蔚敏、吳偉民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軟件工程導論》(第 6 版). 張海藩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