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 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801 考試科目名稱:政治經濟學專業綜合 一、 考核目標 考查考生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運用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知識、視角和方法來分析解釋現實經濟問題的能 力。 二、 試卷結構 考試時間:180 分鐘,滿分:150 分 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10 小題,每題 5 分,共 50 分 2.簡答題:5 小題,每題 10 分,共 50 分 3.論述題:2 小題,每題 25 分,共 50 分 三、 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四、 考試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來源和形成 2 考試內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方法和歷史任務、 基本來源。 考試要求:理解什么人從什么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 成和發展做出貢獻;理解研究對象——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 程中人和人結成的關系;理解學習目的——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及自覺 利用;理解研究方法——科學的分析和歸納、邏輯和歷史相結合、數 理統計與經驗結合。 (二)社會經濟形態和發展的一般問題 考試內容: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規律、人口資源 和環境的平衡發展關系、社會經濟形態的演進規律及實現動力。 考試要求:理解社會總生產過程由哪些部分組成、社會生產規模 和水平之間的關系、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規律和比例關系;理解人口、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關系,對人的需求與環境和諧的重大挑戰, 以什么發展戰略應對發展瓶頸;理解社會形態變遷的基本規律——經 濟制度和運行機制,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變動線索。 (三)自然經濟 考試內容:怎樣劃分不同形態的自然經濟,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 相互作用怎樣使自然經濟歸于解體。 考試要求:理解原始社會的公有制、奴隸社會的強制經濟形式、 封建社會的半強制經濟形式的表現;理解上述每一種經濟制度內含的 矛盾——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理解當生產力發展使直接生產 者的積極性提高,市場擴大又反作用于生產組織,在自然經濟的邊緣 3 開始產生為市場而生產的新的社會經濟形式——歷史路徑。 (四)商品市場經濟 考試內容: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貨幣的職能、商品經濟條件 下社會總產品流通過程的因素及其規律、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 考試要求:理解勞動二重性原理是解釋商品生產和交換、價值形 態變化的鑰匙;理解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的內在規律;理 解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的條件和決定因素;理解市場治理機制演 化的規律——政府在經濟中的基本職能。 (五)自由資本主義經濟 考試內容:自由資本主義形成的歷史條件、企業——資本主義微 觀經濟的特征、剩余價值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其運動、社會資本運轉的 基本規律、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矛盾。 考試要求:理解資本總公式及其矛盾;如何用勞動二重性原理分 析剩余價值生產過程;理解工資、利潤、利息和地租的本質和在現實 中的變形;理解資本循環與周轉的特點及其與交易費用的關系;理解 資本主義市場條件下平均利潤率及趨勢;理解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 矛盾與經濟危機的必然性和表現。 (六)壟斷資本主義經濟 考試內容:自由競爭向壟斷資本主義轉型、社會化大企業與市場 競爭、國家對經濟的參與、金融資本和資本主義經濟虛擬化、國際分 工與資本國際化。 考試要求:理解轉型的內外部環境與途徑、兩種不同模式;理解 4 現代大企業形成原因以及內部的委托代理問題,剩余分配問題和市場 競爭格局;理解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節措施——如何應對市場失靈、 哪些調節手段;理解現代金融體系的特點及經濟虛擬化;理解國際分 工的形式、后果,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七)新技術革命時代與市場經濟全球化 考試內容: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與效應、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網絡社 會改變了全球經濟面貌、全球貿易體系、金融體系和國際分工體系。 考試要求: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內涵、特征及動因;理解信息技術 革命和網絡社會發展使生產組織、市場交易和增長理念都發生了深刻 變化;理解貿易自由化和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貿易保護措施之爭;理解 全球價值鏈下的國際分工體系;理解金融國際化和全球金融監管,國 際貨幣體系的前景。 (八)經濟體制轉型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考試內容: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 立的必然性、體制轉型的路徑、階段和原則,不同部門轉型和對外開 放,轉型才能和參與全球經濟對接。 考試要求:理解傳統計劃體制形成的原因及其現實表現、理論來 源;對比傳統計劃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體現在哪里; 以我國為例,理解轉型的起點、原因原則和不同階段,以及實踐中創 造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理解不同部門在轉型過程中的步驟、方法 和面對的利益矛盾,采用不同種類、不同力度的轉型戰略和宏觀政策; 轉型和全球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源泉,二者怎樣相互促進, 5 相互對接從而實現發展目標和人的現代化。 五、主要參考書目 新編政治經濟學,伍柏麟等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 經濟學(第 18 版),【美】保羅.薩繆爾森, 威廉.諾德豪斯 著,人 民郵電出版社 2011 年; 西方經濟學說史教程,晏智杰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