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 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723 考試科目名稱: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專業基礎 第一部分 戰后國際關系史(70 分) 一、考核目標 考查考生對戰后國際關系史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荚噧热葜饕?br/>涵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至冷戰結束的國際關系史,要求考生比較系統 地掌握現代和戰后國際關系的發展軌跡、特點和規律,主要矛盾的演 變過程,了解重大國際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能夠對國際關系史中的問 題做出有條理的分析。 二、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2.簡答題: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3.論述題:1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三、考試內容 (一)兩極格局形成與美蘇兩大陣營激烈對抗(1945-50 年代中期) 考試內容:美蘇的崛起及其對外戰略;以歐洲為重點的美蘇對峙; 美國對西歐的控制與大西洋聯盟的形成;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與蘇東 關系;戰后初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與舊金 山和約。 考試要求:(1)了解并分析冷戰爆發、兩極格局形成與美蘇兩 大陣營激烈對抗的背景及過程。(2)了解戰后初期亞洲民族解放運 動的發展、美國單獨占領日本與舊金山和約。 (二)兩大對立陣營的分化與第三世界的興起(50 年代中期-60 年 代末期) 考試內容:第三世界的興起;兩大對立陣營的分化;50-60 年代 美蘇關系的演變。 考試要求:(1)了解第三世界興起和社會主義陣營及西方陣營 分化過程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史實,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2)了 解和論述 50-60 年代美蘇之間既勾結又爭奪的關系。 (三)美蘇對世界霸權的爭奪及蘇攻美守戰略態勢的形成 (60 年代 末-70 年代末) 考試內容:美國實力地位的下降與對外戰略的調整;蘇聯在緩 和煙幕下推行攻勢戰略;70 年代后半期蘇聯的對外擴張;第三世界 反霸斗爭繼續深入發展;發展中國家開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 爭,南北對話。西歐、日本國際地位的加強。 考試要求:熟悉并分析 60 年代末-70 年代末這段時期美蘇對 外戰略的調整和對世界霸權的爭奪、第三世界反霸斗爭深入發展的 進程以及西歐、日本國際地位的加強。 (四)美蘇爭奪的新態勢與兩極格局的瓦解(70 年代末-90 年代初) 考試內容:美國對外戰略的調整;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發展中國家面 臨的挑戰;西歐、日本的發展;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的瓦解。 考試要求:(1)了解并分析此段時間美蘇對外政策調整的背景、 內容及影響,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西歐、日本的發展。(2)蘇 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四、主要參考書目 1.方連慶等主編,《國際關系史》(戰后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2.顧關福:《戰后國際關系》,時事出版社,2010 年修訂版。 第二部分 法理學(80 分) 一、考核目標 考查考生對法理學知識體系的掌握程度??荚噧热葜饕w法學 基礎理論問題,要求考生系統了解法律本體、法律運行、法律價值、 法律演進、法律與社會等基本概念,能解釋有關的概念、知識的含義, 并能正確表述。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有關概念、原理、方 法的區別與聯系。能運用法理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具備分析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 2.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3.論述題:1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三、考試內容 (一)法律本體 法的概念、本質、特征;法的功能、效力;法的淵源與形式; 法的要素,法律體系;法律關系、權利義務、法律行為、法律責任、 法律程序。 (二)法律價值 正義、自由、秩序(安全)、效率、利益。 (三)法律運行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律職業、法律方法(解 釋、推理、論證)、法律思維。 (四)法的演進 原始社會規則與國家法的誕生,法律的歷史發展;法律移植、法 律繼承、法制改革與法制現代化;法律傳統、法律文化、法系;全球 化與法律發展。 (五)法律與社會 法律與經濟、政治、科技;法律與政策、道德、宗教、習俗;法 律與社會和諧。 四、主要參考書目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社 2011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