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電子科技大學 2018 年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 3017 可靠性設計 考試形式 筆試(閉卷) 考試時間 180 分鐘 考試總分 100 分 一、總體要求 主要考察學生對可靠性設計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掌握的程度,重點考察學生是否對可靠 性設計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是否掌握了零件可靠性建模與設計方法,是否掌握了系 統可靠性的建模與分析方法,是否具有運用可靠性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內容 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與度量指標 1) 可靠性、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率的定義; 2) 可靠度函數、不可靠度函數、失效率函數之間的關系; 3) 常用的概率分布(指數分布、正態分布、對數正態分布、威布爾分布); 4) 廣義可靠性及維修性、可用性的定義。 2. 應力-強度干涉模型 1) 廣義應力和廣義強度的概念。 2) 用概率密度聯合積分法計算應力—強度干涉概率; 3) 用強度與應力之差的概率密度函數積分法計算干涉概率; 4) 強度與應力均服從指數分布時零件的可靠度計算; 5) 強度與應力均服從正態分布時零件的可靠度計算; 6) 強度與應力均服從對數正態分布時零件的可靠度計算。 3. 機械零件可靠性設計計算 1) 機械零件靜強度可靠性設計方法:應力分布和強度分布的確定方法、受拉零件及彎 曲變形梁的可靠性設計; 2) 穩定變應力下機械零件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方法:S-N 曲線、考慮可靠度的 P-S-N 曲線、用 P-S-N 曲線計算穩定變應力下的疲勞可靠度; 3) 非穩定變應力下機械零件疲勞強度可靠性設計方法:載荷譜基本概念、疲勞累積損 傷、Miner 損傷累積理論。 4. 系統可靠性模型 1) 不可修系統與可修系統的定義; 2) 不可修系統的建模方法:串聯系統模型、并聯系統模型、混聯系統模型、表決系統 模型和旁聯系統模型;根據單元可靠度,運用各種模型計算系統可靠度的方法; 3) 可修系統可靠性建模方法:馬爾科夫過程,轉移矩陣的構建,可修系統的維修性及 可用性指標。 5. 可靠性分配與預計 1) 可靠性分配的定義; 2) 系統可靠性分配常用的方法:等分配法、評分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AGREE 方法; 3) 可靠性分配的優化方法; 4) 可靠性預計方法。 6. 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1) 故障與故障模式的定義; 2) 故障判據的制定; 3) 故障原因分析的目的和要點; 4) 故障影響的級別約定層次劃分; 5) 故障影響嚴酷度、發生度、探測度的基本概念; 6) 風險優先數的計算; 7) 危害性矩陣圖的構建。 7. 故障樹分析 1) 故障樹的定義及用途; 2) 故障樹分析常用的術語與邏輯門; 3) 故障樹的簡化與規范化:故障樹的模塊化與規范化方法、特殊門與簡單邏輯門的等 效變換規則、用割頂點法進行故障樹模塊化分解; 4) 故障樹的定性分析:故障樹的結構函數的定義、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的定義、求故 障樹最小割集分析的下行法與上行法、求故障樹最小路集的對偶樹方法; 5) 故障樹的定量分析:概率組成函數窮舉法求頂事件發生概率,利用最小割集求頂事 件發生概率,利用最小路集求頂事件發生概率,概率重要度計算,用故障樹的對偶 樹求頂事件發生概率。 三、題型及分值比例 填空題 選擇題 分析計算題 簡答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