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控制理論 一、考試性質 控制理論是我校研究生入學考試(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2.檢測 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2)、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085210))的一門可選專 業課考試科目,考試范圍涵蓋部分電路、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內容,主要包括線性 系統的數學模型(涉及電路模型)、線性系統的時域響應、根軌跡法、線性系統 的頻率特性法、線性系統的串聯校正、非線性系統分析、采樣控制系統(涉及計 算機控制系統的離散概念)。要求學生系統掌握上述章節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 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 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考試要求 1. 試卷滿分為 150 分。 2.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考試用具說明 考生應自帶必需的文具,如 2B 鉛筆、藍(黑)色字跡鋼筆、圓珠筆或簽字 筆、直尺、計算器(不帶編輯、存儲和記憶功能)??忌鷮⒃囶}答案寫在答題紙 上,標號題號,無需抄題。 四、考試內容 第一章緒論 本章的重點是:反饋控制系統的構成及工作原理,著重說明反饋的作用。在 緒論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本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特點。 要求: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反饋控制系統的分類,線性和非線性系統、 隨動系統和自動調整系統、連續系統和離散(采樣)系統。理解:自動控制,開環 控制和閉環控制。掌握:反饋的作用和特點,反饋控制系統的構成,常用術語及 定義。 第二章線性系統的數學模型 本章的重點是: (1)建立理想的數學模型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2)典型環節及其傳遞函數 物理系統數學模式的共性,按數學模式的共性劃分典型環節,比例環節、慣 性環節、積分環節、微分環節、振蕩環節和遲后環節的數學模型。 (3)系統的方框圖及傳遞函數 處理系統數學模型的一種研究方法---方框圖,環節的串聯,并聯和反饋連接, 方框圖的變換和簡化,反饋控制系統的開環和閉環傳遞函數。 (4)信號流程圖及其與方框圖等系統數學模型的轉換關系。 處理系統數學模型的一種圖形表示法---信號流程圖法,信號流程圖中的基本 符號,術語和定義,信流圖的簡化,梅遜公式及其應用。 第三章線性系統的時域響應 本章的重點是: (1)二階系統的階躍響應與脈沖響應,響應的性能指標。 (2)系統的穩定性和勞斯判據。 (3)穩態誤差。穩態誤差的定義,穩態傳遞函數及穩態計算,O 型,1 型,2 型系統,穩態誤差系數,用動態誤差系數表示穩態,擾動穩態誤差的計算。 (4)高階系統的時域響應 高階系統的時域響應的特點(一,二階系統響應的合成),零、極點與響應的 關系,系統主導極點的概念,用二階系統的響應近似的分析高階系統的性能。 4、穩態誤差 第四章根軌跡法 本章的重點是: (1)根軌跡法的基本概念 以二階系統為例說明根軌跡的基本概念,根軌跡的相角條件和幅角條件。 最小相位系統的以開環增益 K 為變量的根軌跡,相角和幅值條件,繪制規則 及方法。 (2)繪制根軌跡的基本規則,根軌跡的特點和性質,繪制以系統開環增益 K 為 變量的根軌跡的基本規則。 (3)閉環系統零,極點分布及其與時域響應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根據系統 的閉環極點和零極點評價暫態響應。 建議在本章中注意說明根軌跡上各特征點(如與實軸交點,與虛軸焦點,主 導極點)的物理意義。 第五章線性系統的頻率特性法 本章的重點是: (1)典型環節頻率特性。 (2)系統開環頻率特性繪制,最小相位系統開環頻率特性的特點。 (3)乃奎斯特穩定判據和穩定裕量。 (4)系統頻率性能指標與時域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 要求掌握: 1、基本環節的頻率特性 比例,慣性,積分,微分,振蕩和遲后環節的頻率特性和對數頻率特性。 2、反饋控制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 系統開環特性的繪制方法,開環頻率特性的三種表示方法,極坐標圖,對數坐標 圖(伯德圖)和對數幅相特性圖(尼柯爾斯圖),非最小相位系統的頻率特性。 3、乃奎斯特穩定判據 映射定理,根據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判別閉環系統的穩定性的乃氏判據,在 S 平面虛軸上有開環極點的情況,系統的相對穩定性,相角裕度和幅值裕角。 第六章線性系統的串聯校正 本章的重點是: (1)校正裝置的作用及其選擇依據 (2)求校正裝置傳遞函數的方法 本章的內容著重于系統的校正問題,不宜過多的涉及到綜和,后者涉及到許多實 際問題,非本科程所能解決。在本章中注意設計系統時性能指標的提出要根據被 控對象的要求和系統本身的可能兩方面綜合考慮。此問題比較復雜,不是本課程 所能單獨解決的。 要求了解: 校正問題的提出,校正的基本概念,串聯校正和反饋校正。 要求理解: 1、超前校正與遲后校正 超前校正裝置的作用,傳遞函數及其特性;遲后---超前校正的作用,傳遞函數及 其特性。 2、常見的校正函數網絡及其特性 第七章非線性系統分析 本章的重點是: (1)非線性系統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研究非線性系統的必要性,常見非 線性特性,不靈敏區(死區),飽和特性,間隙特性和繼電器特性,非線性系統的 特殊性,穩定性與初始條件有關,可能出現自持振環,分析非線性系統的基本方 法。 (2)描述函數及非線性系統的描述函數分析方法。諧波線性化的基本概念,描述 函數的定義及其求法,描述函數法的適用條件。 (3)了解相平面法及非線性系統的相平面分析方法。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相軌 跡的定義,相平面法的特點及其局限性。 (4)用描述函數法分析非線性系統,掌握非線性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和判別 方法,對影響穩定性的因素的分析。 第八章采樣控制系統 本章的重點是: (1)采樣系統的基本概念、零階保持器、Z 變換的基本定理,Z 反變換,及采樣定 理。 (2)脈沖傳遞函數求取,采樣系統的響應特性及采樣控制系統的穩定誤差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