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吉首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701 考試科目名稱:哲學綜合 一、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考試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各占 30%;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占 40%。 4、 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10 小題,每小題 6 分,共 60 分。 (2)簡答題: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3)論述題:3 小題,任選 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二、 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考試要求:熟練掌握三門哲學史的基本發展線索、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三門哲學史上哲學 家的主要哲學觀點和思想內容;各哲學史上哲學主題的演變和發展。 (二)考試內容 1、西方哲學史部分 (1)古希臘、古羅馬哲學 A、學派: 米利都學派 智者學派 原子論哲學 小蘇格拉底派 柏拉圖學園派 B、人物: 泰勒斯 芝諾 普羅泰戈拉 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 士多德 伊壁鳩魯 C、命題: 水是萬物的始基 一切皆流 認識你自己 人是萬物的尺度 人是政治的動物 D、概念:精神接生術 理念論 四因說 第一哲學(形而上學) 《物性論》 (2)中世紀哲學 2 A、階段:教父哲學 唯名論和唯實論 經院哲學 異端運動 B、人物:德爾圖良 奧古斯丁 托馬斯 安瑟倫 羅吉爾?培根 奧卡姆 C、概念:辨惑神學 唯名論 唯實論 奧卡姆剃刀 D、理解:安瑟倫關于上帝的“本體論證明” 托馬斯的五大論證 (3)近代哲學 A、內容:培根的唯物主義 霍布斯的機械唯物主義 笛卡爾的二元論 斯賓諾莎的實體論 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 萊布尼茨的客觀唯心主義 B、概念:四假相說 三表法 《利維坦》 我思故我在 神即自然 白板說 名義本質和 實在本質 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 單子論 預定和諧 (4)德國古典哲學 A、內容:康德哲學 費希特哲學 謝林哲學 黑格爾哲學 B、概念:自在之物 自我意識 先天綜合判斷 善良意志 絕對命令 知識學的三命題 同 一哲學 理智直觀 絕對精神 實體即主體 理性的狡黠 揚棄 C、命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 真理是一個過程 2、中國哲學部分 (1)先秦哲學 A、內容:陰陽五行學說 孔子的儒家學派 墨子的墨家學派 老子的道家學派 孟子對孔子思想 的發展 莊子對老子思想的發展 《易傳》的哲學思想 名家思想 荀子對孔子禮的思想的發展 韓非子的法家哲學思想 B、概念:仁 禮 中庸 兼愛 道法自然 四端 王道與霸道 坐忘 齊物論 生生之謂易 白 馬論 堅白論 化性起偽 法術勢 (2)秦漢哲學 A、內容:《淮南子》中的哲學思想 董仲舒的哲學思想 王充的哲學思想 B、概念:至道無為 天人感應 天道自然 (3)魏晉玄學 A、內容:正始玄學 竹林玄學 裴顎的崇有思想 郭象的融儒入道的思想 B、概念:貴無 應物而無累 越名教而任自然 (4)隋唐佛學 3 A、內容:天臺宗 唯識宗 華嚴宗 禪宗 B、概念:一念三千 一切唯識 六相圓融 明心見性 (5)宋明哲學 A、內容:周敦頤的哲學思想 張載的哲學思想 二程的哲學思想 朱熹的哲學思想 陸九淵的哲 學思想 心學思想 B、概念:無極而太極 孔顏樂處 民胞物與 性即理也 理一分殊 格物窮理 本心即理 鵝 湖之辨 致良知 知行合一 3、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部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 A、內容: 時代背景和理論淵源 青年黑格爾派 博士俱樂部 萊茵報時期 德法年鑒時期 B、概念:自我意識 異化勞動 原本與副本 交往方式 意識形態 現實的個人 C、命題:彼岸世界的真理消失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異化的揚棄與異化走 的是同一條道路 現實的個人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起點 過去的哲學只注重如何解釋這個世界,而問 題在于蓋玻片世界 (2)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歐洲革命時期的運用、驗證與發展 A、內容:《資本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論證 恩格斯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 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哲學總結 B、概念: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資本 商品拜物教 三大社會形態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化及其在歐洲的傳播 A、內容: 《反杜林論》 《自然辯證法》 馬克思晚年人類學筆記 B、概念:《反杜林論》 《自然辯證法》 東方社會理論 三、 參考書目 1、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版;鄧曉芒、趙林:《西方哲學史》,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2、復旦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著:《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3、黃楠森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