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2016 級中青院班政治學理論專業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教學大綱 課程主持人 肖立輝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是一門理論性和政治性很強的學科,是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政治 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本課程研究和探討當代中國即 1949 年 10 月成立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主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 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黨內民主制度,以及建立 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政治體制和運行機制。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員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歷史、現狀和發展 趨勢,認識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和主要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動作機制,明確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目標、任務和途徑,為今后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打下比較扎 實的理論基礎。 (加*為重點掌握內容) 第一講 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的制度沿革 一、導論* (一)從單軌制到“不對稱的雙重雙軌制” (二)從權力過分集中到“結構合理、配置科學、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的構建 (三)從群眾運動式的“大民主”到“三個統一”“四項制度”的人民民主 二、基本制度的建構 (一)革命的意義 (二)統治秩序的確立 (三)制度建設和法律建構 (四)成功的經驗 (五)政治特征 三、政治的曲折和衰退 (一)制度的曲折時期 (二)政治的衰退 (三)政治特征 四、制度的恢復與發展時期 (一)從 1978 年到 1991 年 (二)從 1992 年到 2002 年 (三)政治特征 (四)優勢與問題 思考題: 1、如何認識當前的“不對稱的雙重雙軌制” 2、如何認識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 3、如何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基本特征。 4、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優勢與問題。 第二講 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擴大社會主義民主 2 (一)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二)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是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二)從群眾運動式的“大民主”到“三個統一”“四項制度”的人民民主 (三)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策略與重點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二)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即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四)吸收借鑒人類政治文明 四、促進政治發展,維護政治穩定 (一)經濟發展、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的關系 (二)當前影響我國政治穩定的三大因素:貧富懸殊、權力腐敗、金融風險 (三)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思考題: 1、為什么說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2、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策略與重點。 3、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試述經濟發展、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的關系。 第三講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性質與原則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原則 二、選舉制度* (一)我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發展與選舉原則 (二)我國選舉的程序 (三)選舉制度的改革 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與任期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制度 (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四、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及其專門委員會 (一)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地位、產生和組成 (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三)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 (四)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五、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組成和任期 (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三)地方人大的立法權與監督權 (四)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 (一)完善黨和人大的關系 (二)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思考題: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我國選舉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3、如何正確處理黨和人大的關系。 第四講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一、發展協商民主的意義 (一)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途徑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義的重要條件 (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環節 二、加強協商民主的制度建設 (一)推進國家政權機關的協商民主建設 (二)大力推進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協商民主建設 (三)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 (四)深入拓展協商民主的各種形式 (五)推進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著力點* (一)把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總體布局 (二)增強協商主體的、包容性 (三)提高協商主體的協商 四、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途徑和思路* (一)保持共產黨領導與民主黨派參與的適應平衡 (二)以體制創新,推動政治層面的合作與協商 (三)發展地方層次的合作與協商 (四)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多黨合作的制度化水平 思考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意義。 2、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著力點 3、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途徑和思路 注:此講部分內容可參見本書編寫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第五講 政府體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一、政府的設置原則和領導體制 (一)“議行合一”理論 (二)中國政府的“議行合一”原則 (三)政府領導體制 二、國務院 (一)關于國務院的制度規定 (二)國務院的行政機構 (三)行政立法 三、省政府和省管市政府 (一)省級政府 (二)特別行政區 4 (三)省管市政府 四、基層政府 (一)基層政府的基本結構 (二)基層政治的問題 (三)中國政府體制的結構特征 五、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一)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對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特定要求 (二)縣委書記眼中的中央與地方關系 (一)集權與分權的兩難選擇 思考題: 1、如何理解“議行合一”理論。 2、試述中國政府的“議行合一”原則。 3、基層政府的基本結構是什么。 4、如何完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5、中國政府體制的結構特征是什么。 第六講 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一、領導與執政 (一)政黨與國家的區別 (二)領導與執政的區別 二、對科學執政方式的積極探索* (一)執政方式的一般規律 (二)中國共產黨傳統執政方式的歷史沿革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科學執政方式的積極探索 三、改革黨的領導方式與執行方式 四、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是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方式的目標和動力 (二)轉變執政理念,改變黨"統攬一切"的執政思維 (三)必須正確處理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的關系 (四)必須正確處理黨的政策與國家法律的關系 (五)必須正確處理好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六)執政方式轉變的基本方向是民主化、法治化、科學化 思考題: 1、領導與執政的區別與聯系。 2、中國共產黨傳統執政方式的經驗教訓。 3、如何正確處理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第七講 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 一、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一)權力不在陽光下運行必然導致腐敗 (二)權力為什么要接受制約與監督 (三)對權力的理論探索與政治實踐 二、建立健全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一)我國權力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 5 (三)建構體系化、網絡化的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 (四)改革和完善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體制 (五)借鑒和吸收西方國家權力制約監督機制的合理成分 三、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一)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黨內監督 (二)加強民主監督 (三)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 思考題: 1、權力為什么要接受制約與監督。 2、如何建構體系化、網絡化的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 3、改革和完善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體制的主要思路有哪些。 第八講 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一、充分認識黨內民主的意義 (一)正確理解黨內民主的科學內涵 (二)充分認識黨內民主的意義 二、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展歷程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間黨內民主的發展 (二)新中國成立后黨內民主的發展 (三)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民主的新發展 (四)十六大以來黨內民主的新發展 三、正確理解和切實貫徹民主集中制* (一)正確理解民主集中制 (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三)切實貫徹民主集中制 四、不斷改革和完善黨內民主 (一)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 (二)完善和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 (三)完善和完善黨的委員會制度 (四)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 (五)改革和完善黨內決策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制度 (七)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 思考題: 1、黨內民主的意義有哪些。 2、黨內選舉制度改革有哪些主要的做法。 3、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有哪些。 第九講 國家與社會的關系 一、高度一體化的國家與社會(1949-1978 年) (一)國家經濟職能的極度擴展 (二)國家對社會的滲透與控制 (三)一體化結構的評價 二、經濟轉型中的國家與社會的關系(1978 年至今) * (一)經濟改革促使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重構 (二)民間組織的發展及其特征 6 (三)民間社會的興起與治理 三、單位體制 (一)單位的政治性質 (二)市場經濟中的單位體制 (三)單位組織的政治功能 思考題: 1、如何評價一體化結構。 2、民間組織具有哪些特征。 3、單位組織的政治功能是什么。 第十講 發展基層民主 一、正確認識基層民主的地位和作用 (一)正確認識基層民主的科學內涵 (二)基層民主在民主建設中的作用 二、堅持和完善城鄉基層群眾自治* (一)村民自治的發展 (二)居民自治的發展 (三)完善城鄉基層群眾自治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 三、完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 (一)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歷程 (二)職代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功能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賦予職代會比以往更大的職權 (四)目前應著重做好的工作 四、改革和完善基層治理結構與選舉制度* (一)改革和完善縣鄉治理結構與選舉制度的必要性 (二)縣鄉治理結構的制度設計 (三)縣鄉選用制度改革的設想 五、慎重推行鄉鎮長直選* (一)關于鄉鎮長直選的個案 (二)鄉鎮長直選引發的爭論 (三)推動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的戰略選擇 思考題: 1、基層民主的地位與意義是什么。 2、村民自治面臨的主要問題。 3、如何評價當前的中國鄉鎮長選舉方式改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