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 2015 級北京(國關)班國際政治專業 《國際政治學概論》教學大綱 課程主持人:梁亞濱 第一講 思考和關心國際政治 一、研究國際政治的重要性 (一)國際政治與個人理財: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國防開支 (二)國際政治與人類生活空間:人口增長、氣候變暖、環境污染 (三)國際政治與人類生活:戰爭、男女平等 (四)我們能發揮作用嗎?直接行動、選舉候選人 二、如何研究國際政治? (一)政治科學家為什么研究國際政治?描述、預測與建議 (二)如何研究?邏輯分析、傳統觀察和定量分析 (三)研究什么:分析的層次 1、體系層次分析 2、國家層次分析 3、個體層次分析 三、國際政治的演進 (一)早期的發展:國家作為政治權威中心的發展趨勢——整合與分裂 (二)十八、十九世紀 1、人民主權與民族主義; 2、國際體系的西方化:工業革命與殖民主義 3、多極體系:均勢 (三)20 世紀以來 1、二戰前:民族主義、現實政治與綏靖政策 2、冷戰開始與終結:兩極格局、核威懾、遏制政策 3、21 世紀的開端:有限的單極體系 VS 修正的多極體系(一超多強) 思考題: 1、描述這個世界如何在政治和經濟上相互聯系 2、思考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例如人口增長、環境惡化等)如何影響個人? 3、認識從國家誕生以來世界體系的主要演變趨勢 4、未來多級化是否可能?是否符合我們的期望? 第二講 體系、國家與個人層次分析 一、理解體系分析層次 (一)定義與國際體系結構特征 1、權威的結構:垂直 VS 水平 2、行為體:國家行為體、國際行為體和跨國行為體 3、互動的范圍和層次:相互依賴一定帶來和平嗎? (二)國際體系中實力關系 2 1、體系中極的數目:單極、兩極、多極(三極?) 2、實力的變革:原因與影響 3、國際體系的行為規范:趨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 (三)體系層次分析:預測未來——整合與分裂 二、理解國家層次分析 (一)制定外交政策:政府、形勢和政策類型 1、政府類型:民主和威權主義政府;性別差異 2、形勢的類型:危機形勢與非危機形勢 3、政策的類型:外交、國內間(Intermestic)和國內政策 4、政治文化:國家內核、有利的世界秩序、傳播價值觀 (二)制定外交政策:過程中的行為者 1、政治領導人 2、官僚機構 3、議會 4、政治反對派 5、利益集團 6、人民:公眾輿論 三、理解個體層次分析 (一)人性:認知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 (二)組織行為:角色行為、群體決策行為 (三)特性行為:個性、生理和健康、自負和野心、政治歷史和個人經驗 思考題: 1、分析體系因素并理解他們在國際政治中的應用。實力資源、行為規范和地理特征如 何影響實力的分布和運作,主要行為體實力和數目的變化如何引起國際體系變化? 2、一個國家的內部動態如何影響外交政策? 3、概述決策者決策依據的主要來源和特征,并評估這種影響。 第三講 民族主義與跨國主義 一、民族主義傳統取向 (一)理解民族、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的演進:興起與消亡 (三)民族主義:建設者還是破壞者 (二)民族主義及其未來 1、民族自決的目標與問題:民族清算、國家解體、微型國家 2、民族主義會消失嗎?——文明的沖突 二、跨國主義:新的取向 (一)跨國主義的思想 1、斯多葛學派:世界主義(Cosmopolitan) 2、托馬斯·潘恩:世界公民、自由貿易、國際議會 3、伊曼紐爾·康德:《論永久和平》(1795) 4、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5、后現代主義:現實是主觀的 3 (二)跨國主義演進:更多的協調 VS 更多的沖突 (三)跨國互動:經濟、通訊、交通、組織、宗教、文化 (四)跨國主義的明天 思考題: 1、探討民族主義同時具有凝聚與分裂兩種作用的原因。 2、如何看待民族自決? 3、探討宗教的跨國因素及其影響。 第四講 民族國家與國際組織 一、民族國家:傳統的結構 (一)國家的本質和起源 1、國家定義:主權、領土、人口、外交承認、內部機構、國內支持 2、國家起源 (二)國家治理理論 1、威權主義理論:宏觀理論、神權政治、君主主義、法西斯主義 2、民主主義:標準、可能性、民主和國內和平、民主和國際和平 3、國家利益:存在客觀的國家利益嗎? (三)實力構成要素 1、國家的核心:地理、人民和政府 2、國家的基礎設施:科技水平、交通系統、信息和通訊系統 (四)國家的未來:國家過時了嗎? 二、國際組織:新的結構 (一)政府間國際組織的起源、發展和作用 1、對人類共同體的信仰 2、大國維和行動 3、實用主義合作 (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發展 1、功能主義 VS 新功能主義 2、作用:互動場所、合作的開創者和中心 3、案例:聯合國、歐盟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國家利益? 2、如何理解和評價民主和評論? 3、以歐盟為參照物,解釋進行有效國際治理的超國家組織的前景。 4、如何理解聯合國在提升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作用和意義。 第五講 國際政治學理論流派與評價 一、早期國際政治研究 (一)中世紀晚期對修昔底德的重新發現 (二)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及其思想影響 (三)布丹的現代主權理論 (四)霍布斯的“自然狀態”說 4 (五)康德的“永久和平論” 二、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 (一)理想主義面面觀 (二)威爾遜與理想主義 (三)回歸現實的兩位思想家:卡爾與摩根索 三、科學主義挑戰歷史主義 (一)經驗主義遭遇行為主義 (二)結構現實主義的新高度 (三)科學主義的成就與局限性 四、全球主義與百家爭鳴 (一)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崛起于擴張 (二)自我革新的現實主義 (三)英國學派與國際社會 (四)后實證主義的探索與缺憾 五、國際政治學研究中的“美國重心”現象 (一)理論解的“美國重心” (二)新自由主義的霸權 (三)后霸權時代的未來展望 思考題: 1、如何理解國際政治學中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2、如何評價科學主義在國際政治學研究中的興起? 3、國際政治學緣何出現美國重心? 4、請分析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的現狀及其未來 第六講 國際政治的根本問題:戰爭與和平 一、戰爭與國際政治學的誕生 (一)對一戰的反思:喜愛和平的人類為何總是發動戰爭? (二)戰爭最為重要的主體:國家 (三)戰爭是國際政治沖突中最為激烈的形式:從肉體上消滅對手 (四)國家間戰爭爆發的根源:榮譽、恐懼和利益 二、戰爭與國際政治學的發展 (一)戰爭推動民族國家政治制度的演變 (二)戰爭催生國際組織與國際制度 (三)戰爭與國民經濟:政府融資能力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軍備競賽與核擴散 三、和平達成的條件 (一)建立世界政府:歐洲人的實踐 (二)漢斯? 摩根索的“外交求和平” (三)權力平衡與世界和平 (四)通過經濟自由主義的方式實現世界和平(經濟學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強調自由 主義是保證和平的條件,通過經濟上的自由放任,利用市場手段,在世界范圍內推行完全 的自由貿易、自由移民是實現永久和平的條件。只要政府還對商業活動進行限制,永久和 平就不能實現) (五)民主和平論 5 思考題: 1、“永久和平”的大同世界能實現嗎? 2、國家間經濟上相互依賴程度的加深是否能夠有效地避免戰爭? 3、中國未來會與某個國家發生武裝沖突嗎?如果不會,請闡明理由;如果會,最有可 能與那個國家?理由是什么? 第七講 國際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地帶:國家興衰 一、對國家興衰原因的幾種代表性解釋 (一)湯因比的“挑戰——應對”模型 (二)保羅? 肯尼迪的“軍事擴張說” (三)沃勒斯坦的霸權周期論 (四)金德爾伯格的國家生命周期論 (五)諾斯、奧爾森等人的制度經濟學解釋 二、國家興衰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 (一)外部壓力與外部沖擊:戰爭威脅、產業競爭、自然災害、國內市場對外開放、 突發的政治事件 (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 (三)對國際規則的適應性、有效利用以及主導權的掌控程度 (四)國家內部政治經濟體制的有效性:提供政治認同和正向的經濟激勵 (五)統治集團與工商業集團的關系 三、中國的崛起與和平發展 (一)中國崛起的基本事實 (二)中國的崛起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三)中國崛起進程中的和平發展道路與對外戰略選擇 思考題: 1、你認為決定國家興衰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請闡明理由。 2、大國興衰、霸權更替的過程是和平的嗎?請闡明理由。 3、你認為中國崛起進程中最為嚴峻的挑戰是什么?請闡明理由。 第八講 國際政治學的“新”領域:貨幣與金融 一、國際貨幣體系與大國崛起 (一)國際貨幣體系的國際政治含義 (二)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與美元國際地位的確立 (三)真正的“貨幣戰爭”:大國對本國貨幣國際使用范圍(流通域)的爭奪 二、全球金融體系之變與國際關系 (一)全球金融產品與有形商品的分工、流通格局 (二)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債務關系 (三)大宗商品價格的金融化與南北關系 三、中國的對外金融戰略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起因、動力與路徑 (二)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 (三)中國在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改革中的立場和策略 6 思考題: 1、為什么沒有一個全球統一貨幣? 2、美國會贊同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嗎? 3、一個什么樣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 第九講 全球公共產品與全球治理 一、全球公共產品與國際政治 (一)全球公共產品的概念及其國際政治含義 (二)全球公共產品的必要性 (三)國家利益與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 二、全球治理的困境本質:誰來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一)民族國家與全球化 (二)國際規則的非中性 (三)全球公共產品供給的成本分攤與“搭便車” 三、當前全球公共產品供給中爭論的焦點 (一)防止全球氣候變暖與維持全球生態平衡 (二)維護全球貿易中海洋航道的安全 (三)保持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 (四)傳染病與跨國犯罪 (五)全球能源供給的可持續性 思考題: 1、一個國家應該積極參與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還是采取“搭便車”的策略? 2、霸權國的地位與全球公共產品之間有什么關系? 3、你認為中國應該優先參與那些方面的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 第十講 變化中的世界與基于中國轉型期的國際政治學研究 一、現實世界中國際政治特征的四個命題 (一)權力的高度分散,缺乏全球普遍尊重的權威主體 (二)世界上各個權力集團的權力是非對稱和非均衡的 (三)主權國家的最高利益仍然是首先服務本國國民 (四)國際政治背后的國家邏輯與市場邏輯并存 二、變化中的世界 (一)2012 年的轉折點: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總量在近百年來首次超過發達國家經 濟總量 (二)新興經濟體開始要求分享國際政治中的領導權:金磚國家峰會走向機制化、涵 蓋新興經濟體的 G20 正在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 (三)發達國家集團合作更為緊密,試圖重新定義國際規則:美、日、歐相互間開啟 自貿區談判,組建經濟北約,同時加強安全合作。 三、中國社會同時開展的五大轉型:中國對外戰略的約束條件和政策起點 (一)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開發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型 (二)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 7 (三)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轉型 (四)從封閉的單一文化巷開發的多遠文化轉型 (五)從封閉、不開放向主動加入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轉型 思考題: 1、在當今中國應該如何理解“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2、中國的轉型如何約束中國的對外政策? 參考書目: 1、[美]約翰?魯爾克:《世界舞臺上的政治》,宋偉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3 月。 2、王逸舟:《西方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3 月第一版。 3、秦治來:《國際政治學簡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2012 年的世界:回顧與展望》,新華出版社,2012 年出版。 5、[美]漢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譯:《國家間政治:尋求權力與和平的斗爭》,北京大 學出版社,2006 年。 6、[美]詹姆斯?多爾蒂等著,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系理論》(第五版),世 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