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341 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三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查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三》側重于農業工程綜合知識的考查??荚噧热莘謩e涵蓋 農業機械、農業信息和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主干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 理解和掌握相應領域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和方 法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考生。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包括農業綜合部分 30 分(各方向必選),及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和食品加工與安全(根據所考方向選做)部分各 120 分,其中農業工程與信息 技術可以在(拖拉機構造+工程力學)和(計算機基礎知識+程序設計基礎知識) 進行選做。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綜合題等。 第二部分:考試范圍 一、農業綜合(30分) 1)緒論 農業的含義及組成,農業的地位和作用,我國農業發展歷程,農學的概念 與范疇,農學的性質和特點,作物生產特點,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 2)作物的起源、分類與分布 作物的起源和分類,作物的分布與環境條件。 3)作物生長發育與產量形成 作物的發育特征與發育階段,作物器官建成,作物產量形成過程及影響條 件。 4)作業生產技術 土壤耕作的作用、意義,土壤耕作的類型。 5)種植制度 種植制度的概念和特點,作物布局的含義與生產意義,作物布局的原則, 復種,間、套作,輪作與連作。 二、分方向考核(120 分) 一)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拖拉機構造+工程力學或計算機基礎知識+程序設 計基礎知識選做) (一) 1)拖拉機構造(80 分) (1)概述 拖拉機的發展概況、類型、型號及拖拉機的總體構造。 (2)內燃機基本構造與原理 內燃機的分類與總體構成,內燃機工作原理、內燃機性能指標。 (3)曲柄連桿機構 曲柄連桿機構,曲柄連桿機構動平衡。 (4)內燃機換氣系統 換氣系統功用與構成,配氣機構類型及組成,換氣過程及換氣質量評價。 (5)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功用與組成,柴油機混合氣的形成與燃燒過程,調速 器的功用和類型,機械式調速器工作原理。 (6)離合器 離合器功用與性能要求,離合器類型與特點,離合器操縱機構。 (7)聯軸器與驅動橋 聯軸器功用與類型,拖拉機驅動橋。 (8)行駛系統 行駛系統基本功用、類型和組成,轉向橋和轉向驅動橋,懸架的功用與類 型。 (9)轉向系統 轉向方式與原理,差速器功用與分類,履帶拖拉機轉向系統。 (10)拖拉機動力輸出系統 拖拉機動力輸出方式,拖拉機牽引力調節方法,旋轉動力輸出裝置,液壓 系統控制方式與組成。 (11)拖拉機動力學 拖拉機行駛動力學,拖拉機附著動力學。 2)工程力學(40 分) (1)緒論 剛體、變形體的概念。 (2)靜力學基礎 靜力學的基本概念,約束和約束力,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圖。 (3)平面力系 力偶和力偶系,靜定問題與物體系統的平衡。 (4)軸向拉伸與壓縮 桿的內力和應力,桿的變形,應力集中的概念。 (5)扭轉 扭轉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圖,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圓軸扭轉時的 變形。 或(二) 1)計算機基礎知識 (60 分) (1)計算機信息技術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數制與編碼。 (2)計算機系統概述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組成,計算機主要性能指標,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構成。 (3)計算機操作系統基礎 操作系統基本概念,操作系統的分類、功能、特征,常用操作系統。 (4)常用辦公軟件 辦公與辦公自動化,WORD 文字處理與排版,EXCEL 電子表格處理,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 (5)多媒體技術基礎 媒體與載體,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數 據壓縮與編碼技術。 2)程序設計基礎知識(60 分) (1)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知識 (2)基本控制結構(順序、分支、循環) (3)基本數據結構(變量、數組、結構、聯合、指針) (4)函數設計與實現 (5)文件的應用 三)食品加工與安全 1)食品衛生學(40 分) (1)掌握食品安全與衛生學的主要內容,了解食品安全與衛生學的形成與 發展狀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國內外食品安全現狀,熟悉食品中可能存在的 有害因素的種類,有害因素的分類。 (2)掌握常見細菌性污染的菌屬及其危害、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掌握食 品腐敗變質本質和控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方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 (3)掌握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食物中毒、致病性病毒的種類;掌握食源 性寄生蟲及其危害。 (4)掌握動植物天然有毒物質的定義及種類、中毒條件。 (5)掌握環境污染(大氣、水體、土壤、環境激素)、化學物質(農藥殘 留、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的危害;掌握容器和包裝材料污染的危 害。 (6)掌握 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和二噁英污染及其預防。 (7)掌握各類食品及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及控制措施。 (8)掌握 HACCP、GMP 和 SSOP 的概念。掌握 HACCP 計劃的制定包括 哪些方面、制定 HACCP 體系的基本原則。 2)食品安全管理與法規(40 分) (1)了解法律法規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國的立法過程和食品法律法規的體 系和淵源。掌握食品法律法規的概念、適用范圍、食品行政執法與監督。 (2)了解我國食品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結構,重點掌握《中華人民共 和國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內容。明確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的要求。 (3)了解國際食品法律法規的基本概況,掌握其實質性要求;了解有關發 達國家食品標準和法律法規體系,掌握 WTO/TBT 協定和 WTO/SPS 協議主要內 容。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和方法; (4)了解標準的分類和標準體系;明確標準和標準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 征;掌握標準的結構、制定標準的基本原則和一般程序。 (5)了解食品基礎標準;熟悉綠色食品標準、有機食品標準、無公害食品、 保健食品標準、輻照食品標準的相關內容。了解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食品添加 劑標準、食品流通標準。 (6)掌握食品良好生產規范(GMP)的內容,了解實施 GMP 的意義,了 解衛生標準操作程序的內容,掌握 HACCP 體系的七大原理及食品生產中的應 用實例。 (7)掌握食品安全法(2015)。 3)食品分析與檢驗技術(40 分) (1)了解食品分析與檢驗的性質、任務和作用,掌握食品分析與檢驗的內 容,了解國內外食品分析檢驗技術的發展動態。 (2)了解正確采樣的重要性,掌握采樣步驟、采樣的一般方法、采樣數量、 采樣的注意事項,掌握樣品的制備及保存方法。 (3)了解樣品預處理的原則,掌握食品分析常用的樣品預處理方法、原理。 (4)掌握分析方法的評價指標及測定結果差異性的檢驗方法。 (5)掌握食品分析的誤差來源、控制和消除方法,掌握分析數據的處理方 法。 (6)了解感官檢驗的意義,掌握感官檢驗的種類、基本要求、常用方法和 感官檢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7)了解食品物理檢驗的意義,掌握相對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等物理 檢驗方法的基本原理。 (8)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狀態及水分測定的意義,掌握水分測定的常用 方法、原理、特點、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了解測定水分活度值的意義,掌握 水分活度值的定義、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區別、水分活度值的常用測定方法、 原理。 (9)了解灰分測定的意義,掌握灰分的含義、總灰分的測定方法、原理、 測定條件選擇,掌握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測定方法。 掌握鈣、鐵、碘等礦物元素的測定方法、原理。 (10)了解脂類測定的意義,掌握脂類的含義、存在形式,掌握測定脂類 常用的有機萃取溶劑及其特點。掌握脂類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與特點、 注意事項等,測定方法包括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羅紫-哥特里法、氯仿-甲醇 提取法、巴布科克法和蓋勃法,重點掌握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索氏提取法。 (11)了解還原糖的含義,掌握還原糖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及特 點、注意事項等,包括直接滴定法、高錳酸鉀滴定法、薩氏法、碘量法等,重 點掌握國家標準分析方法-直接滴定法。掌握蔗糖、總糖的測定方法。了解淀粉、 纖維素、果膠的存在形式、主要性質、測定意義,掌握淀粉的常用測定方法、 原理、適用范圍及特點、注意事項等。 (12)了解蛋白質的含義、測定意義,重點掌握測定蛋白質的凱氏定氮法 原理、注意事項。掌握蛋白質的快速測定方法、原理、方法特點及應用范圍, 包括雙縮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燃料結合法、水楊酸比色法。了解氨基酸的 分離與測定方法。 (13)了解脂溶性維生素的種類、特性、測定意義,掌握脂溶性維生素(維 生素 A、?-胡蘿卜素、維生素 D、維生素 E) 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 B1、維 生素 B2、維生素 C)的測定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及特點、注意事項。 (14)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性質、測定意義,掌握糖精鈉、苯甲酸 和山梨酸、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鹽、食用合成色素等食品添 加劑的常用測定方法、原理、注意事項。 科目代碼:897 科目名稱:農田水利學 第一部分:考試說明 一、考查目標 農田水利學是農業水土工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考試旨在考查考生是 否準確理解農田水利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掌握灌排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 考查學生是否能夠運用農田水利學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應試范圍包括:緒論、農田灌溉原理、灌溉方法和灌水技術、灌溉系統規 劃設計、農田排水原理與技術、排水系統規劃設計、灌排系統管理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包括農田水利學概述、灌溉排水原理與技術、灌溉排水系統規劃 設計以及管理等內容。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給材料閱讀計算 題等。 第二部分:考查要點 1.緒論 我國農業水資源的利用現狀;灌溉與排水工程學的任務與主要研究內容;農田水 利建設及灌溉排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農田灌溉原理 掌握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包括體積含水率和質量含水率,二者之間的 聯系;了解農田土壤水分對作物生長的有效性以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概念, 會區分飽和含水率和田間持水量,凋萎系數和臨界含水率;重點了解入滲條件 下土壤水分運動;了解農田水分運動的基本過程,并能指出農田節水的關鍵環 節。掌握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參考作物需水量的概念,了解作物需水量 的幾種估算方法,包括模系數法、作物參考法和直接計算法;了解農作物灌溉 制度制訂的一般方法,重點掌握利用農田水量平衡方程式制定農作物灌溉制度 的方法。掌握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基本概念及二者之間的區別;作物水分生 產函數概念、表達式種類及其在生產中用途和使用條件;掌握凈灌溉用水量和 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計算方法;灌水流量與灌水率。 3.灌溉方法和灌水技術 掌握主要灌水方法的分類及其優缺點和適應條件。了解灌水方法的基本要 求、灌水質量的評估指標。掌握地面灌水方法的種類,適用作物和特點。掌握 噴灌和微灌系統的組成和分類、主要技術參數及其測定、系統的規劃設計方法。 掌握灌溉水利用系數、農田降水利用率、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 4.灌溉系統規劃設計 了解灌區規劃的基本原則、類型及總體布置;掌握灌溉水源的類別及其灌 溉取水方式;明渠灌溉系統的組成及其規劃布置原則、明渠骨干渠系的典型布 置形式;田間工程的規劃布置原則;灌溉渠道的設計流量、輸水損失和各級渠 道設計流量計算。 5.農田排水原理與技術 掌握農作物對除澇,排漬和防鹽的要求及農田排水標準;排水溝對地下水 位的調控作用。掌握明溝、暗管、豎井的排水技術;重點掌握防治土壤次生鹽 堿化的排水措施。 6.排水系統規劃設計 掌握排水系統的組成及規劃布置。 7.灌排系統管理 掌握河源來水量預測分析、灌溉用水計劃與配水計劃的編制方法,確定渠 首引入流量,掌握供需水量平衡分析計算。 科目代碼:932 科目名稱:農業機械學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查目標 農業機械學是農業機械化工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本專業其他基礎理論知 識綜合應用的一門課程,主要考核學生對農業機械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的了解程度,考核對農業機械裝備工作原理、組成結構、適應范圍等熟練程度 以及運用上述知識解決農業生產中新設備的開發設計能力。 二、考試的學科范圍 本課程的考試包括緒論、耕地機械、整地機械、中耕與植保機械、谷物收 獲機、谷物清選機械、谷物脫粒機械、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玉米收獲機械等 部分的相關理論與技術。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考試方式 閉卷筆試形式。 3.試卷內容及結構 考試主要包括土壤耕作的目的意義、鏵式犁的構造原理、旋耕機的構造原 理、整地機械的類型和結構、播種施肥機械的內容(包括播種施肥的技術要求、 播種機的一般構造、典型排種器的結構與設計、播種機的輔助部件、施肥機械 等)、中耕與植保機械(包括除草技術及發展現狀、植物保護機械)、節水灌溉 機械(包括農用水泵、節水灌溉機械化技術等)、谷物收獲機(包括收割機、脫 粒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械等)、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和 經濟作物收獲機械等內容。 題型結構主要包括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分析論證四種題型。 第二部分: 考查要點 1. 緒論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作用與地位、農業機械裝備的特性以及國內外農業機械 的發展現狀、趨勢與面臨任務。 2. 土壤耕作機械 了解土壤耕作目的與方法,并以此為基礎掌握耕作土壤的物理學性質,進 而掌握鏵式犁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調整方法。 3. 整地機械 了解整地機械的技術要求,掌握旋耕機、圓盤耙的構造與原理,特別是圓 盤耙的調整方式、旋耕機結構參數對工作性能的影響。 4. 播種施肥機械 了解播種機的技術要求,掌握播種機的一般構造,掌握播種施肥機械核心 部件的工作原理與結構、排種施肥機械的性能分析等。 5. 中耕與植保機械 了解中耕植保機械的技術要求,掌握中耕植保機械的類型、結構、工作原 理和性能分析。 6.收割機械 了解收割機的類型,掌握收割機的割臺(含切割器、撥禾輪、輸送裝置) 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調整方式以及主參數對工作性能的影響規律分析。 7.脫粒機械 了解脫粒機械的技術要求、基本概念和脫粒方式,掌握脫粒機械(含脫粒 裝置、分離裝置和清選裝置)的工作原理、組成結構和工作分析。 8. 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 了解谷物清選、干燥和種子加工機械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理論,熟悉其組成 結構和工作原理,學會結構參數對作業性能的影響分析。 9.玉米收獲機械 了解玉米收獲的工藝和玉米聯合收獲機的一般構造、工作過程,掌握玉米 收獲機關鍵部件的工作原理及主參數確定方法。 科目代碼:914 科目名稱:機械設計基礎 考試范圍: 一、考核的主要內容: 機械設計基礎的主要內容。機械設計的一般步驟和原則。 平面機構的機構分析。機構運動方案的選擇。機械調速,剛性回轉件的平 衡。 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計算準則。機械零件常用材料及選用原則。機械零 價工藝性和標準化。 聯接件設計:螺紋聯接、鍵、花鍵聯接等。 傳動件設計: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螺旋傳動等。 軸系零、部件設計:軸、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離合器、制動器。 其它零部件設計:彈簧、減速器等。 傳動系統方案分析和設計。 二、考核重點: 機械和機械零件的主要類型、性能、特點、應用、機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標準和結構工藝性。摩擦、磨損、潤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識。 機構的組成、工作原理和運動特性;機械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和運動特性; 機械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防震、減振的途徑;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 應力狀態、失效形式等。繪制機構簡圖,零部件的設計計算及工作圖的繪制, 查閱技術資料,編寫技術文件等。 三、考核的難點: 螺紋連接:力分析、強度計算;帶傳動:力分析、傳動設計;齒輪傳動: 力分 析、傳動設計;蝸桿傳動: 力分析、傳動設計;鏈傳動: 力分析、傳動設計; 軸 : 軸的結構設計、強度計算。 科目代碼:826 科目名稱:工程熱力學 考試范圍: 一、基本概念 可逆過程;孤立系統;開口系;閉口系;絕熱系,正向循環;逆向循環;準平 衡過程;平衡狀態;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途徑;表壓、絕對壓力的計算;可逆 過程在熱力學中的意義。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能;總貯存能;各種條件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第一定律的 基本計算。 三、氣體和蒸汽的性質 理想氣體;理想氣體只與溫度有關的原因;壓力對汽化潛熱的影響;平均比熱 計算。 四、氣體和蒸汽的熱力過程 各種熱力過程的基本計算以及多熱力過程組合循環的計算;單熱力過程和多熱 力過程組合循環的 p-v 圖和 T-s 圖繪制。 五、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火用;火無;卡諾循環;卡諾過程基本計算;根據過程判斷多變參數和繪 制相應曲線;根據曲線判斷相應過程;自發過程和非自發過程的區別;熵增原 理;熱力過程是否可行、可逆的多種方式判斷(卡諾定理、克勞修斯不等式、 熵增原理)。 六、氣體與蒸汽的流動 噴管背壓和臨界壓力的關系;噴管類型的選擇與出口參數的計算;結構參數變 化對噴管出口參數的影響。 七、壓氣機的熱力過程 余隙容積;最佳中間壓力計算;多級壓縮中間冷卻、增壓比對容積效率的影響; 不同壓氣過程對耗功等參數的影響;多級壓縮中間冷卻的目的。 八、氣體動力循環 氣體動力循環的 p-v 圖和 T-s 圖繪制,各參數變化對發動機熱效率的影響;典 型發動機熱力循環的計算(各點參數、熱效率、平均有效壓力等)。 九、蒸汽動力循環裝置 朗肯循環各過程及其對應設備;影響朗肯循環熱效率的因素;蒸汽輪機排氣壓 力變化對蒸汽輪機的影響。; 十、制冷循環 制冷系數計算;制冷系數和耗功量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熱泵循環。 十一、理想氣體混合物和濕蒸汽 分壓力;分壓力、平均摩爾質量、平均氣體常數等的簡單計算;相對濕度;露 點;濕球溫度變化對含濕量的影響;相對濕度隨溫度的變化;濕空氣和濕蒸汽 的區別;各種蒸汽狀態的定義;汽化潛熱與壓力的關系。 科目代碼:342 科目名稱:農業知識綜合四 (農村發展和農業管理領域考生適用) 考試范圍說明: 考試內容分為綜合必答題和專業選答題兩部分,總共 150 分。綜合必答部分考核 “管 理學”內容,占 30 分; 農村發展專業考核“發展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兩部分內容,各占 60 分; 農業管理專業考核“農村社會學”、“農村政策學”兩部分內容,各占 60 分。 第一部分:管理學原理(必答部分) 管理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 管理總論 考試內容 1、管理 2、管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3、管理的主體 4、管理與環境 5、道德與社會責任 考試要求 1、管理 (1)管理的涵義 (2)管理的應用范圍、管理的特性 2、管理的主體 (1)管理主體、管理者角色的涵義 (2)管理主體與客體的范疇、管理者角色的分類 3、管理與環境 (1)管理環境的涵義 (2)管理的環境構成與特點、管理(組織)與環境之間的作用 4、道德與社會責任 (1)道德與社會責任的涵義 (2)道德觀與社會責任觀 (二) 管理理論的演進 考試內容 1、早期管理思想 2、近代管理理論的產生 3、科學管理理論 4、一般管理理論 5、管理組織理論 6、行為科學理論 考試要求 1、早期管理思想 中國古代樸素的系統管理思想、用人思想、經濟管理思想;國外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 生產管理思想 2、近代管理理論的產生 亞當、斯密、小瓦特和博樂頓等人對管理理論的貢獻 3、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4、一般管理理論 一般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5、管理組織理論 管理組織理論的基本內容 6、行為科學理論 (1)行為科學的涵義 (2)早期行為科學理論的主要內容;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和 X-Y 理論等理論的主 要內容 (三) 決策 考試內容 1、決策概述 2、決策理論 3、決策程序 4、決策的方法 考試要求 1、決策概述 決策的涵義;決策的原則;決策的特征;決策的劃分標準與決策類型 2、決策程序 (1)決策的程序 (2)決策每一步驟的基本要求 3、決策的方法 (1)各種決策方法的涵義 (2)運用決策樹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進行決策 (四) 計劃 考試內容 1、計劃及其性質 2、計劃種類 3、計劃編制過程 4、目標管理 5、計劃的方法 考試要求 1、計劃及其性質 (1)計劃的概念;計劃的性質 (2)計劃與決策的關系 2、計劃種類 (1)計劃種類的劃分標準及各種計劃的涵義 (2)每種分類中各種計劃的相互關系 3、計劃編制過程 (1)制定計劃的程序 (2)每一步驟的基本要求 4、目標管理 (1)目標管理的涵義 (2)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目標管理的評價 (五) 組織結構與設計 考試內容與要求 1、組織結構的定義: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于工作專門化的觀點;描述部門化的五種 方式;解釋交叉職能團隊;區分指揮鏈、職權、職責和統一指揮;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 于指揮鏈的觀點;討論傳統的和現代的關于管理跨度的觀點;說明影響組織的集權化和分 權化程度的因素;解釋正規化在組織設計中是如何運用的。 2、組織設計決策:對比機械式組織和有機式組織;解釋戰略和結構之間的關系;說明 組織的規模是如何影響組織設計的;討論伍德沃德在技術與組織結構關系方面的發現;解 釋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組織設計的。 3、常見的組織設計:對比傳統的三種組織設計;解釋基于團隊的結構、矩陣型結構和 項目型結構;討論虛擬組織、網絡化組織和標準化組織的設計;描述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六)領導 考試內容 1、領導 2、激勵 3、溝通 考試要求 1、領導 (1)領導的內涵;領導影響力及構成;領導方式及特點;人性假設理論與領導方式; (2)應用領導理論進行案例分析 2、激勵 (1)激勵的涵義、過程 (2)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強化理論等各種激勵理論的主 要內容及作用 (3)結合實際運用激勵理論 3、溝通 (1)溝通的涵義與重要性;(2)溝通過程;(3)溝通的類型及特點;(4)溝通的渠道 及特點 (七)控制 考試內容與要求 1.什么是控制以及控制為何重要:控制的定義;對比設計控制系統的三種方法;討論控 制很重要的原因;解釋計劃一控制鏈。 2.控制過程:描述控制過程的三個步驟;解釋為什么衡量什么比如何衡量更重要;闡述 管理者在控制過程中采取的三個行動過程。 第二部分:發展經濟學(農村發展適用) 發展經濟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經濟發展 1. 發展中國家與經濟發展 2. 發展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經濟增長 1. 經濟增長理論 (三)資源與技術 1.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 2. 資本形成與經濟發展 3. 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 4. 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 5. 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 (四)結構 1. 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 2. 農村發展 3. 工業化與城市化 (五) 戰略 1. 平衡與不平衡增長戰略 2. 內向型與外向型發展戰略 3. 增長與分配戰略 (六) 制度 1. 制度與經濟發展 2.市場與政府 第三部分:農業經濟學(農村發展適用) 農業經濟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 農業生產力 1. 農業生產力結構 2. 農業的市場化 3. 農業集約經營 4.農業的產業結構 5. 農業中的科技進步 6. 農業生產社會化 (二)農業生產關系 1. 農業生產關系結構 2.農業經濟的微觀組織 3. 農業的宏觀調控 (三)農業與農業外部經濟 1.農業、農村與農民 2. 農業與國民經濟 3. 農業與世界經濟 第四部分 農村社會學(農業管理適用) 農村社會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 農村社會學概念與研究方法 1. 農村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 2. 農村社會學的含義和特征 3. 農村社會學研究的基本領域和基本觀點 4. 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 5. 農村社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 6. 農村社會調查資料的整理及分析 (二) 農村社會結構及結構轉型和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的農(漁)村社區 1. 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農村社會結構 2. 改革開放與農村社會結構的轉型 3. 農村社會結構轉型的模式與特征 4. 二元結構的界定與形成 5. 中國二元結構的形成與歸因分析 6. 二元結構下的農(漁)村社區 (三)農(漁)村社會群體(家庭)與社會組織及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漁)民 1. 農民、漁民與農村社會 2. 農民、漁民的社會屬性與特征 3. 農(漁)民的社會化及影響因素 4. 農(漁)村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 5. 農(漁)村家庭結構及功能 6.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家庭的變遷 7. 當代中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8. 當代中國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四) 農村社會分層、社會流動與社會保障 1. 農村社會分層與農村社會保障 2. 中國農村社會的分層結構 3. 中國農村社會流動 4. 現階段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狀況 5. 完善農(漁)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五) 農(漁)村社會問題與發展 1. 社會問題與發展 2. 當前中國農村的社會問題 3. 當前中國漁村的社會問題 4. 中國農村社會發展 5. 中國漁村社會發展 (六) 社會主義新農(漁)村建設 1. 新農村建設的背景、意義與內涵 2.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模式 3. 新漁村建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考試要求: 1. 農業社會學的含義及相關基本內容。 2.采用分析討論問題的方式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 力。 第五部分:農村政策學(農業管理適用) 農村政策學部分測試以下內容: (一)農業政策學理論部分, 1.農業政策的本質及內涵 2.農業政策的經濟原理與方法 3.農業政策的制定 4.農業政策的執行過程 5.農業政策的評估及調整 (二)具體的農業政策 1.農業結構政策 2.農業土地政策 3.農村人力資源政策 4.農業科學技術政策 5.農產品流通政策 6.農業財政與金融政策 7.農業可持續發展政策 8.農村社會發展政策 (三)WTO 1.WTO 協議中有關農業的主要規則 2.我國入世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承諾 3.農業政策案例分析。 考試要求: 1. 農業政策的含義及相關基本內容。 2. 采用分析討論問題的方式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 力。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南昌大學2017年中醫綜合考研大綱碩士研究生入學大綱
下一篇文章: 齊魯工業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