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 考試大綱匯編 (2019 年) 研究生院 編 2018 年 11 月 招生 學科 〔0710〕 生物學 2007 生物學綜合 一、總體要求 從生物體的各個層次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掌握生物體的組成、 結 構和功能,了解生命信息的組成、傳遞和表達,理解生命多樣性,理解生物進化。 圍繞生物學專業的研究內容,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當代生物學的研 究前沿和發展動向,在此基礎上具備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內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 生物學綜合部分(75%左右) 1.生物學與生物界:5%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組構系統,生物界的多級分類系統,生物和它的環境形成 相互聯結的網絡、生物界的多樣性與高度的統一性,研究生物學的方法。 2.細胞:25% 了解構成生物體的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種類、結構、分類和生物學功能等。理 解真核細胞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周期的各個階段。理解物質跨膜轉 運方式,化學分子傳導信號的主要方式,能量的產生過程和機制,生物體內生物 化學反應的特性。熟悉和掌握細胞學說的內容,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差異,生 物膜的組成、結構模型和功能,染色體的組成,細胞核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光 合作用、細胞呼吸的主要過程。 3.遺傳與變異:25% 了解基因概念的發展、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史及其對生物學發展的重大影 響,真核生物的基因調控機制的復雜性,基因的突變方式和修復機制,人類基因 組計劃的基本內容,后基因組時代主要研究方向,人類遺傳性疾病,癌基因與惡 性腫瘤。理解染色體遺傳定律和孟德爾遺傳的延伸,DNA 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基 本過程,原核生物基因調控機制,真核基因的基本結構。熟悉和掌握 DNA 的雙螺 旋結構模型,DNA 的復制機制、轉錄和翻譯機制,遺傳物質改變的主要方式和原 核生物操縱子基因調控模型,基因工程原理和過程,基因文庫和 PCR 等分子生物 學實驗方法。 4.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10% 了解生物微進化與宏進化的區別,生命起源及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理解人類 的進化過程和研究人類起源的基本方法。掌握主要的生物演化學說(達爾文進化 論、現代綜合進化論、分子進化中性學說),生物的系統發生,物種形成的方式, 植物、真菌和動物多樣性的進化過程。 5.生態學:10% 了解生態因子的分類和作用特點,生態平衡,生態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生態 系統內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等。理解種群數量變動及其調節機制,群落演替過 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與保護生物學。熟悉和掌握物種、種群、群落、生態 因子、生態系統等基本概念,生態系統多樣性的 3 個層次和下降的原因。 第二部分 生物學選擇性掌握部分(25%左右) 在植物、微生物、動物 3 個方向選其一 6.植物的形態與功能 理解植物的解剖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生長,植物的生殖和發育,植物對養分 的吸收和運輸,植物營養與土壤。掌握植物對水的運輸和蒸騰作用,植物對礦物 質的運輸、營養物的儲存,植物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的概念及其生物學意義,被 子植物的雙受精過程及其生物學意義,植物激素的分類和生物學功能,植物激素 的作用機制和調控機理。 7.微生物的形態和功能 掌握原核和真核微生物主要類群、個體和群體形態特征、繁殖方式。了解和 掌握微生物的現代分類體系與鑒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幾種主要微生物營養 類型的特點及常見培養基的類型。掌握微生物代謝的幾種主要方式、機制和關鍵 酶;理解自養微生物 CO2 固定的主要途徑,了解微生物的次生代謝及產物;掌握 微生物的主要培養方式、常用生長參數的測定和生長動力學計算。了解微生物主 要遺傳物質的類型與特征,理解微生物學基因組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微生物基因 突變和誘變育種原理,細菌基因重組方式、基因表達調控模式與基因工程應用。 了解微生物與生命起源與演化的關系。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生境的分布及對污染環 境、極端環境的響應。掌握微生物生態與宏基因組的概念。 8.動物的形態與功能 了解動物的結構組成,動物的結構與功能對生存環境的適應,動物營養和人 體消化系統及功能,血液的結構與功能,哺乳動物的心臟血管系統,以及人的呼 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理解免疫應答過程,抗體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吞噬細胞 的功能。熟悉和掌握抗原、抗體、免疫應答、補體等概念,免疫的特性,單克隆 抗體的制備原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等。了解大腦的組成及其生理功能, 生物腦的發育。理解人腦獲取外界信號的方式,感受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神經元、 神經、動作電位、突觸、神經系統的結構,動物的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人類生 殖和胚胎發育的過程。 三、題型及分值比例 1. 名詞解釋:20 分(20%) 2. 簡答題:30 分(30%) 3. 綜合分析題:50 分(50%) 四、參閱書目 1.吳相鈺, 陳守良, 葛明德.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4。 2.沈萍,陳向東. 微生物學(第 8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