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040300 體育學 體育學碩士點負責人易劍東教授是知名體育學者、奧林匹克研究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及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會員、中國足協戰略發展委 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CCTV 體壇風云人物推薦委員會委員兼總 評委、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訪問學者。學位點擁有一支學科方向明確、 學術思想活躍、梯隊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的師資隊伍?,F有專職教師 50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9 人,在讀博士 2 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的 43 人,國家級裁判 4 人。有 1 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及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 人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 人入選浙江省 151 人才第三層次培養人選;3 人入 選溫州市 551 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選,1 人被評為溫州市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2 人入選學校中青年重點科研人才;學校教學名師有 4 人,一批具有高級職稱和碩士學歷 以上的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干。 本學位點擁有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平臺。我校自 2000 年開始招收體 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2007 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研究生及招收社會體育專業本 科學生。體育教育專業是浙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專業、溫州大學特色專業,在體育教育教學與 訓練方面顯示了較強的實力和優勢。近年來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體育科學》等專業學 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160 多篇,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7 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4 項,浙江省社科基金重點課題 1 項,國家體育總局重點課題 1 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 2 項,浙江省社會科學課題 3 項,國家體育總局課題 5 項,浙江省新世紀教改課題 1 項,廳局 級課題 50 余項。2007 年申報的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被批準 為全國第一批體育文化研究基地。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的獲得,標志著體育學學 科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面向社會,發揮高校為地方社會服務的職能,為地 方培養體育行業各類人才。與溫州市體育局聯合成立“溫州市體育創新協同發展研究中心”, 為研究生培養創造了“雙創”科研實踐平臺。2012 年建立了溫州市健康體適能重點實驗室, 共計投入實驗儀器設備達 500 萬元以上,為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理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 件。 招生的學科方向包括: 01 體育人文社會學:本學科方向著重研究運動項目職業化改革、運動項目社會化、體 育產業化發展等問題。形成了一支學科方向明確、學術思想活躍、梯隊結構合理、研究方向 穩定的師資隊伍。多位成員入選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 151 人才、溫州市 551 人才等培養人選,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學科帶頭人易劍東教授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 金重大項目子 2 項,學科成員獲得省部級獎勵多項。先后建立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 中心研究基地和溫州市體育協同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為本培養方向開展合作研究與人才培養 奠定了基礎。 02 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教育是省重點專業、學校特色專業。在體育教育教學、運動 訓練與競賽管理等領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和優異運動成績。建立了體育行業國家職業資格 培訓基地,形成了學科建設、教學研究、運動訓練、競賽管理為一體的辦學特色,2005 年 建立體育教育訓練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帶頭人袁建國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學校體 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高 等學校體育教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初評和成果鑒定專家,本學科擁有一支學 科方向明確、梯隊結構合理、由多名教授和博士組成的師資隊伍。 03 運動人體科學:本學科方向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體質健康理論、國民體質評價、健 康體適能等研究理論。以我國健康和休閑體育需求為導向,從不同的角度對國民體質評價以 及運動技術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索性研究,為科學合理的健身活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特 別是在運動影響體質的機能能力研究以及運動健身效果的技術解析方面的研究尤為突出。本 培養方向建立了溫州市健康體適能重點實驗室,投入的實驗儀器設備達 500 萬元以上,結合 地域山水自然環境優勢以及區域體育發展特點開展休閑體育的研究工作,為開展科學化運動 休閑健身理論研究提供軟硬件條件。 04 民族傳統體育學: 本學科依托國家體育總局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基地和溫州大學體育 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優勢,為學科的軟、硬件建設和科研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據學校地處 甌越文化發祥地的特點,充分與民族、地域文化相結合,融進地域與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 中國傳統武術、中國古代養生學、溫州模式與體育、浙江民俗體育文化等研究領域。將得天 獨厚的民族與地域文化資源充分整合融匯,為學科研究打上了鮮明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浙南 民族文化印記,使之與本地區社會需要對接,拓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的新境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