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0703Z2 生物材料與醫藥化學 生物材料與醫藥化學是一門綜合了化學、生物、材料及醫學等學科理論和方 法而發展起來的前沿交叉學科。生物材料與醫藥化學自 20 世紀 50 年代初即開始 形成??傮w上講該學科是一種利用化學、材料、高分子化學、生物的理論知識, 產生從分子水平到器官水平研究手段來探索當代醫學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科 學。 我校開設生物材料與醫藥化學學科的主要目的是腫瘤藥物靶點篩選、小分子 抗癌藥物合成、再生醫學研究、蛋白分子結構研究、納米生物材料、藥物緩釋系 統研究及藥理研究,同時注重協同醫學、藥學、化學和生物學等學科資源優勢, 提高在國內同類學科中的競爭能力和科技服務能力。此外,通過生物材料與醫藥 化學碩士點建設,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培養兼具醫學、藥學、化學和生物科 學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材料及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將醫用金屬、生物陶瓷、生物衍 生材料生產多種具有臨床應用前景的生物醫用材料,制成心腦血管系統修復材料, 皮膚掩膜、醫用導管、組織粘合劑、牙科修復材料、生物傳感器、生物及細胞芯 片以及分子影像劑等臨床診斷材料。 (2)化學生物學研究:主要從天然產物中挖掘或以人工輔助方式創制小分 子生物活性物質,或用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研究活性小分子的生物學作用及應用 價值。 (3)疾病機制、新藥靶標與藥物傳輸:將開發的新型多肽/蛋白質、抗體、 疫苗等新型藥物,利用化學和生物學的方法改變給藥途徑、增加其療效、降低其 毒副作用、改善病人對新藥的耐受性。 碩士點負責人: 李校堃。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組部“萬人計劃”教 學名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生物技術、 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基因工程藥物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 家,教育部生物反應器與藥物科學開發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入選“新世紀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國務院特 殊津貼專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人選;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 青年專家,浙江省衛生領軍人才等,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校堃 20 余年 一直致力于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s)為代表的生物藥物的基礎與應用研 究,在國際上率先解決了 FGF 蛋白成藥過程中的系列基因工程技術難題,研制 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個國家生物制品一類新藥(rFGF2, rhFGF2, rhFGF1)和 一個 III 類(最高級別)醫療器械,為治療嚴重創傷和難愈性潰瘍提供了具有主動 修復功能的創新藥物,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30 項,其中 5 項已實現產業化。在 FGFs 組織修復和代謝調控方面研究方面,先后在 Cell Metab、Circulation、Mol Cell 等雜志發表 SCI 論文 257 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 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等;牽頭組建了我國首個基因工程藥 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國生物藥物領域重要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主要從事生 長因子基礎理論與工程化研究。 學術帶頭人: 1、初彥輝:博士,龍江學者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2006 年 7 月畢業于暨 南大學,獲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曾任牡丹江醫學院醫藥研究中心主任、黑龍 江省抗纖維化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黑龍江省高校組織損傷與修復重點實驗 室主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員、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教育部工 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人口委員會客座教授。長期從事分子生 物學技術與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研究方向:1.增生性瘢痕機制的研究;2.器官 纖維化機制的研究;3.生物蛋白與天然藥物抗纖維化作用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 基金 2 項,參與國家級 973、863 計劃項目 3 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2 項; 在國內外期刊及國際會議發表文章 1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錄 38 篇;出版論著 4 部;其研究“一類新藥重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關鍵工程技術及應用”獲 2009 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No.2009-F-235-2-01-R06),“一類新藥重組成纖維細 胞生長因子應用基礎與工程技術研究”獲 2008 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壹等獎 (No.200801158P1510)。此外,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 項,黑龍江省教育 廳一等獎 2 項。 2、李松林: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溫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 神經科學與化學研究所所長,浙江省“千人計劃”人選。1997 年獲得中山大學分 子醫學與組織胚胎學博士學位,2003 年及 2006 年分別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加拿大麥肯馬斯特(McMaster)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任 UCLA David Geffen 醫學院神經病學助理研究員、以及美國西奈山(Cedars-Sinai) 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學科學家。李松林博士實驗室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缺血性腦中 風、老年性癡呆、癲癇等疾病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研究,尤其關注缺血性腦 卒中周邊皮質神經再生和修復的細胞與分子機制。其開創性研究成果,以第一作 者連續在 Nature Neuroscience 發表,作為研究亮點分別在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Medicine-Drug Discovery 等期刊上獲得積極評價。李松林博士的多篇研究 論文還分別發表在 Neuron、Brain、Neurobiology of Diseases、Experimental Neurology、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science 等刊物。這些研究分別獲得中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美國老年研究院(NIA)、美國心臟協會(AHA) 國家研究中心(NRCP)的資助。 3、胡振林:溫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第二軍醫大學微生物與生化 藥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 年 6 月于第二軍醫大學獲遺傳學博士學位。 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2004-2006)。主要研究方向為功效性化妝品的研發。先 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 項(30270687,30370741,30772072, 81072653,81373425),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課題 1 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 技重大專項課題分課題 1 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藥新藥發現和評價技術平臺建設, 2009ZX09311-001),全軍醫學科技“十二五”重點課題分課題 1 項(BWS11J033), “十二五”軍隊特需藥品發現技術平臺重大專項子課題 1 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 在 Arthritis & Rheumatoid, Chemistry Biology,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等學術期刊發表 SCI 論文 20 余篇。曾獲得上海市科學 技術獎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 4、張金三: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美國梅奧舒爾茨腫瘤新技術治 療中心主任研究員;溫州大學生命科學與環境學院、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特聘專 家,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準醫療中心技術主任。在美國排名第一的梅奧 醫學中心工作 20 余年,主持多項美國國家級項目,回國后參與或主持國家基金 2 項,并與國際多位頂級科學家建立的合作關系。權威 SCI 論文 60 余篇,累計 影響因子超過 300、被引用 1700 余次。近期參加或主持多項國際高端會議并進 行大會報告,兼任 10 余主流雜志的編委和審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 FGF 與腎損 傷修復,HIPPO 信號通路,腫瘤與干細胞的相關研究。 5、趙文剛:碩士生導師,溫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特聘教授,山東福瑞達 醫藥集團公司所屬的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福瑞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山東福瑞達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任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研究 所所長。主持建立了山東省生物藥物重點實驗室,參與國家新藥研發大平臺(山 東)和山東省多糖類藥物工程實驗室等的建設工作,參與微生物發酵透明質酸多 糖生產及應用研究開發等多項國家科技項目的研發工作,主持完成“γ -亞麻酸 微生物發酵及應用”、“含有透明質酸鈉的人體潤滑劑”、“1,2-二磷酸果糖發酵工 藝研究”等多項省級科研項目,開發的產品“圣劍潤滑潔康露”獲得國家Ⅱ類醫 療器械生產許可批件,并獲得濟南市高新技術產品和濟南市創新產品。主持開發 的成果轉化產品“圣劍潤滑潔康露”、“潤之源消毒凝膠”、“透明質酸及硅烷化透 明質酸系列護膚品”、“聚谷氨酸系列護膚品”等。 6、姜程曦:博士,中藥學博士后,研究員,碩導。先后獲得浙江省科技進 步二等獎,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建立了兩 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并獲得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GAP 認證。相關 研究已在國內外著名雜志發表 13 篇,并有 3 部著作出版。 7、李世軍: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博士畢業。主要從事生物制品類藥物的研發與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生產工藝放大和 優化工作。曾主持重大新藥創制項目,無細胞恥垢分枝桿菌結核疫苗三期臨床研 究;參與裂解流感疫苗的研究;曾參與多個重組蛋白新藥小試、中式、生產工藝 的放大和優化,包括外用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凍干粉、重組人干擾素 α1b 滴眼液、重組人干擾素 α2a 栓劑、注射用重組人干擾素 α2a 凍干粉、注射用重組 人白介素-2 凍干粉等產品,均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 8、布魯奇(Bellusci):博士,博士生導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兒童醫院兼職教授;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兼職教授。主 持多項美國國家級項目,與多位國際科學家建立合作關系。權威期刊雜志發表論 文 22 篇,多次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做過報告。主要從事 FGFs 與器官發育機制 相關的研究。 9、孫冰冰:博士,博士生導師。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畢業。美 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及加州大學環境評價中心博士后,中組部青年千人 計劃入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材料、納米材料—生物界面、免疫工程、疫苗 佐劑、納米材料生物安全性、以及環境污染物的評價與預防等,先后在 ACS Nano 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 40 余篇。 學術骨干: 1、金立波,男,博士,講師。先后在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科研 處、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等多個部門任職, 特別是在生物技術實驗室的建設與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 2006--2015 年任職吉林農業大學工程中心副主任 9 年的時間里,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實驗 室從零做起,發展到擁有實驗室面積近 1000 平方米,儀器設備 700 余臺件,總 價值約 2400 萬元;組建了一支從事生物反應器研究與開發的技術團隊,建立了 農學、醫學與生物制藥多學科相融合及工程化開發的運營模式,到位科研經費 2000 余萬元,到位平臺建設經費 2700 余萬元,獲得授權專利 17 項,發表 sci 收 錄文章 30 余篇,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 項,省技術發明一等獎 1 項,長春 市科技進步獎 1 項;培養博碩士研究生 160 余名。 2、孫達:博士,講師。本碩博均在重慶大學完成學業,期間(2014-2015) 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培養一年。主持 1 項浙江省藥學重中之重一級學科 開放基金(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系列蛋白表達及關鍵工程化技術研究),作為主 要人員參與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切應力促進血管新生介導易損斑 塊形成的力生物學機制)、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血小板膜包被仿生 納米前藥用于高效靶向抑制血管再狹窄的研究)。在 Materials Letters、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Scientific Report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Materials Technology 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3 篇。 3、王德仲:博士,講師。吉林大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博士畢業后,2015.12 至 2016.06 于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所工作,2016 年 08 月入職溫州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為:FGF 對代謝性疾病的干預機制研究以及 FGF 翻譯后修飾對生 物學活性的影響。 4、許可:博士,講師。2009 年畢業于洛陽市師范學院,獲理學學士;2012 年在首都師范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16 年于南開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同時于 2016 年獲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2016 年 11 月入職溫州 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生物學、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發表 SCI2 篇。 5、林蘇娥:博士,講師。2009 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2014 年獲浙江大學農學博士學位。2016 年入選溫州市“551 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 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生物反應器、蔬菜作物生殖發育生物學方向。主持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白菜花粉特異表達的兩個類成束阿拉伯半乳 糖蛋白基因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分析[No 31501764])、1 項溫州市種子種苗科技創 新專項項目(盤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BY10-2A?及其保持系差異表達的 miRNAs 及其靶基因鑒定),參與 1 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計劃)項目、多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 Annals of Botan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中 國細胞生物學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7 篇。 6、吳艷青:博士,講師。2016 年 6 月于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博士 學位,專業為動物學。2013 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至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訪學, 主要研究二型糖尿病誘導神經管畸形的分子機制。2016 年 9 月入職于溫州大學,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二型糖尿病誘導的認知功能障礙的分子機制研究。研究結果 已在 Diabetes,Nature Communication 和 Am J obstetGynecol (AJOG)等國內外著 名雜志發表。 7、彭仁義:博士,講師;2016 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細胞 生物學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為:1)內源 H2S 對植物細胞在逆境條件下的保護機 理的研究;2)轉基因花卉的培育及其機理的研究。曾在《Plant cell reports》、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發表論 文三篇。 8、高藝恬:博士,講師。2017 年畢業于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藥學院獲 得理學博士,專業為藥學。2017 年 12 月入職溫州大學,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活 性多肽和活性蛋白功能分子,揭示發揮藥效的物質基礎,建立天然藥物活性蛋白 /多肽分子資源庫,研發創新藥物。目前發表文章 9 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4 篇。 9、嵇豪:博士,講師。江南大學發酵工程專業博士畢業,2017 年 12 月入 職溫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微生物育種與發酵工程,微 生物對環境壓力耐受的分子機制。曾先后參與 4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 項 國家 863 計劃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9 篇,其中 SCI 收錄論文 6 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9年溫州大學考研碩士點簡介_應用經濟學
下一篇文章: 2019年溫州大學考研碩士點簡介_新聞與傳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