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專業課 >> 正文  2019年溫州大學624有機化學Ⅰ考研大綱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海考區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溫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業務課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 有機化學Ⅰ 科目代碼: 624
一、參考書目:
《基礎有機化學》第 4 版,刑其毅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年
二、考試內容范圍:
有機化學研究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結構、合成方法、有機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變以
及根據這些事實資料歸納出來的規律和理論等。這些基本內容在基礎有機化學中都有所
反映,所以都是考察的內容。包括對基礎概念和基礎理論的掌握,對有機化學反應的掌
握和運用(包括熟悉反應的機理,尤其是典型反應的機理,應用有機反應進行有機合成
等),能夠熟練地應用化學方法和波譜學方法解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等等。在大綱
部分我們仍按官能團分類逐章說明,但考生在復習時也應從反應類型上理解、掌握各類
反應,這樣便于對機理的了解和深入認識。
有機合成是對有機化學反應的綜合運用,也是對學生的有機化學知識的重要考察依
據。這一部分通常是考生的薄弱環節,一是反應不熟練,甚至張冠李戴;二是對一給定
的目標分子不知如何下手,即不知道如何設計一條合理的合成路線去合成目標分子,這
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熟練掌握必要的有機反應,還要學一些有機合成設計方面的知識。
三、試卷結構及題型比例:
正如在說明部分所述,考生應了解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反應,以及運
用這些知識解決有機化學問題(像運用有機反應和波譜方法解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
進行有機合成等),試題是按照上述基本要求設計的。試題類型包括:
1. 回答一些問題或選擇正確答案
這部分是考察考生對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命名,解釋概念,比較一些性
質像酸堿性、親電性、親核性等等。
2. 有機化學反應
這部分主要是考察考生對基本有機化學反應的掌握程度,通常是要求寫一些典型的
產物,包括產物的立體化學,也可能給出反應物和產物,要求考生給出反應條件。
3. 反應機理
對一些典型的反應,要求掌握其反應機理,這樣才能對反應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試
卷中通常會出現這類試題。
4. 有機合成
這部分考察考生綜合運用有機反應的能力,可能會給出某種原料,也可能僅給出目標
分子,由考生自選適當的起始原料。首先必須有一條合理的合成路線,其次是要正確地
運用反應,包括條件。
5.推測有機物的結構
這部分也是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應用一系列反應或波譜方法或是二者的結合推斷未
知有機物的結構。
6. 分離或鑒別
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對各類化合物性質的了解,不一定在試卷中出現,但是要求掌握
這方面內容。
四、考試綱要:
這部分內容按官能團分章敘述,將烷烴和環烷烴放在一章。
(一)緒論
1. 共價鍵
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共振論。
共價鍵的屬性:鍵能;鍵長;鍵角;鍵的極性。
鍵的極性和分子極性的關系;分子的偶極矩。
2. 有機化合物的特征
(二)烷烴和環烷烴
1. 基本概念
烴及其分類;同分異構現象;同系物;分子間作用力;a 鍵,e 鍵;構型,構象,構象分析,構象異構體;
烷基;碳原子和氫原子的分類(即 1?,2?,3?碳,氫;4?碳);反應機理,活化能。
對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記住其定義,而是要求理解它們,應用它們說明問題。
2. 命名
開鏈烷烴和環烷烴的 IUPAC 命名,簡單的橋環和螺環的命名。
3. 烷烴和環烷烴的結構
碳原子 sp
3
雜化和四面體構型;環烷烴的結構(小環的張力)。
4. 烷烴的構象
開鏈烷烴的構象,能量變化;環烷烴的構象:重點理解環己烷和取代環己烷的構象及能
量變化,穩定構象,十氫萘及其它橋環的穩定構象。
5. 烷烴的化學性質
自由基取代反應—鹵代反應及機理;碳游離基中間體—結構,穩定性;不同的鹵素在反應中的活性和
選擇性;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6.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自由基取代反應(與烷烴一致);小環(3,4 元環)性質的特殊性—加成。
(三)烯烴
1. 烯烴的結構特點
碳的 sp
2
雜化和烯烴的平面結構;?鍵和?鍵。
2. 烯烴的同分異構、命名
碳架異構,雙鍵位置異構,順反異構(Z,E)。
3. 烯烴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烯烴的親電加成及其機理,馬氏規則;碳正離子中間體—結構,穩定性,重排。
其它加成反應:催化加氫(立體化學,氫化熱);硼氫化—氧化(加成取向,立體化學);羥汞化—脫
汞(加成取向);與 HBr/過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離基加成。
氧化反應:羥基化反應—鄰二醇的形成;KMnO
4
/H
+
的氧化,臭氧化反應,烯烴結構的測定。
α -位取代反應:烯丙基型取代反應(高溫鹵代和 NBS 鹵代)及機理—烯丙基自由基。
(四)炔烴和二烯烴
1. 炔烴
①結構:碳的 sp 雜化和碳-碳三鍵;sp 雜化,sp
2
雜化 和 sp
3
雜化的碳的電負性的差異及相應化合物的
偶極矩。
②同分異構體
③化學性質:末端炔烴的酸性及相關的反應;三鍵的加成:催化加氫,親電加成,親核加成;碳—碳
三鍵與 H2/Lindlar 催化劑反應(順式烯烴);碳—碳三鍵與 Na/液氨的反應(反式烯烴);加鹵素;加 HX(馬
氏規則);加 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 HBr/過氧化物;硼氫化—氧化;加 HCN 及乙炔的二聚;氧化
反應:KMnO4 氧化和臭氧化。
2. 二烯烴
①共軛二烯烴的穩定性:鍵能和鍵長平均化,共軛效應。
②二烯烴的化學反應:1,2-加成和 1,4-加成(反應機理);反應的動力學控制和熱力學控制(反應
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烯丙型碳正離子的穩定性(p-?共軛);Diels-Alder 反應。
(五)波譜分析
1. 紫外光譜
理解各種躍遷(????,n???,????,n???)和各自的吸收能量波長;發色團和助色團;溶劑效
應;最重要的是能夠從一張 UV 譜圖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判斷結構)(不要求利用經驗規則去計算某化合
物之吸收波長)。
2. 紅外光譜
理解 IR 光譜之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利用 IR 光譜(結合其它波譜)推測有機分子的結構,這就要求
對各類官能團的紅外吸收范圍有清楚的了解,并清楚影響峰位置變化的因素。
3. 核磁共振譜(
1
H NMR)(碳譜不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化學位移,內標,外標,偶合,偶合常數,屏蔽,去屏蔽等。清楚不同類
型的枝質子的化學位移范圍及影響因素;最重要的是利用 NMR 譜(結合其它波譜)推測有機分子的結構。
4. 質譜
了解基本原理;幾種重要的開裂方式(包括重要的重排開裂如麥氏重排,逆 Diels-Alder 重排等);最
重要的是利用 MS 得出的分子離子峰(并結合其它波譜方法)推測有機分子的結構。
本章最重要的是利用幾種波譜方法結合推測有機分子的結構。
(六)芳香烴
1. 苯的結構和芳香性
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和判斷芳香性的 Hückel 規則,能用此規則判斷一給定的分子(或離子)是否是芳香
性的。
2. 苯的異構,同系物和命名
3.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主要了解其波譜特征,例如芳香烴的 NMR 譜學特征,不同取代苯在 IR 指紋區的特征等。
4. 化學性質
親電取代反應及機理;傅氏反應的特點及局限;氯甲基化反應;Gatterman-Koch 反應;芳香環上取代
基的定位效應;其它反應:側鏈氧化;側鏈取代;芳香環上的還原:催化加氫,Birch 還原。
5. 萘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七)立體化學
1. 基本概念
對映異構(體);手性分子;鏡像;旋光性,旋光度;對映體;非對映體;差向異構體;內消旋體;
外消旋體;手征性;手性中心。
2. 對映異構體構型的表示法
R/S 法(次序規則)。
3. 熟悉各類手性分子
含 1—3 個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環狀化合物。
4. 立體異構體的制備和反應
熟悉能產生立體異構體的化學反應及機理,象烯烴與鹵素的反式加成,環氧乙烷的開環,羰基化合物
的加成(Cram 規則)等等。
(八)鹵代烴
1. 異構,分類,命名
2. 波譜性質,尤其是 NMR 譜
3. 化學性質
親核取代反應及機理(SN1,SN2);影響親核取代及機理的因素;親核試劑的親核性;SN2 反應的立體
化學;SN1 反應中的重排;鄰基參與。
消除反應及機理(E1,E2,E1cb):消除反應的取向(Saytzeff 規則)和立體化學;消除反應和取代反
應的競爭。
鹵代烴與 Mg,Li,Na 等的反應:Grignard 試劑、有機鋰試劑及其應用。
(九)醇、酚、醚
1. 結構、分類、命名
2. 醇的物理性質和光譜性質
氫鍵對其物理性質的影響;IR 光譜和 NMR 譜的特征。
3. 醇的化學性質
醇的酸性(與其它類型化合物如 H2O,酚,羧酸?酸性的比較);與酸性有關的反應(與金屬如 Na,
Mg,Al?的反應);醇的氧化(形成醛/酮,羧酸);熟悉各種氧化劑;醇的成酯反應:與無機酸成酯,與
有機酸成酯(機理);鹵化反應;用 SOCl2 鹵化的立體化學及機理;用 HX 的鹵代反應(Lucas 試劑用來區
別六個碳原子以下 1?,2?和 3?醇);Wagner-Meerwein 重排。
醇的脫水反應:反應機理/扎依切夫規律;反應活性;重排;分子間脫水成醚。
多元醇的反應:與 HIO4 或 Pb(OAc)4 的反應;片吶醇重排反應及機理。
4. 酚的物理性質和光譜性質
5. 酚的化學性質
酸性及與之相關的反應;Fries 重排;芳環上的親電取代:鹵代,硝化,磺化;其它親電取代:與醛的
作用;與 CO2 的作用;Reimer-Tiemann 反應;酚的氧化反應。
6. 酚的制備方法
異丙苯氧化法;氯苯水解法;苯磺酸堿熔法。
7. 醚的反應
與 HX 的反應(醚鍵斷裂)及機理;Claisen 重排;環氧乙烷的反應。
8. 醚的合成方法
Williamson 合成法。
(十)醛和酮
1. 醛酮的反應 ①加成反應,親核加成
OC C N OC
C N
H2 O
+
_ _
O HC
C N
+ O H
_
OC Na HSO3
O HC
SO3
Na
+
以上反應適用于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個碳原子以下的環酮。
OC R Mg X O Mg XC
R
+ O HC
R
OC H2
NB NC+
H,H2
O
+
B
B= -O H,-NHC6
H5
,-NHCO NH2
,-Ar 等
OC RO H+ C(O R)2
2
②?—碳原子上
2 RC H2
C HO
O H
RC H2
C HO H
C HC HOR
RC H2
C H=CC HO
R
_
_
H2 O
鹵仿反應:
RCOCH3
NaO X
RCOO Na CHX3+
③氧化和還原
RC HO
[O ]
RCO O H
OC
OC
[H]
C HO H
[Zn Hg+ HCl]
[NH2
NH2
+ NaO H]
C H2或
2. 醛酮的制法
①烴類氧化
CH3
CH O
[O ]
②醇的氧化及去氫
RC H2
O H RC HO
RC HO HR' RCOR'
[O]
[O]
③Friedel-Crafts 酰化反應
C6
H5
COCl C6
H6
AlCl3
C6
H5
COC6
H5+
3.?,?—不飽和醛、酮的反應:
C=C C=O R Mg X
C=C C-O Mg X
R
C=C C=O
+
C=C C-O H
R
H2 O
C-O Mg X
H2 O
C
R
C C=OC
R
C H
HC N
C=O
C N
C HC
1,2-加 成
1,4-加 成
(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
1. 羧酸的反應:
①酸性: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比無機酸弱。
②羧酸中羥基的取代反應
_
RCO O H PCl3
RCO Cl
RCO O H R'O H RCO O R'
NH3 RCO O NH4
RCO NH2
RCO O H
+
+
+ H2 O
③還原
LiAlH4
RC H2
O HRCO O H +
2. 羧酸的制法
①氧化法
RC H2
O H
RC HO
[O ]
RCO O H
RCOC H3
ArC H3
K MnO4
,H
ArCO O H
RCO O H
鹵 仿 反 應
+
②水解法
++RCN
H
RCOO H NH4
+
H2 O
+
③Grignard 試劑與二氧化碳作用
RCO O H+R Mg X CO2
RCO O Mg X
H2 O
3. 羧酸衍生物的反應
①水解都生成羧酸
②醇解 酰氯、酸酐和酯的醇解都生成酯,酯與醇作用生成原酸酯或酯。
③氨解 酰氯、酸酐和酯的氨解都生成酰胺
④酸解 生成平衡混合物
4. 羧酸衍生物的制法
①酰氯:羧酸與無機酰氯作用;②酸酐:酰氯與羧酸鹽作用;③酯:直接酯化: ④酰胺:羧酸的銨
鹽去水或酯的氨解;⑤腈:酰胺去水或鹵代烴與氰化鈉作用。
(十二)取代羧酸
1. 鹵代酸的反應
①與堿的反應,產物與鹵素和羧基的相對位置有關。
?-鹵代酸?羥基酸
?-鹵代酸??,?-不飽和酸
?或?-鹵代酸?內酯
②Darzen 反應
R2
C=O XCH2
COOC2
H5
B
O
R2
C CHCOOC2
H5
+
_
2. 誘導效應
+
Y CR3
H CR3
X CR3
I I
(C H3
)3
N F Cl Br C H3
O
(C H3
)3
C (C H2
)2
C H C H3
C H2
CH3
_
+
+
I
I
_
:
: > > > >
> > >
標 準
3. 共軛效應
_
+
_
:
:
>
>N O
O
+
> > >OC C= N
> >
C=C NC
N
.. ...
.
.. ...
.O F Cl Br> >..
..
....
. . ...
..
I
.
C
C ..
4. 醇酸的反應
①去水,產物與羥基的相對位置有關
?-醇酸?交酯 ?-醇酸??,?-不飽和酸 ?-醇酸?內酯
②分解:
H2 ORCHO HCOO H
H2
SO4
RCHO CO2+ +
5.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應用
①合成甲基酮:
C H3
CO C H2
CO O C2
H5
C H3
CO C HRCO O C2
H5
C H3
CO C H2
R
成 酮 水 解
① ②C2
H5
O Na R X
②合成酮酸
C H3
CO C H2
CO O C2
H5
C2
H5
O Na,RC HXCO O C2
H5
C H3
CO C HCO O C2
H5
RC HCO O C2
H5
C H3
CO C H2
C HCO O H
R
6. 丙二酸酯在合成上的應用
①合成一元羧酸
CH2
(COOC2
H5
)2
RCH(COOC2
H5
)2 RC H2
COO H
CO2
R2
C(COOC2
H5
)2 R2
C HCOO H
水 解
水 解
_
_
CO2
① ②C2
H5
O Na R X
②合成二元羧酸
C H2
(CO O C2
H5
)2
CO2
水 解
_
C H(CO O C2
H5
)2
RC HCO O C2
H5
C H2
CO O H
C HCO O HR
C H2
(CO O C2
H5
)2
C2
H5
O Na
CO2
水 解
_
n+2(C H2
)
C H(CO O C2
H5
)2
C H(CO O C2
H5
)2
n+2(C H2
)
C H2
CO O H
C H2
CO O H
① ② RC HXCO O C2
H5
C2
H5
O Na① ② RC HXCO O C2
H5
(十三)胺和含氮化合物
1. 胺的化學性質
①堿性
_
R NH2 HX R N H3
X+ +
②烴化
+
+
R NH2
R X
R X
R X
R2
NH
R3
N
R2
N H2
X
HXR3
N
R4
N X
+
+
+
+
_
_
_
③酰化(Hinsberg 反應)
R NH2
R2
NH
R3
N
+
+
+
+
(C H3
CO)2
O R NHCO C H3
p-C H3
C6
H4
SO2
Cl
NaO H p-C H3
C6
H4
SO2
NR2
p-C H3
C6
H4
SO2
Cl p-C H3
C6
H4
SO2
N R Na
p-C H3
C6
H4
SO2
Cl
R NH2
NaO H
NaO H
+
_
不 生 成 磺 酰 胺
④與亞硝酸的反應
等 +R NH2
HX Na NO2
RO H N2
ArNH2
HX Na NO2
ArN NX
R2
NH
R3
N
R2
N-N=OHX Na NO2
HX Na NO2
HX Na NO2
+
+
+
+
+ +
+
+
+
+
+
_
噻吩>吡咯>呋喃
離域能(kJ/mol
—1
) 150.6,121.3,87.6,66.9
3. 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質
①親電取代:鹵代,硝化,磺化,乙?;虎谶秽装l生;Diels-Alder 反應;③吡咯的弱堿性;④吡
啶的堿性;⑤吡啶的氧化、還原性質;⑥Fischer 吲哚合成法和 Skraup 喹啉合成法。
(十六)周環反應
1. 在協同反應中軌道對稱性守恒
2. 電環化反應的選擇規律
?電子數 基態 激發態
4n 順旋 對稱
4n+2 對旋 順旋
3. 環化加成反應的選擇規律(同一邊)
?電子數 基態 激發態
4n 禁阻 允許
4n+2 允許 禁阻
4. ?遷移反應的選擇規律(同一邊)
i+j 4n 4n+2
基態 禁阻 允許
5. Cope 重排
C H2
-C H=C H2
C H2
-C H=C H2
CH2
=C H C
H2
C H2
C H2
=C H
6. Claisen 重排
O-CH 2
-CH=CH 2
OH
C H 2
-CH=CH 2
O-CH 2
-CH=CH 2
CH 3
CH 3 CH 3
CH 3
OH
CH 2
-CH=CH 2
*
*
*
*
(十七)碳水化合物
1. 單糖的結構與構型
①Fischer 構型式的寫法:羰基必須寫在上端;②構型:編號最大手性碳原子上 OH 在豎線右邊為 D-
型,在左邊為 L-型;③Haworth 式:己醛糖的 Haworth 式中 C1 上的 OH 與 C5 上的 CH2OH 在環同一邊為?
位異構體。
2. 單糖的反應
①氧化:醛糖用溴水氧化生成糖酸,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糖二酸
②還原:用 NaBH4 還原生成多元醇
③脎的生成:糖與苯肼作用——成脎。
(十八)氨基酸、多肽、蛋白質
1.①氨基酸的基本結構
C
CO O H
HNH2
R 天然的?-氨基酸,只有 R 取代基的差別。
②等電點:等電點時氨基酸以兩性離子存在,氨基酸溶解度最?。虎郯被?茚三酮的顯色的反應;④Sanger
試劑及應用;⑤氨基酸的制備:a. ?-鹵代酸的氨解,b. 醛和酮與氨、氫氰酸加成物水解,c. 二丙酸酯合成
法;⑥多肽的合成方法。
(十九)萜類和甾體化合物
①掌握萜類化合物的基本結構:碳骨架由異戊二烯單位組成的;會劃分萜類化合物中的異戊二烯單位。
②掌握一些重要的萜類天然產物常規性質:如法尼醇;牛兒酮;櫳牛兒奧;山道年;維生素 A;葉綠
醇;角鯊烯。?-胡蘿卜素。
③了解甾體化合物的四環結構和命名。
④了解萜類和甾體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