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9 年西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 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341 農業知識綜合三 ※ 使用本科目的招生學科/類別 學科/類別名稱及代碼學科/類別所在學院 095135 食品加工與安全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衛生學》部分 50 分 一、總體要求 《食品衛生學》是報考農業推廣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考試科目之一。 考生應系統全面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和衛生的基本概念,各種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因 素,尤其是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對食品安全性的危害程度、致病致毒機理及控制 措施以及食品安全性方面的相關法規和條例。 二、內容及比例 1、食品的污染及預防 30 分 (1)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種類;食品衛生學的定義、有害因素的分類。 (2)食品的生物污染 評價食品衛生質量的細菌指標及其意義;食品腐敗變質的原因及衛生學意義;霉 菌的生長繁殖及產毒條件,霉菌毒素的結構、性質和毒性。 (3) 食品的化學性污染 食品中有機磷、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毒性;濫用氮肥、抗生素對人體健康可能的 危害;有害金屬對食品的污染。 (4)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 輻射食品的安全性、玻璃物和其它異物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 2、各類食品與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10 分 (1)各類食品的衛生 糧豆類的衛生;肉、魚類及其制品的衛生;奶制品的衛生;飲料的衛生;油脂的 27 衛生 (2)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幾種安全性較低的食品添加劑及對健康的危害;食品中 禁用添加劑及對健康的危害。 3、食物中毒及其預防 10 分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病原物和食物中毒的分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真 菌毒素和霉變食品中毒、有毒動植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識以及預防食物 中毒的方法。 三、題型及分值比例 名詞概念解釋:12 分; 填空:10 分; 單項選擇:8 分 簡述:10 分; 論述:10 分; 四、參閱書目 何計國主編:食品衛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年。 《食品標準與法規》部分 50 分 一、總體要求 《食品標準與法規》是報考農業推廣碩士(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考試科目之 一。考生應系統全面學習理解和掌握食品標準、標準化、法規、認證等的基本概念, 熟悉我國食品標準和法律法規的依據和程序,熟悉我國和發達國家的食品法律法規體 系、標準體系,食品質量管理體系、食品認證程序和要求等,并能夠根據所學知識, 具有制定食品企業標準、分析和處理食品違法事件的基本能力。 二、內容及比例 28 1、食品法律法規 20 分 (1)食品標準與法規基本概述 標準、法規的概念、兩者的區別與聯系;標準法規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標準法 規與食品安全體系的關系。 (2)食品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 食品法律法規的淵源和體系、食品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食品行政執法與監 督。 (3)中國的食品法律法規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情況及基本內容,《產品質量法》、《農產品質量安全 法》等基本內容,食品監督管理與食物中毒的預防控制。 2、標準、標準化與食品標準體系 25 分 (1)標準與標準化 標準、標準化的概念,標準化的作用,標準的分類,制定標準的程序,標準化工 作的基本內容,標準起草編制的要求與方法。 (2)我國食品標準體系和法規 食品的基礎標準、食品的產品標準、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食品包 裝材料和容器衛生標準、食品流通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 通則等。 (3)食品企業標準體系 食品企業標準制定的方法和依據,企業標準編制及修訂要求。 3、國際食品標準與法規 5 分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組成、地位和作用;國際食品標準的制定、修訂的程序及 要求,國際標準分類;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在食品標準與法規方面的經 驗; SPS 協定和 TBT 協定的基本內容。 三、題型及分值比例 名詞解釋:10 分 填空:10 分 單項選擇:10 分 簡答題:10 分 29 論述:10 分 四、參閱書目 周才瓊主編,《食品標準與法規》,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陳宗道主編,《食品標準與法規》,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年。 《食品分析》部分 50 分 一、總體要求 本課程是研究和評定食品品質及其變化的一門科學。要求學生系統掌握食品分析 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食品中營養成分、主要有害物質以及食品添加劑的測定原理和 方法;明確分析對象與分析方法的聯系以及方法的適用對象和范圍;學會選擇分析方 法并對食品樣品進行分析檢測;了解食品分析方法的發展方向。 二、內容及比例 1、分析檢測的基礎知識 5 分 食品分析、精密度、準確度的概念;食品分析的內容、任務和作用;食品分析方 法及發展方向;辯認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正確采樣的意義、原則以及采 樣的一般方法;樣品的制備和預處理方法;樣品保存的目的和方法。 2、食品中營養成分的測定 30 分 總酸度、揮發酸、有效酸度和滴定度的基本概念;粗脂肪、總脂肪、游離脂肪和 結合脂肪的概念;灰分的概念、分類及測定意義;分析灼燒后的殘留物質成分;蛋白 質的組成、性質和測定依據;糖類的提取方法與澄清劑的選擇。 比較常壓干燥法、減壓干燥法和蒸餾法測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的原理和適用范圍; 根據樣品性質選擇正確的方法測定水分含量;比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堿性乙醚 水解法測定食品中脂肪的原理、適用范圍和測定結果;比較雙指示劑甲醛滴定法、電 位滴定法、茚三酮比色法測定氨基酸的原理和適用范圍。 常壓干燥法測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食品中總酸度含量測定的原理和 方法;索氏提取法測定食品中脂類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蛋白質 30 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斐林試劑法測定還原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高錳酸鉀滴定法、碘 量法測定還原糖法的原理;蔗糖、淀粉和粗纖維的測定原理;灼燒重量法測定食品中 灰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測定 5 分 干法消化和濕法消化的概念;銅試劑比色法測定銅的原理和方法;雙硫腙比色法 測定鋅的原理和方法;高錳酸鉀法和 EDTA 滴定法測定鈣的原理和方法;比色法和滴 定法測定鈣的原理和方法;比較硫氰酸鹽比色法和鄰菲羅啉比色法測定鐵的原理和方 法。 4、食品添加劑的測定 5 分 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作用和測定意義;天然食品添加劑和化學合成添加劑的概 念;糖精鈉、苯甲酸、山梨酸和硝酸鹽的測定原理和方法;比色法測定食品中亞硝酸 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5、食品中污染物的測定 5 分 污染物的概念;食品中污染物的來源、種類與危害;比較雙硫腙比色法測定 Pb、 Cd、Hg 的異同;比較銀鹽法和砷斑法測定砷的原理和方法;雙硫腙比色法測定食品中 鉛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三、題型及分值比例 名詞概念解釋:12 分 填空:10 分 單項選擇:8 分 問答題:10 分 綜合題:10 分 四、參閱書目 1.楊嚴俊主編,《食品分析》,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年 2.侯曼玲主編,《食品分析》,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年。 .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9年西南科技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9年西南科技大學342農業知識綜合四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