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9年華僑大學 3087專業綜合考博大綱
招生學院: 化工學院 招生專業: 化學工程與技術
科目名稱: 專業綜合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1.四大化學等基礎化學 60%
2.化學反應工程、生物化學、環境化學:40%(選考)
(四)試卷題型
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等
二、考查目標
能夠運用數學、物理、物化和化工原理知識表達反應工程問題,建立反應器和傳遞過程的數學模型,并正確求解。能運用反應工程的思維方法,判斷反應器變量對評價指標的影響,提出優化的解決方案。能夠針對反應過程的特性,確定反應器選型和操作條件,進行工業反應器的設計優化。能設計并實施與化學反應工程相關的熱模或冷模實驗,分析實驗結果,驗證或擬合模型參數,獲取有效結論。能應用專業軟件模擬和解決反應器設計和操作的問題,了解模擬計算的原理及其局限性。
測試考生對于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結構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生物體各種物質的新陳代謝,生物體的遺傳信息的傳遞等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在生物化學相關學科綜合運用分析的能力。
考生對于環境化學研究進展、大氣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生物體內污染物質的運動過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與效應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實際環境問題及認識受污染環境問題的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四大化學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及物理化學相關基礎知識。
化學反應工程
第一章:緒論
介紹反應工程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和理想反應器
1、反應過程的技術指標:反應進度、轉化率的定義,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式及其影響因素,反應速率的溫度效應和活化能的意義;
2、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及其建立方法;
3、反應器的分類及反應時間、停留時間、空時、空速的概念;
4、等溫條件下間歇反應器、平推流反應器、全混流反應器的計算模型及其設計計算。
第三章:復合反應與反應器選型
1、平推流反應器和全混流反應器并聯、串聯設計計算;
2、復合反應轉化率、選擇性、收率的概念及計算;
3、復合反應(自催化、可逆、平行、連串)特性與反應器選型
第四章:非理想流動反應器
1、返混的概念、起因、返混造成的后果,返混對各種典型反應的利弊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2、停留時間分布的意義及其數學表達式,停留時間分布的測定方法;
3、平推流流和全混流停留時間分布表達式。凝集流模型、軸向擴散模型、多釜串聯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模型參數的確定方法。
第五章:氣固相催化反應本征動力學
1、非均相催化反應速率表達及非均相催化反應過程的步驟
2、催化劑的組成、制備及特性參數表征,化學吸附與脫附速率的表達式、化學吸附模型、
3、氣固相催化反應本征動力學方程及其實驗測定
第六章:固相催化反應宏觀動力學
1、催化劑顆粒內氣體擴散
2、等溫多孔催化劑上反應擴散微分方程的建立和邊界條件的確定及其求解方法,效率因子的概念及一級反應效率因子的計算。
3、催化劑表面外的傳質、傳熱及催化劑失活
第七章:氣固相催化反應固定床反應器
1、固定床催化反應器的特點及類型
2、一維擬均相理想流動模型、等溫單層絕熱床和多段絕熱反應器設計計算
3、固定床反應器模型評述:一維擬均相非理想流模型、二維擬均相模型、二維非均相模型。
第八章:氣固相催化反應流化床反應器
1、流化床的結構、流體在流化床內的流動特性
2、流化床的工藝計算:反應器內徑、床高
第九章:應器的熱穩定性和參數靈敏性
1、全混流反應器、管式反應器的熱穩定性;
2、反應器參數的靈敏性。
生物化學
(一)糖類
1、糖的分類、構型與構象
2、重要的單糖、寡糖、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特性
(二)脂質
1、脂酰甘油類,重要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及其特點;甘油三酯;氫化;碘值
2、磷脂類,甘油磷脂,鞘氨醇,神經酰胺
3、脂蛋白及其分類
(三)氨基酸
1、常見的20種氨基酸的分類
2、氨基酸的旋光性,氨基酸的酸堿性,氨基酸的化學反應
3、氨基酸的分析分離方法
(四)蛋白質的共價結構
1、蛋白質的共價結構(肽和肽鍵的結構,氨基酸測序,N端和C端氨基
酸殘基測序的各種方法,蛋白酶,肽段的氨基酸序列測定方法,二硫鍵的斷裂和多肽的分離,二硫鍵位置的確定,多肽的人工合成)
2、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和生物功能
(五)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1、蛋白質構象的研究方法
2、蛋白質的二級結構和纖維狀蛋白質(構型與構象,多肽鏈肽鍵的二面角,二級結構的基本類型,超二級結構,常見的纖維蛋白質)
3、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
(球狀蛋白質三維結構的特征,亞基締合和四級結構)
(六)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1、肌紅蛋白、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血紅蛋白分子病的機理
2、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統的識別,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和類別
(七)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和表征
1、如何確定蛋白質分子的大小和形狀
2、蛋白質的膠體性質和沉淀性質
3、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含量和純度的測定
(八) 酶通論
1、酶是生物催化劑,酶作為生物催化劑的特性,酶的化學本質,輔酶
2、酶的分類和命名
3、酶的活力測定和分離純化
4、核酶、抗體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誘導酶
(九) 酶促反應動力學
1、酶促反應的動力學
(米氏學說,米氏常數,雙倒數作圖法,多種底
物反應的不同機理,抑制劑對酶反應的影響)
2、酶的抑制作用
3、酶反應的影響因素
(十)酶的作用機制和酶的調節
1、 酶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原理
2、 酶活性的調節
(十一) 維生素與輔酶
1、維生素的概念,和輔酶的關系
2、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在視覺中的作用,維生素D
與固醇,維生素C與壞血病,維生素B2與FMN、FAD,泛酸,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6,維生素B族與輔酶。)
3、輔酶的金屬離子
(十二) 核酸通論
1、核酸的早期研究和雙螺旋結構模型
2、核酸的種類、分布和生物學功能
3、核苷酸的組成、堿基分子式
4、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
5、RNA的結構、類型,tRNA的三級結構,真核生物mRNA結構特點,rRNA的分類
(十三)核酸的結構
核苷酸、DNA的結構、RNA的高級結構
(十四)核酸的物理化學性質
1、核酸的水解
2、核酸的酸堿性質
3、核酸的變性、復性和雜交
(十五)核酸的研究方法
1、核酸的分離、提純和定量測定
2、核酸的凝膠電泳
3、PCR
(十六)生物膜的組成與結構
生物膜的組成、性質、分子結構
(十七)代謝總論
1、能量代謝重要性
2、輔酶Ⅰ、輔酶Ⅱ、輔酶A
3、代謝常見的有機反應機制
4、新陳代謝的研究方法
(十八)糖酵解作用
1、定義及過程
2、反應階段及能量變換的計算
3、丙酮酸的去路
4、過程的調節及其他糖進入糖酵解的途徑
(十九)檸檬酸循環
1、檸檬酸循環的過程、作用和地位
2、其反應機制、調控和化學總結算
3、該循環的雙重作用
(二十)生物氧化——電子傳遞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1、電子傳遞過程、氧化呼吸鏈概念及組成
2、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機制及葡萄糖徹底氧化的總結算
(二十一)戊糖磷酸途徑和糖的其他代謝途徑
1、戊糖磷酸途徑的主要反應、反應速度的調控及該途徑的生物學意義
2、葡糖異生作用途徑、能量消耗意義和調節
3、乙醛酸途徑
(二十二)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1、糖原的生物學意義
2、糖原降解和生物合成的基本知識
(二十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謝
1、脂肪酸的氧化與調節、不飽和酸的氧化
2、酮體
3、磷脂、鞘脂類、甾醇的代謝
(二十四)脂類的生物合成
貯存脂肪和脂類的合成
(二十五)蛋白質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
1、蛋白質的降解和氨基酸分解代謝
2、尿素循環
3、氨基酸碳骨架的氧化途徑
4、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
5、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
6、氨基酸代謝缺陷癥
(二十六)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1、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徑
2、重要氨基酸衍生物的了解
(二十七)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謝
1、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2、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輔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環境化學
(一)考查范圍
1、環境化學研究進展:環境化學的研究內容、研究特點和研究發展動向,主要環境污染物的類別和它們在環境各圈層中的遷移轉化過程。
2、大氣環境化學:大氣中的重要污染物及其遷移,光化學反應基礎,光化學煙霧、硫酸煙霧的形成機制,幾種重要的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損耗等)及形成機制,大氣顆粒物的來源解析。
3、水環境化學: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態及分布,水中無機污染物(如重金屬)的遷移轉化(沉淀溶解,氧化還原作用)、水中無機污染物(如重金屬)的遷移轉化續(配合作用、吸附解吸)、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分配、揮發、水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光解、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
4、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和它的作用機制以及主要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與歸趨。土壤中重金屬的賦存形態。
5、生物體內污染物質的運動過程及毒性:污染物質與生物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機體對污染物質的吸收、分布、轉化、排泄等過程和污染物質對機體毒性。
6、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與效應:污染物通過生物膜的方式及在機體內的轉運;污染物質的生物放大和積累,污染物質的毒性;污染物質的生物轉化。
7、受污染環境的修復:微生物修復所需的環境條件、常見的幾種強化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常見的幾種強化微生物異位修復技術、植物修復重金屬的主要過程、Fe-PRB去除重金屬的主要機理、臭氧與有機污染物反應的主要機理。
(二)考試內容要求
1、環境化學研究進展:掌握環境化學的研究內容、研究特點和研究發展動向,主要環境污染物的類別和它們在環境各圈層中的遷移轉化過程。
2、大氣環境化學:了解光化學反應基礎,熟習光化學煙霧、硫酸煙霧的形成機制,掌握大氣中的重要污染物及其遷移,掌握幾種重要的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損耗等)及形成機制,掌握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的方法。
3、水環境化學:了解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態及分布,掌握中無機污染物(如重金屬)的遷移轉化(沉淀溶解,氧化還原作用)、水中無機污染物(如重金屬)的遷移轉化(配合作用、吸附解吸)、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分配、揮發、水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光解、生物富集、生物降解等)。
4、土壤環境化學:掌握污染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遷移和它的作用機制以及主要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與歸趨。掌握土壤中重金屬賦存形態分析方法。
5、生物體內污染物質的運動過程及毒性:掌握污染物質與生物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機體對污染物質的吸收、分布、轉化、排泄等過程和污染物質對機體毒性。
6、典型污染物在環境各圈層中的轉歸與效應:
7、受污染環境的修復:了解微生物修復所需的環境條件,了解常見的幾種強化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了解常見的幾種強化微生物異位修復技術;掌握植物修復重金屬的主要過程,掌握Fe-PRB去除重金屬的主要機理;掌握臭氧與有機污染物反應的主要機理。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包括作者、書目、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
《化學反應工程分析》,朱開宏、袁渭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化學反應工程》,朱炳辰.: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化學反應工程》,郭凱、唐小恒、周緒美: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普通生物化學》,鄭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07年。
《生物化學》,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02年。
《環境化學》戴樹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