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填空(或簡答),計算題
四、適用學科
土木工程
五、考核內容
一、考試內容及基本要求:
材料力學是工程力學專業研究生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該課程對研究生學習后續專業課及開展科學研究都有重要的的影響。入學考試旨在考察考生對材料力學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對桿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具有明確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比較熟練的計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
《上冊》
第一章 緒論及基本概念
了解材料力學的任務及研究對象;理解可變形固體的性質及其基本假設;了解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軸向拉伸和壓縮
理解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理解桿件橫截面上的內力、軸力的概念;掌握求解橫截面上內力的截面法及軸力圖的繪制;理解應力、正應力、切應力的概念;掌握軸向拉伸和壓縮時橫截面上正應力的計算公式及應用條件;了解平面假設的重要意義;了解等直桿拉伸時斜截面上的應力,初步掌握應力隨截面改變的規律;理解變形、應變的概念;掌握軸向拉伸和壓縮時的胡克定律及其使用條件;了解塑性材料與脆性材料在拉伸和壓縮時所表現的力學性能;理解應變能的概念,了解彈性范圍內軸向拉(壓)桿內應變能的計算方法;理解工作應力的計算和許用應力的概念及確定;掌握軸向拉(壓)桿件的強度條件及其應用;了解應力集中的概念。
第三章 扭轉
掌握用截面法計算圓軸橫截面上的扭矩和作扭矩圖的方法;了解薄壁圓筒和實心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切應力的分布規律,以及切應力公式導出時綜合研究幾何、物理和靜力平衡方面的關系;掌握純剪切的概念、切應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掌握傳動軸的功率、轉速和外力偶矩的關系;掌握扭轉變形的計算、極慣性矩和扭轉截面系數的概念;掌握運用扭轉時的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進行圓桿的強度和剛度計算;了解等直圓桿扭轉時的應變能;了解等直矩形截面桿自由扭轉時應力和變形的計算。
附錄 I 截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理解靜矩、極慣性矩、慣性矩、慣性積和慣性半徑的概念;牢記常見截面的慣性矩和極慣性矩的計算公式;掌握平行移軸公式,會熟練運用此公式計算組合圖形的慣性矩;了解轉軸公式,建立截面的主慣性軸、形心主慣性軸、主慣性矩和形心主慣性矩的概念。
第四章 彎曲應力
理解對稱彎曲、平面彎曲、剪力和彎矩的概念;熟練掌握剪力和彎矩的計算及正負號的規定;熟練掌握剪力圖和彎矩圖的繪制方法;掌握剪力、彎矩和分布載荷集度之間的微分關系,并能利用其微分關系檢查或繪制剪力圖和彎矩圖;掌握平面剛架和曲桿的內力圖的作法;掌握直梁在純彎曲時橫截面上正應力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所采用的平面假設;熟練掌握梁上各點彎曲正應力的計算,并掌握彎曲正應力強度條件及其應用;掌握矩形截面的彎曲切應力、工字形截面和圓形截面的最大切應力的計算,并會利用切應力強度條件進行校核;了解提高梁彎曲強度的措施。
第五章 梁彎曲時的位移
了解梁的撓度和轉角的定義;掌握梁的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建立的條件及應用;掌握用積分法、疊加法計算梁的撓度和轉角;掌握用剛度條件對梁進行校核和設計;理解提高梁的剛度的措施;了解梁內的彎曲應變能。
第六章 簡單的超靜定問題
理解靜定問題與超靜定問題區別;掌握超靜定問題的基本求解方法;能夠求解簡單的拉壓、扭轉超靜定問題;掌握求解簡單超靜定梁的方法。
第七章 狀態和強度理論
理解一點應力狀態的概念;掌握取單元體的研究方法;理解主應力、主平面、主單元體的概念;掌握應力狀態的分類;掌握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解析法和圖解法;了解空間應力狀態的概念;了解廣義虎克定律及其應用;了解材料失效的兩種形式;掌握四個強度理論的內容及其應用。
第八章 組合變形及連接部分的計算
掌握將外力向截面形心簡化的方法,明確疊加原理的應用條件;會確定桿件在組合變形時的危險截面和危險點的位置;會建立組合變形時危險點的強度條件;掌握桿件在兩個互相垂直平面內的彎曲及彎曲與拉(壓)組合、彎曲與扭轉的組合時的強度計算;掌握連接件的剪切與擠壓的實用計算方法。
第九章 壓桿穩定
了解壓桿穩定和失穩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桿端約束的壓桿臨界力的確定方法;理解臨界應力總圖的物理意義;掌握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掌握實際壓桿的穩定因數及壓桿的穩定性計算;了解提高穩定性的措施。
《下冊》
第六章 動荷載·交變應力
掌握用能量法分析構件承受沖擊荷載時的應力和變形,理解動荷系數的意義及推導方法;了解構件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產生疲勞失效的特征和原理;了解材料在交變應力作用下的強度指標、疲勞極限及測定方法。
二、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1.本大綱列出了各章的考核要點。制訂本大綱的目的是使考生能夠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便于復習。本大綱在考核要求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提出了要求。三個能力層次是遞進等級關系各層次的含義是:
了解:能了解有關的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地認識和表達,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計算,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和計算,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這里包括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其中綜合應用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2. 參考教材
孫訓方,《材料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5版)。
3. 試題形式
可采用的主要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畫圖、計算題等,以計算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