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新疆農業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考研大綱
《森林生態學》考試大綱
命題方式
|
招生單位自命題
|
科目類別
|
初試
|
滿 分
|
75
|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與其他科目組卷后,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森林生態學是生態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在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很多研究都是以森林為對象,揭示有關生態學的基本規律。同時,森林生態學也是林學及其林業相關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對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態環境建設的理論和技術是必須的和不可缺少的。
生態學是林學、森林保護、生態學等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而森林是生態學研究的一類具體對象,因此,通過森林生態學的學習,為以上各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要求學生了解森林生態學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森林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方法,重點掌握種群的增長規律與種群內和種間相互關系;群落的結構、類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規律;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了解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和規律性。理解并運用森林生態學的基本觀點,綜合分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基本現象和相關問題,具備解決問題的基本知識水平和能力。
重點:森林種群的結構與動態;森林種群內部和種群間的關系;森林群落的結構;森林群落的演替規律、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難點:森林群落的演替規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及森林與全球氣候變化。
考試內容:
章次
|
內容
|
重點
|
基本掌握
|
一般了解
|
1
|
緒言
|
|
|
|
1.1
|
森林生態學概念
|
|
|
★
|
1.2
|
森林生態學的內容與教學
|
|
|
★
|
2
|
森林生物與森林環境
|
|
|
|
2.1
|
森林環境與生態因子
|
|
|
★
|
2.2
|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
|
|
★
|
3
|
森林能量環境
|
|
|
|
3.1
|
太陽輻射對森林生物的作用
|
|
|
★
|
3.2
|
森林植物對光的適應
|
|
★
|
|
3.3
|
溫度對森林生物的生態作用
|
|
★
|
|
3.4
|
森林植物對溫度變化的適應
|
|
|
★
|
4
|
森林物質環境
|
|
|
|
4.1
|
水分的生態作用
|
|
★
|
|
4.2
|
森林對水分的適應
|
|
|
★
|
4.3
|
森林對水分的影響
|
|
★
|
|
4.4
|
森林土壤環境
|
|
★
|
|
4.5
|
森林大氣環境
|
|
|
★
|
5
|
森林環境中的干擾因素
|
|
|
|
5.1
|
地形對森林的作用
|
|
|
★
|
5.2
|
風與森林
|
|
|
★
|
5.3
|
林火的生態作用
|
|
|
★
|
6
|
森林種群的結構與動態
|
|
|
|
6.1
|
種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
★
|
|
6.2
|
種群生命表及其分析
|
|
★
|
|
6.3
|
種群的數量變化
|
★
|
|
|
6.4
|
種群的生活史對策
|
★
|
|
|
7
|
植森林種群內部和種群間的關系
|
|
|
|
7.1
|
種群內部的關系
|
★
|
|
|
7.2
|
種群間的相互關系
|
★
|
|
|
8
|
森林群落結構
|
|
|
|
8.1
|
森林群落的概念
|
|
★
|
|
8.2
|
森林群落的組成
|
★
|
|
|
8.3
|
森林群落的結構
|
★
|
|
|
8.4
|
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樣性
|
|
|
★
|
9
|
森林群落演替
|
|
|
|
9.1
|
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與類型
|
|
★
|
|
9.2
|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與頂級學說
|
★
|
|
|
9.3
|
森林群落演替模型與演替舉例
|
|
★
|
|
10
|
森林分類
|
|
|
|
10.1
|
森林分類途徑
|
|
|
★
|
10.2
|
中國森林群落的分類
|
|
|
★
|
11
|
森林分布
|
|
|
|
11.1
|
森林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
|
|
★
|
11.2
|
世界森林分布
|
|
|
★
|
11.3
|
中國主要森林植被及其分布
|
|
★
|
|
12
|
森林生態系統概述
|
|
|
|
12.1
|
森林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理論
|
|
★
|
|
12.2
|
生態系統的結構
|
|
★
|
|
13
|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
|
|
|
13.1
|
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
|
|
★
|
|
13.2
|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
|
★
|
|
|
13.3
|
生態系統生產力
|
|
|
★
|
14
|
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
|
|
|
14.1
|
物質循環的概念及其特點
|
|
★
|
|
14.2
|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
★
|
|
|
14.3
|
森林生態系統內的養分循環過程及特點
|
★
|
|
|
15
|
森林生態系統經營
|
|
|
|
15.1
|
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的理論基礎
|
|
|
★
|
15.2
|
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經營
|
|
|
★
|
16
|
森林與全球氣候變化
|
|
|
|
16.1
|
森林與氣候
|
|
★
|
|
16.2
|
全球氣候變化
|
|
|
★
|
16.3
|
全球氣候變化與森林的相互作用
|
|
|
★
|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