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核能與核技術基礎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核能與核技術基礎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試卷內容結構
核反應堆物理部分 33.3%
核反應堆熱工部分 33.3%
輻射防護部分 33.4%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 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填空題 20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解答題(包括證明題) 10小題,共74分
核能與核技術基礎
考試內容
一、反應堆物理部分
1. 核反應堆物理基礎
中子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中子截面和核反應率、截面隨中子能量的變化、共振現象、原子核裂變過程
2. 核反應堆中子學過程
鏈式裂變反應、中子的慢化過程、中子的擴散過程、中子擴散長度、慢化長度和徙動長度
3. 中子擴散理論與計算
單群和多群中子擴散方程的建立及物理含義、核反應堆功率計算
4. 中子能譜和群常數計算
裂變中子能譜、無限均勻介質的中子慢化能譜、共振能譜、熱中子能譜
5. 燃耗與中毒
重同位素的燃耗、裂變產物的中毒、反應性系數與反應性控制、反應性溫度系數、反應性控制
6. 核反應堆動力學
緩發中子的作用、核反應堆點堆動力學
二、反應堆熱工水力部分
1. 堆的熱源及其分布
核裂變產生的能量及其分布、堆芯功率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控制棒/慢化劑和結構材料中熱量的產生和分布、停堆后的功率
2. 堆的傳熱過程
芯塊/包殼內的導熱、單相對流換熱、池式/流動沸騰傳熱、燃料元件的形式結構及設計要求、燃料元件材料的熱物性、燃料元件的溫度分布、間隙傳熱及影響因素
3. 堆內流體的流動過程及水力分析
單相流體的流動壓降、兩相流體的流動壓降、自然循環、冷卻劑的噴放、流動不穩定性、汽液逆動現象
4. 堆芯穩態熱工分析
熱工設計準則、堆芯冷卻劑流量分配、熱管因子和熱點因子、臨界熱流密度關系式、單通道熱工分析方法、子通道熱工分析方法
5. 堆芯瞬態熱工分析
燃料元件瞬態過程溫度場分布、守恒方程/模型、反應堆的安全問題、負荷喪失瞬態、失流事故、失冷事故
三、輻射防護部分
1. 輻射防護基礎知識
放射性、電離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伽馬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 輻射量及單位
粒子注量、通量密度、照射量、吸收劑量、比釋動能、劑量當量
3. 輻射照射的容許標準
射線對人體照射的影響、影響生物效應的主要因素
4. 輻射劑量的安全監察
電離室、計數管、閃爍計數器、伽馬輻射監察、表面放射性沾污的監察、個人伽馬劑量監察、大氣和水中放射性濃度監察、中子劑量的安全監察、照射量的絕對劑量、大劑量的測量
5. 伽馬射線及帶電粒子外照射的防護
外照射防護的基本途徑、伽馬射線在物質中的減弱規律、屏蔽厚度計算的一般方法、根據減弱倍數計算屏蔽層厚度、對散射伽馬射線的防護、X射線的防護、貝塔射線的防護
6. 中子的防護及其應用
中子的防護、中子引起的次級輻射、反應堆的防護、加速器的防護、核武器的防護、屏蔽材料
考試要求
1. 理解核反應堆物理、反應堆熱工以及輻射防護中專有名詞的含義、表達及相互關系。
2. 掌握核反應堆內中子循環的基本物理過程及其中關鍵物理量的物理意義。
3. 掌握核反應堆熱工水力涉及的關鍵熱工水力現象的機理及影響因素。
4. 掌握核反應堆熱工分析的主要模型、方法及步驟,能夠根據給定的條件進行基本的推導和計算。
5. 掌握核反應堆中關鍵的物理現象,能夠利用核反應堆物理理論解釋反應堆設計和運行中的主要物理現象和過程。
6. 掌握輻射照射的標準、安全監察手段以及伽馬和中子輻射的防護措施、方法。
7. 掌握典型屏蔽材料的特點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