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719 中國通史 |
適用專業: |
0601L1考古學及博物館學、060200 中國史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 中國古代史 150分
第二部分 中國近現代史 15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簡答題(簡述題): 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材料分析題(綜合題):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論述題(綜合題): 2小題,每小題50分,共10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國通史》科目考試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等2門歷史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論,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比較和評價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讀;能辨析史料的價值、偏頗或局限,獲取有效信息。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
第一章 史前時代
1、舊石器時代古人類
2、新石器時代主要文化遺存
3、原始社會的婚姻形式和社會群體組織形態
4、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
5、古史傳說
第二章 夏商西周
1、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
2、夏朝及其國家形態
3、商朝及其考古發現
4、商朝的國家機構
5、西周的盛衰
6、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7、夏商西周的經濟與文化
第三章 春秋戰國
1、大國爭霸與七雄兼并
2、社會經濟與社會變動
3、大夫兼并與變法運動
4、百家爭鳴和文化科技
第四章 秦漢
1、秦朝的歷史地位
2、秦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
3、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
4、與民休息政策與文景之治
5、漢武帝的統治與西漢的強盛
6、西漢后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
7、光武中興與東漢政治的演變
8、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9、秦漢社會結構與社會矛盾
10、秦漢的民族關系
11、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
1、軍閥混戰與三國鼎立
2、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崩潰
3、東晉南朝的政治
4、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5、十六國北朝的政治形勢與民族關系
6、北魏孝文帝改革與北方經濟復蘇
7、北朝的分裂與統一
8、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盛衰
9、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第六章 隋唐五代
1、隋朝的建立與統一
2、隋朝的制度與隋煬帝的統治
3、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4、武則天和唐玄宗
5、唐前期的國家制度與社會經濟
6、安史之亂與唐后期政局
7、唐后期的財政改革與社會經濟
8、隋唐的民族關系與中外關系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
第七章 宋、遼、西夏、金、元
1、北宋建立與專制集權的加強
2、北宋中期的統治危機與王安石變法
3、遼、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4、南宋的偏安統治
4、宋、遼、西夏、金的關系
5、元朝的統一及其歷史影響
6、元朝的百年統治
7、宋元時期的社會經濟
8、宋元的思想、文化與科技
9、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第八章 明、清(鴉片戰爭前)
1、明初專制集權政治的強化
2、明中期的政治、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
3、明后期政治與明末農民戰爭
4、清代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及其疆域的奠定
5、清朝的政治制度與統治政策
6、康乾盛世及其社會問題
7、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動
8、明清對外關系與貿易
9、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朱紹侯、齊濤、王育濟主編《中國古代史》第5版(上下冊),福建人名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二部分: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章 兩次鴉片戰爭和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開始
1、商品與鴉片——中西沖突的開始
2、鴉片戰爭時期的“和”“戰”之爭
3、鴉片戰爭的失敗問題
4、兩次鴉片戰爭的區別與聯系
5、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第二章 太平天國運動
1、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
2、洪秀全和拜上帝會
3、太平天國的政權
4、《天朝田畝制度》及其平均主義評價問題
5、《資政新篇》的內容與評價
6、如何評價太平天國的反孔斗爭
7、天京事變
8、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與歷史評價
第三章 湘軍的興起與晚清政局
1、湘軍的興起與晚清權力結構的變化
2、關于曾國藩的評價問題
3、晚清政治體制的局部調整
第四章 中國工業化的發韌
1、近代化第一步——洋務運動
2、近代私人資本企業的產生
3、思想領域與社會階層的變化
第五章 邊疆危機與中法戰爭
1、邊疆危機的背景和概況
2、中法戰爭時清政府內部的和戰之爭
3、關于黑旗軍與劉永??狗▎栴}
4、結局與影響
第六章 甲午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