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821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
|
適用專業:
|
學科教學(思政)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 名詞解釋 約40分
第二部分 簡述題 約80分
第三部分 分析論述題 約3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簡答題(簡述題): 4小題,每小題20分,共80分
分析論述題(綜合題):1小題,每小題30分,共30分
……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基礎知識、2011版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等學科基礎課程,
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有關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自身專業持續發展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上編 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
第一章 我國新時期教育觀念與素質教育
第一節 新時期素質教育觀念結構
第二節 素質教育的定位
第三節 素質教育經驗與理論
思考題: 1、思想政治課在素質教育中處于什么地位?
2、思想政治課有哪幾方面的任務,簡要地說明各項任務的內容?
第二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標準
思考題:1、什么是課程?什么是課程結構?思想政治學科的課程設計應遵循什么原則?
2、認識現行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對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有什么意義?
第三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原則
第一節 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第二節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第三節 正面教育的原則
第四節 知行統一的原則
思考題:1、為什么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
2、試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
3、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確立灌輸與疏導統一的原則的客觀依據是什么?
4、思想政治課教學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有何特殊意義?
第四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
第一節 啟發式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啟發式在一般教學法中的運用
思考題:1、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具體使用時有哪些基本要求?
2、為什么說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夠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方法?
3、簡要談談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之間的相同點和區別點?
第五章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
第一節 教學模式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國外教學模式
第三節 我國的中學教學模式
思考題:1、什么是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一般結構是怎樣的?
2、選擇運用教學模式,一般依據哪些因素?
下編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技能
第一章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準備的技能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準備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掌握教學目的
二、熟悉課程標準和教材,掌握教學內容
三、熟悉學生,了解教育對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研究和掌握教學方法
五、編寫教案,熟悉教案和教具
第二節 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技能
一、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內容
二、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要求
三、了解和分析學習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教材分析與處理的技能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與處理技能的類型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教學資料收集的技能
一、教學資料收集的基本要求
二、教學資料搜集的途徑和方法
第四節 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選用技能
一、教學方法選用技能的要求
二、國內外幾種新的較有影響的方法
三、選用教學方法的一般技能
第五節 思想政治課教案編寫技能
一、教案編寫的基本要求
二、教案編寫的基本形式和內容結構
三、教案編寫的技能
思考題:1、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準備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2、請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準備技能訓練。
第二章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實施的技能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導入技能
一、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導入的類型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提問技能
一、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提問的類型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舉例技能
一、課堂舉例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舉例的類型
第四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板書技能
一、課堂板書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板書的類型
第五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語言技能
一、課堂教學語言的要求
二、課堂教學語言的類型
第六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講解技能
一、課堂講解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講解的方法
第七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結課技能
一、課堂結課的基本要求
二、課堂結課的基本類型
思考題:1、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基本要求?
2、請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思想政治課課堂實施的基本技能訓練。
第三章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技術操作的技能
第一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組織教學技能
一、 課堂組織教學的要求
二、課堂組織教學技能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應變技能
一、課堂教學應變技能的要求
二、課堂應變技能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三、課堂教學應變技能的基本類型
思考題:1、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2、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處理課堂突發事件?
第四章 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教學技能
第一節 多媒體教學與素質教育
一、多媒體教學的基本功能
二、多媒體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
三、多媒體在素質教育中的科學運用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類型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特點
二、多媒體教學的一般過程
思考題:1、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程序是哪些?
2、在進行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教學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3、請選擇思想政治課的某一框的內容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
第五章 思想政治課試卷編制與分析講評技能
第一節 試題編制的技能
一、編制試題的原則與要求
二、不同類型試題的特點及編制
第二節 思想政治課試卷編制技能
一、試卷的作用
二、試卷編制技能的基本要求
三、試卷編制的基本程序
第三節 思想政治課試卷分析講評技能
一、試卷分析講評的要求
二、試卷分析講評的步驟與內容
三、提高試卷質量的主要方法
思考題:1、編制思想政治課試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編制思想政治課試卷的程序與步驟是什么?
3、思想政治課試卷分析講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試卷分析講評的步驟與內容是什么?
第六章 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能力的技能
第一節 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的技能
一、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技能
一、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技能
一、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 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基本方法
思考題:1、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培養學生識記能力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選用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選用教材: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改革新論
出版單位: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主要參考書:
1、劉 強. 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
2、賀瑞虎、孫繼儒.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技能[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3、孫菊如. 課堂教學藝術[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8.
4、孫菊如.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試卷編制、分析、講評技能指導[M].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8,7.
5、孫菊如,高紅娟. 思想政治學科課程與教材分析[M].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4.
6、鐘啟泉, 崔允郭, 張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M].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7、教育部組編. 2011版《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
8、鐘啟泉等. 新課程的改革與創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徐仲林,徐 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01.
四、樣卷
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樣卷
專業方向: 學科教學(思政) 課程名稱: 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
注:考生答題時,請寫在考點下發的答題紙上,寫在本試題紙或其他答題紙上一律無效。
(本試題共 1 頁)
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40分)
1、課程資源
2、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
3、試卷區分度
4、探究學習
二、問答題(每題20分,共80分)
1、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正確貫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20分)
2、什么是教學原則?思想政治課教學原則的實質是什么? (20分)
3、簡述說課與上課的關系。(20分)
4、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20分)
三、論述題(30分)
1、為什么說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夠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方法?
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樣卷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40分)
1、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它包括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種。課程的實施和教學質量的優劣,都有賴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僅存在于學校,同時也存在于家庭和社會,不僅存在于現實的物質世界,還存在于虛擬的網絡世界。
2、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既要把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交給學生,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內在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合乎情理的、具有啟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使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起來。
3、試卷區分度
是指試卷區分考生優劣的程度。區分度越高,說明試卷區分考生優劣的能力越強;反之,區分能力就越低。
4、探究學習
是指學生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教師在教學中,創建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搜集與處理信息、試驗、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二、問答題(每題20分,共80分)
1、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正確貫徹教學的直觀性原則?(20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知識和獲得生動表象,使理性認識建立在感性認識之上,從而比較深刻地掌握知識。(5分)
貫徹這一原則主要有三點要求:
(1)根據教學任務、內容以及學生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無論使用哪種直觀材料,除了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外,還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形成學生清晰和生動的表象。( 5分)
(2)教師運用直觀手段必須與講解密切配合,讓學生從觀察中認識事物的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5分)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在教學中,教師語言生動的講解,形象的描述,語氣的激昂,能夠引發學生的想象,給予豐富的感性認識,起到直觀作用。(5分)
2、什么是教學原則?思想政治課教學原則的實質是什么? (20分)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8分)
思想政治課教學原則的實質是人們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標、教學規律及其教育實踐制定的正確處理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基本矛盾所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基本準則和基本要求。(12分)
3、簡述說課與上課的關系。(20分)
說課與上課有很多共同之處。如,說課是對課堂教學方案的探究說明,上課是對教學方案的課堂實施,兩者都圍繞著同一個教學課題,從中都可以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操作藝術,都能反映教師語言、教態、板書等教學基本功。
但說課與上課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要求不同:上課主要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說課則不僅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
(2)對象不同:上課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雙邊教學活動;說課是課堂外教師同行間的教研活動。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的對象是具有一定教學研究水平的領導和同行。
(3)評價標準不同:上課的評價標準雖也看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案的實施能力,但更著重課堂教學的效果,著重學生實際接受新知、發展智能的情況;說課重在評價教師領會新課標、掌握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應用教學理論以及展示教學基本功等方面。
(4)目的不同。各學科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技能等;而說課是幫助教師對具體教學操作從深層次上予以認識,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從而提高其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
第五,內容不同。課堂上所傳授給學生的具體知識和技能,并不作為說課重點;而說課時所說的為什么這么教和指導學生怎樣學的科學理論依據,也不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
4、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處理課堂偶發事件? (20分)
偶發事件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突然出現的學生的不良行為。這類事件影響較大,常常擾亂課堂秩序,往往把教師精心準備的課程攪得一塌糊涂。
在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求教師:1、要情緒沉著冷靜,不急不躁,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把偶發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短時間內;2、要充分認識和挖掘偶發事件中包含的積極因素,善于引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3、要化阻力為動力,把偶發事件變成磨煉學生品質,激發學生情趣、教育多數學生的一次機會;4、要注意態度嚴肅而溫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燒,粗暴對待,要運用巧妙的教學機智妥善加以處理。(每個小點5分)
三、論述題(30分)
1、為什么說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夠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方法?
一方面,啟發式教學方法是一種根本方法,對各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具有指導作用,它貫穿于各種具體教學方法和整個數學過程之中。因此,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啟發式是核心。(15分)
另一方面,各種具體教學方法是啟發式教學方法得以存在和體現的載體和基礎。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核心和實質必須通過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運用才能體現出來。如果離開了各種具體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和發揮,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就會導致空談啟發的形式主義。(15分)
由此可見,啟發式與其它具體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是從屬關系,是辯證地統一,二者不可偏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把啟發式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