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835理化生地知識綜合
|
適用專業:
|
045117科學與技術教育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其中物理學、化學各40分,生物學、地理學各35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物理學部分
一、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內容:
力學 約13分
電磁學 約12分
光學 約7分
熱學 約8分
題型:
計算 4小題,每小題7-13分,共4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物理部分包括力學、電磁學、光學、熱學等部分內容,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1. 力學:
掌握:矢徑;運動方程;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圓周運動;運動的相對性;牛頓運動定律;力矩;功;動能定理;保守力和勢能;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一維簡諧振動的運動學特征和運動方程;平面簡諧波的波函數;波的疊加與干涉,振幅加強和減弱的條件。
了解:角動量定理;質心;轉動慣量;定軸轉動時的轉動定律;簡諧振動的能量;一維諧振動的合成;波的能量、能流密度;駐波;多普勒效應。
2. 電磁學:
掌握:庫侖定律,靜電場的電場強度及電勢,場強與電勢的疊加原理,高斯定理,環路定理,靜電場中導體的靜電平衡,電流密度矢量、安培環電動勢;磁感應強度矢量,磁場的疊加原理,畢奧—薩伐爾定律及應用,磁場的高斯定理、路定理及應用,磁場對載流導體的作用,安培定律,洛侖茲力。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動生電動勢及感生電動勢;
了解:有電介質時的電容,靜電場能量,歐姆定律微分形式的物理意義;運動電荷的磁場。自感、互感,磁場能量;渦旋電場、位移電流的概念。麥克斯韋方程組;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電磁波的基本性質,電磁波的能流密度。
3. 光學
掌握:光程的概念及光程差和位相差的關系;楊氏雙縫干涉條紋及薄膜等厚干涉條紋 ( 劈尖、牛頓環等 ) 的位置,單縫夫瑯和費衍射條紋分布規律,自然光和偏振光,線偏振光的獲得與檢驗;布儒斯特定律和馬呂斯定律。
了解:相干光及獲得方法(分波前法和分振幅法);邁克耳遜干涉儀的工作原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光柵衍射公式;圓偏振光、橢圓偏振光
4. 熱學
掌握: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理想氣體的壓強公式和溫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功和熱量,準靜態過程,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應用,理想氣體等容、等壓、等溫過程和絕熱過程中的功、熱量、內能改變量,理想氣體的定壓熱容、定容熱容和內能;循環過程、卡諾循環。
了解: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玻耳茲曼分布律,氣體分子平均碰撞頻率及平均自由程;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熵的概念及熵增加原理。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普通物理學·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永編,高教出版社
四、樣卷
一、(13分)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半圓槽大物塊,質量為M,圓槽半徑為R,槽內置一小滑塊m。m在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無摩擦地滑下,則滑到底端時大物塊的速度如何?它給小滑塊的支持力有多大?
二、(12分)半徑為R圓環上均勻分布著電荷q,試證:在垂直環面過環心的軸線上電場強度最大的點在x=R/ 處。
三、(7分)用波長為500 nm (1 nm=10-9 m)的單色光垂直照射到由兩塊光學平玻璃構成的空氣劈形膜上.在觀察反射光的干涉現象中,距劈形膜棱邊l = 1.56 cm的A處是從棱邊算起的第四條暗條紋中心。(1) 求此空氣劈形膜的劈尖角q;(2) 改用600 nm的單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觀察反射光的干涉條紋,A處是明條紋還是暗條紋?
四、(8分)質量為 ,壓強為1atm,溫度為 的氮氣,先等體增壓至3atm,然后等溫膨脹壓強降至1atm,最后等壓壓縮體積壓縮一半。求整個過程中氮氣的內能增量 、外界做功 和外界傳給氣體的熱量 。氮氣視為剛性雙原子分子理想氣體。
化學部分
一、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考試內容主要涉及《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相應的基礎知識。
試卷題型結構為
選擇題(主要為無機、有機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少數屬于無機和分析交叉的知識點):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填空題(無機化學):5–6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簡答題(無機化學方程式):4小題,每小題2分,共 8分
填空題(有機結構簡式):4小題,每小題3分, 共12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普通化學》科目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課程,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在大學階段在化學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考查考生知識面的廣度。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無機化學
第一章 原子結構
(1)原子結構;(2)元素周期系
第二章 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1)化學鍵理論;(2)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 酸堿平衡
(1)酸堿理論;(2)酸堿平衡及其移動;(3)酸度計算
第四章 沉淀平衡
(1)溶度積與溶解度;(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五章 氧化還原平衡
電極電位及其應用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 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二部分:有機化學
第一章 緒論
(1)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2)共價鍵的基本性質;(3)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方法;(4)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第二章 飽和烴
(1)烷烴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2)環烷烴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環烷烴的構象及構象分析。
第三章 不飽和烴
(1)烯烴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2)炔烴和二烯烴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第四章 芳烴
芳烴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第五章 鹵代烷
鹵代烷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第六章 醇、酚、醚
醇、酚、醚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第七章 醛、酮
醛、酮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主要參考書目:
1. 榮國斌,蘇克曼,《大學有機化學基礎》,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四、樣卷
一、選擇題 (每小題3分,共3×3 = 9分)
1、下列氧化物中,能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的是………………………………( )
(A) Fe2O3 (B) Co2O3 (C) Cr2O3 (D) Ga2O3
2、. AgF易容而AgBr難溶于水,主要原因是F- 比Br-的……………………………( )
A.極化力強 B. 極化力弱 C. 變形性大 D. 變形性小
3、下列化合物沒有芳香性的是…………………………… …( )
4.由醇制備鹵代烴時常用的鹵化劑有……………………… …( )
A. Br2/CCl4 B. FeBr3 C. PCl3 D. SOCl2
5、以甲基橙為指示劑,能用NaOH標準溶液直接滴定的酸是……………………..…. ( )
(A) HCOOH (B) CH3COOH (C) H2C2O4 (D) H3PO4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10×1 = 10分)
1、與銅組成黃銅合金的金屬的是 ,銅綠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
2、CH3CH2OH 較CH3OCH3的熔沸點 (高、低或 等于);原因是 。
3、Li2CO3 較K2CO3的穩定性 (高、低或 等于);原因是 。
4、可逆反應 I2 (g) = 2I (g) 達到平衡時,如升高溫度,平衡常數 (增大、減小或不變);原因是 。
5、Ni(NH3)42+ 的幾何構形為 ;中心離子采取的雜化軌道為 。
三、寫出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每小題2分,共8分)
1、向碘化亞鐵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氯水;
2、氨氣通過熱的氧化銅;
3、純堿溶液和三氯化鋁溶液混合;
4、用氫碘酸溶液處理氧化銅
四、寫出下列反應中主要產物的結構簡式(每小題3分,4×3 = 12分)
生物學部分
一、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2分,共8分
填空題:8空,每空1分,共8分
簡答題: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
論述題:2小題,共11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普通生物學》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動植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生物科學類主要基礎課程的知識內容,要求考生能夠較系統地了解生命科學的全貌,掌握生命科學的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基礎知識,為順利從事中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科研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1緒論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界系統、生物學與現代社會生活的關系;生物的五界系統及分界依據。
理解:研究生物學的方法。
第一篇 細胞
2. 生命的化學基礎
了解:細胞的基本物質組成;生物大分子的類型。
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組成規律和特點。
3. 細胞結構與細胞通訊
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信號轉導、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理解: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生物膜結構的特點。
掌握:生物膜結構的流動鑲嵌模型。
4. 細胞代謝
了解:酶的概念、作用特點,能量的概念、熱力學定律。
理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途徑,物質的代謝途徑,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掌握:光合作用的步驟。
5. 細胞分裂
了解:細胞分裂的概念、類型;細胞周期的概念與細胞周期的調控。
理解: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特點及遺傳物質的變化。
第二篇 動物的形態與功能
6. 高等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了解:高等動物的結構層次;內環境的概念與內環境的組成。
理解:高等動物的結構與功能、結構特點與生活環境的適應性。
7. 營養與消化
了解:營養的概念,消化系統結構與功能對食物的適應性。
理解: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人類消化與吸收的主要場所及其與此相適應的特點。
8. 血液與循環
了解:循環系統的功能;血液循環的途徑與特點。
理解:血液的組成與功能、心臟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9. 氣體交換與呼吸
了解:人體對高山環境的適應性;肺的功能及其結構特點。
理解:呼吸系統的組成與功能,呼吸系統的疾病。
10. 內環境的控制
了解:體溫調節的概念與途徑;泌尿系統的組成;排泄的定義。
理解:腎臟的結構與功能。
掌握:滲透調節。
11.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
了解:生物的防御途徑、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
理解: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
掌握:特異性免疫的免疫應答機制。
12. 內分泌系統與體液調節
了解:人體的調節方式、穩態的概念;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的關系。
理解:體液調節的性質、激素的種類和作用脊椎機制。
13.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了解: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定義與產生方式。
理解: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特點、人腦的結構與特點。
14. 感覺器官與感覺
了解:感覺的類型與一般特點。
理解:視覺、聽覺、皮膚感覺的感受器、發生機制。
掌握:近視、遠視的發生與矯正。
15. 動物如何運動
了解:動物的骨骼類型、肌肉收縮的機理。
理解:人類運動系統的組成;關節的組成與特點。
16. 生殖與胚胎發育
了解: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的概念;繁殖與生殖的概念、性傳播疾病。
理解:人類生殖系統的組成、人類胚胎發育過程。
第三篇 植物的形態與功能
17. 植物的結構和生殖
了解:植物的組織和器官類型。
理解: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根、莖、葉的組成和結構;種子的結構和類型、花的組成。
掌握:雙受精。
18. 植物的營養
了解:植物需要的礦質元素、植物的異養、壓力流動假說。
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與機理、韌皮部運輸的機理。
19. 植物的調控系統
了解:植物的向性、植物的防御和植物的生物鐘;植物激素的種類及其作用。
理解:生長素的發現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第四篇 遺傳與變異
20. 遺傳的基本規律
了解:遺傳規律的發現、細胞質遺傳;遺傳的染色體學說、性染色體與伴性遺傳。
理解:三大遺傳規律的主要內容。
2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
了解:遺傳物質的發現、基因突變。
理解:DNA的復制與遺傳信息流。
掌握:DNA的結構及其特點。
22. 基因表達調控
了解:原核、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
理解: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及其意義。
23. 重組DNA技術簡介
了解:基因工程的定義及主要技術
24. 人類基因組
了解:人類基因組研究的主要進展及意義
第五篇 生物進化
25. 達爾文進化學說與微進化
了解:生物的微進化;達爾文進化論的發展歷程。
理解: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內容。
26. 物種形成
了解:物種的概念;物種形成的過程與原因。
27. 宏進化與系統發生
了解:系統發生的含義。
第六篇 生物多樣性的進化
了解: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
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第七篇 生態學與動物行為
32. 生物與環境
了解: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33. 種群的結構、動態和數量調節
了解:種群的數量動態與數量調節。
理解:種群的概念與特征。
34. 群落的結構、類型與演替
了解:群落的概念。
理解:群落的結構、演替。
35. 生態系統及其功能
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
掌握: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的傳遞)。
36. 動物的行為
了解:本能行為、學習行為、防御行為、利他行為的概念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吳相鈺、陳守良、葛明德.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7
四、樣卷
一、名詞解釋題:(2分×4 = 8分)
1. 細胞呼吸
2. 穩態
3.雙受精
4.生物多樣性
二、填空題:(1分×8 = 8分)
1. 根據 ,生物分成五界: 。
2. 根尖的結構包括 等四個部分。
3. 化學感受器包括 等。
4. 酶的化學本質是 ,有 也可以起到生物催化作用。
5. 人體的三道防線是 ,而特異性免疫
包括 和細胞免疫。
三、簡答題:(3分×2 = 8分)
1. 簡要介紹單位膜模型和流動鑲嵌模型。
2. 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內容。
四、論述題:( 11分 )
1. 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及其結構特點。
2. 孟德爾三大遺傳規律及其主要內容。
地理部分
一、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題型:名詞解釋和簡答題,其中名詞解釋12分,簡答題23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國地理科目考試內容包括中國自然地理、中國經濟地理及中國人文地理等各中國區域地理課程內容,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本學科理論問題及實際問題。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 區位與疆界
第一節 中國的地理位置與疆域
第二節 中國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 中國地貌與地質構造
第二章 中國近海、
第一節 海域環境
第二節 海岸
第三節 島嶼
第四節 海洋資源及其評價
第三章:中國氣候
第一節 氣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
第二節 中國季風氣候
第三節 氣候評價
第四章 中國的人口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人口及其問題
第二節 土地利用與大農業開發
第三節 水利及其開發建設
第四節 礦產開發與能源工業
第五節 工業建設與布局
第六節 交通建設運輸、郵電業
第七節 旅游業
第八節 城鄉建設
第五章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空間進程
第一節 中國文化的空間透視
第二節 民族與宗教
第三節 區域文化
第四節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第六章 災害與環境
第一節 自然災害與減災建設
第二節 環境保護和建設
第三節 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
第九章 華北區華北區
第一節 地理概況
第二節 首都經濟圈
第三節 水資源問題
第四節 黃淮海平原治理與農業開發
第十章 長江中下游區
第一節 自然條件分析
第二節 經濟特征與產業結構
第三節 生態環境建設與區域發展
第四節 長三角經濟圈
參考教材
趙濟,陳傳康主編.《中國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李潤田.中國資源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四、樣卷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華北平原;
2、江淮準靜止鋒;
3、人口過程;
4、景觀。
二、簡答題:(共3小題,第1小題7分,第2、3小題各8分,共23分)
1、試簡析中國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征;
2、對比分析長江與黃河的流域特征;
3、根據我國區域發展規劃,試析中部崛起的地位和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