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886舞蹈作品分析 |
適用專業: |
135106舞蹈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根據本校全日制教學的實際情況及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要求,《舞蹈分析》課程的考試是為了綜合考查考生對舞蹈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綜合掌握程度以及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對舞蹈(?。┳髌愤M行分析的能力。
三、題目內容構成、題型、分值
1.兩部中國劇目,兩部外國劇目各選一題
2.作品分析
3.每部作品分析滿分75分
三、題型舉例(僅供參考)
1.舞劇《九歌》分析
舞劇《九歌》是一首禱歌。
這是林懷民寫在舞劇《九歌》大陸巡演前的評語。
芳蘭芷草中林懷民用他這個,不,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底蘊和對于文化傳承的信念,詮釋了一個對于現代嘈雜的速度下,有點苦澀的,趨于干癟神話。
誰能說馬王堆中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不是表現當時楚人對于天人的浪漫想象?
但后世仿佛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弊屔鐣诎l展中,走的越來越現實
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中,如果不能成為當代的一部分,如同空氣一般,那么這個她就沒有生命力。當地的文化也就缺乏必要的自信和傳承的基礎!
正如文字的閱讀,無論古今都不是最大眾,甚至是小眾的特權時,《九歌》也就在那狹小的象牙塔中維持著飄縷的生命。
但舞劇《九歌》中,林懷民的云門舞集,用一種當代的理解,讓他們的感覺,感動,感悟用當代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來,四處巡演,分享,讓積淀在歷史的長河中重新吐露芬芳,無論這份理解是否是當初的屈大夫的嫡傳,但她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重新吐露芬芳。
當然,他也無意呈現一場復古式的《九歌》。曼妙的《九歌》中充滿了挫折和辛酸。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那身著西裝,手提皮箱的旅人角度。來理解初民對于天地無常的無奈和對于大自然饋贈的依賴,在造就了早期的敬畏式的儀式中對美的追尋,對大自然的敬重與珍惜。更尤其在多少王者以殺戮的手段,威權的姿勢君臨天下時。信仰對于他們的重要性。為此,虔誠是向內求索之最大可能的控制,祈拜成為了為自己創造一點希望的唯一手段。因為現實中,神祇從未到臨。這時候天地間任何的風云變幻,仿佛都是一種別樣的暗示。犧牲的控制,對于欲望的舍棄,對生命的控制,擁有后的那份沒有信仰的空無失落,人在苦苦的求索和自我認證中,沒有迎來了無盡虛空后的那份救贖!《九歌》展示了信仰延伸中的無奈。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我似乎是在經歷了漫長的生活道路之后,走在深淵邊上,并且清楚地看到,前面除了死亡以外,什么也沒有。欲停不能停,欲退不能退,閉眼不看也不行,因為不能不看到,前面除了生命和幸福的幻想,真正的痛苦和死亡----徹底死亡以外,什么也沒有。
當然在歌劇《九歌》中,我們為林懷民看似信手拈來,卻凝聚十年構思的:國際劇場設計大師李名覺的舞臺,畫家前輩林玉山的蓮池,鄒族的頌歌,藏樂,爪哇甘美朗,日本雅樂與劍道,以及賀蘭山窟的人面巖畫,這一切都成為了《九歌》不可分割的。令人動容的內在。
這個時候文字本身已經不再重要,排列組合后的現代舞,和《九歌》跨越了時空,再次擁抱在了一起。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來到,正如最后那清水般潔凈的荷池中的一盞盞油燈,傳承著過往今來的無數生命一般。
她已經成為了一首禱歌。
2.芭蕾舞劇《仙女》分析
芭蕾舞劇《仙女》(1839年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芭蕾舞劇的處女作和代表作,芭蕾史上首開腳尖舞先河的里程碑之作。《仙女》最初是1832年由菲利普.塔里奧尼為他在巴黎歌劇院跳舞的女兒瑪麗.塔里奧尼創作的。布農威爾于1834年在巴黎觀看了這部芭蕾舞劇,兩年之后,他在哥本哈根創作了自己的《仙女》,同時自己在劇中扮演男主角詹姆斯。巴黎歌劇院版的《仙女》逐漸在國際芭蕾舞臺上消失了。而布農威爾版的《仙女》則成了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的主要保留節目。
布農威爾1805年8月21日生于哥本哈根,1879年11月30日卒于同地。祖籍法國。1820~1826年到巴黎向A.韋斯特里斯學習芭蕾。1827~1828年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任舞蹈演員,是M.塔利奧尼的舞伴,曾到許多國家訪問演出。1830年初回到哥本哈根皇家劇院。1848年后,任該院總編導,直到1877年退休。他一生創作了約50部舞劇和舞蹈節目,主要采用丹麥作曲家的音樂和丹麥以及歐洲民間史詩、傳說進行舞劇創作。在舞劇中廣泛運用歐洲各國,特別是丹麥民間舞蹈,發展了男子舞蹈技術,創立了丹麥芭蕾學派。他的作品,形成了丹麥古典芭蕾傳統劇目的基礎,享有世界聲譽,其中有《仙女》(1839)、《那不勒斯》(1842)、《 岡查諾的花節》(1858)等。布農維爾學派的特點是把男演員從“活動把桿”的地位上解放出來,給予男舞者更多的獨立表現發揮的空間,技巧上也更加復雜和形式多樣,使古典芭蕾的面貌更加豐滿優雅,與俄羅斯學派、法國和意大利學派等并列芭蕾舞的幾大流派之一。布農維爾的藝術是他和諧的內心存在的一面鏡子,因為他對一個理性和秩序的世界堅信不疑。布農維爾芭蕾最直接的吸引力來自于吸引人的戲劇情節和舞蹈與啞劇相結合所帶來的益處,他創立了被譽為“真正用足尖跳舞”的丹麥芭蕾學派,風格典雅、精致,高難度的技巧中融合了大量的啞劇表現。其舞蹈突出地運用了丹麥和北歐文學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傳說及神話故事,并用舞蹈給傳說和童話賦予了現實意義,給舞蹈帶來更加戲劇化的空間,使得丹麥學派更加具有戲劇魅力和親和力,更有動人心魄的感染力,從而獨樹一幟,獨立于世界芭蕾舞壇。 他的芭蕾基本教材和教學法被后人整理成書,是丹麥芭蕾學派教材的基礎。
芭蕾舞劇《仙女》首演于1836年,170年來在世界各國常演不衰,舞劇的故事其實很簡單,講述了蘇格蘭農民詹姆斯在與表妹愛菲訂婚的當天中了巫婆的魔法,丟棄了自己凡間的未婚妻而與仙女奔向森林,并幻想占有仙女而用絲巾將其纏住,結果仙女因無法進入凡人的紅塵世界而死亡。造成了由于對愛情不忠和放縱而釀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劇?!断膳分械奈璧妇哂幸环N空靈通透的氣質,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與《吉賽爾》并稱為芭蕾浪漫主義時期的兩大代表作品。
我國的中央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和廣州芭蕾舞團等都曾在國內舞臺上演出過全劇。來自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芭蕾舞團也都數次在中國舞臺上演出這個劇目,因此國內的芭蕾舞觀眾對這部丹麥布農威爾學派芭蕾的代表作已不再陌生。
四、參考書目
1.劉青弋 《中外舞蹈作品賞析》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金秋《舞蹈欣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二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